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志不能成诗的诗句集合90句

时间: 2023-12-3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发现诗意

在这偌大的世界里,四时之景,各有不同,亦皆有其诗意之美。

“不知细叶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是一年中的大好时节,而在春天来临之时,杨柳便成了最好的使者。当被禁锢了一冬的种子冲出泥土的束缚,伸出它们倔强的头颅,好奇地注视这新新世界时,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远处山坡上的小草的绿意时隐时现,宛如微漾的水波;山篦下的各种野花绽放出她们美丽的笑脸;小河上久封的冰雪开始融化……然而,在这百花齐放的时候,杨柳却以她不卑不亢的姿态迎接春天:当你跟随柳絮的脚步找到那树的时候,那似少女之垂发的柳枝怎能不让你浮想联翩?“引得春风渡玉关”的柳树将春天的讯息传递给了万物生灵,当我们从冬日的寒冷中解放出来欣慰地欣赏着一地春色时,你可曾注意到那身后的柳树却也满含粲然笑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孟夏紧跟着季春的尾声悄然而至:发觉春天那独有的温暖已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夏日的骄阳似火。蕃杂的花儿们低下她们高傲的头,此时却唯有出之淤泥而不染、濯所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婷婷玉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婷婷净直。”原来到了夏天才能更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季似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火一般红的枫叶却为这“悲寂廖”的秋天徒增一份喜悦,当杜牧为之驻足时,它们就注定了留芳千古。纷纷扬扬的红叶飘落,却洒下一地的寂寞,不要说她们从此结束生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看着这满眼繁华,将自己胸中大志寄托在了这一片片归于土地的枫叶上,而那枫叶似乎也有了灵性,有诗人在萧瑟的秋风中无语凝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落下,不甘寂寞地停留在了那一棵棵枯树上,军营中的岑参默默看着这一切,看雪成梨花,纵然是寒风凛冽,它们仍然将生命怒放在冬天。而生活中中原的雪刚静静地覆盖在瑟索的小麦上,当麦子们逐渐恢复了体温,却看见了冷之彻骨的雪花一层又一层的堆积成布衾……

原来在这世界里,春天的杨柳,夏日的荷花,秋季的红叶,严冬的白雪,各有不同,亦皆有其独特的诗意之美。

发现诗意作文(二)

生活并不缺乏诗意,缺乏的是发现诗意的眼睛。

每一个季节都是美好的,春天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夏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天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冬天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无一不体现了大自然的美。其中的诗意,我们似乎都曾经体味过。

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许多风景,但我们却甚少发现其中的诗意,更不能如古人出口成诗。“诗意”,只有活在具体境遇里面的人,有所感悟,并达到美的情思境界,才能体味出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任何时代都会出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句传颂千古,他们发现的诗意,令我们千年之后的后生小子们都深受感染。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只要突破了那层神秘的膜,练出一双诗眼,就会发现其实诗意随处都有,作诗吟唱也是触手可及,并非登天之难事。伟大诗人的诗都取材于身边,有什么奇怪呢?那些格律、平仄,也都是从黎民百姓哼唱的小曲演变而来的,非常自然。我们在身边发现了诗意,也许也会变成想象中拥有高雅艺术的诗人呢。

于是,又想到了苏轼,他那豪放派诗词告诉我们,寻觅诗意,创作诗词,几乎都与生活密切相关,都是丰富经历和深厚感触迸出的火花。

我们周围的景色,被古人的一首首诗、一阙阙词描绘出了不同的精神境界,被赋予了伟大的品质。与其说是诗人的一种涵养,倒不如说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视角,使一事一物具有了诗意。当我们在语文老师的启迪下,赞叹一首诗的手法之巧、功力之深时,却忽略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仔细体会、换一种视角,我们也能够感觉出同样的或别样的情感,发现诗意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抓住这束灵感火花,构思挥毫,诗作就出来了。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只有充分理解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感所悟,才写得出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

诗意,从生活中来,从身边取材,从美去感受。让我们睁大眼睛,不断地去发现诗意吧!

