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诸葛亮的诗句少点合计100句

时间: 2023-12-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并非武将

六出祁山——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后出师表》——乃后人之做,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巾------白乐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感念三顾茅庐,从此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诸葛亮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非学无以广才

诸葛亮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汉)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爱国名句

3、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4、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

5、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杜甫与陆游咏诸葛亮诗之比较

杜甫与陆游二人都生活在一个乱离的时代,这使他们对诸葛亮这位安邦定国的忠臣良相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同时,杜甫与陆游都出身于士大夫之家,家庭的传统教育使他们都有着致君尧舜、救民水火的远大政治理想。但事与愿违,二人终生都未能一展雄才,只能空怀抱负,以诗文终老。而诸葛亮则正是儒家兼济的典范,是君臣相得的最佳范式,所以这两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到四川后见物思人、触景生情,自然就会生出无限的感慨。可以说,正是相似的时危世乱的时代背景和怀才不遇的多舛命运使相隔近五个世纪的两位大诗人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就诗的内容而言,杜甫和陆游都对诸葛亮充满了崇敬,在诗中对他的丰功伟绩和高洁品质进行了多方位赞美。

杜甫入蜀后,成都武侯庙、先主祠、夔州八阵图、白帝城武侯庙、先主庙这些鱼诸葛亮有关的'地方他都去过,睹物思人,随处赋诗,创作了大量歌颂诸葛亮的诗歌。“诸葛大名垂宇宙”,“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咏怀古迹五首》)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的功业和威名,更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倾慕之情。连诸葛庙中的古柏都让他久久难忘,歌咏再三,“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古柏行》)作者晚年到夔州,看到武侯庙塑像残缺就给当时的官员递诗请修,诗人对诸葛亮的感情可谓深矣。

陆游自幼就有收复北方失地大志,深为诸葛亮的奇才和胸襟所打动,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推崇倍至:“少时谈舌坐生风,管葛奇才自许同。”(《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少年不自量,妄意慕管葛。”(《自警》)入蜀后,诗人拜谒诸葛庙,千载而下思其为人,感慨更深:“尚思忠武公,身任社稷重。”(《谒汉昭烈帝惠陵及诸葛公祠庙》)“壮气河潼外,雄名管乐间。”(《感旧》)甚至认为他是千古奇才,远超战功赫赫的管仲:“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而当他理想落空时,想起古人的风范,更是感慨万千:“千秋有管葛,看镜汗吾颜。”(《昼卧》)

杜甫与陆游诗中另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对诸葛亮的功业未就以及自己白首无功而发出的无奈悲叹。杜甫和陆游都身处国家四分五裂的时代,深切体会到国家的苦难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极度渴望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但他们终其一生都只能看着国家在分裂的战火中日渐衰落。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只能一生沉沦潦倒,宿志难伸,叫诗人怎不痛心疾首。伤心人别有怀抱,看到能大展略才的诸葛亮也终归壮志落空,更让诗人情怀悲切:“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尘埃出师表,草棘定军山。”(《感旧》)杜甫的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真是字字带血,千百年来令无数英雄扼腕。

杜甫和陆游的诸葛亮诗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他们毕竟是相隔了五个世纪的异代诗人,他们的生活时代和遭遇不尽相同,才情胸襟也有差别,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诗必然有差异。仔细阅读他们的诗歌,我们会发现杜甫诗歌对诸葛亮、刘备的君臣鱼水关系情有独钟,而陆游对此却不甚注意,在他的诗中多次出现的是“出师表”。缘由何在,答案只能在他们的生平遭遇中去寻找。

杜甫是一个“窃比稷与契”的人物,少年时雄心勃勃,以为取功名如探囊取物:“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可惜的是,以这种幼稚的心态去取功名,即使他有解民倒悬的热情和才华,也是注定要失败的。这是他诗人气质的表现,也是他仕途坎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然他不会在长安十年,四处献赋投诗却一无所得。后来他到了肃宗身边,依然按自己的想法行事,虽然有满腔的忠诚,但终不为当道所容,这对诗人的打击是很大的。杜甫的一腔孤愤无处发泄,寄之于诗,就是对刘备、诸葛二人关系的高度倾羡和赞扬。“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诸葛庙》)“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癔宫。”(《古柏行》)等诗句都是杜甫这种感情的表达。

陆游虽也怀才不遇,但他的境况和杜甫又有所不同。宋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人地位相对优越,陆游不至象杜甫那样样“苦摇求食尾”,皇帝对他的诗才也相当赏识,孝宗还特别召见他。因此,他的郁愤和感慨就比杜甫少一些。由于身处于国家在异族铁蹄下分裂的特殊时代,陆游的心中时刻牵系的是北方失地的收复。而诸葛亮终其一生都在为统一北方而努力,《出师表》中的耿耿忠心感动了后世无数的忠臣。因此,在他的诗中对《出师表》一文再三强调:“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可见诗人对此文印象之深刻,诗人对国家分裂的难以释怀也由此可以想见了。

不同时代的两位大诗人以同一个历史人物为题创作大量诗歌,如果简单地解释为偶然难免有失肤浅,究其原因,诸葛亮天纵奇才,工于智谋,同时又忠心耿耿,谦恭廉洁。古代文人很容易到他那里去寻找精神动力,尤其是世乱身困的文人情思郁结,更容易在他身上寄托情怀,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赞美诸葛亮的诗词: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阁夜》

唐·杜甫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咏怀古迹》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有感》

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卧龙》

明·佚名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