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赏牡丹的诗句锦集86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雨中赏牡丹的诗句锦集86句

雨中看牡丹

其一

雾雨不成点,映空疑有无。

时于花上见,的'皪走明珠。

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

黄昏更萧瑟,头重欲相扶。

其二

明日雨当止,晨光在松枝。

清寒入花骨,肃肃初自持。

午景发穠丽,一笑当及时。

依然暮还敛,亦自惜幽姿。

其三

幽姿不可惜,后日东风起。

酒醒何所见,金粉抱青子。

千花与百草,共尽无妍鄙。

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张抗抗赞牡丹的高洁自立,不因世俗之眼而改变自己。苏轼的《雨中看牡丹》亦赞其高姿:

明日雨当止,晨光在松枝。

清寒入花骨,肃肃初自持。

午景发浓艳,一笑当及时。

依然暮还敛,亦自惜幽姿。

“幽姿”自爱,让人珍重的不就是它的这种本性么!

喜欢一种花,除了因花美的自身原因外,还有和花相连的故事。 洛阳牡丹,艳绝一世。而如今已难觅往昔共赏之人!情到悲处,是一种似清醒而实际上的混沌迷茫。

昨日种下两株牡丹,等待着春暖花开的日子。

雨中花·夜行船

宋代:苏轼

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译文

今年百花盛开的时节,整天吹着东风,深院高墙里面,散发着轻轻的茶烟。只有绿苔和芳草,柳絮和榆钱。听说城西,长廊连着古寺,甲第带著名园。那里有“醉贵妃”和“御黄袍”这两种珍稀牡丹,使我留恋。

清明已经过了,残花无处可归,对此不禁泪洒怀前。渐近深秋了,为何这枝牡丹,依然这般红艳?还是设宴会客,暂且追随那稍纵即逝的时光吧,这难逢的牡丹秋日花开,肃杀的秋风可不会怜惜。还不如留住这美妙姿色,开在明年春天。

注释

⑴花时:花开的时节。

⑵荡扬:轻轻地飘飞、扬起。

⑶柳絮榆钱:飘扬的柳花和榆荚。

⑷甲第:权贵的宅院。名园:有名气的园林。

⑸“国艳”二句:指牡丹。唐李正持咏牡丹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诗句。“国色带酒”指绯红色牡丹,今名“醉杨妃”。“天香染衣”指贡黄色牡丹,今名“御袍黄”。袂,衣袖。

⑹高会:场面盛大的宴会。短景:短促的光阴。

⑺清商:指秋天。

⑻不暇馀妍:是说牡丹艳丽的日子不长了。妍,美丽。

赏析

上片追述春光中无缘赏花的缺憾。起笔三句写春天衙斋生活小景,大意是,在今春花开时节,整日深锁斋院,面对袅袅茶烟,只觉一派寂寥。点明“花时”,不单交代了节候,更暗含着词人赏花的兴致,而实际上整天所面对的却是“茶烟”,这使作者感到扫兴。然后原来,这年春夏间密州地区旱灾蝗灾严重,身为州郡长官的苏轼斋戒吃素,忙于到常山祭神祈雨,所以压根儿顾不上赏花,——这是苏轼在此篇词序及《祭常山祝文五首》之一中所说的。在今天看来,苏轼的作法未免可笑,但历史地看,他忧民所忧,关怀民生疾苦的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在这大好春光中,然后词人踪迹所至,看到“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如此而已。言外自然也以良辰美景“不获一赏”而感到遗憾。那么,是否因诸城僻处北国,没有赏花的去处,或者竟无花可赏。以下六句全以“闻道”二字领起,着力写出赏花的好去处,以及“方春牡丹盛开”,花事之盛。不言而喻,这对于浸泡在比较单调乏味的仕宦生活中的词人来说,具有多么巨大的诱惑力。如果说“长”、“古”、“甲”、“名”这些词语传出了词人对春游热点向往的心态的`话,那么“国艳带酒,天香染袂”这两句化用唐诗成句,就花王牡丹的色、香进行渲染,更写出对“方春牡丹盛开”的情有独钟。然而词人终究误了佳期,未能如愿以偿,那么他内心的惆怅也就可想而知了。

