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苣的诗句古诗大全集合66条

时间: 2023-12-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5.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吗,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9.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10.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11.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1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1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4.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

1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6.借酒消愁愁更愁。

1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8.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

1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0.只空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1.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22.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23.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2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2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27.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28.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2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30.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31.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32.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33.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34.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35.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36.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37.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又呈吴郎》

38.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39.凤帏寂寞无人伴。朱淑真《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40.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1.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舒頔《小重山端午》

42.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3.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44.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李贺《致酒行》

45.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46.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李益《上汝州郡楼》

47.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48.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49.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50.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51.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52.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张嵲《墨梅》

53.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

54.西风梧井叶先愁。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55.酒醒人静奈愁浓。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56.不道愁人不喜听。万俟咏《长相思雨》

57.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58.那堪疏雨滴黄昏。欧阳修《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59.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60.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原文】

菩萨蛮·闺情

作者:宋·李清照

绿云鬓上飞金雀⑴,愁眉敛翠春烟薄。香阁掩芙蓉,画屏山几重。

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⑵。啼粉污罗衣⑶,问郎何日归?

【注释】

⑴飞金雀——金雀钗在头上颤动如飞。

⑵同心苣——用苇秆扎成的火炬。《后汉书·皇甫嵩传》:“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这里是指灯烛的同一条灯芯燃起了两朵灯花。又解:同心苣为菜名,常作为图案织于绸锦之上。沈约《少年新婚诗》:“锦履并花纹,绣带同心苣。”段成式《嘲飞卿诗》:“愁机懒织同心苣,闷绣先描连理枝。”按此,则此句谓闺妇还佩束着“同心苣”,以表思念之情。

⑶啼粉——泪水夹着脂粉流下。污(wū乌):或作“污”,沾染,通“涴”(wò卧)。

【赏析】

这首词写空闺念远。

上片开头两句,从“发”、“眉”写女主人公的形象,突出她的'“愁”。“香阁”二句写外界对她的感受,空闺独守,唯对画屏重山。

下片“窗寒”二句写她寂寞难耐,一夜不眠的景况。最后两句由前面的“同心筐”想到远行的丈夫,不禁罗衣泪湿,更不知丈夫何时能回。结尾二句写得又娇痴,又苦恼,形态逼真。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李清照集校注》,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词牌介绍】

《菩萨蛮》,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许多文人骚客都写过以《菩萨蛮》为词牌(曲牌)的诗词,其中以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最有名。

《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诗人的组诗作品。其一演绎神话传说,其二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其三写世事流变之理,其四写游子情怀,其五描绘锦江风情,其六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其七描绘钱塘江潮,其八写迁客情怀,其九再写世事流变之理。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

浪淘沙九首

第一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二首

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第三首

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第四首

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第五首

濯锦江边两岸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第六首

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第七首

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第八首

莫道谗言如浪深16,莫言迁客似沙沉17。

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第九首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

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诗人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诗人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词句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诗人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诗人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ji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毁谤的话。

17.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18.漉:水慢慢地渗下。

19.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一带。刘禹锡诗人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20.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白话译文

第一首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第二首

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第三首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第四首

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第五首

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第六首

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第七首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第八首

勿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勿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第九首

江中的流水一刻都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

作者简介

刘禹锡诗人(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的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诗人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作品鉴赏

《浪淘沙》本为六朝民歌的题目,唐代成为教坊乐曲。刘禹锡诗人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一 “日斜”和“晚霞”———从盛世不再到才人移位。

《浪淘沙九首》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首先是“桥”。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刘禹锡诗人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其四:鹦鹉舟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翦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李白有诗曰:“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王琦注:“虎眼转,谓水波旋转,有光相映,若虎眼之光。”他的《襄阳歌》中写道:“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刘禹锡诗人用虎眼之炯炯有神、圆转有趣,鸭头之油油泛绿、春意盎然来摹写汴水和淮水的波光粼粼、绿如翡翠。鹦鹉学舌,甚是聪明,但亦会招人怨恨。

