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点所许下的梦想,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关于初心的名言吧!
关于初心的名言
初心给了我们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创造的秘密就在于初学者的心态。初心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和赞叹。因为如此,乔布斯始终把自己当作初学者,时刻保持一种探索的热情,“现在的我仍然在新兵营训练”。
初心也给了我们成长的内在力量。84岁时,星云大师说:“我出家做和尚,是自愿的。人生经历这么多挫折,始终不忘记,最初为什么要出家。生活很辛苦,只要你不忘记最初为什么开始,就心甘情愿。不忘初心,就是力量。”
二、你是否已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初心,它是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是恋爱时的第一次萌动,是梦想时的第一次出发。初心如此美好,难怪纳兰性德要说,“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这个时代,初心常常被我们遗忘,正如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走得十分茫然,多了许多柴米油盐的奔波,少了许多仰望星空的浪漫;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因为忘记了初心,时光荏苒之后,我们会经常听到人们的忏悔:假如当初我不随意放弃,要是我愿意刻苦,要是我有恒心和毅力,一定不会是眼前的样子。
三、守稳初心,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来,要记得自己的初心。经常回头望一下自己的来路,回忆起当初为什么启程;经常让自己回到起点,给自己鼓足从头开始的勇气;经常纯净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双澄澈的眼睛。
不忘初心,才会找对人生的方向,才会坚定我们的追求,抵达自己的初衷。就像一首诗中所言:从前/所有的甜蜜与哀愁/所有的勇敢与脆弱/所有的跋涉与歇息/原来/都是在为了/向着/初来的自己/进发。
初心,他们说……
诗人 席慕蓉
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这里的“内里”即为“初心”,它不常显露,很难用语言文字去清楚形容,只能偶尔透过直觉去感知其存在,但在遇到选择之时,在不断地衡量、判断与取舍之时,往往能感知其存在。
作家 张晓风
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己每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作家 林清玄
回到最单纯的初心,在最空的地方安坐,让世界的吵闹去喧嚣它们自己吧!让湖光山色去清秀它们自己吧!让人群从远处走开或者自身边擦过吧!
我们只愿心怀清欢,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主持人 白岩松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就如中国一句古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企业家 俞敏洪
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且探索自己独立的思想,我们的青春就开始成熟。
历经挫折,初心不改是青春最大的标志。
音乐人 李健
在这个热闹的世界,如何才能保持一颗初心?我至今记得清华大学一位老师的话:“一个人若能永远保持学生的状态,他的人生就不会枯竭”。
南昌大学校长 周创兵
当你们(毕业生)踏入社会以后,也许物欲横流和飞扬浮躁的社会风气会让你们错愕不已,可能“拼爹”“拼颜值”的社会现实会让你们措手不及,企图不劳而获、一举成名,甚至一步登天的念头被彻底打消,你们会发现平凡的工作、平静的生活成为了常态,你们要不忘初心,做好接受平凡的'准备。
请记住,急功近利只是小聪明者的生存哲学,平和宁静才是大智慧者的人生态度。
浙江传媒学院校长 项仲平
勿忘初心,坚守梦想。每个成功人都有自己的初心,勿忘初心,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初心,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是人生开端的追求与动力,是迷途困挫中的恪守与坚持,是事业成功的承诺和信念。
一个人,只有心中确立了最初的梦想,才不会被各种诱惑所迷惑,偏离人生的轨道,才能自觉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黄进
“勿忘初心”,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们出发时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不应该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应该站在国家、民族、社会、人类未来的视野中去思考问题和付诸行动,应该生活在广阔而深邃的时空格局中,做“中国的脊梁”。
“勿忘初心”,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我们的良知和理性,不会忘记我们遵循的道德法则,不会忘记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而会始终保持追求公平正义、止于至善的内心。
什么是“不忘初心”
一、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什么是初心?