发现诗意作文(三)

不知从几时开始,我发现我在憧憬着很多很多东西。虽然有过几次不算太短的旅行经历,但时间大多是在车上度过的。对于那些我无法触及的稍纵既逝的景色来说,我只能用“瞥见”形容。所以如果让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去欣赏那些葱郁的树木抑或通红的'夕阳的话,我想我会愿意的。

诗意仿佛被遗忘了的,喧闹践踏覆盖了它的本质。人们肆无忌惮地以毫无意义的方式剥夺着蕴藏在绿色中的雅致。诗意需要恪存在每个人的心中,但决不是以掠夺的方式。人们对它的向往化作欲见的心情,那践踏又是从何而来呢?香格里拉,似乎被遗忘了很久。这片神奇的土地曾勾起我的无限向往去踏上它。而今我宁愿只站在它的边缘。去看尽用眼睛所能目视到的一切,然后振开双臂,让略带沙石的风扑向我,把我的衣角卷起,把我的头发卷乱,让她一特有的方式接受我的存在,这就足够了。

然而,我没有到过许多诗意的山水,所以我憧憬看见真正的美丽。彼时我带过乡下的一些小山村,那里没有多么显赫的山岭,也没有多么雄壮的名字,那里只有村民们自己起名的小丘,倒也觉得无比亲切。游弋在山间的石道上,就仿佛置身于旷世的绝艳。此时我便忘却了那些此的震撼,或许是因为它的亲切,或许是因为它被很多的人遗忘,或许这就是诗意的本质。

我突然发现我愈法厌恶华丽的文字,感觉从那些柔软但虚伪的文字中读不出令我感动的字眼。绿色中不应充斥着忧伤,不应象小四说的那样充斥着所谓的伤感。绿色是诗意的天堂,栖居在这样的绿色中不应让杂念玷污了它的本质。诗意居于绿色。

我没有在山村生活过,所以我没有机会去感受这个地方给予的一切。儿时记忆中的山村应该是贫穷与饥饿的世界,但现在我透过所有的笑容看见了它让人安然。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设计思想]

《将进酒》是李白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的劝酒诗。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对仗句点缀,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曲折回环“词语迅快”(王安石评语),宜通过声情并茂的美读来深入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激流。叶圣陶说:“所谓美读,就是低沉处还它个低沉,高昂处还它个高昂。”情感还原是美读关键,因此要在明确每句诗所表达的情感后指导学生美读,在以声带情的美读中进一步加深对全诗情感的理解。

《将进酒》把深广的忧愤与强烈的自信、苦闷的内心与狂放的举止巧妙结合起来,李白怀才不遇、志不得伸的愤懑之情是贯穿全诗的,如何理解字里行间的愤激之情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宜围绕诗中各个层次分别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探讨,并补充相关背景材料,适时点拨,通过知人论世的解读才能深入理解郁积在李白心中的沉郁愤懑。

[教学目标]

第一,在理清全诗情感变化线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并背诵全诗。

第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第三,欣赏诗中夸张手法,品味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把握李白思想感情的复杂性,理清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台湾作家余光中在《寻李白》一诗中形象概括了李白的个性:“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教师朗读)。饮酒、赋诗、赏月是李白生活中三大快事,今天我们就一起鉴赏李白借酒抒怀的名篇――《将进酒》,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以教师朗读余光中《寻李白》中诗句,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李白的热爱之情,为探究《将进酒》中诗人的情感张本。)

二、欣赏美读

静听濮存昕配乐朗读的《将进酒》录音。

(教学意图:听名家朗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得到感情的愉悦和精神的升华,为指导学生释放激情美读课文营造氛围。)