下片写秋日赏花的感触。换头“清明过了”三句,承上叙事,写暮春花尽的悲哀。然后“清明过了”,交代时令,表明“花时”已过。“残红无处”,写出“国艳”、“天香”荡然无存的可悲现状。“对此泪洒樽前”,则以重拙之笔直述悲悼之情与沉痛之感。这与前片“闻道”六句叙写的内容有因果联系,或者说前后内在的脉络是相通的,因而使词人在此抒写的情感是真实可信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上片至此全是铺垫,意在突出秋日牡丹的可贵。“秋向晚”三句,便转到写当前秋日牡丹:在这晚秋已近的时节,为什么一枝牡丹忽然开放,默默地朝着我,而香艳如故呢?“秋向晚”,与前文的“花时”、“清明过了”相照应,明点词序中的“九月”这一特定时间。“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二句,问得无理而有情。本来,作为自然事物的牡丹花开花落,自有其自身的规律或原因,是与人事无关的,所以说词人问得无理。而这一问曲折地表现词人某种微妙的感情:这一枝牡丹仿佛深知词人“方春牡丹盛开”而“不获一赏”的苦衷,因而赶在寒冬到来之前又一度开放,以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词人在心理上的缺憾得以填补后的欣慰,对“千叶一朵”的激赏以至道谢等,都余味曲包了。秋日牡丹虽是词人所写的重点,但词人并未展开描写,然后仅用“依然”二字映带上文,便收到了以少总多的艺术效果,这是词人用笔精炼与老到之处。最后五句紧承前三句,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感触:眼前的盛会姑且抓住这短暂的时光,因为秋风不会宽容牡丹,使之常葆艳丽的姿色。牡丹啊,你不如多加珍重,留住尽可能多的春容,然后以待明年争新斗艳。词人没有陶醉在对秋日牡丹的欣赏之中,凭着他过人的悟性,很快意识到好景不长,意识到自然界的制约因素。“高会聊追短景,清高不假馀妍”两句,扣住词序中“置酒”会客一事,表现了对当前美景的极度珍惜,以及对“美人迟暮”的担忧,富有自然哲理的意味。结穴三句转为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语浅情深,出人意表,表露了词人对名花爱赏的真诚,也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从结构上看,“春态”、“明年”与开篇的“花时”、“今岁”遥相呼应,不过后者是写实,前者仅是悬想罢了。

《白牡丹》:“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裴士淹)

《红牡丹》:“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

《赏牡丹》:“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王健)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擢秀全胜珠树林,结根幸在青莲域。艳蕊鲜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庞眉倚杖禅僧起,轻翅萦枝舞蝶来。独坐南台时共美,闲行古刹情何已。花间一曲奏阳春,应为芬芳比君子。”(权德舆)

《浑寺中宅牡丹》:“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刘禹锡)

《思黯南墅赏牡丹》:“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

《牡丹种曲》:“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劚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李贺)

《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晓入白莲宫,琉璃花界净。开敷多喻草,凌乱被幽径。压砌锦地铺,当霞日轮映。蝶舞香暂飘,蜂牵蕊难正。笼处彩云合,露湛红珠莹。结叶影自交,摇风光不定。繁华有时节,安得保全盛。色见尽浮荣,希君了真性。”(元稹)

《秦中吟十首·买花(一作牡丹)》(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

《牡丹芳——美天子忧农也》:“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秾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今年瑞麦分两歧,君心独喜无人知。无人知,可叹息。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

《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香胜烧兰红胜霞,城中最数令公家。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白居易)

《惜牡丹花》二首(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和王郎中召看牡丹》:“葩叠萼相重,烧栏复照空。妍姿朝景里,醉艳晚烟中。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殷丽开繁朵,香浓发几丛。裁绡样岂似,染茜色宁同。嫩畏人看损,鲜愁日炙融。婵娟涵宿露,烂熳抵春风。纵赏襟情合,闲吟景思通。客来归尽懒,莺恋语无穷。万物珍那比,千金买不充。如今难更有,纵有在仙宫。”(姚合)

《白牡丹》:“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裴潾)

《僧院牡丹》:“琉璃地上开红艳,碧落天头散晓霞。应是向西无地种,不然争肯重莲花。”(陈标)

《杭州开元寺牡丹》:“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张枯)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李商隐):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帷。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夜看牡丹》:“高低深浅一阑红,把火殷勤绕露丛。希逸近来成懒病,不能容易向春风。”(温庭筠)

《看牡丹赠段成式》:“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逡巡又是一年别,寄语集仙呼索郎。”(周繇)