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点所许下的梦想。
初心给了我们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创造的秘密就在于初学者的心态。初心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和赞叹。因为如此,乔布斯始终把自己当作初学者,时刻保持一种探索的热情,“现在的我仍然在新兵营训练”。
初心也给了我们成长的内在力量。84岁时,星云大师说:“我出家做和尚,是自愿的。人生经历这么多挫折,始终不忘记,最初为什么要出家。生活很辛苦,只要你不忘记最初为什么开始,就心甘情愿。不忘初心,就是力量。”
二、你是否已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初心,它是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是恋爱时的第一次萌动,是梦想时的第一次出发。初心如此美好,难怪纳兰性德要说,“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这个时代,初心常常被我们遗忘,正如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走得十分茫然,多了许多柴米油盐的奔波,少了许多仰望星空的浪漫;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因为忘记了初心,时光荏苒之后,我们会经常听到人们的忏悔:假如当初我不随意放弃,要是我愿意刻苦,要是我有恒心和毅力,一定不会是眼前的样子。
三、守稳初心,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来,要记得自己的初心。经常回头望一下自己的来路,回忆起当初为什么启程;经常让自己回到起点,给自己鼓足从头开始的勇气;经常纯净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双澄澈的眼睛。
不忘初心,才会找对人生的.方向,才会坚定我们的追求,抵达自己的初衷。就像一首诗中所言:从前/所有的甜蜜与哀愁/所有的勇敢与脆弱/所有的跋涉与歇息/原来/都是在为了/向着/初来的自己/进发。
初心,他们说……
诗人 席慕蓉
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这里的“内里”即为“初心”,它不常显露,很难用语言文字去清楚形容,只能偶尔透过直觉去感知其存在,但在遇到选择之时,在不断地衡量、判断与取舍之时,往往能感知其存在。
作家 张晓风
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己每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作家 林清玄
回到最单纯的初心,在最空的地方安坐,让世界的吵闹去喧嚣它们自己吧!让湖光山色去清秀它们自己吧!让人群从远处走开或者自身边擦过吧!
我们只愿心怀清欢,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主持人 白岩松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就如中国一句古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企业家 俞敏洪
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且探索自己独立的思想,我们的青春就开始成熟。
历经挫折,初心不改是青春最大的标志。
音乐人 李健
在这个热闹的世界,如何才能保持一颗初心?我至今记得清华大学一位老师的话:“一个人若能永远保持学生的状态,他的人生就不会枯竭”。
南昌大学校长 周创兵
当你们(毕业生)踏入社会以后,也许物欲横流和飞扬浮躁的社会风气会让你们错愕不已,可能“拼爹”“拼颜值”的社会现实会让你们措手不及,企图不劳而获、一举成名,甚至一步登天的念头被彻底打消,你们会发现平凡的工作、平静的生活成为了常态,你们要不忘初心,做好接受平凡的准备。
请记住,急功近利只是小聪明者的生存哲学,平和宁静才是大智慧者的人生态度。
浙江传媒学院校长 项仲平
勿忘初心,坚守梦想。每个成功人都有自己的初心,勿忘初心,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初心,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是人生开端的追求与动力,是迷途困挫中的恪守与坚持,是事业成功的承诺和信念。
一个人,只有心中确立了最初的梦想,才不会被各种诱惑所迷惑,偏离人生的轨道,才能自觉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黄进
“勿忘初心”,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们出发时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不应该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应该站在国家、民族、社会、人类未来的视野中去思考问题和付诸行动,应该生活在广阔而深邃的时空格局中,做“中国的脊梁”。
“勿忘初心”,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我们的良知和理性,不会忘记我们遵循的道德法则,不会忘记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而会始终保持追求公平正义、止于至善的内心。
2017高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
