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
【译文】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古诗词作品《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
《白帝城最高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尖径仄旌
峡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
【译文】
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
《白帝城怀古》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日落沧江晚,停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译文】
夕阳隐没苍茫的江水,天色已晚,停船探问当地乡俗土风。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
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临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
《竹枝词》
唐·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夔州歌【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唐险过百牢关。
竹枝词【唐】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竹枝词【唐】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昭烈庙》
宋·王十朋
老臣苦欲争天下,嗣子何曾思蜀中。
古屋数椽犹庙食,伤心地近永安宫。
《白帝城》
清·傅作辑
瞿唐峡口彩云间,白帝城南不可樊。
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
花开香锁鱼凫国,月上寒侵虎豹关。
别后天涯漫留恋,几回搔首鬓毛斑。
《白帝城》
清·王士祯
赤甲白盐相向生,丹青绝壁斗峥嵘。
千江一线虎须口,万里孤帆鱼复城。
跃马雄图余垒迹,卧龙遗庙枕潮声。
飞楼直上闻哀角,日落潮头气不平。
白帝城怀古【唐】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归巴子国,台设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座思何穷。
蜀先主庙【唐】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观八阵图【唐】刘禹锡
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
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鹳飞。
波涛无动势,鳞甲避余威。
会有知兵者,临流指事非。
《蜀先主庙》
唐·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观八阵图》
唐·刘禹锡
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
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鹳飞。
波涛无动势,鳞甲避余威。
会有知兵者,临流指事非。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永安宫》
宋·苏轼
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
徘徊问耆老,惟有永安门。
游人杂楚蜀,车马晚喧喧。
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
吁嗟蜀先主,兵败此亡魂。
只因法正死,使公去遭燔。
《白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白帝》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赏
这是一首拗体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
下一联承“雨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
景色惨淡,满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呢?这就逼出尾联碎人肝肠的哀诉。它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现实。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多少忧愁和痛苦啊!她的丈夫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尽净,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写荒原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本诗在意境上的参差变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转换,好象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好象电影在风狂雨暴的场景后,接着出现了一幅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一转换,展现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其次是上下联,甚至一联之内都有变化。如颔联写雨景两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军万马,而对句则阻惨凄冷,为转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铺垫。这种多层次的变化使意境更为丰富,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