《远公亭牡丹》:“雁门禅客吟春亭,牡丹独逞花中英。双成腻脸偎云屏,百般姿态因风生。延年不敢歌倾城,朝云暮雨愁娉婷。蕊繁蚁脚黏不行,甜迷蜂醉飞无声。庐山根脚含精灵,发妍吐秀丛君庭。湓江太守多闲情,栏朱绕绛留轻盈。潺潺绿醴当风倾,平头奴子啾银笙。红葩艳艳交童星,左文右武怜君荣,白铜鞮上惭清明。”(李咸用)

《牡丹》:“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唐彦谦)

《牡丹》:“真宰多情巧思新,固将能事送残春。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嫦娥婺女曾相送,留下鸦黄作蕊尘。”(唐彦谦)

《牡丹》:“青帝于君事分偏,秾堆浮艳倚朱门。虽然占得笙歌地,将甚酬他雨露恩?”(唐彦谦)

《牡丹》:“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郑谷)

《观南方牡丹》:“北地花开南地风,寄根还与客心同。群芳尽怯千般态,几醉能消一番红。举世只将华胜实,真禅元喻色为空。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许新栽满六宫。”(张蠙)

《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殷文圭)

《尚书座上赋牡丹花得轻字韵其花自越中移植》:“流苏凝作瑞华精,仙阁开时丽日晴。霜月冷销银烛焰,宝瓯圆印彩云英。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徐夤)

《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烂银基地薄红妆,羞杀千花百卉芳。紫陌昔曾游寺看,朱门今在绕栏望。龙分夜雨资娇态,天与春风发好香。多著黄金何处买,轻桡挑过镜湖光。”(徐夤)

《郡庭惜牡丹》:“肠断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青春不驻堪垂泪。 红艳已空犹倚栏。积藓下销香蕊尽,晴阳高照露华干。明年万叶千枝长,倍发芳菲借客看。”(徐夤)

《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蓓蕾抽开素练囊,琼葩薰出白龙香。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雪句岂须征柳絮,粉腮应恨帖梅妆。槛边几笑东篱菊,冷折金风待降霜。”(徐夤)

《忆牡丹》:“绿树多和雪霰栽,长安一别十年来。王侯买得价偏重,桃李落残花始开。宋玉邻边腮正嫩,文君机上锦初裁。沧洲春暮空肠断,画看犹将劝酒杯。”(徐夤)

《惜牡丹》:“今日狂风揭锦筵,预愁吹落夕阳天。闲看红艳只须醉,谩惜黄金岂是贤。南国好偷夸粉黛,汉宫宜摘赠神仙。良时虽作莺花主,白马王孙恰少年。”(徐夤)

《晚春送牡丹》:“携觞邀客绕朱阑,肠断残春送牡丹。风雨数来留不得,离披将谢忍重看。氛氲兰麝香初减,零落云霞色渐干。借问少年能几许,不许推酒厌杯盘。”(李建勋)

《柴司徒宅牡丹》:“暮春栏槛有佳期,公子开颜乍拆时。翠幄密笼莺未识,好香难掩蝶先知。愿陪风流女子争调乐,欲赏宾朋预课诗。只恐却随云雨去,隔年还是动相思。”(李中)

《严相公宅牡丹》:“但是豪家重牡丹,争如丞相阁前看。凤楼日暖开偏早,鸡树阴浓谢更难。数朵已应迷国艳,一枝何幸上尘冠。不知更许凭栏否,烂熳春光未肯残。”(徐铉)

《看牡丹》:“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殷益)

《雨中看牡丹》:“东风未放晓泥干,红药花开不奈寒。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窦梁宾)

《卖残牡丹》:“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鱼玄机)

《牡丹》:“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偷香黑蚁斜穿叶,觑蕊黄蜂倒挂枝。 除却解禅心不动,算应狂杀五陵儿。”(归仁)

《赏牡丹应教》:“拥衲对芳丛,由来事不同。鬓从今日白,花似去年红。艳异随朝露,馨香逐晓风。何须对零落,然后始知空。”(谦光)

《题南平后园牡丹》:“暖披烟艳照西园,翠幄朱栏护列仙。玉帐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香多觉受风光剩,红重知含雨露偏。上客分明记开处,明年开更胜今年。”(齐己)

《次韵和卢先辈避难寺居看牡丹》:“乱后寄僧居,看花恨有余。香宜闲静立,态似别离初。朵密红相照,栏低画不如。狂风任吹却,最共野人疏。”(王驾)

《牡丹》:“ 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文丙)

