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蕊,朴实个性。花瓣十分精致,有细细的.纹路,那是技艺多么高超的雕刻家也无法雕琢出来的,下面为大家分享赞美油菜花的诗句,一起来欣赏吧!
油菜花赞
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柔风渡绿开花雨,瘦叶花扬到夏天。
独有清香何自赏,群山尽染友皆酣。同遭雨打摇日落,墨籽成花待柳还。
纷也扬扬斟满爱,花粉早已恋风帆。莫嫌山寨漂泊雾,草堂烟云雨水繁。
《菜花》
——清·乾隆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宿新市徐公店》
——唐·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宿沣曲僧舍》
——唐·温庭筠
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
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苹。
《题梁贤巽公房》
——唐·齐己
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
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
《安宁道中即事》
——清·王文治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乌夜啼》
——宋·郑熏初
春江一望微茫。辨桅樯。无限青青麦里、菜花黄。
今古恨,登临泪,几斜阳。不是寄奴住处、也凄凉。
《满江》
——元·陆文圭
试检春光,都不在、槿篱茅屋。荒城外、牯眠衰草,鸦啼枯木。
黄染菜花无意绪,青描柳叶浑粗俗。忆繁华、不似少年游,伤心目。
棠坞锦,梨园玉。燕衣舞,莺簧曲。艳阳天、输与午桥金谷。
行处绮罗香不断,归时弦管声相逐。怕夕阳、影散近黄昏,烧银烛。
《鹦鹉曲·园父》
——元·冯子振
紫门鸡犬山前住。笑语听伛背园父。
辘轳边抱瓮浇畦,点点阳春膏雨。
菜花间蝶也飞来,又趁暖风双去。
杏梢红韭嫩泉香,是老瓦盆边饮处。
“谁能斗酒博西凉,但爱斋厨法豉香”,写的这是宋代诗豪苏东坡赞美豆豉风味香美的诗句,“油炸肉炖皆可口,也喜素食也喜荤。”这是诗篇土豆歌中赞美土豆风味的诗句,“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这些诗吟咏的对象、内容尽管不同,却都表现人们对这些珍馔的喜爱,给留下的印象深刻。菜产生了诗,诗使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这种锦上添花的关系,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然而,查阅我国的饮食方面的诗歌我们会发现,中国的饮食文化魅力还不仅在于诗歌概括性的描述,更在于诗歌细致全方位的歌咏。
歌咏菜的“色”
古今中外,饭菜讲求色、香、味俱佳,而色是放在首位的。这里的“色”指食物的色彩和色泽,也可以说是“品相”或“卖相”。好的卖相能直接引起人的食欲,孔子《论语·乡党》中提出“色恶不食”饮食标准。这就是要求菜肴的颜色须纯正、新鲜、好看、搭配协调,符合人们的'饮食要求和普遍的欣赏习惯。明代的名菜“水母脍”,即今天的“冷拌海蛰”,因其晶莹剔透的亮丽特点,让诗人谢宗可大加赞颂:“海气冻凝红玉脆,天风寒洁紫云腥。”如果说谢宗的诗只是揭示其“红玉”、“紫云”的色的表象特点;而宋代林龙发描绘名菜“拨霞供”的诗句“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则将翻腾的汤水比作波涛汹涌的“晴江雪”,把粉红色的兔肉喻作“晚霞”的余辉,更具有动态的情状,无疑蕴含着色的神韵。
赞扬菜的“香”
一款菜的香气四溢不仅能刺激人的食欲,而且能引起人的情感冲动和思维联想。听福建人介绍,福建名菜“佛跳墙”,用鱼翅、鲍鱼、海参、鱼肚、猪肚等和鸡、鸭蒸烧、煨制而成,其菜各味相融,味中有味,香味浓郁。坛启之时满屋香味四溢飘荡,使当时的秀才们拍手称奇,趁酒酣耳热之际吟诗作赋:“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真正在嗅觉上引起人们的审美愉悦和无限遐思。查阅历史诗句会发现,明代李流芳对名菜“西湖莼菜汤”感叹道:“玻璃碗成碧玉光,五味纷错生馨香。出盘四座已叹息,举箸不敢争先尝。”这更使香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试想:望着“碧玉光”,闻着特别的“馨香”,叹息之中不想“举箸”,这只有沉浸在如此香的氛围中才能拥有的不经意的举动,谁还不想多多忘情一回?
