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理诗歌第一部分
1、《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2、《偶然》
徐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3、《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三月的春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过客
4、《小巷》
顾城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5、《重量》
韩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6、《弧线》
顾城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7、《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8、《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
都在意料之中
篇一:七年级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出版诗集:《纪念》、《游动悬崖》
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莫顿·亨特:作家,心理学家。代表作:《痛击》、《心理学的故事》
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短文两篇》
①《蝉》作者:小思 本名:卢玮銮,生于香港,有散文集《承教小记》、《路上谈》、《彤云笺》等 。
②《贝壳》作者:席慕蓉,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诗集《七里香》《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等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代表作,共六卷,每卷皆有标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当代诗人.著有诗集:《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等。
这首诗是一首现代哲理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
①《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中国作家之一。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你还没有爱过》《再生缘》《我在》《思想》及《从你美丽的流域》。
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②《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著作有《故国梦重归》、《风雨故人来》、《寂寞黄昏后》、《心灯集》
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随感集《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诗集《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散文集《善良丰富高贵》
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波兰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10、《论语》 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解《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3000人、贤士72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谈学习态度,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变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11、《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绘春和赞春的思路来结构全文。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12、《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还有话剧《茶馆》《龙须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等,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济南的冬天》一文,开篇就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无风、无雾(响晴),无毒日(温晴)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13、《夏感》作者:梁衡,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等。
篇二:七年级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的作者是台湾(地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4.《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时代)女作家宗璞。
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是清(朝代)文学家沈复。
《童趣》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等童年趣事。
6.《理想》的作者是当代(时代)诗人流沙河。
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理想》是哲理诗。
7.《行道树》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周素珊。
8.《人生寓言》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是当代著名诗人、哲学家(称谓)周国平(人名)。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律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9.《我的信念》的作者波兰(国名)著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10.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1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的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3.《山中访友》的作者是李汉荣。
14.《秋天》一诗的作者是何其芳,他是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称谓)。
15.《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称谓)。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16.《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17.《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18.《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稼轩长短句》。从词的常识看,“西江月”是词牌名。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著名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着称。
19.《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其作者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20.《化石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张锋。
2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体裁),是朱泳,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2.《绿色蝈蝈》一文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其他: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33.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她的诗歌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歌颂了母爱 人类之爱 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理,在五四 诗歌中别具一格。
冰心的诗歌和散文有三个主题,即:“母爱,童真,自然.”她歌颂它们,赞美它们.她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赚取人们的“泪珠”,而愿去选择“理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冰心诗歌的特点是:清新,委婉,典雅,富于哲理,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其中淡淡的哀愁,生动鲜明的形象是她诗的另一个特点.
1922年前后小诗盛行,主要作者除了冰心之外,还有宗白华、刘大白、刘半农、俞平伯、康白情、朱自清、沈尹默、郑振铎、王统照及湖畔派诗人,他们都写过小诗,但影响最大的是冰心,成为小诗派的代表诗人。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故乡、家人的怀念。也是集母爱,童真,自然为一体。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赞叹。这种情况预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转变(后来写下的《姑姑》集里的《分》,《关于女人》集里的《张嫂》等小说,就多少露出了这种端倪)。
从艺术上说,冰心的笔调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既发挥了白话文流利晓畅的特点,又吸收了文言文凝炼简洁的长处;它们显露了作者较高的文学修养,也表现了一个有才华的女作家独有的风格。
冰心诗歌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一、诗歌散文的思想——现代的女性意识
冰心的女性意识,首先表现在她东方式的性别自认方面。她视母性为授予、牺牲、仁爱和温柔,认为“女儿情性”应娴静温和,女人是真善美的象征,女人的力量在于用爱“温柔了世界”。
除真善美,冰心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其中心当然是“爱的哲学”。从“五四”到20年代末,冰心全身心地投入对母亲、儿童和大自然的眷爱和礼赞中,而其中三分之二涉及母亲。如沈从文所述:“冰心女士所写的`爱,乃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一种儿童的纯洁,在作者作品中,是一个道德的基本,一个和平的欲求。”(《论中国现代创作小说》)对冰心“爱的哲学”虽历来有些争议,但其本质是积极健康的,内涵也很丰富,并总在发展。
假如说,母性是人类的创造之源、人格之源、和平之源的话,那么,冰心“爱的哲学”是她对人类最真诚的奉献;她在现代文学史上开创的母爱文学,呈现了女作家独特的精神创造力。?
