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写荷花的诗句细选80条

时间: 2023-11-23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杨万里写荷花的诗句细选80条

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两首荷花诗最著名,一首是《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清新自然,它没描绘盛开荷花的娇艳,只刻画了刚刚长出的荷叶,可谓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另一首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诗大大有名,堪称杨万里的代表作。后两句是千古佳句,诗人用一“碧”一“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既写出莲叶荷花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令人油然顿生一股豪情。

杨万里还有另一首同题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得也十分有味道:“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好一句“红香世界清凉国”,荷花有知,当引杨诗翁为知己矣。

杨万里最喜欢的自然是杭州西湖的荷花。杭州号称人间天堂,西湖就是这天堂里的瑶池,满湖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对杨万里而言,自是最美的花朵了。他的《清晓湖上》诗中写道:“荷花笑沐燕支露,将谓无人见晓妆。六月西湖锦绣卿,千层翠盖万红妆。都将月露清凉气,并作侵晨一喷香。”《昭君怨·咏荷上雨》词中杨万里这样描写西湖雨荷:“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诗人当然不只爱西湖荷花,他还喜爱毗陵(今江苏常州)的荷花,有一首《七月十四日雨后,毗陵郡圃荷桥上纳凉》:“荷叶迎风听,荷花过雨看。移床桥上坐,堕我镜中寒。”这座荷桥大概是因周围荷花众多而得名,诗人很中意这座桥,还有《荷桥暮坐三首》传世,诗中云“桥剪荷花两段开,荷花留我不容回”“池似平铺绿锦横,荷花为纬藻为经”“水到荷花蔕,风生菰叶梢”,写得非常轻灵俊逸。

杨万里不单爱荷叶荷花,也爱莲子和莲蓬。他有首诗就叫《食莲子》:“蜂不禁人采蜜忙,荷花蕊里作蜂房。不知玉蛹甜於蜜,又被诗人嚼作霜。”吃莲子吃到蜂蛹,本来扫兴,于诗人却是件兴味盎然的事儿。《感兴》诗说:“荷花正闹莲蓬嫩,月下松醪且满斟。”对荷花、莲蓬的热爱跃然纸上。

此外,杨万里还写过画中荷花,他说:“百里青山十里溪,荷花万顷照红衣。”真把画荷写活了。爱莲若斯,怕是《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也要俯首了吧。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对莲花情有独钟,其诗对莲花的描述更是细致。

杨万里有关荷花的诗句

1、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2、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3、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湖上寓居》

4、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阮郎归·初夏》

5、《采莲》燕园不可采莲,莲叶空自田田无鱼戏在莲中我亦难入莲间。

6、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9、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芙蓉》清·郑板桥

10、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11、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12、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13、古柳垂堤风淡淡,新荷漫沼叶田田。白羽频挥闲士坐,乌纱半坠醉翁眠。游梦挥戈能断日,觉来持管莫窥天。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

1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写荷花的'诗句句好词好句。《莲花》温庭筠

1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6、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17、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18、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1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0、《残莲》萧瑟秋风百花亡,枯枝落叶随波荡。暂谢铅华养生机,一朝春雨碧满塘。

21、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22、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23、《咏莲》池塘一夜风雨,开起万朵红玉;怜君自来高格,爱莲谁若敦颐。

24、斜风雨数点,新月柳几枝。行到近春园,立观荷花池。莲花迎我至,婀娜我自痴。

25、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西洲曲》

2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27、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折荷有赠》

28、莲花复莲花,花叶何重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29、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采莲曲》隋·殷英童

30、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31、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32、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其二》李商隐

33、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

34、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折荷有赠》唐·李白

35、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36、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采莲曲》隋·殷英童

37、《对莲》古柳垂堤风淡淡,新荷漫沼叶田田。白羽频挥闲士坐,乌纱半坠醉翁眠。游梦挥戈能断日,觉来持管莫窥天。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

3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39、《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0、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浣溪沙》李璟

41、朱颜碧墨放池畔舞袖挥毫对玉莲尽态极妍宛若生一脉幽香把君难。

42、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43、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杨万里写荷花的诗句句杨万里写荷花的诗句句。《狂夫》

44、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5、烟雨朦胧叹红桥,冰清玉洁风尘浮;谁人隔岸观清湖,笛扬涟漪邀荷姑

46、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47、江南风景秀最忆在碧莲娥娜似仙子清风送香远。

48、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紫菱洲歌》

4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50、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杨万里其他诗句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赏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是诗人看到的情景。两个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是奇怪的事。由此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诗人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疑窦的解开,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是恍然大悟:两个小孩没下雨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诗人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孩童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

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在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竹篙,停下船桨,张开了伞。而诗人悟到了两个小孩之所以没下雨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

诗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诗人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和赞赏。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