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3、《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赏析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2.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3.宣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钅工〕、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4.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5.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6.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7.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8.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1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1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4.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16.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1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1.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2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5. 奉和圣制九月十八日赐百寮追赏因书所怀 (权德舆)
锡宴朝野洽,追欢尧舜情。秋堂丝管动,水榭烟霞生。黄花媚新霁,碧树含馀清。同和六律应,交泰万宇平。春藻下中天,湛恩阐文明。小臣谅何以,亦此摽华缨。
26. 八月十六夜月 (卢延让)
十六胜三五,中天照大荒。只讹些子缘,应号没多光。桂老犹全在,蟾深未煞忙。难期一年事,到晓泥诗章。
27. 中秋月 (曹松)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28. 中秋月 (李洞)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半分。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29. 醉中袭美先月中归 (李縠)
休文虽即逃琼液,阿鹜还须掩玉闺。月落金鸡一声后,不知谁悔醉如泥。
30. 咏月 (唐彦谦)
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坐无风雨至,看与雪霜同。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远空。年年不相值,还似道难通。
31. 洞庭玩月 (韩偓)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32. 月夜吟 (瀵水神)
夜月明皎皎,绿波空悠悠。
33. 题明月堂二首 (刘氏亡妇)
蝉鬓惊秋华发新,可怜红隙尽埃尘。西山一梦何年觉,明月堂前不见人。玉钩风急响丁东,回首西山似梦中。明月堂前人不到,庭前一夜老秋风。
34. 咏月 (李贞白)
当涂当涂见,芜湖芜湖见。八月十五夜,一似没柄扇。
35. 月真歌 (徐铉)
扬州胜地多丽人,其间丽者名月真。月真初年十四五,能弹琵琶善歌舞。风前弱柳一枝春,花里娇莺百般语。扬州帝京多名贤,其间贤者殷德川。德川初秉纶闱笔,职近名高常罕出。花前月下或游从,一见月真如旧识。闲庭深院资贤宅,宅门严峻无凡客。垂帘偶坐唯月真,调弄琵琶郎为拍。殷郎一旦过江去,镜中懒作孤鸾舞。朝云暮雨镇相随,石头城下还相遇。二月三月江南春,满城濛濛起香尘。隔墙试听歌一曲,乃是资贤宅里人。绿窗绣幌天将晓,残烛依依香袅袅。离肠却恨苦多情,软障薰笼空悄悄。殷郎去冬入翰林,九霄官署转深沉。人间想望不可见,唯向月真存旧心。我惭闒茸何为者,长感馀光每相假。陋巷萧条正掩扉,相携访我衡茅下。我本山人愚且贞,歌筵歌席常无情。自从一见月真后,至今赢得颠狂名。殷郎月真听我语,少壮光阴能几许。良辰美景数追随,莫教长说相思苦。
36. 咏月 (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37. 月夜怀刘秀才 (栖白)
独夜相思但自劳,阮生吟罢梦云涛。此时小定未禅寂,古塔月中松磬高。
38.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9. 八月九月望夕雨 (徐凝)
八月繁云连九月,两回三五晦漫漫。一年怅望秋将尽,不得常娥正面看。
40. 却归旧山望月有寄 (徐凝)
年年明月总相似,大抵人情自不同。今夜故山依旧见,班家扇样碧峰东。
41. 新晴爱月 (陆畅)
野性平生惟爱月,新晴半夜睹蝉娟。起来自擘纱窗破,恰漏清光落枕前。
42.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 (吕温)
月峰禅室掩,幽磬静昏氛。思入空门妙,声从觉路闻。泠泠满虚壑,杳杳出寒云。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偶来游法界,便欲谢人群。竟夕听真响,尘心自解纷。
43. 道州月叹 (吕温)
别馆月,犁牛冰河金山雪。道州月,霜树子规啼是血。壮心感此孤剑鸣,沉火在灰殊未灭。
44. 丁巳岁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题临淮公旧碑 (杨嗣复)
斋庄修祀事,旌旆出效闉。薙草轩墀狭,涂墙赭垩新。谋猷期作圣,风俗奉为神。酹酒成坳泽,持兵列偶人。非才膺宠任,异代揖芳尘。况是平津客,碑前泪满巾。
45. 百官乘月早朝听残漏 (莫宣卿)
建礼俨朝冠,重门耿夜阑。碧空蟾魄度,清禁漏声残。候晓车舆合,凌霜剑佩寒。星河犹皎皎,银箭尚珊珊。杳霭祥光起,霏微瑞气攒。忻逢圣明代,长愿接鹓鸾。
