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优美诗句 篇1
1、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白居易《把酒》
2、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白居易《把酒思闲事二首》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韩偓《答友人见寄酒》
5、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6、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7、清酒既载,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8、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杜荀鹤《与友人对酒吟》
9、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10、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11、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
12、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贯休《古离别》
13、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14、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白居易《醉后》
15、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
16、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杜苟鹤《白发吟》
17、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李贺《秦王饮酒》
18、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19、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戴叔伦《劝陆三饮酒》
20、古人不达酒不足,遗恨精灵传此曲。寄言世上诸少年,平生且尽杯中。——崔国辅《对酒吟》
21、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22、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3、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
24、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卢殷《长安亲故》
25、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26、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27、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白居易《尝酒听歌招客》
28、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白居易《对酒自勉》
29、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30、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郑谷《中年》
喝酒的优美诗句 篇2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3、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饮酒·其十四》
4、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杜甫《醉时歌》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曲》
6、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相亲,明日阴晴未定。——朱敦儒《西江月》
7、一酌千忧散,三杯万世空。——贾至《对酒曲》
8、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张说《醉中作》
9、饮酒任真性,挥笔肆狂言。——韦应物《答僴奴重阳二甥》
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11、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1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3、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遣》
14、对酒当歌寻思着,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晏几道《醉落魄》
15、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16、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李颀《送陈章甫》
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18、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19、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20、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青玉案》
作为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李白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李白诗歌中“剑”的意象分析
(一)“剑”是李白功业梦想的寄托
纵观李白的生平,他没有走一般读书人的仕途之路――科举取士,而是想要走一条终南捷径,但即便如此,它的一生也是颇不如意的。表面上过着翰林学士的潇洒,但自己的抱负却始终不能实现,等到赐金还山后,更加郁郁不得志。而剑在古代是身份的象征,是国之神器,上层贵族莫不佩剑。《入朝曲》:“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赠郭将军》:“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冠剑朝凤阙,楼船侍龙池。”《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因而剑代表着一种上层人的生活。同时,剑是凶器,是杀敌报国的利器,是建功立业的兵器。在李白的诗歌中,“剑”的意象出现了很多次。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可见,李白是多么地钟情于剑了。李白生活的唐代,正处于国威远扬、万方臣服的盛世。“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一直贯穿于李白的一生,也深深地浸透于他诗歌的剑意象之中。
(二)“剑”是李白自由个性的外放
李白自小爱剑,少年出川的时候,更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加之唐朝有佩剑的习惯,因此诗人常常是剑不离身,剑成了他的知音和伙伴。年轻时的他“锦带横龙泉”(《留别广陵诸公》),年老时“边尘染衣剑,白日凋华发”。剑陪伴了诗人一生,也表现了诗人一生自由放荡的性格。李白的剑里寄予着他对自由的渴望,诗人专门描写宝剑的诗歌只有一首《古风》:“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从铸剑过程来看,“剑由高温销融的铁水中铸造而成,就像一条灵活的蛇从水中游弋而出”,轻盈而充满动感,这无疑与我们酷爱自由的诗人会发生某种心灵上的契合。而且,剑术的神秘莫测、变幻无穷更容易引起天真而富于幻想的诗人的极大兴趣。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在与心爱的宝剑猝然“相遇”时,心凝形释,物我两忘,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剑,惟存对人生自由的开拓与逍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把铁剑,却是多么的自由与潇洒啊!
