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文备众体”的百科全书,汇聚了众多体裁的诗文。人们通常所说的“红楼梦诗词”已是“红楼梦诗词曲赋”的简称,其中还包括“诗词曲赋”以外的各种韵文体裁,广义上有诗、词、歌、谣、赋、谚、赞、诔以及联额等。据人民文学出版1957年版本统计,《红楼梦》中的诗词在268 首以上。
这些诗词按照来源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直接引用,其中唐诗居多,原因除了唐诗的成就很高以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曹家的唐诗渊源:《全唐诗》是在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主持下编撰的。
第二类是引用但略有差别,如“花气袭人知昼暖”引用的是陆游的诗句,原句是“花气袭人知骤暖”,又如“留得残荷听雨声”引用的是李商隐的诗句,原句是“留得枯荷听雨声”,究其原因,或因作者记错,或因传抄中出现错误,或者是作者有意改之。
第三类是作者原创,这类诗词也最多。
红楼梦中诗词的功能,大概可以归纳为十多类:
或如《石上偈》说明创作动机和缘由;
或如《好了歌》深化主题思想;
或如《题帕三绝》抒发人物情感;
或作者总结点评喟叹,如赞姣杏:偶因一着错(一回顾),便为人上人;
或用诗意的语言描写人物外貌,如黛玉初进贾府时对宝黛钗凤的肖像描写;
或反应当时的社会风尚,如题对额灯谜诗谜酒令等;
或用对联等描绘典型环境烘托故事氛围;
或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隐寓人物和家族的命运:作者按头制帽,精心为书中人物代拟了大量诗词。这些诗词既精确地切合不同人物的思想志趣、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社会地位,又巧妙地关合他们的身世、经历、命运和结局;
或贯串前后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如贾雨村三首《对月有怀》诗,五言律诗是他内心写照,联句引起了甄士隐的注意,邀其小酌,席间又用七言绝句吐露穷困难酬抱负从而得到甄士隐的资助;
或构成故事的情节,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出现诗词相关字眼的回目至少有十七回,诗词构成了众多故事情节,是真正诗化了的一部小说。
与以往众多小说不容,红楼梦中的诗词不单是情节发展的点缀之笔,而是与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是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脱离小说单独评论诗词,历来争议很大,个人认为红楼梦的诗词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而存在于小说这本载体中。它的首要任务是为小说内容服务,这自然会平添很多束缚。如果仅仅比较诗词本身,却不考虑其在小说中的`作用,显然难以全面而且有失公允。脱离了《红楼梦》来评价红楼梦中的诗词,也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红楼梦》还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复杂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正因如此,才涌现出后世诸多学者文人对其考证,产生了相应的“红学”。《红楼梦》里诗词作品,也凝聚了曹雪芹毕生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可谓佳句叠出,美不胜收。曹雪芹的诗词不但文采出众,而且其中暗含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所以诗词考究在“红学”中一直是重中之重。
赞娇杏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鉴赏】
赞语,是评论,并不就是赞美。第二回书写贾雨村当官回来,从大轿里瞥见在街上买线的娇杏,就送来彩礼,把她娶去做了如夫人。后来贾雨村正妻死了,娇杏就做了正夫人。作者这一联就是对此发的感叹。
娇杏回头看雨村,本出于好奇,并无爱慕之意。可是就因这样一个偶然机缘,由一个被人役使的卑贱丫鬟,成了役使别人的阔太太。脂砚斋批语说,“娇杏”就是“侥幸”(《红楼梦》人名常用这种谐音手法,如卜世人就是“不是人”,詹光就是“沾光”之类)。丫鬃娇杏成了主子,可是她侍候过的主子小姐英莲却沦为奴婢。作者借这些情节表现封建社会人们的生活荣枯不定,慨叹人世无常。即使在这些小地方,也见作者苦心。
智通寺联语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鉴赏】
此联在第二回中。贾雨村的知府老爷没当上一年,就被革职。心中虽然惭恨,表面仍嘻笑自若,把当官搂的钱财和家小送回原籍,自己就担风袖月去游览天下胜迹。后来到维扬(今扬州)在林如海家做了林黛玉的老师。一天偶游郊外,在破庙智通寺山门上看到这副对联.
这副联语是对那些在名利场中贪求不已的人的一种讥刺和棒喝。贾雨村以为它“文虽浅近,其意则深”。他自己就是因为“忘缩手”才被革职的。书中说他当知府期间“未免有贪酷之弊”,虽没说出具体情节,但从他后来“乱判葫芦案”推断,肯定是见钱眼开,而且心狠手辣,干了些不可告人的勾当。贾雨村在官场中已经翻了一个小筋斗,作者从他眼里写出这副对联,就显得更有意思。然而他这种人是不会从中受到启示而回头的。书中同类的人还有许多,如贾赦、贾琏、王熙风之类,在他们得势时恨不得把一切能到手的东西都据为已有,直到弄得家败人亡才不得不罢休。
寺名智通。佛家把立刻斩断烦恼而证佛果叫“智增”。“智通”含有悟道之义。《红楼梦》确是精心之作,随便一副对联也赋与它一种耐人寻味的寓意,同全书的主题息息相通。
荣禧堂联语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鉴赏】
第三回的书中写林黛玉在贾雨村护送下,来到荣国府外婆家。见过贾母等人后,又去拜见其舅父贾政,中间经过荣国府正堂——荣僖堂,看到这副对联。
荣禧堂是荣国府的中心建筑。“荣禧堂”斗大的三个大字是皇帝亲笔“书赐荣国公贾源”的,下面是皇帝的印章:“万几还宸翰之宝”,这在当时社会是至高无尚的荣耀了。第七回书中,尤氏说焦大“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得了命”,可见贾家的先人着实为皇帝老倌卖过命,立过大功业,所以才被封为“国公”。对联下面;行小字:“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王爷给题对联,还要客气地称“弟”,可以想见贾家当年势力多么煊赫。
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真做假时假亦真。 无到有时有还无。
3、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4、花开易见落难寻。
5、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6、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垅中,卿何薄命。
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8、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9、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10、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11、娴静处若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1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13、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14、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掊净土掩风流。
15、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16、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17、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丧。
18、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低迟?
19、花落半身埋。
20、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2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2、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关于红楼梦的经典诗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荆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开辟鸿莺,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常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 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一声杜字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