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就披上了一面国旗,不管你是否认同,但你都要去面对。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我认为,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过去”这个词眼似乎在我们当下人们的心中很遥远,而我们对金钱的追逐,对名利的渴求充斥着这个世界。反而应该对历史和过去认真回望,没有去做,更为可悲的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不再回味。银屏和直播充斥着满眼的荒芜和凶杀,各样的娱乐和花边新闻成为了我们的生活主轴。有人对刘胡兰、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不再回味,有人已经麻木地正在数典忘祖,奔跑到了异国叫嚣他国空气清新。这不再是崇洋媚外,这是赤裸裸地丧失中国人的国格,让世人嗤笑。有位戏子的婚事闹剧奇迹般地刷爆了朋友圈,这是为什么?我们国人的传统基因正在丢失和消减。
由此,我想到了列宁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未曾中断的一个事实证明了我们的文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可以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我们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每时每刻都能读懂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的辉煌,汉唐雄风都在传唱着历史强音。新中国的建立,让中国人推倒三座大山,翻身做主人。忆往昔,我们中国人气势磅礴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梦,世界的梦。我们在正视历史的同时,畅想未来,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让世界在中国睁大了眼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人自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十四年抗战”就是一曲全民族的可歌可泣的抗争史、奋斗史。在新时期,我们正在怀揣中国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法治国,深化改革。正当我们在感慨万千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传统继承和发扬方面走出了中国特色。我们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我们的传统经典作品出版和阅读在逐年攀升,我们的传统国学热潮正在全球兴办孔子学院中播撒,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正在迈上史无前例的一个好时节……
毛主席说过,未来是我们的,是七八点钟的太阳。作为我们的青年人就更应该学好历史,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为国家为集体为个人都要交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格局与担当
假如生活是一条河流,愿你是一叶执著向前的小舟;假如生活是一叶小舟,愿你是个风雨无阻的水手。
在庭户之中只能见斗室,而于天地间自然眼界宽广,这是格局;鲁迅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敢言敢作敢当,为同仁呐喊,为革命鼓与呼,这是担当。
格局大小,影响眼界之宽窄;不同的眼界,担负不同的责任。鲁迅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何等境界!格局就是无尽的远方,穿过重重阻碍,身负家国天下。担当是为了无数的人们的福祉不断求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格局有大有小,根植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格局大者,为国为民为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大我;格局小者,为已为私为小我,也许无可指摘,但不可沾沾自喜。自古士人秉持“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立身哲学,中华民族的“脊梁”何等气魄!他们有为民请命肝脑涂地者,有驰骋沙场马革裹尸还,有身处异域不改气节者,有面对利诱势逼不改初衷者,有为官一方与民同乐者,有著书立说延续中华文脉者,有壮烈激烈慷慨赴死者……他们的名字、事迹如昆仑伟岸,如大海浩浩。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格言诠释什么是格局,什么是大我。
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尽心竭力。鲁迅面对万马齐喑、风声鹤唳的局面,团结文化战线上志同道合人士,用笔作武器,敢于揭弊;也勇于解剖自己,对国民劣根性而痛,揭开伤疤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就是担当。有人批判现如今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是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缺乏必要的责任担当,沾染了太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钱理群教授指出真正的精英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我们不会忘记“耶鲁哥”秦玥飞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农村,做一个村官;不会忘记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工作者,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不会忘记中国维和人员奔赴战乱国家的战场一线,用行动争取和平;不会忘记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几十年内无偿提供给贫困国家而不计个人报酬……