河中有浪因而舟不得平安行驶,浪卷沙更让人心情沉闷。燕子争相归舍,闺妇仍在思夫,诗人用对比巧妙地传达出自己有家不能回的无奈。本无过错反遭贬谪横祸,心中难免会有不平。人们常用锦绣比喻文才之高妙。濯锦江因濯锦而得名,锦在水中洗过之后会更明艳、光彩照人。诗人经历贬谪后更清醒地思考人生,创作才能也由此被大量激发。女郎织锦,文人创作。前者用自织的锦比天上的霞,胜券在握;文人却用呕心沥血之作使那些造谣生事如种桃道士的朝中新贵汗颜羞愧。这几首诗中透露了诗人的信息,“其二”是说,诗人对突如其来的贬谪令有很大的心理触动,因为改革受挫,主张革新者被下放。“其三”的后两句有禅意,更蕴含哲理。刘禹锡诗人年少时曾受到诗僧皎然和灵澈在诗歌写作方面的指导,并以之为师。

在贬谪的生活中,又常与弘举、方及等诗僧朋友来往,或多或少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如普渡众生等等。其实,改革正是为了使黎民百姓生活得更好。刘禹锡诗人对劳作者显示出了很大的同情,他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赞美其技艺高超,赞叹人民智慧之伟大。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刘禹锡诗人善用语言作画,创造诗画结合的意境,描写中渗透着诗人的哲思。既有可观之物,又引发读者主动思考,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在诗歌的韵律方面,押韵工整。首句入韵,偶句叶韵,韵律优美。从语言方面看,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运用对比,使诗中抒发的感情凸显出来。既有动静的刻画,又有颜色的细染,反观有色之景,却不见绘色之词,这正是高妙之处。写春天之景,日正必斜,花开定谢。似乎胜景将尽,但又无凄凉之感,反而让人感到温暖,正如刘禹锡诗人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中说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总体看来,诗人的感情是平和的,虽有小小的波动,但又归于平静。

二 “淘金”和“淘沙”———从民间风情到自然变化。

刘禹锡诗人被贬谪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浪淘沙九首》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淘金是夔州的地方风情,此为民间劳作。浪淘沙是自然景象。劳力者淘金于江中,劳心者高居于朝廷。无罪而被贬谪者,由高至低,心有牢骚,因为遭遇了不公的对待。但自然现象不同,“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其七)“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其九)。钱塘江八月涨潮,潮水遇到障碍碰撞出响声,继续前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暂时后退是为了积蓄力量,后浪之力必能胜过前浪,因为社会在传递着正能量。政治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改革是正确的。一时的被疏远并不能改变革新者驱除积弊、造福苍生的社会理想。流水总会给人前进的力量,观自然辽阔之景可以荡涤心中的不平之气。

故诗人的写作视角从民间风情转向自然风景。刘禹锡诗人在偏远的地区苦苦等待,他能主动借助自然之力调节内心的矛盾,思想为之开阔,情绪变得乐观,诗歌也转向豪放。诗人也想尽快缩短流放的生涯,但从不向宦官低头。清人何焯说“梦得生平可谓知进不知退”,也有几分道理。诗人一边写夔州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另一边写社会高层不直接参与劳动者。他关心虽然艰苦劳作但在社会地位上不占优势的群体,同时对上层权贵亦流露出批判讽刺之意。对钱塘江的描写,或许是诗人根据回忆中的情景创作出来的。这是刘禹锡诗人的作诗方法之一,他常据对方的叙述,心有所动,成诗于纸张。金子和才人不会被永远埋没,因为世事是变化发展的。诗人的思想具有唯物主义色彩,在此可见一斑。刘禹锡诗人靠一股精气神儿活着,其诗也因之有了力量。诗中之景呈现动态,似乎要驱散内心的郁积之气。即使是哀叹,节奏也不是死气沉沉,而是激昂慷慨的。明朝胡应麟认为“梦得之雄奇”可赞可叹。《四库全书总目》说刘诗“含蓄不足,而精锐有余”。这几种观点均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刘诗昂扬、豪放、外张的诗风。

三 “天涯”和“到”“家”———从浪漫情思到人生理想。

刘禹锡诗人被弃置于距京都遥远之地,转了几转,终于盼来了让人欣慰的消息。《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诗人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诗人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诗人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

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胡震亨说:“刘禹锡诗人播迁一生,晚年洛下闲废,与绿野(裴度)、香山(白居易)诸老,优游诗酒间,而精华不衰,一时以诗豪见推”,“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华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真才情之最豪者。”宋朝诗人刘克庄在《十月二十二日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诗中说:“瀑山木落霜寒夜,共读吾家梦得诗。坐对遗编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森严似听元戎令,机警如看国手棋。千载愚溪相对垒,未应地下友微之。”今人洪迎华说,刘克庄用“森严”和“机警”两大特点来概括刘诗,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诗豪”之评。此言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