《红牡丹》:“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

《同于汝锡赏白牡丹》:“晓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

柔腻于云叶,新鲜掩鹤膺。统心黄倒晕,侧茎紫重棱。乍敛看如睡,初开问欲应。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价数千金贵,形相两眼疼。自知颜色好,愁被彩光凌。”(王健)

《牡丹》:“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柳浑)

《牡丹》:“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阴。”(王睿)

《题开元寺牡丹》:“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徐凝)

《白牡丹》:“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裴潾)

《僧院牡丹》:“ 琉璃地上开红艳,碧落天头散晓霞。应是向西无地种,不然争肯重莲花。”(陈标)

《僧院牡丹》:“薄叶风才倚,枝轻雾不胜。开先如避客,色浅为依僧。 粉壁正荡水,缃帏初卷灯。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李商隐)

《牡丹》:“残花何处藏,尽在牡丹房。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囊。云凝巫峡梦,帘闭景阳妆。应恨年华促,迟迟待日长。”(韩琮)

《僧舍白牡丹》二首(吴融):

“腻若裁云薄缀霜,春残独自殿群芳。梅妆向日霏霏暖,纨扇摇风闪闪光。月魄照来空见影,露华凝后更多香。天生洁白宜清净,何必殷红映洞房。”

“侯家万朵簇霞丹,若并霜林素艳难。合影只应天际月,分香多是畹中兰。虽饶百卉争先发,还在三春向后残。想得惠林凭此槛,肯将荣落意来看。”

《和僧咏牡丹》:“万缘销尽本无心,何事看花恨却深。都是支郎足情调,坠香残蕊亦成吟。”(吴融)

《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殷文圭)

《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帝王城里看,无故亦无新。忍摘都缘借,移栽未有因。光阴嫌太促,开落一何频。羞杀登墙女,饶将解佩人。 蕊堪灵凤啄,香许白龙亲。素练笼霞晓,红妆带脸春。莫辞终夕醉,易老少年身。买取归天上,宁教逐世尘。”(徐夤)

《忆荐福寺牡丹》:“十日春风隔翠岑,只应繁朵自成阴。樽前可要人颓玉,树底遥知地侧金。花界三千春渺渺,铜槃十二夜沈沈。雕槃分篸何由得,空作西州拥鼻吟。”(胡宿)

《题牡丹》:“一种芳菲出后庭,却输桃李得佳名。谁能为向天人说,从此移根近太清。”(捧剑仆)

《题牡丹》:“ 万叶红绡剪尽春,丹青任写不如真。风光九十无多日,难惜尊前折赠人。”(卢士衡)

《残牡丹》:“肠断题诗如执别,芳茵愁更绕阑铺。风飘金蕊看全落,露滴檀英又暂苏。失意婕妤妆渐薄,背身妃子病难扶。回看池馆春休也,又是迢迢看画图。”(李建勋)

《严相公宅牡丹》:“但是豪家重牡丹,争如丞相阁前看。凤楼日暖开偏早,鸡树阴浓谢更难。数朵已应迷国艳,一枝何幸上尘冠。不知更许凭栏否,烂熳春光未肯残。”(徐铉)

《牡丹》:“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薛涛)

《看天王院牡丹》:“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王贞白)

《看牡丹》二首(孙鲂):

“莫将红粉比秾华,红粉那堪比此花。隔院闻香谁不惜,出栏呈艳自应夸。北方有态须倾国,西子能言亦丧家。输我一枝和晓露,真珠帘外向人斜。”

“看花长到牡丹月,万事全忘自不知。风促乍开方可惜,雨淋将谢可堪悲。闲年对坐浑成偶,醉后抛眠恐负伊。也拟便休还改过,迢迢争奈一年期。”

《主人司空见和未开牡丹辄却奉和》:“把笔临芳不自怡,首征章句促妖期。已惊常调言多鄙,遽捧高吟愧可知。绝代贞名应愈重,千金方笑更难移。狂歌狂醉犹堪羡,大拙当时是老时。”(孙鲂)

《又题牡丹上主人司空》:“一年芳胜一年芳,爱重贤侯意异常。手辟红房看阔狭,自张青幄盖馨香。白疑美玉无多润,紫觉灵芝不是祥。只恐梦征他日去,又须疑向凤池傍。”(孙鲂)

《题南平后园牡丹》:“暖披烟艳照西园,翠幄朱栏护列仙。玉帐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香多觉受风光剩,红重知含雨露偏。上客分明记开处,明年开更胜今年。”(齐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