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作画有关的诗句总汇100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与作画有关的诗句总汇100句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 鹰

素练霜风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绘画的特点

一、生活绘画艺术的语言

1. 生活绘画艺术在二度平面上创造物象与空间,展示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的多样景观,传达人的思想感情。生活绘画是“视觉空间的艺术”。生活绘画种类繁多,范围广泛。从体系上划分:东方生活绘画、西方生活绘画;

从使用材料、工具和技法划分:中国画、油画、素描、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等。

从题材内容划分: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宗教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的不同划分: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2. 生活绘画艺术语言:(1)线条;(2)形体;(3)色彩;(4)色调;(5)动感;(6)笔墨(笔触)。

二、油画与国画

1、 概念

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生活绘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生活绘画的总称。从广义上讲,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生活绘画的各种类别,但通常指的是以水为调和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可称“水墨画”或“彩墨画”。主要工具:笔、墨、纸、砚、绢素 宣纸:生宣、熟宣 线条变化:粗细、顿挫、方圆、疾徐、转折 墨色变化:皴擦点染、干湿浓淡(烘、染、泼、积) “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加宣纸白色,可称为“六彩”)

2、 油画与国画的简单比较:除了工具、材料、表现主题的一般区别外,概括地讲,中国生活绘画尚意,西方生活绘画则尚形;中国生活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生活绘画则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生活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生活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生活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生活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总之,西方生活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同中国生活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形成鲜明差异。

3、 中国生活绘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1)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

(2)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

(3)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

(4)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

(5)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三、生活绘画艺术欣赏方法

1.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作品产生的原因、背景,领悟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结构、形式的`特点,达到与作品在感情上的交流。

2.注意积累文化史和艺术发展史的知识,力求把握生活绘画的发展脉络,把握代表作品的特征,从而获得一些赏析生活绘画的标尺。

3.多看和思考画作,并注意在生活中观察物体与景色,从而培养和提高对艺术形式的感觉,逐步具备对生活绘画艺术语言的感受力。

4.尊重自我感受,尊重自己对画作的直觉,在画作面前驰骋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达到心旷神怡的最佳审美境界。

独自睡在,阳光以外的街角

画一个孤独的圈,用尘土来掩埋

寒冷的江风,卷起阵阵灰尘

化入滔滔江水,聆听世界上最美好的音乐

但见那带着忧郁的姑娘,乘一叶扁舟

在江雾里,寻找缠绵悱恻的相思

我把那相思,圈到我孤独的圈里

抚去灰尘,我写下姑娘的名字

那是一首诗的名字,乡愁

风啊风,停止你悲悯的呼喊

寂寞的日子,需要你静静地

享受阳光之外的孤独,沉醉

远帆而去的云朵,回眸颦笑

带走阳光以外的故事,写在墙角

我把那坚实的土地,踩出一个大大的圆

等待城市的回声,在江水中掀起浪花

洗刷城墙上写满的乡愁

你望着我,那忧郁的眼神

像冬日的天空,高远而深邃

遥不可及的思念,在睡梦中苏醒

像单薄的身影,在阳光下更加凝重

我拿起彩笔,绘画江边的'风景

那鲜艳的红色,像一滴瑰丽的血

绽放出鲜活的生命,浓妆淡抹

滔滔江水跃然纸上,那独钓寒江雪的男人

依然在画中,垂钓乡愁

细小的雪粒,跌进画里

但见那带着忧郁的姑娘,乘一叶扁舟而去

如点点云帆,消失在迷雾里

我慌忙卷起画轴,想逃离孤独

被我踩成圆的脚印,变成了千山万水

世界变的安静,阳光变的安静

我竟是那画中人,再也逃不出

陌生的乡音,与晨光攀谈

乡愁,变成了画轴上醒目的标签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

惊:吃惊,害怕。

鉴赏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然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