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这是一首思妇怀念远方游子的诗。历来选家都将其排列在《古诗十九首》之首。关于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别情诗,历来注家对此很有分歧,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游子思念思妇的别情诗,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思妇思念游子的别情诗等等,笔者认为考之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诗句的内容来看,把它确定为是一首思妇思念远行游子的别情诗为好。东汉末年,大批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宦游以求搏得一官半职。这些外出宦游“游子”长期外出,家眷不能同往,彼此之间难免产生浓浓的伤离怨别的情绪。而其中应尤以思妇之思念为甚,因为游子在外,虽有思念之情愫,但其为了生计仕途要终日奔波,其思念之情愫尚可暂时抛却;而思妇在家,则是终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之中。至于这首诗的具体作者是游子还是思妇,笔者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或是假借思妇之口吻来抒写思念远方游子的外出游子,也可能实际上就是一位留守故里的游子之妇。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意译】:
离开了我,你不停地走啊不停地走,
我和你虽然活着,却如同死了一样被永远地分离!
现在,你和我相距万里是多么地遥远啊,
好象你在天的那一边,我在天的这一头!
路途是多么的艰险而且又是那么的遥远啊,
我和你之间今生不知还能不能再见?
北方的马儿总是依恋着北风奔跑嘶鸣啊,
南方的鸟儿做巢也总是向着南方的树枝。
你和我分别的日子是越来越远了啊,
思念你啊我日见消瘦连衣服也宽松了不少!
飘荡的浮云遮住了太阳啊,
远行他乡的游子顾不得回家。
思念你使我变得衰老了啊,
岁月飞逝又是一年!
唉!这些伤心的事都不要说了啊,
只希望你和我都努力加餐各自保重吧!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⑴,与君生别离⑵。
相去万余里⑶,各在天一涯⑷;
道路阻且长⑸,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⑹,越鸟巢南枝⑺。
相去日已远⑻,衣带日已缓⑼;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⑽。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⑾,努力加餐饭⑿。
【注释】
⑴重(chóng崇):又。这句是说行而不止。
⑵生别离:是“生离死别”的意思。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
⑶相去:相距,相离。
⑷涯:方。
⑸阻:艰险。
⑹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⑺越鸟:南方所产的鸟。“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⑻已:同“以”.
⑼远:久。
⑽缓:宽松。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
⑾顾返:还返,回家。顾,返也。反,同返。
⑿“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青春易逝。
⒀弃捐:抛弃。
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一说是指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自己要努力保重自己,以待后日相会。
【翻译】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赏析】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妇说: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王禹偁是瞬间被相似的景物拨动了思乡的弦,其实思乡本是胡马和越鸟都有的情感,只是不小心,踩中了猎人布下的机关,接下来只能是束手就擒,等思乡那只箭穿透胸膛。
而那个思念的女子呢?随着游子分离的日子越来越久,她已经“衣带渐宽”了,不说离殇,不说思怨,不说悲伤,不说哀愁,只说消瘦,这消瘦,愈见得思念的`深广和醇厚。让读诗的人心中有怜,说不出的心疼。
这和读《诗经 卫风 伯兮》中的句子“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一样的感喟,古人写情之深,不用浓情渲染,只用简简单单的姿容的改变,就刻画出被离伤灼痛的深重痕迹来。衣带渐缓,首如飞蓬,都是自改变里看出心底的煎熬的。
尽管明明前面已经说了是“与君生别离”,是永远的别离,但还是盼望着会有奇迹出现的,就像《诗经 周南 汝坟》里的那个女子,终日在汝堤上徘徊,似乎是一场无望的等待,却在一个清露打湿了山揪叶的清晨等来了她的奇迹,那个很久之前被征戍的丈夫出现在她的视野里,她是那么的不敢相信。“遵彼汝墳, 伐其条肄;既见君子, 不我遐弃。”沿着汝水的河堤,采伐山楸的余枝,终于等到了我夫君,请不要再将我抛下。
虽然“心知长别离”但还是盼望“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这是人心深处可爱的贪婪,但太久的时间没见了,什么不可能发生呢?他可能遭遇困顿疾患,也可能他乡得意,倘若真的是得意了呢?在他乡,会不会“浮云敝白日”?有另外的女子替代了她,他贪恋异乡的温柔,不再回来?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所以游子才会“不顾反”。
即使恩爱如赵明诚和李清照,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扰。
屏居青州的十年,最是他们相濡以沫的日子,清淡、美满,然而,当蔡京等陆续退出政坛,赵明诚开始重返政治舞台,他们开始了很长时间的分离。我们今天读过那些分离后的美丽诗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常常觉得分离是另一种酸楚的幸福。
