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该文的最初文稿以《儒教》为题发表在《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1915年初版。1919年,韦伯把“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一系列作品(《导论》《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中间考察》《印度的宗教》《古犹太教》) 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及其他一些相关的论文合为《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于1920年出版,其中把《儒教》改名为《儒教与道教》。该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包含英译本(如H.葛斯的英译本The Religion of China,1964)、日译本(如木全德雄的《儒教道教》,1971年) 、中译本(如最早由台湾的康乐、简惠美翻译的中译本,2012年由王容芬翻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 全书共8章,第1~4章为“社会学的基础部分”,第5章为“士人阶层”,第6章为“儒教的生活取向”,第7章“ 正统与异端(道教)”。第8章“结论:儒教与清教”。其中第1~4章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考察了中国社会有利于或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要素。第5~6章对士人阶层及儒家学说进行考察。第7章主要分析了道教与儒教的异同及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第8章系统梳理了儒教与新教的异同。 韦伯大大扩展了关于“中国宗教”的“社会学基础”的讨论,细致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城市、君侯、国家、农业、法律诸方面,对儒教的主要担纲者士人阶层及其生活取向作了深入剖析,同时对作为“正统”的儒教和作为“异端”的道教,儒教和清教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