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6、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0、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回答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浪漫主义的诗句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6、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0、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回答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李白——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在这其中,夸张手法运用尤为娴熟。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江上吟》),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诗人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
在《蜀道难》诗中,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气死,然后天梯玉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山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啸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将进酒》亦是诗人的代表作。此诗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互翕互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镡刻到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西方的文艺理论家在读到积极浪漫主义的时候,常常喜欢用三个“大”来概括其特点:口气大,力气大,才气大。这种特点在李白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李白诗中曾反复出现过关于大鹏、关于天马、关于长江黄河和名山大岭的巨大而宏伟的形象。如果把李白的全部诗作比作交响乐的话,那么这些宏大形象就是这支交响乐中主导的旋律,就是这支交响乐中非常突出的,经常再现的主题乐章。在这些宏大的形象中,始终跳跃着一个鲜活的灵魂,这就是诗人自己的`个性。为什么李白总爱写宏伟巨大、不同凡响的自然形象,而在这些形象中又流露出这样大的口气,焕发着这样大的才气呢?我们从诗人的诗中能找到理解诗人的钥匙——“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滓同科!”这是诗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我形象,这个能与“溟滓同科”的“自我”,是李白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
综观李白的诸多诗篇,大多都饱含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激情,而这种激情通过李白的独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在学习李白诗歌的时候要充分体会这一点。
李白是继浪漫主义开山之祖――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人气质最浓,艺术个性最突出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抨击权贵的豪奢专横、腐朽;或表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其诗歌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的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可已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人大鹏,而是要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足见其气势不凡。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出傲视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如《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抒写志士失意的悲愤,大气磅礴而慷慨激昂,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宕,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二、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奇特,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
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流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垂落轩辕台”(《北风行》)。其成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感情表现得十分强烈,而且在构图设计上也别具匠心,表现得十分巧妙。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三、李白诗的独特意象
李白的一生漂泊不定,居无定所,其成长历程潮起潮落,坎坷不平,其从仕之道波折万千,险象环生,也便是这不幸的遭遇使它看透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使他寄希望于超现实,憧憬于仙界,以获得丝毫的宽慰。因此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
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四、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
李白的诗歌洒脱、自然、与众不同,带有超凡脱俗的神仙面貌。也正因为如此,其飘逸、潇洒、富于想象成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又一大特点。李白诗歌中飘逸的风格是鲜明的、独特的、突出的。他以高歌祖国壮丽山河为主,从高耸云天的奇山异岭中;从梦幻迷离的洞天星月中;从天工之巧、幽景之媚、怪石之险、山水之秀,驰骋想象,天马行空,创造出一幅幅虚无缥缈的仙界神话。
李白飘逸的诗风毫不做作,一切写的那么的纵逸于自然,夸张而真实。“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人自倒非人推”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流畅,那么自然。挥毫泼墨,逸思横出。古往今来,问天下谁人能敌。
李白的诗作飘逸豪放,极具浪漫主义且又能接物言志,回归现实,表达自己远大政治志向及处世态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君是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等等无不体现了他济苍生、安社稷之宏伟抱负及其远大志向。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丰富奇特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有不可替代的不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