扎克伯格在回到母校演讲时说,FACEBOOK有志创造一个人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就是命运共同体,气候变化与你我相关,基因组全球共享为治愈某些病症提供契机。中国致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个大国立于民族之林,也离不开格局和担当。
中国天机
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是因为它包含了人生至理。中国名句,背后往往还暗藏了天地玄机,是为天机。所以如此,全因中国文化,不仅注意体察人情世故,还注意参悟天地之道。
这些参悟天地之道的圣哲,窥破了天机之后,留下的法语金言,吾辈若能领悟一二,真真受用无穷。
窥破天机一:法天则地
天垂象,圣人则之,中国文化由此产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的这句
这里面暗藏的玄机是:天地的运行有它的法则,一个人的行事作为,一定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人性若不合乎天性,就会变异、退化和扭曲。顺应天道的人生,方显刚健、中正、纯粹。
你要达到庄子所说的“逍遥游”境界,你得先做到“无己”、“无待”,“乘天地之正”——一切完全顺应自然。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做到游刃有余,是因为他遵循了解牛的规律: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郭橐驼种树,就是让树静静地生长,尽可能少的去扰动,去干涉,甚至去过多养护……
窥破天机二:返璞归真
有一种美,清雅脱俗;有一种花,清香四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在写桂花,也是在写诗人自己。李清照就是这样一种美:美在内在修为,美在高雅气质,美在本色,美在纯真。
这使我想到了苏轼的一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趣味,能于平淡的人生中发现诗意,这是最难以达到的境界。苏轼历尽宦海沉浮,历经人生风雨之后,再来看走过的路,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内心完全趋于平静。这正是:
繁华落尽,铅华洗尽,人生进入真境界。
返璞归真,至纯至简,生活方得真滋味。
窥破天机三:心包宇宙
毛主席诗词,有一种“雄视古今,俯仰天地”的大气,有一种“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壮美。无论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都既有“推倒千古之豪杰,开拓一代之新风”的胸襟豪情,又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使命担当。
只有进入“宇宙境界”,才能如此鸟瞰人间,见一般人所不能见之景,抒一般人所不能抒之情。人存在于宇宙这个巨大的时空结构之中,可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一点。读主席的诗,能把我们“唤醒”,把我们从狭小、平庸、猥琐中“唤醒”,从而遇见“胸怀天下、心包宇宙”的最美自己。
读名句,如果不能“唤醒”自己,从而找到自我,既有负于名句,也有负于自己。天机已泄,大道已显,赶紧对接,完成生命的不断自我超越。
文人的傲骨
自古以来,文人以两种面孔示人:一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文弱谄媚,毫无气节;一种是坚持操守,傲视群雄,拥有独立而又强大的人格魅力。这种傲骨,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也使得华夏文明除了“和”与“礼”,多了些刚韧与个性。
傲视百花是一种独善其身的高洁品性。诸多文人以物自喻,洁身自好。爱菊的陶渊明,面对充满束缚的官场选择隐遁。不愿久在樊笼,心为行役,于是种豆南山,采菊把酒,复得返自然,灵魂舒畅,安贫守志。爱莲的周敦颐没有选择逃避,不被逍遥山水所吸引,不被污浊世风所沾染,亭亭而立,香远益清,操守高洁,矢志不移。爱桂花的李清照,竟埋怨起当年的屈原来,《离骚》里赞美了那么多花,为何不提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她眼里,桂花为秋花之冠,“梅应妒,菊应羞”,只因它色淡香浓性柔,卓尔不群,这种清雅秀美,幽香袭人的美,也是李清照傲视尘俗,乱世挺拔性格的写照。他们虽不见得要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但或出世入世,或自赏自伤,都保有文人的一颗清净之心,止于至善,完善人格,无愧于心,也便无愧此生。
傲视死亡是一种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面对诱降不为所动,忠心可鉴,如同磁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落入敌手,不屈不卑,年仅17岁,慷慨赴死,可叹可敬。“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国不复,悲情难书,身入黄土,心系天下,陆游的身后事与己无关,与利无关,只有民族危难,国家统一。“此去泉台找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不惧死难,存亡之间豪气冲天,有的只是“死亦为鬼雄”的英雄壮歌。他们有血性,有骨气,有面对死亡的无畏和悲壮,这是中华民族凛然正气之所在,也是我辈敬仰膜拜的楷模。