三、指导朗读

“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诵读时头脑中可想象黄河壶口瀑布的奔流壮景;“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悲白发”、“暮成雪”极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暮”字当重读。这两联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境界阔大,应读出巨人式的感伤韵味。“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天生”一联是诗人对未来的自信宣言,在激愤中涌动着奋进的豪情,“必有用”、“还复来”应读得掷地有声。“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会须一饮三百杯”’是诗中第一个高潮句,要用升调读得豪气十足,“三百杯”要逐字顿出重读,读完可作稍长停顿。“岑夫子”以下六句是劝酒歌的引语,“将”、“莫停”、“歌”、“倾耳听”要重读,节奏逐渐加快,以突出席上频频劝酒之意,读完稍作停顿。“钟鼓”一句至结尾是劝酒词。“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旨,“不足贵”、“不复醒”当用极强音读出,以突出其憎恶鄙弃之深。“古来”二句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唯有饮者留其名”要重读,以表现出十足自信。“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宜用叙述语调读出,“恣欢谑”重读,因为诗人借陈王自况,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主人何为言少钱”句宜轻读。“径须沽取对君酌”句宜重读,以突出直命沽酒的豪放之态,诵读时头脑中可想象水泊梁山好汉喝大碗酒的豪爽情景,读完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慢速读出,“万古愁”三字用夸张语调读出,“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高潮,须以强大声势显示出诗人的飘逸风格。

(教学意图:以抒情脉络为线索将全诗分成四个部分,以指导朗读方式引领学生加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四、研读赏析

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赏析:

第一,前四句直接点情的是哪个字?怎样理解“朝如青丝暮成雪”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点拨:抓住诗中表达情感的关键词语是把握全诗情感的捷径,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才能准确理解“悲白发”的人生感慨。《将进酒》创作于大约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距其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李白时年51岁,而诗人25岁就“辞亲去国,仗剑远游”,“以当世之务自负”,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却功业无成。

明确:“悲”。“朝如青丝暮成雪”用夸张手法,将青春至衰老的人生全过程说成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诗人年逾半百,却功业无成,加之政治失意、怀才不遇,回首往事,难免发出人生短暂之叹。

第二,“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六句中直接点情的是哪两个字?怎样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点拨:知人论世,联系李白参加平定安史余孽的人生经历才能深入理解李白的自信。以诗解诗也是一种高效阅读方法,可引用李白表达其政治理想的诗句帮助解读。

明确:“欢”、“乐”。说“必有用”,可见“我材”未被用,李白虽然怀才不遇,但从未真正悲观消沉过,心中始终燃烧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和热情。他曾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自勉“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东武吟》)。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去世前一年已61岁,听说李光弼率军讨伐安史余孽,仍不顾年高体衰,请求从军,后因病中道折回,悲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第二年便病逝。“有用”且“必”,何等自信,何等乐观。这既是李白渴望用世的呐喊,更是肯定自我人生价值的宣言。

第三,“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比较“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点拨:比较两篇诗歌的不同时代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因而以“安能”一句直截了当地说出心中的意愿;《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因而跟饮酒合在一起委婉地尽吐胸中块垒。

明确:愤激。内容上,虽都表现诗人鄙弃和蔑视权贵的态度,但“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于愤激中略见昂扬:而“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在形式上,《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将进酒》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第四,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点拨:学生一般只知道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对其了解得不全面,可用幻灯出示关于曹植的补充材料,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补充材料: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虞、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

疑(犹豫不决),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曹操)大怒,由是植宠日衰。文帝(曹丕)即王位,植与诸侯并就国(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地)。黄初(曹丕年号)二年,贬爵安乡侯。改封鄄城侯。太和(明帝曹年号)二年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摘引自《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

明确: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而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故用为例证。

第五,怎样理解“与尔同销万古愁”中“万古愁”的含义?

