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
6、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7、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9、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10、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11、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1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14、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1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1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长歌行》
17、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20、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2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2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赞美大海的诗句【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关于大海的诗句【2】
【原文】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赏析一】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旧历六月,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遭谢景温诬告,以太常博士直史馆出为杭州通判。七月沿蔡河舟行东南,经陈州至颍州。时恩师欧阳修居颍,师生见面,免不了共叙离别之情,盘桓月余。十月出颍口入淮水(颍口即颍上东鲁口至正阳一段),后东行至寿州。此诗即出颍口至寿州所作,所指淮山是硖石山、肥陵山、紫金山统称而言。
【赏析二】
此诗也可称为东坡名篇之一。开篇便写出了之心情沉重。“我行日夜向江海”是由繁华的汴京,向遥远的海边地区,日夜兼程的进发,并有无可奈何之意。因上书不为采纳而反遭诬陷,而又皇命不可违的内在之感,也表达了仕途险恶,应远避是非之情。
【赏析三】
“枫叶芦花秋兴长”这自然是当时的节令,但正是符合了自己的心情。秋天是苍凉地,心情是忧伤的,看见了“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便感觉到长淮天远,前途迷茫。这种自然景象融入了感受,自然景象可以看见,易于描写,而内心的远近、低昂是不容易察觉地,所以以物代情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充分地暗示了作者怅惘不安的心情。心情与形景的交措,有一种来日不可预测的感觉,不能不使他深深地思考。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这是到了寿州的所见。白石塔固定之物,人却不断变换。白石塔此时在,以后还在,但历史就改变了。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当然会出现。原本青山绿水,但经风霜已成黄茅山冈,使人感叹不已。此联用上用三仄尾,下对三平补救,十分恰当。
【赏析四】
这首诗可说是文辞、对仗具佳,自然流畅,景情交融,神韵完美,以实写虚的代表作品。正如赵翼的《瓯北诗话》评东坡诗云:“东坡大气旋转,不屑屑于句法字法别求新奇,而笔力行到,自成创格”。
【赏析五】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是此诗的最伤感之处。诗人说:我看不到汴京,望不到前途,更望不到送行的朋友们,他们也望不到我,然而你们久在苍茫的是非之地,我们互相牵挂着,都要谨慎行事啊。这种内心的语言只能这样来表达,在这里也是一个三平尾,但这里是作者有意而用的。烟波苍茫更加重了,迷茫不清气氛,前途很难看到,也很难预测。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原文翻译与赏析
【原文】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赏析一】
送别崔著作东征诗题又作《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作于万岁通天元年(696),这一年,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攻陷营州(《旧唐书·北狄传》)。唐王朝于同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赴边地以备契丹。契丹辖地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在帝都长安之东,因此称东征。崔著作,指崔融,时任著作佐郎,以掌书记身份随武三思出征。
【赏析二】
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元方回评论说:“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
【赏析三】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金天,指秋天,《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俊杰,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诗人在序中也写道,“古者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命将帅,训甲兵”,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如在眼前。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序》),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之子,指崔融。佳兵,本指精良的。《老子》:“夫佳兵,本不祥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五、六两句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北平,郡名,在河北,初唐时称平州。这里指孙、李叛军的.巢。“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
末二句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卢龙塞,古代是河北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丸,田畴献计,引曹军出卢龙塞,出敌不意,大败乌丸。曹操欲对其行封,畴说:“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终不受封。(《魏志·田畴传》)。麟阁,即麒麟阁。汉武帝时曾画十一名功臣的形貌于其上。后来就以麒麟阁作为功成名就的象征。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时,轻启战争。公元687年(垂拱三年),凿山开道,袭击生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眼下,孙、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大举叛乱,烧杀掳掠,贻害河北人民。因此,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气,后来自己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迎得武后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的担忧,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表达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词句铿锵,撼动人心。
大海,不是风平浪静的池塘,不是流水叮咚的河溪。大海就是大海!有一条永不停息的脉搏,有一腔奔流不滞的'热血。
1.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2.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7.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苏轼《望海楼观景》
8.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9.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10.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9.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20.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21.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22.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2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2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6.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3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5.海岳宴咸通。七载秉钧调四序,一方狱市获来苏。——李忱《句》
36.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39.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40.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1.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4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44.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45.城阙天中近,蓬瀛海上遥。——李隆基《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
46.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4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8.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49.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50.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5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