46.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 (李频)
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含香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邻。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47. 中秋月 (潘纬)
古今逢此夜,共冀泬?明。岂是月华别,只应秋气清。影当中土正,轮对八荒平。寻客徒留望,璇玑自有程。
48. 忆寿春废虎坑余以春二月至郡主吏举所职称霍 (李绅)
匪将履尾求兢惕,那效探雏所患争。当路绝群尝诫暴,为猫驱獮亦先迎。每推至化宣余力,岂用潜机害尔生。休逐豺狼止贪戾,好为仁兽答皇明。
49. 答刘录事夜月怀湘西友人见寄 (喻凫)
相逢仍朔漠,相问即波涛。江思苇花折,笛声关月高。簿书君阅倦,章句我吟劳。竟夕空凭阁,长河漴石壕。
50. 对月寄同志 (刘得仁)
霜满中庭月在林,塞鸿频过又更深。支颐不语相思坐,料得君心似我心。
51.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岑参)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下文就是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清•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译注】
皎洁的明月无私普照,不论柳树是繁茂还是萧疏,都一般关怀。
【说明】
《临江仙•寒柳》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既咏经受冰雪摧残的寒柳,也咏一位遭到不幸的人。上阕写柳的形态,下阕写人的凄楚心境,借寒柳在“层冰积雪”摧残下憔悴乏力的状态写处在相思痛苦中的孤寂凄凉,自然浑脱,意境天成。同时匠心别具的用经受冰雪摧残的寒柳,暗咏身在皇宫皇威重压的恋人。立意既新,手法也不俗。句句写柳,又句句写人,物与人融为一体。委婉含蓄,意境幽远。
【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景,景中含情。杨花随风而去,不见踪影,终被无情的冰雪所覆盖,于是在寒冬寂寥之夜,无依无靠的瘦柳才越发显得冷清和萧索。柳树虽然孤苦无依,仍有月光相伴,于是作者不禁赞叹月光,说“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作者内心的情感递进一层。表面上,在说明月无私,不论柳树是枝繁叶茂还是萧条疏朗,它都是一般的照耀,一般的眷顾,并无半分的偏倚;实际上,明写明月,暗写作者自己,柳树就算枝叶“疏疏”,就算形体“憔悴”,也减不了明月对它一分一毫的喜爱;言外之意是,就算与伊人永诀,也淡不去对她一分一毫的想念。宋代柳永曾经写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词句来表达自己对恋人的思念之情,纳兰则用“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相思之苦。
下阕叙事抒情,越是繁华过后的清冷收场,越加地令人回忆起往事的美好。当年约会的情形是那样的清晰,仿佛还在昨天,而如今断缘难续,就连奢侈的梦中相见都是如此遥不可及。“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西风自古夹杂着多少人的愁恨,可是不管它多么萧瑟多么凛冽,也吹不开词人紧锁的眉头。陈廷焯素来对纳兰评价不高,在评到这首词时也忍不住称其为纳兰词中的压卷之作。本词里的“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系名句,向来为人所称道。
唐•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译注】
白云映在水中摇动着空城,露珠晶莹低垂欲坠映秋月。
空城:荒凉的城市。《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
白露垂珠:此化用江淹《别赋》“秋露如珠”句意。白露,指秋天的露水。
【说明】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古,主要写的是作者夜登金陵城西楼的所见所感。头两句诗写金陵夜空寂静,凉风忽起,诗人独上高楼,远眺吴越;三、四两句写景,色调以清澈静凉为主;五、六两句写诗人在此情境下,万千悲苦汇集胸间,因觉知音稀少而怅然徘徊,不肯回去;末两句诗说只有南齐诗人谢朓的诗句能道出眼前之景。全诗以写眼前景起笔,而归结于对谢朓的钦佩,以即景抒怀的手法,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表达了作者对谢朓的崇敬和追慕之情。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笔触所及,广阔悠远,足见其构思之精巧。此诗在词语、韵律、色彩、声调、韵味等方面都协调一致,显示出一种苍茫、悲凉、沉郁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夜登金陵城西楼的所见所感。首联点题,“凉风发”,暗示季节是秋天,与下文“秋月”相呼应。从“夜寂”、“独上”等词语中,隐隐地透露出诗人登楼时孤寂、怅惘的心情。颔联“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写登楼所见夜景,把秋月之下古城夜景描绘得非常传神。上句写俯视之景: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微波荡漾,白云随空城一起摇荡;下句写仰观所见: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下来的。“白云”、“白露”之“白”,渲染出月光之皎洁,露珠之晶莹,以及夜空之澄净,江水之明净。“摇”、“滴”两个动词用得极为生动。城是不会“摇”的,但水中的影子是会摆动的,于是城仿佛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秋夜微寒,诗人凝神仰望时,看到月光格外皎洁,好似“冰轮”,于是露珠仿佛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滴”与“摇”二字使整个静止的画面摇曳起来,反映出诗人奇特的想象以及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这个画面本来给人的感觉是宁静而富有意趣的,但着一“空”字,则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孤寂与荒凉感。