点拨:运用新颖的比喻和高度的夸张来抒发强烈的主观情感,是形成李白豪放飘逸诗风的原因之一。“万古愁”是全诗用数字夸张的诗句(共有三处)之一,可列举出历代文人怀才不遇的经历,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万古愁”的.含义,如战国的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西汉的贾谊受权贵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宋代的辛弃疾、陆游等空怀抗金报国之志而不被重用

明确: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现愁的深广,“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语足以当之。

综上分析,全诗感情基调(指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是愤激,开篇悲叹人生短促,实际是慨叹功业无成;接着写寻欢痛饮之意,实际是借酒排释怀才不遇之苦闷;然后借酒直抒其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将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达到抒情高潮。全诗感情线索是:悲伤一欢乐一愤激一愁苦,豪放的外壳下包裹着炽热的愤激。

(教学意图:以抒情脉络为线索将全诗分成四个部分,围绕四个部分设计的五个问题教学,从品析诗中情感关键字人手。以先朗读后探讨和再点拨、再美读的逐层螺旋上升的方式引领学生加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并在解读情感和指导美读中教给学生知人论世、以诗解诗等高效阅读方法。)

五、拓展阅读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试结合李白其他饮酒诗句谈谈自己看法?

点拨:教师举例示范,以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可针对一首饮酒诗分析,也可针对几首饮酒诗纵向分析,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肯定。以分析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示例如下:

饮酒是李白超凡脱俗、豪爽率真性格的真实写照。如《山中与幽人对酌》中“一杯一杯复一杯”,接连重复三次“一杯”,写出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我醉欲眠卿且去”。直率的话语活画出饮者酒酣耳热的情态,也表现出对酌双方“忘形到尔汝”的交情。颓然醉倒的诗人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呢,那种挥之即去、招之则来的口气,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豪放洒脱、率真质朴的形象。

(教学意图:课前让学生上网查阅一些李白的饮酒诗,也可给学生补充一些李白的咏酒诗篇,让学生就着这些诗谈看法。这个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培养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还可提升学生准确写作古诗鉴赏语的水平,从而突破解答高考古诗鉴赏题的瓶颈。)

教后反思:《将进酒》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社新课标选修课教材)第三单元中一篇诗歌,该单元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培养学生美读诗歌能力,仅从朗读角度处理该课会缺失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因此,笔者在具体教学中紧紧抓住诗歌的抒情性,从诗眼、意象、背景和用典等多个角度披文人情、知人论世,把握了全诗情感,又在明确诗中各部分的情感和理清全文情感线索基础上,以分层指导美读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本节课不足有两点:一是学生美读时还没有完全设身处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因而个别地方凸现诗中蕴涵的情感不够到位:二是在拓展阅读中的研讨比较粗浅,表明对李白思想复杂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问:李白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明确:古来”二句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 “做济世有为的“圣贤”还不如当颓唐堕落的“酒徒”更能“留名”,多么荒唐不可思议的社会现实,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晋代的“竹林七贤”大多是隐居山林的好饮名士其中刘伶更为典型,著有《酒德颂》据说他外出,常带把铁锹,告诉别人:“如果我醉死,就挖坑埋掉”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为“饮者”留名的最好明证

问: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何单说曹植呢?

明确:因为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而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酒至酣处,反客为主,豪放之态 ,狂放之极“万古愁”结束全诗,回应开头之“悲”)

问:李白不过是元丹丘、岑勋招饮的客人,而他却高踞一席,反客为主,颐指气使,怪责主人少钱缺酒,缺乏“千金散尽”的豪气,提议“典裘当马”换取美酒,一醉方休;而且“呼儿”“与尔”口气甚大,狂放无礼,让人简直搞不清谁是“主人”,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李白本性狂放洒脱,加之“他乡遇故知”的兴奋和已酩酊大醉,以至“忘形至尔汝”最主要的是诗人与朋友的关系非同一般,非“尔汝相称”的豪迈知交不能如此

4、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 “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八、五读诗歌,加深体会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对课文已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再次品读

1、请学生自由诵读

2、请一到两名学生单个诵读课文,请学生进行评价

3、请学生齐读课文

4、让学生诵读至背下来

 更多《将进酒》文章推荐阅读★★★★★: 

1、

2、

3、

4、

5、

6、李白《将进酒》的审美风格探析

7、

8、

9、《将进酒》——穿越必会背诵篇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