傲视群雄是一种兼济天下的绝对自信。黄巢作为起义领袖,身上更多的是一种英雄豪情,“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眼里的菊花独芳天下,香透长安,列阵如勇士兵甲,怒放如君临天下。之后虽无帝王之功,彼时确有称雄之意。这种自信与张扬在历代文人身上很少见,也并不会因他的功败垂成的而消弭,反而格外难得。与他不同,毛主席的豪言壮语变成了现实。青年时期的毛主席面对湘江寒秋,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叩问,已有鸿鹄之志。就算是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他也会慷慨高歌:“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哪一个是文韬武略了然于胸的真正英雄?那真英雄舍我其谁。何况这也不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了,那属于谁?这种含蓄的自况迸发的却是绝对的自信,难怪蒋诚惶诚恐,责令御用文人再写诗词压过毛主席。毛主席是胸怀天下,心有黎庶的,他带领无产阶级所开创的新时代也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这种气魄岂是一般庸才所及。
当今时代,文人的傲骨更不可少。这种傲骨不是清高自闭,拒人以千里之外的高高在上,也不是不与尘俗,不触名利的酸葡萄心理,更不是没有道德底线无知无畏的冲锋陷阵。它是一份沉淀了浮躁的平心静气,是一种摒弃了俗累的自由性灵,是一种有节有度的自尊自强,更是一份充满了理性的社会担当。
自强开放,光照四方
“大道之源”《周易》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谓古之君子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近代思想家魏源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谓君子应接受各种教诲,博采众议,开放远见。一人一家一国,如皆能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皆能进取开放,博采众议,如何不可成功、成仁,家兴、国富?只有自强开放,才能光照四方。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自强不息已经渗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因子。自古以来,不管国家如何盛衰荣败,都不乏自强奋斗、开放进取之王侯将相,仁人志士。他们或为个人理想,或为亲人家族,或为国家民族而自强进取,不停不息。不管是汉唐将士的积极戍边、扬声边陲,还是民族危亡、外族入侵之时有志之士的喋血沙场、视死如归,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前有不向权势低头的董狐,后有忍辱负重,成就千古大业的勾践;小有司马迁在人生遭遇面前的奋发图强、绝不灰心,写下亘古巨著,大有李白“海县清一,寰宇大定”的远大抱负,仗剑四方;古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气概,今有侯德宝自主发明侯氏制碱法,打破发达国家的封锁,为世界做出贡献。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一精神的形象注脚。
今天的中国同样多灾多难,冰灾大雪、西藏爆动、火车越轨、地震洪涝……,一系列的苦难考验着这位伟大中国母亲。那牵动亿万人心的5、12汶川地震,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刚健豪迈,不屈不挠。壮哉,我大中国,光照四方!
如果说自强不息是我华夏民族的脊梁,那么变革开放,自我提升则是每次阵痛后的重生。古有唐朝繁盛时,李世民之贞观之治应声而出;明朝蓬勃发展时,郑和之七下西洋沟通海外;清朝衰败时,魏源力求师夷长技,击退列强。今有八年抗战时期,毛主席的游击战术打败了日不落帝国;改革开放时,邓爷爷的市场经济救活了中国。面对“自强”道路上的局部利益失衡、发展失调问题,共和国领导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从上到下进行的又一场自我革命。世贸总干事拉米最近在厦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发表演讲说“中国一开放就自强”。中国人民以开放阔达的心胸和情怀让中国这位坚强不屈的母亲冲破枷锁,改革开放,革故鼎新,获得新生。幸哉,我大中国,光照四方!
今天的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激烈而残酷。如果没有自强自立,开放进取的精神,则难以在世界立足。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中国积极应对,理智冷静,自强自主,稳定货币,度过危机,在世界面前昂首挺立。27年前,88岁的邓爷爷南巡,以其惊人的远见卓识,无私无畏的勇气,搞活经济特区,把握着中国的改革航向。十八大后习总书记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反腐倡廉,一带一路,改革创新,让中国再次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若无壮士挥刀断臂的决心,又怎会有凤凰涅槃后的重生。美哉,我大中国,光照四方!
自信、自强、开放、进取的中国人民正在世界历史上填写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答卷。中国和她的人民奋发图强,创新开放,拥有巨大的潜能,让世界另眼相看。自强不息,开放包容的中华文明、文化,必将是撬动地球的杠杆。
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强不息、开放进取这一精神命脉,中华民族将生生不息、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故乡月明与他国月圆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有两句令人共鸣难忘的诗,那便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前半句是写实,后半句则是写心。何谓“写心”?抒写心中所思所想所好所恶。那么问题来了:月怎么会是“故乡明”?他乡就没有明月?他乡明月就晦暗不明?难道他乡故乡会是两个月亮?