称颂菜的“味”
菜肴要好看、好闻,更要好吃,滋味之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味道体现菜的本质特征,人们只有通过品尝之后,才能获得心理快感。有的菜本味独特,宋代的杭州名菜“清蒸鲥鱼”就引来苏东坡赞曰:“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有的菜“五味”变幻无穷,同时代的“东坡羹”(荠糁)又让陆游赞不绝口:“荠糁芳甘妙绝伦,啜米恍若在峨嵋。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异味颇思修净供,秘方当惜授厨人。午窗自抚彭亨腹,好住烟村莫厌贫。”是啊!这道羹比天下有名的莼菜羹、牛乳酥还要好吃,其“味外之味”一定如老子所说:“令人口爽”。
感叹菜的“形”
菜肴的直观形态美,使一种单纯的满足人们口腹的食物,升格为更高美学价值的审美对象。厦门南普陀寺素菜馆的名菜“半月沉江”,系用面筋、香菇、冬笋、当归等原料烹制而成。当年郭沫若游寺后进餐,见此菜造型奇特优美,似半轮明月沉于江底,便挥毫写下“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的诗句。如果静态造型是一种美,而另一种“气韵生动”之美更使人难以忘怀。“汆西施舌”是清代福建和浙江地区名菜。所谓“西施舌”是生活在近海泥沙中的一种名贵软体海蚌,因其形似人舌,肉质细嫩,味极鲜美,故人们形容它为“西施舌”。这让钱塘陆养和大加喟叹:“碧海波摇冰作骨,琼筵夏赏滑流匙”,也让食者真正体会“此是佳人玉雪肌”的楚楚韵致。
夸奖菜的“质”,菜的质之美表现为松、软、脆、嫩、酥、滑、爽等,而且综合了色、香、味、形的因素,使口感产生奇妙的复合体验。杨静亭赞美名菜“东坡肉”云:“原来肉制贵微火,火到东坡腻若脂;象眼截痕看不见,啖时举箸烂方知。”这恰是一种肥而不腻、肉质酥烂的口感体验的结果,上文提及的“西湖莼菜汤’,在方岳笔下则是:“紫莼共煮香涎滑,吐出新诗字字秋。”可见,莼菜的脆嫩、滑爽竟也能催生新诗,又是质之美的另一种表现。
颂扬菜的“意”
讲究意趣使菜上升到艺术的境界,也给饮食者产生更多想象和情感共鸣的空间,宋代林洪夸赞当时名菜“莲房鱼包”曰:“锦瓣金蓑织几重,问鱼何事得相容。涌身既入莲房去,好度华池独化龙。”涌入莲花房的鳜鱼去干什么?原来去西王母莲花池可以化成龙。那么食到如此清香味鲜的佳肴,不也可以成仙了么!其情趣不言自明。上海松江最著名的“四鳃鲈鱼汤”让宋代杨诚斋赏心悦目:“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春风已有真风味,想得秋风更迥然。”品尝到鲈鱼的细嫩、鲜美无比的滋味时,感到春风也变成一种风味,联想到秋风中的鲈鱼之味,让人思绪飞扬得更远。真正体现意境“情以物兴”“神与物游”的超然感受。
另外,一些咏叹名菜的诗,有的从原料着眼,如“金针银鱼”就有“银缕寸肌游嫩白,丹砂双眼漾鲜红”;有的侧重吃法,如“北京烤肉”就有“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有的勾起人们对菜的回味,如镇江“水晶肴肉”就有“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江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有的以菜象征吉祥和幸福之意,如“蟠龙菜”就有“满座宾客呼上菜,装成卷切号蟠龙。”;更有不惜为美味珍馐而舍命的,如“烹河豚”就有贡奎的“荻芽清软葺姜松,腴腹披香玉乳同。直死端为知味者,平生珍重雪堂翁。”……
诗歌和名菜,是虚与实的组合,是高雅与平凡的统一,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处亮丽的风景,使中国饮食文化魅力四射!
油菜花赞
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
柔风渡绿开花雨,瘦叶花扬到夏天。
独有清香何自赏,群山尽染友皆酣。
同遭雨打摇日落,墨籽成花待柳还。
纷也扬扬斟满爱,花粉早已恋风帆。
莫嫌山寨漂泊雾,草堂烟云雨水繁。
《菜花》
――清乾隆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宿新市徐公店》
――唐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宿沣曲僧舍》
――唐温庭筠
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
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苹。
《题梁贤巽公房》
――唐齐己
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
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
《安宁道中即事》
――清王文治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乌夜啼》
――宋郑熏初
春江一望微茫。辨桅樯。
无限青青麦里、菜花黄。
今古恨,登临泪,几斜阳。
不是寄奴住处、也凄凉。
《满江》
――元陆文圭
试检春光,都不在、槿篱茅屋。
荒城外、牯眠衰草,鸦啼枯木。
黄染菜花无意绪,青描柳叶浑粗俗。
忆繁华、不似少年游,伤心目。
棠坞锦,梨园玉。燕衣舞,莺簧曲。
艳阳天、输与午桥金谷。
行处绮罗香不断,归时弦管声相逐。
怕夕阳、影散近黄昏,烧银烛。
《鹦鹉曲园父》
――元冯子振
紫门鸡犬山前住。笑语听伛背园父。
辘轳边抱瓮浇畦,点点阳春膏雨。
菜花间蝶也飞来,又趁暖风双去。
杏梢红韭嫩泉香,是老瓦盆边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