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古风二首/悯农二首》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白居易《春题湖上》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张继《闾门即事》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徐玑《新凉》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欧阳修《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伤田家》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重铸锄犁作斤,姑舂妇担去轮官,输官不足归卖屋。——元稹《田家词/田家行》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孟浩然《田园作》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孟浩然《田园作》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曾几《苏秀道中》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x肥。——韦庄《稻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佚名《长歌行》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韦应物《观田家》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姚合《庄居野行》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元结《农臣怨》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古风二首/悯农二首》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颜仁郁《农家》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王建《田家行》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张籍《野老歌/山农词》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张籍《野老歌/山农词》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李世民《咏雨》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孟浩然《田园作》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苍。——聂夷中《田家》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父耕原上田,子鄙较禄摹——聂夷中《田家》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元稹《田家词/田家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欧阳修《秋怀》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山荒聊可田,钱D还易办。——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王建《田家行》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韦应物《观田家》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颜仁郁《农家》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时世行》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李白《树中草》
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韦应物《观田家》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韦应物《观田家》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温庭筠《利州南渡》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丘为《题农父庐舍》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杨慎《出郊》
湖南客中春望
(顾况)
鸣雁嘹嘹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
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
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
便抛印绶从归隐,吴渚香莼漫吐春。
开岁颇思江湖游适
(陆游)
健笔当年赋远游,即今局促但堪羞。
虽为月下孤舟客,未醉天涯七泽秋。
丹熟竟当金换骨,客来从笑雪蒙头。
龙泉本约同归隐,肯为春耕欲换牛?
思蜀
(陆游)
玉食峨嵋栮,金齑丙穴鱼。
常思晚秋醉,未与故人疏。
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
梅花消息动,怅望雪消初。
题斋壁
(陆游)
闭门无事不胜闲,心境超然一室宽。
香岫火深生细霭,砚池风过起微澜。
睡余但欲依书几,坐久还思弄钓竿。
扰扰平生成底事?镜湖归隐老黄冠。
雨夜
(陆游)
镜湖归隐老黄冠,布褐萧然一室宽。
灯影青荧人未睡,雨声点滴夜将阑。
四朝出处朋侪尽,半世漂流骨相寒。
青史无名端可耻,著书留与後人看。
赠倪道士
(陆游)
羽衣暂脱著戎衣,坐定方惊语入微。
归隐玉霄应不出,他年容我扣岩扉?
留别西河刘少府
(李白)
秋发已种种,所为竟无成。闲倾鲁壶酒,笑对刘公荣。
谓我是方朔,人间落岁星。白衣千万乘,何事去天庭。
君亦不得意,高歌羡鸿冥。世人若醯鸡,安可识梅生。
虽为刀笔吏,缅怀在赤城。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
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
木兰花慢
(吕胜己)
对轩辕古镜,照华发、短刁骚。
念壮岁心情,平生志气,可笑徒劳。
云中谩夸魏尚,请休论、定远说班超。
总是黄粱一梦,怎如尘外逍遥。蛮徭。
洞入云宵。算无分、到仙曹。
愿归隐闽山,来临渭水,葺个云巢。
楼居共、真仙伴侣,又有时、混迹入渔樵。
且恁随缘玩世,帝乡路觉迢迢。
赠入内供奉僧
(李洞)
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
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
赋得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
(李洞)
旧山归隐浪摇青,绿鬓山童一帙经。
诗帖布帆猿鸟看,药煎金鼎鬼神听。
洞深头上聆仙语,船静鼻中闻海腥。
此处先生应不住,吾君南望漫劳形。
隐居的诗句二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出自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出自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出自王建《田家行》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出自韦应物《观田家》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出自颜仁郁《农家》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出自杜荀鹤《山中寡妇/时世行》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出自李白《树中草》