(三)“剑”是李白友谊的见证
古往今来,剑都是友人离别相赠的礼物,“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孟浩然《送朱大人入秦》)在李白的诗歌中,通过宝剑写离别的也有很多。不论对方是村夫俗子(如汪伦、纪叟),还是达官显贵(如贺知章、崔侍御),他都倾心以诚。他渴望平等、纯洁而真诚的友谊,十分倾慕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的侠士风度。对于朋友,他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危厄”。《陈情赠友人》:“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鲍生荐夷吾,一举置齐相。斯人无良朋,岂有青云望。临财不苟取,推分固辞让。后世称其贤,英风邈难尚。论交但若此,友道孰云丧。”朋友分别时,他赠剑以寄相思。《赠易秀才》:“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游敬亭寄崔侍御》:“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送侯十一》:“空馀湛卢剑,赠尔托交亲。”好友蒋华去世了,他“独挂延陵剑,千秋在古坟”(《宣城哭蒋征君华》)。斯人已殁,友谊长存。“剑”是李白友谊的见证。
二、李白诗歌中“酒”的意象分析
(一)“酒”是李白放荡不羁性格的寄托
李白喜欢喝酒,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有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他是多么爱喝酒。同样的,李白常以酒入诗,在诗歌中常常运用“酒”的意象。“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这是古风中写长安城中整日优游卒岁的“游侠”,他们白日里醉酒纵马,李白对这些“游侠”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富有青春活力,一方面行径却是纨绔子弟式的,“酒”代表了这群人的生活态度,斜阳里醉汉跨白马驰骋虽然吓坏了路人,不过远观这种场面却是有一种“壮美”的感觉。“斗酒强然诺,寸心终自疑。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酒是豪侠的象征,而怀中有宝却无人识得,只有感叹“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尔□为徒劳。”酒中最见豪气的要数这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酒仙”的酒,在诗中依然透露着酒仙的性格。
(二)“酒”是李白消愁的媒介
李白的愁,是与酒分不开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愁消不完,但不可没有酒。《将进酒》是李白饮酒抒情的名篇,这首诗直抒胸臆,诗人将积聚心中已久的愤慨一泄而出,势不可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与挚友饮酒聊天,一吐心中的不快。他自恃有经国治世之才,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既然改变不了这种现实倒不如接受,用畅饮来忘却忧愁。其实喝酒恐怕不是诗人的本意,只因为酒能消愁,他是诗人自我放纵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无奈之举。他自我慰藉着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在看似潇洒豁达的外表下是一颗饱受摧残的伤感的心,从诗中不难看出他的真实想法:“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慨叹时光的易逝,人生的苦短,盛年难再而自己还一事无成,这实在是大丈夫的悲哀,以乐景写哀情则更显其哀,诗中描写饮酒的场面愈是热闹就愈显得悲凉。
李白诗歌中的剑与酒,其实就是李白整个人生的写照,寄托着诗人的理想,体现着诗人的性格,隐藏着诗人的忧愁,书写者诗人坎坷而又放荡不羁的一生。
在秦观现存的诗作中,还有一定数量的作品体现着不同于“女郎诗”的风格。并且在其诗作中,多提及了“酒”这个意象。