月亮当然只有一个,他乡月与故乡月也不可能有本质的不同。所以问题不出在月上,而出在望月的人上,出在望月的人的心情心绪上。故乡的月亮之所以会独明,换句成语说,这叫“爱屋及乌”,因爱故乡这个“屋”,连带偏爱了月亮这只“乌”。这在心理学上叫“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在认知上,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弊病。
所以一旦主观上认定“月是故乡明”,爱屋及乌,很容易就演变成偏爱偏袒,而偏爱偏袒向前一步就是偏听偏信。一个人的偏喜偏嗜似乎无关大局也无伤大雅,但如果这个人是一家之主呢?一族之长呢?一县之宰呢?甚或是一国之君呢?那样的话,这种偏执偏好就是不公的开始,腐败的温床,混乱的渊薮,就是致命亡国的了。
和“月是故乡明”这种什么都是自己自家的好相反,则是“月亮是外国的圆”这种什么都是别人别国的好,这两个极端的看法做法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患病的根源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只凭主观臆断,全无旁观客观。这种人这种事这种想法做法,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是一一指出,辛辣嘲讽过的,可惜,病症的诊断不等于病患的根除。现今的中国,深患这两种症候的还大有人在,要想弊绝风清,我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那么,怎么走?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中也开出了一剂良方:“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正视,我想,首先就是正视自己。不但正视己长,更应正视己短。《道德经》上说“自知者明”,就是此意。可是,自知何其难,总要找面镜子照一照,以鉴妍媸,以别雅俗。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也恰恰是这位视魏徵为人镜的李世民,在魏徵死后半年,就下令砸了魏徵的墓碑,毁了这块明镜。所以,当权力失去制约走向极端,再好的明镜也未必有用武之力。这还是号称千古明君的唐太宗,要是碰上《白雪公主》里的魔镜与王后,就更不知会闹出什么幺蛾子了。
其次则是正视他人。也包括正视他族他国,总之,我之外的一切古今中外的人、事、物、理。《道德经》说“知人者智”,不过,这种智慧也非易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大原则,可是何者为精?何者为粗?还是需要正视的这个人立得正,站得稳,端得平,看得清,分得明。所以鲁迅再三强调“首先要这个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但不说别的,放眼天下,熙来攘往,又去哪里寻找那位“不自私”的圣贤君子呢?
而且,我还发现:“故乡月明”和“他国月圆”虽是两种症候,患病的却常常是同一个人。其可怪也欤?其实道理很简单:自卑的人往往自傲,极度的自卑往往产生极度的自傲。反之亦然。这大概也是物极必反的又一证明吧!只不过,这种证明一点也不令人愉快。
行文至此,似乎也该开出一副疗救的方子,可我不想开,药医不死,佛度有缘,再好的方子也救不下必死之症,作死之人。这么说,好像又悲观了,不够正能量。那就算是负能量好了,负能量也是能量不是。况且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读《圣经》看《神曲》,一点也不喜欢耶氏父子的天堂,老觉得满天都是神光太刺眼,满空都是鸟人太单调。我天性厌恶厌倦动辄清一色,异口同声,一致同意之类,因为《论语》中孔子早就告诫“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全体的赞同与反对本身就不正常。所以,这篇哪怕打入荒腔走板,只要仍属于不同的声音,也认了!
兼济天下,不负青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中国人都很熟悉杜甫这两句诗。当年的诗圣饱经离乱之苦,兄弟亲友星散四方,彼此音讯难通,故而思乡怀人之情愈发显得浓烈。一流的
扩而大之,对于炎黄子孙的我们而言,中国是我们共同的故乡——国与家从来都是血肉一体的。我们绵绵不尽的乡愁的落脚点不仅仅是生养我们的村庄,也可以是江南塞北、黄河长江。江山壮丽,文明辉煌,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因为有如此伟大神奇的故乡而自豪不已。
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古往今来,为了让我们的祖国和家乡愈加富强,为了使我们民族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有太多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奋发图强。他们的名字化作了天上的星辰,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比如尧、舜、禹,比如孔子、屈原、诸葛亮、王安石和王阳明。他们勇敢地践行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上古格言。日星交替,四季轮转,这是生生不息的天道。天道刚健,激励人们奋进有为,百折不挠。这种金声玉振的精神是我们祖国的品质,民族的魂魄,历史的骄傲。
日月不淹,历史老人抖擞精神,将发展图强的使命放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我们有青春,有热血,我们有理由为脚下这片热土奉献一份力量。志存高远,方可不负韶华。“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的这句话同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源同一理,都在提醒我们要建立宏大的人生格局,有了大格局才能有大胸襟,有了大胸襟才能有大作为。视野若限于一隅则只能做个自了汉,唯有放眼四方,才能做兼济天下的大豪杰。
祖国培养了我们,故乡期盼着我们,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恩情,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无疑赶上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时代,能否向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能否赋予我们各自的青春以深刻的价值,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严肃的人生课题。我们将绳武前贤,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