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见得思义。
(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46)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47)德不孤,必有邻。
(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万仞高高见宫墙,
美而曰富墙里藏;
千年犹是子贡语,
但访其门问登堂。
——万仞宫墙
(第二首)
和元气孔家祠,
香火千秋未少辞。
龙柱宣威偕宇寿,
杏坛遗训比天齐。
棂星转世传仙语,
石坊临风志圣时。
暗抚神龟清泣下,
两千年后拜先师。
——孔庙
(第三首)
夫子宫墙第一门,
五云环绕华夏魂;
圣之时者时与进,
大美长新地球村。
——圣 时 门
(第四首)
千古文明集大成,
悠悠玉振伴金声;
人来门下堂未远,
大道曰行复曰行。
——大 成 门
(第五首)
周公封鲁孔家兴,
少昊坟头谁祭牲?
显赫堪羞皇室裔,
富豪不让紫禁城。
诸孙争誉生前乐,
孔子安贫身后名。
已届仲秋迎圣诞,
寻常巷陌也悬灯。
——孔府
(第六首)
门曰弘道载铎铃,
隐隐当由侧耳听;
谁个得识夫子意,
已收至宝在囊中。
——弘 道 门
(第七首)
神道徐行仰圣怀,
角端翁仲古亭台。
洙泉横贯三千亩,
枫柞悄荫十万碑。
高冢经年能励后,
儒风无日不驯才。
几人凭吊先师意,
尽是游山玩水来。
——孔林
(第八首)
谁在此门呼大哉?
此门正为大人开;
文明道上千般美,
妙境不离和与谐。
——大 中 门
(第九首)
同文门下情自亲,
道是知言可知心;
最喜先师出门去,
教他欧美读雅音。
——同 文 门
(第九首)
七月流火,骄阳如炽,
奔向古齐鲁之地,
去曲阜访古探幽,
企望能寻访到一个,
让身心,
暂时得以栖息的所在。
曲阜给我的第一印象,
是静谧清幽,
那古朴雄伟的城墙,
那泗水桥下潺潺的流水,
勾起,
我的无限遐思。
两千五百年前,
就在你的怀抱,
诞生了中国伟大的,
——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一进孔庙,
胜迹如林。
那飞檐雕花的门楹,
那盘根错节,
枝丫光秃的千年老松,
令人流连往返。
那大成殿的雄浑,
那十根浮雕,
二龙戏珠的盘龙石柱。
你看那孔老夫子,
面色朱红、
庄严肃穆,
站在他的脚下,
想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来到孔子手执桧,
以讲学驰名的'圣坛,
浮想联翩。
这位先人哲士,
他毕生追求,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为儒家学说的建树发展,
创立了熠熠功勋。
绵绵细雨飘飘洒洒,
不知不觉来到了孔庙。
县史料记载,
孔府占地三百二十七亩,
各种建筑四百四十六间,
自“衍圣公”的封号始,
孔氏家族,
至少延续了三十代,
近九百年了。
这里的珍奇异宝、
古木古香,
令我眼花缭乱。
那石椅那假山、
那苍翠的古柏、
那宽敞的庭院,
隐藏着,
多少秘密啊!
雨还在,
淅淅沥沥的下着,
我又来到了孔林。
这里坟茔累累,
苍松翠柏,
有的坟前石人拱卫,
把生前的繁华,
指给人看。
在这偌大的孔林中,
还不时传来鸟的啁啾。
这是人不由想起,
人生的繁华富贵,
生前功名显赫,
可死后,
一切,
都化为一杯黄土,
只有几尊石碑,
默默伫立在风雨中,
记载着沧桑。
孔庙、孔府、孔林,
是一部大历史书,
炎黄的子孙,
永远不会忘记,
这里的红色的城墙,
忘不了,
那里的一草一木,
我爱那,
悠久古老的国土,
我爱孔子的故乡。
曲阜,
因孔子而名扬天下,
孔子,
也因曲阜而永垂不朽!
我恍然大悟:
曲阜,
正因为古朴而显其永恒,
孔子,
也正因为卑微而彰显其崇高。
我们飘然而至,
我们踏歌而去,
来去匆匆,
如云似烟,
正如,
漫漫历史长河的过客,
从什么地方来,
还将回到什么地方去。
【作品介绍】
《孔子世家赞》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孔子原本不是王侯将相,但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世家”。他不是完全按照官本位来处理历史人物,他把孔子当做古代的圣人来看待。这说明司马迁颇具远见与卓识。
【原文】
孔子世家赞
出处:《史记》
太史公曰:《诗》有之①:“高山仰止②,景行行止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④,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⑤。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⑥,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⑦,可谓至圣矣!
【注释】
①以下两句诗,见《诗经·小雅·车辖(xiá,匣)》。 ②高山:比喻道德崇高。仰止:敬仰。 ③景行:大道,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止:语助词。 ④礼器:祭祀用的器具。诸生:许多儒生。以时:按时。 ⑤祗回:恭敬地徘徊。 ⑥布衣:老百姓。 ⑦折中:这里是判断的意思。六艺:《诗》、《书》、《易》、《礼》、《乐》、《春秋》
【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有:“高山(让人)仰望,美德(让人)效仿。”虽然不能达到那最高点,但是心中(始终)向往它。我读孔家的书,就想象到他的为人。
来到鲁国(孔子的家乡),瞻仰孔仲尼(孔子)的庙堂、坐车和服装、祭祀的`器具,众学生按时在他的家里学习礼仪,我徘徊留连,不忍离去。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众多啊!(他们大多是)当时荣耀,过去了就完结了!
孔子是一百姓,传了十几代,读书人都以他为宗师。从天子到到王侯,中国谈到六艺,都是以孔夫子(的言判)为标准,(他)可以说是最高的圣贤啊!
【解析】
司马迁读孔子著作之际,在内心深处极为敬佩这位古代的圣人。在司马迁看来。孔子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人仰慕。来到孔子故居之后,他对孔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向往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他见到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见到这些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以后,好像孔子的形象就在自己的眼前。司马迁在孔子故居还见到许多儒生按时在他家中演习礼仪,儒生的习礼是那样的虔诚,可见孔子的思想有着巨大的精神魅力。此情此景,司马迁被强烈地吸引了,以至不愿离开圣人的故居。
此文乃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孔子原本不是王侯将相,但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世家”。他不是完全按照官本位来处理历史人物,他把孔子当做古代的圣人来看待。这说明司马迁颇具远见与卓识。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诗词网文言文阅读”的古文观止栏目。
在写作手段方面,此文为虚实结合。开篇引用《诗经》的话,抒发作者的感慨,乃是凭虚而起。中间部分叙写在孔子故居的所见与感受。结尾部分用“可谓至圣矣”来做结论。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