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出自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出自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出自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出自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出自韦应物《观田家》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出自韦应物《观田家》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出自温庭筠《利州南渡》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出自曾几《苏秀道中》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出自韦庄《稻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出自王维《渭川田家》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出自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出自崔道融《田上》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出自佚名《长歌行》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出自韦应物《观田家》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出自姚合《庄居野行》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出自王建《寒食》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出自元结《农臣怨》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出自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出自李绅《古风二首/悯农二首》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出自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出自白居易《村夜》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出自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出自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隐”,即仕的对立面,是相对于仕的隐,脱离开仕,也就无所谓隐。“隐”和“仕”都是一种处世的态度,即出世或入世。“归”是渊明诗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字,如“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饮酒·其十九》),“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等。“归”,主要解释为“返回”之意,“归隐”即返回到“隐”这种处世态度或处世方法,也即“出世”。从“返回”一词中可简要
(一)“居官”时期的归隐情结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从小就爱好大自然,对世俗的事情不甚留心,不感兴趣。不过,年轻时代的陶渊明也曾抱有“猛志逸四海,
陶渊明是在二十九岁时去江州做祭酒,但没有做成什么事情却看到了许多官场之弊,深深打击了他的自信心和少壮时期的热情。所以,他很快就辞官归田。“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是他当时就下过的决心,也曾想坚持下去,但此时的陶渊明毕竟年纪尚轻,内心还埋藏着希望之火,再加上朝廷中又发生了一些“良性变化”[5],重新激起了陶渊明“大济于苍生”的壮志豪情。于是,闲居了几年后的陶渊明,在三十多岁时再度出仕。但这一次,他依旧不是一路欢欣,而是对官场生活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退隐之心更是与日俱增。且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二首:
其一: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鼓
其二: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
这两首诗写于晋安帝隆安四年(400),陶渊明36岁(据王瑶编注《陶渊明集》),他此时是桓玄的幕僚,作为桓玄的使者到建康(南京),请求获准发兵讨伐孙恩[6]。从诗歌描写的情形来看,他这次赴京虽然履行了使命,但回来时的情绪却十分不好,诗中通过征途中遭风浪、阻穷湖而不得尽快到家的苦恼,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宦生活,向往田园生活的感情;又以归路与旧居相对,以行役之苦与园林安静美好使人留恋作比,表明他对出仕做官所抱的厌倦态度。在萧统的《陶渊明传》中有记载,陶渊明当时到了京都建康之后,由于亲眼看到了司马道子父子及司马尚之兄弟挟制皇室和他们的专横暴虐,看到了司马道子、司马元显与桓玄的矛盾实质上不过是各派势力之间的权力争夺等等,陶渊明不仅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对桓玄也起了疑虑。这样,他原先内心的热情消退了,越发感到这次行役没有意义,甚至后悔当初的出仕,又转而思念起园林,想重新回去隐居了。“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
但这次的辞官归隐,没有像辞去江州祭酒那样容易,陶渊明的心中充满了欲隐而不能隐的痛苦,而在仕与隐的矛盾中更加大了他归隐的趋向。“遥遥从
陶渊明的第三次出仕是在刘裕帐下任参军。这次出仕的原因更多是由于“畴昔苦长饥”,才“投耒去学仕”,所以从一开始,陶渊明就没有抱太多的热情。且看他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一诗: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本诗写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陶渊明40岁,本诗是在他去赴任刘裕的参军的途中所作。在路途中,船在向前行,但归思却把诗人向后拉。异乡的景物没有使诗人感到新鲜,却使他感到厌倦,因为诗人心中所怀念的,是身着粗衣也欣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田园笔耕的`素志,才是陶渊明内心的真正寄托。自由自在高飞的鸟儿,在水中轻快地游来游去的鱼儿,都使他这个有了俗务缠身、不得自由的人感到惭愧。所以诗人强调他是“暂与田园疏”,表示“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他最终要回到田园隐居。这一次,陶渊明更加坚定地确定了他最终的人生归宿--归隐田园。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初,陶渊明离开了刘裕幕府回到了浔阳,在当时任江州刺史的刘敬宣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
在诗中,陶渊明再次表达了要永久归田的决心,对自己抛弃田园生活而走仕宦之路一再提出怀疑甚至自责,表示“素襟不可易”,即自己归隐田园的素志不可改变,并表示自己的德行要像霜中挺拔的松柏那样坚定高洁。不难看出,陶渊明的归隐决心是越来越大。终于,在他41岁的这一年,从彭泽县令任抽身归隐后,躬耕垄亩,再不出仕。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开头两句,如大声疾呼,如大声棒喝,这是诗人对自己发出的召唤和命令。诗人把自己13年中的仕途生活,看作是失路人走过的一段“迷途”,可见痛悔之深。而对即将到来的田园生活则向往之至,情怀急切,语调轻快,不难想象诗人当时的心情。
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为期甚短,他辞官的原因是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最早见于沈约的《宋书·隐逸传》,后来萧统作的《陶渊明传》也有类似的记载,“渊明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在亲故的劝说下,决定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适逢郡督邮来县视察,县吏说:“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息:“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即解绶去职,在任仅八十余日。《归去来兮辞》就是这件事实和这番心理的自白。他在辞的序言中写到: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出仕彭泽令,本是为了温饱,但卑躬屈膝的官场生活与渊明的个性到底不相容。几经体验,他终于感到挨饿受冻尽管痛苦,但是违背自己的本性更是难以忍受。为了填饱肚子而勉强从仕是错误的,有愧于自己的“平生之志”。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回到田园后更穷了,甚至不得不去乞讨,但他的心却宁静了,因为在隐居生活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