却不知,那些美丽诗句的背后,也有词人无尽的困扰和忧伤,李清照自始至终没有能够为赵明诚开枝散叶,生下一儿半女, 在莱州任上的赵明诚开始蓄养侍妾和歌妓,这似乎是宋代达官贵人的风气,苏轼也有自己的侍妾,后来成为了他第三任妻子,她叫朝云,“目似晨曦,美如春园”,是苏轼生命中最知心的红颜知己。朝云死后,他还在她埋骨的六如亭上刻下了“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的句子。
赵明诚蓄妓,对于深爱着他的李清照来说,是欲说不能的悲伤,她只能放在心里,她的心里也会有对爱的犹疑和否定吧,至少,对李清照来说,她希望赵明诚只属于她一个人,她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赵明诚的爱。每个才女的心里都是有一个完美的爱情梦想的。尽管,赵明诚不过是逢场作戏,或者是风气使然,又亦惑只是为了排遣李清照不在身边的寂寞。
好在,他们到底是精神的伴侣,美貌温柔的侍妾虽暂时能够怡心养目,但终究抵不过灵魂的恋慕,抵不过十多年的恩爱相知。在李清照三十一岁小像上,赵明诚写下了“真堪携隐”四个字,敬重深爱自是不必说了。
那个女子的猜测,虽然不一定有如清照那般的事实,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男人得意了,远离家乡,寻求另外的慰藉和温柔,在乱世里,暂时求得一份安定,把握乱世里,随时可能失去的家和温暖的感觉,也是无可厚非的。
乱世里的人,什么都想抓住,什么都不再想贪求长远。
思念,有时候就是一种胡思乱想,见不到的抓狂,只能在意念的世界里,假想那些可能或者不可能的事,不懂得给自己退路,只一味地朝着臆想的深处滑去,苦苦折磨着自己。猜测、怀疑、等待都毫无结果。
所以,才见得“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是多么婉转忧伤的句子,仿佛世间的思念都已经为你尝尽,仿佛世上的苦楚都已经为你尝遍,一日白尽少年头,这又何止是一日,是一天天,是一夜夜,如果“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那么心里早已经是沧海桑田了,如何能够不老呢?这“老”分明是形体的消瘦,心情的忧伤。身心憔悴,有似衰老。
游子未归,不觉又是一年,岁月流转之速,竟恍然如梦,春秋代序,忽忽又是年末。为什么竟然如此担忧时光的飞逝?实在是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等你归来,只想在我最美丽的时候,等你归来,只想给你我最好的年华。怕只怕,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涕泪交零。我已经美人迟暮,你已经垂垂老去。这一生,岂不是无故蹉跎?
可是,乱世里,哪管你红颜坐老,哪管你相思憔悴?
楚辞里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最是美丽而忧伤,草木总是要在秋天里凋零,这就像美人老去一样使人惆怅。自然界的荣枯,是阻挡不了的,美人的老去也是。尽管,屈原不过用的是香草美人之喻,感慨时不我待,怕生命就此无谓地消耗,想投报朝廷,有所作为。但草木的零落,美人的迟暮,实在是令人忧伤难舍的。草木一秋,美人的青春也只是一瞬,无端的蹉跎只能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是一株为你而开的芙蓉,盛开的美丽和欢悦只因为有你的注目,如果,等到花落叶枯,你才到来,那么,我葳蕤的枝叶,娇艳的盛放,还有什么意义?
即使是乱世,女人仍是如花,是需要所爱的男子驻足欣赏的,那便是无悔。
便如民国也是乱世,胡兰成是有才的,但他实在是虚伪和超级自恋的,然而张爱玲爱他爱到如此卑贱,愿意为了他低到尘埃里去,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有人说,这是张爱玲的贱,我却深不以为然。
生逢乱世,又有一个乱极了的家,张爱玲哪那么容易找到懂她惜她怜她的人?胡兰成是能够安安静静地乱世里睁开了眼,专注地看着她这朵尘埃之花盛放的唯一的人,尽管这样的专注是短暂的,但我似乎能够感到张爱玲,只觉得这个乱世一下子远离了,安静了,只有一个叫胡兰成的人,屏息看着她。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一辈子,能够有一个人懂过自己,惊艳和欣赏过自己,哪怕只是一瞬,也好过无数庸常岁月里的波澜不惊吧。所以,她看胡兰成坐在那里,只觉得“他一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淋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
一个女人,总是要有人来懂得和欣赏的。
思念一个人,实际上是希望思念的那个人在自己身边,让一个女人一辈子唯一的青春年华不被虚度和错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相守不过是希望一个生命来见证另一个生命的花落花开。
一个人在千万人之中,只愿意留在你的身边,陪你终老,来见证你的生命的丰美和凋零,“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么,便没有遗憾,便觉得生命没有被蹉跎,不觉得人世寂寞。
这个愿意,很小,很美,很浪漫,惟其如此,错过了,才令人那么的忧伤。
但诗中的那个女子是勇敢智慧的,到了最后,她猛然醒悟了:这样的坐愁相思是无益的,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自己,留住自己的青春容颜,留待他日相会。
我们读诗时的无限忧愁也被这最后的句子,给轻松地放开了,等不等得到,实在是无法预期的,但等待本身就是美丽的。
从首叙初别之情,到次叙路阻难会,再叙相思之苦,最后以宽慰期待结束,“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不迫不露,句意平远,你似乎在心里历经了一次长途的跋涉,一路的忧愁烦恼到了终点的时候,却奇迹般的只是淡淡的忧伤之后的愉悦,只想,微微地爱怜地一笑。
乱世退到很远,只有一个女子,婉转忧伤的心事,或隐或现。陈绎在《诗谱》里说“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读之不免悲感无端,低徊不已。
用最平常的句子写最真的情感,给人最深的感动,这大概就是《古诗十九首》的高妙之处吧。不然,昭明太子怎么会那么坚定地选入了《昭明文选》之中呢。
“相思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读完了这首诗,还愿意把这两句一读再读,这是一种令人忧伤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