诗人的确是抑郁苦闷的,他久久地伫立月下,沉思独吟,徘徊不归,感慨“古来相接眼中稀”,一个“稀”字,吐露了诗人一生怀才不遇的遭际。他因此想到了与自己一样性格孤直遭际可悲的诗人“谢玄晖”。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著名诗篇,“澄江静如练”就是其中的一句。李白发出“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的感慨,表达对谢朓的深深怀念,同时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的忧愁。
清•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译注】
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仿佛笛声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
【说明】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是清朝散文家袁枚所创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描写作者夜访友人听其吹笛的情景,表现出了作者与李晴江的深厚友谊。全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无一句抒怀,但却弥漫着凄清的氛围,渗透着悲凉的情思。细细品味,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赏析】
作者夜访友人李晴江,好友饮酒之后,坐在月下吹笛,笛声悠扬,宛如天籁,作者听之情不能禁,于是写出这篇五言律诗来。首联表明了此次听笛的缘由,后三联全是对好友吹笛的情形以及笛声的描写。全诗并无一句议论抒怀,可是全诗却弥漫着一种凄凉的情感:作者通过对好友吹笛的描写,表现了好友高超的技艺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以及作者与友人之间灵犀相通的深情厚谊。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这两句诗抒发的情感主要在后句。“一笛”指笛声,“酒人”则对应上联的“秋士”,都是指好友李晴江,他在借酒消愁之后,还嫌不足,又以笛声抒其情怀。题目中称借园主人为“秋士”,古人云:“春女怨,秋士悲”,所谓“秋士”即谓暮年而不遇之人,好友李晴江即属此类。袁枚自己虽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早于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的随园。所以诗人和好友在感情上是相通的。在中国古诗里面,笛声基本上都是幽怨悲哀的意象,这首诗中的“笛声”也不例外。“一笛酒人心”抒发的乃是“秋士”不遇的哀愁之心,而上句说“半天凉月色”,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仿佛笛声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正所谓秋夜秋士吹秋笛,其笛声里的悲愁哀怨,那自是无以复加的'了。而作为李晴江的好友的作者,两人心意相连,虽并未有言语交流半句,但仅通过这幽怨的笛声,就已经达到了心心相通的地步,两人实乃为高山流水之知己。
宋•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译注】
一轮明月在天空中缓缓移动,发出清寒之光,照在水平如镜的江面,更照亮了整个江天。
【说明】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是南宋陈亮的一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使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全词景象大开大变,但由于描写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贯穿其间,加上词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所以,全词结构仍显得很严谨。
【赏析】
上片写月色,“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两句,先总写月照澄江的雄伟景观,勾勒出一幅月水交融的壮丽图景:一轮明月在天空中缓缓移动,发出清寒之光,照在水平如镜的江面,更照亮了整个江天。“冰轮”,指代月亮,“冰”刻画其晶莹皎洁而又清寒之质;“轮”写其圆满之形。“斜辗”,即月光斜照。这里以“辗”字形容,大概因为“辗”有转动之意,不仅与“冰轮”搭衬得当,还给人以转动之感,十分逼真地描摹出月的动态。“镜天长”,极言水平如镜,水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更如一方明镜,把整个长空都映现出来。“江练”写作者遥望长江,见明月照耀下的长江,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带;“隐寒光”,谓月光隐没在水中,写出了月光与江水浑融的韵致;而“寒”字,既照应上句的“冰轮”,又暗伏下片的“秋色”。这两句写江月,境界壮阔浩大,一字一词都把月之神韵传神地刻画出来。
以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具体描写月色。作者还借用神话传说,不仅突出了江乡之美,为全词增添了一层神奇色彩,同时也强化了词人的览物之情,流露出词人对江乡的热爱之忱。结尾三句,景象陡然一变,情调转入悲凉,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使全词带上一层浓重的悲古伤今、感叹兴亡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