冰心“爱的哲学”和母爱文学,从文化意义上说,其显现的是女性意识,但究其根本,是人类性的表现。特点有三。其一,爱的内容相当普泛,并始终同祖国、人民、家庭、兄弟姊妹、朋友邻居、贫弱劳苦、生命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充满人道、民主和博爱精神。其二,爱的期待既理性又幻想,一方面看到人世间存在着战争、杀戮、欺凌、贫困、愚昧诸种非人道现象,一方面则期待用“母亲的爱光”来消弥世上的罪恶和解决社会的矛盾,使“贫富贵贱”和“人造的制度阶级”得以融化或消解。这样的期待富于人性,但在文化背景尚未成熟情况下,颇具浪漫、空想色彩。其三,爱的价值偏胜于人道主义,因而,它文化的、道德的意义甚于政治性作用,时间具长远性和未来性。
最后,冰心女性意识还表现在对“美”的瞻仰、生慕和兴叹上。“五四”以来,很少女作家像她这样率真地表达自己对山水、花草、飞鸟、美女、艺术美的倾心和陶醉;她从不掩饰自己作为女人的爱美之心。
二、冰心自的我选择——文章的艺术性
冰心对美的选择富个性化特征。在自然界,她爱星星甚于月亮,爱大海甚于山陬,爱黑夜甚于白天,爱玫瑰、桂花、海棠、蒲公英甚于牡丹花。晚近,她竭力颂扬君子兰,称君子之“言”如“花的香气”,君子之“行”似“花的形象和花期的久暂”(《话说君子兰》),以此来为孔子“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作注释。她倾向于风骨风采兼存的美物。因而在艺术上更偏胜于像泰戈尔、纪伯伦富性灵又富哲思的作品,也酷爱龚定庵、黄仲则和纳兰性德思想深沉、感情强烈而风格清新澹泊的诗章。
基于对传统与外来艺术的继承和吸收,冰心审美注意对两者的融汇。她艺术上追求个性、追求自我、追求创造,因而这种融汇表现在作品里,自有其独特性和开创性特征。
早在20年代初,她欣赏他关于文学作品应当“以作者生平涌现于他人之前” (《文艺丛谈》)的观点。在她看来,“真”的文学,是“表现自己”的文学,“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她的才情,性格,人生观,都可以历历推知”;“真”的文学,还在于“发挥个性”,则为“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的文学”。
冰心散文创作更留下她的心迹。抒情主人公“我”绵延不断地出现。自赴美留学后,“我”常常充当记忆女神,在思国怀乡、想亲念友中回顾往事。直到《生命从八十岁开始》,“我”依然在回忆和思量中把前前后后、方方面面的人和事挖掘出来,由童年开始,进一步梳理生命历程中积累下来的生活与情感。倘若把冰心散文经过一定的排列组合,就能连缀成她一部“淡泊心志,宁静致远”的心灵史,一部心灵的“自传”。当然,其间也有缺憾,即她对反右斗争时期在特定境遇中的苦楚心态,不曾有文字记述,以致形成一个“断层”。?
三、创作的风格——感伤主义的笔调转换
冰心基于时代与自身气质的变化,创作风格相应变化,前期呈温柔伤感情调,中、后期呈清朗秀逸风貌。
“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是她创作高峰时期艺术风格最真实而贴切的写照。是“爱的哲学”使冰心沉溺在温柔恬美细婉的感情之中,“使她的笔底有了像温泉水似的柔情”。她的母爱作品,其赞词“不绝如缕,乙乙欲抽”,至情至美,感人肺腑。她的问题小说,对问题的解决,所开药方不外乎“教育”、“调解”、“改良”之类,与“暴力”、“残酷斗争”等无缘;她笔下人物形象,除了慈祥的母亲,温柔的姊姊和可爱的弟弟外,“军人”形象,“父亲”形象也同样充满人情味,如“父亲”形象集威严、慈爱、勇敢、深情于一身,一派男性柔情。而对大自然的渲染,作者既将它作为造化杰作,又加以人格化,再点染上素净淡雅的笔墨,雅澹温柔之态令人倾倒。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素有偏重于感伤的文学传统,冰心作品的伤感情调表层上与之相近似,但其深层自有其深刻的时代生活内涵。由于她小说里的人物,或因环境所迫而陷入不幸,或因感怀忧世而心绪起伏不安,他们大多郁郁死去和生离死别;作者因为存有“忧郁”、“悲伤”是一种“颖悟”的看法,从而虽给悲苦命运和精神危机以“爱”的烛照,但其哀伤之情、之词早已浸染纸面。冰心散文、诗歌里的“淡淡忧愁”更加突出,如对“乡愁”的描写已达到切肤入骨境地:“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头发,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这样的感情与文字所烘染的忧郁情调,确有着古代女性文学感伤传统的因子,但也不乏冰心自己的个性光泽。
建国后,感伤主义的情调在冰心创作中被努力克服,代之以清朗明快的旋律。到了晚年,不管是微型小说,还是随笔、杂感等,行文虽老道辛辣,但仍然落在清朗明快的主色调之中。笔调的转换清晰可辨。
四、语体的主张——文体的变化创作
冰心崇尚创作中的精神自由,从而开创了多种文体,“冰心体”语体的创造,则是她最杰出的艺术贡献。
冰心创作最大的成功,还在于她饱蕴情思的语言,即创造了充满诗意的“冰心体”。早在“五四”时期,她在小说《遗书》中就提出了自己关于语体的主张,她说:文体方面我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这“化”字大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运用罢了!我想如现在的作家能无形中融会古文和西文,拿来应用于新文学,必能为今日中国的文学界,放一异彩。
白话文言化,并非为冰心所独创,“五四”时期,在“白”中加“文”的情况较为普遍。冰心的创造性在于,把古文拆兑,或镶箝于白话文中,得体可读;或发明新词,而不显古奥。另外,冰心还首先把古诗词和骈文中的语言结构(主要指排比、对偶和长短句句式等)穿插于散文,以致造成现代散文的节奏感和诗感。冰心语体富灵性和修养,易于创造各种语境,她作品中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