提及秦观诗作,学者大多以“女郎诗”论之。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对“女郎诗”都有自己的见解:张耒、晁补之曾指出:“少游诗似小词。”王安石在《答苏内翰荐秦公启》中评其诗歌为:“示及秦君诗,适叶致远一见,亦谓清新妩丽,鲍谢似之。”敖陶孙在《翁诗评》中说:“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黄彻在《巩石溪诗话》(卷三)中也提到:“钟嵘称张茂先‘惜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淮海诗亦然。”陈师道亦在《后山诗话》对秦观诗歌评价为:“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金代的元好问曾在《论诗三十首》(第二十四首)中提出:“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钱钟书先生也在《宋诗选注序》里说秦观的诗是“公然非法引进的爱情”。周义敢先生也指出:“在遭受贬谪之后,秦观的诗变得凄厉和哀怨。”上述观点均认为秦观的诗风轻柔婉丽,哀伤低沉,缠绵悱恻,带有一种极深的伤感哀愁,气格较弱,即女郎诗。
然而,“即如所谓‘女郎诗’,在他现存的诗篇中,也仅占全部的四分之一。”《淮海集》中收录400余首诗作,有80余首提及“酒”意象,占据其全部诗作的五分之一多。表现艳丽哀怨的诗歌风格很少,其他如俊爽、豪迈、清丽等风格,在酒意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对秦观诗歌中的酒意象进行多层次分析和探讨,试论其“女郎诗”以外的其它风格,以期还原秦观一个立体的、全面的诗歌风貌。
一、“头上两般幡胜影,一时飞入酒杯中”――俊爽豪迈之酒
在秦观入仕之前,即熙宁二年(1069年)至元丰八年(1085年),在这期间,秦观“多以纪游之作为主,可以说是其创作上的发轫时期”,酒意象也给其诗风带来了俊爽豪迈之气。他在《幽眠》一诗中提到:“较计亦何补,徒然非慨慷。不如听两行,一概付酒觞。”全诗“慨慷”、“一概”等字眼写得大气洒脱,表现出诗人超脱生死,不惜将生命付诸“酒觞”,诗人的豪情壮志、俊爽之气溢于言表。
元丰八年(1085年)至绍圣元年(1094年),这个时期,秦观经历了两次政治上的打击,“一次是元佑三年(1088年)苏轼与鲜于以贤良方正荐之于朝,未几被斥回蔡州;一次是元佑六年(1091年)七月,……因受洛阳党贾易弹劾而罢。”这一时期,除了游山历水之外,也“增加了对政治的关心”,可以说是他“创作的发展时期”。元佑八年癸酉正月十六日,45岁的秦观遭遇了人生的打击之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制诏行闻降紫泥,簪花且醉玉东西。羌人谁谓多筹策?止有黔驴技一蹄。(《次韵出省马上有怀蒋颖叔》其二)
这首诗抒发出秦观的豪情壮志和报效朝廷的信念。诗中体现了秦观豪放风格的一面。“羌人谁谓多筹策?止有黔驴技一蹄。”以酒论事,以酒论政,毫无畏惧。此时的秦观已是贫病交加,饱受迫害。但他依然大义凛然,以“黔驴技穷”来蔑视恶势力,爱国情怀得以突显。“止有”一词加强了语气,也衬托出秦观的豪放之情。这种表现手法,正是他以内心孤傲来对抗外敌的藐视与嘲弄的方式。秦观俊爽豪迈的一面恰是在这类诗歌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秦观“创作上的成熟时期”是绍圣元年(1094年)到元符三年(1100年),此时的少游,身处放逐之中,在被贬谪的日子里,秦观于绍圣二年(1095年)写下《处州闲题》:“清酒一杯甜似蜜,美人双鬓黑如鸦。莫夸春色欺秋色,未信桃花胜菊花。”这样颇有信心的诗句。时值新旧党争,秦观被贬处州,他将新党喻为“春色”,将旧党比作“秋色”,而自喻“菊花”。纵使春秋互斗,政敌当前,也难以抹杀自己的傲霜风雪,终“胜菊花”。一个“胜”字,表达出诗人的雄心壮志,乐观的心态。酒“甜似蜜”,无苦闷之意,更增俊爽之气。
二、“行行饮酒切勿云,丈夫万里犹比邻”――慷慨送别之酒
“秦观的诗以记游和酬唱为最多。”据统计,在少游笔下,酬唱之诗达半数之多。这些酬唱诗有踏青春游之作,有宴会之作,也有送别之作。秦观与苏轼私交甚密,同时又广交挚友,与苏辙、参廖、许遵等人多有来往,诗酒唱和频繁。自己或身边的人连续被贬谪,也使得秦观交替在送别与被送别之中。秦观的酬唱送别之作颇受赞叹。
年轻时的秦观,意气风发,在饮酒送别时也不忘抒发自己的慷慨豪迈之情。元丰八年,秦观好友乔希圣奉使吴越,面对亲友的别离,秦观慷慨寄送《送乔希圣》一诗:
翔蓬蒿非所悲,鹏击风云非所喜。贵贱穷通尽偶然,回头总是东流水。
我思田文昔相齐,朱袍照日如云霓。三千冠佩醉明月,清歌一曲倾玻璃。
如今陈迹知何在?但见荒冢烟芜迷。又思原宪昔居鲁,门户东西闭环堵。
杖藜对客骋高谈,自觉胸襟辈尧禹。如今寂寞已成尘,空有声名挂千古。
送君去,何时回,世间如此令人哀。我徒驻足不可久,笑指白云归去来。
诗中开篇一句:“翔蓬蒿非所悲,鹏击风云非所喜。贵贱穷通尽偶然,回头总是东流水。”以一种思辨的智慧面对人生的悲喜,联想到孟尝君门下门客“三千冠佩醉明月,清歌一曲倾玻璃”的盛景,然而最终“但见荒冢烟芜迷”。以这种超脱的眼光,道出尾句“我徒驻足不可久,笑指白云归去来”。这种“笑指”,完全抹去了“送君去,何时回,世间如此令人哀”的悲愁,取而代之的,是秦观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大气恢弘,慷慨之气呼之欲出。
《别贾耘老》中,少游写道: 若有人兮之滨,服火齐兮冠切云。有才不为世所抡,尽入诗句为奇新。
忘归繁弱不浪陈,发必中的疑有神。目关飞鸟缗苍鳞,仰自娱忘贱贫。
翳我与君素参辰,孰为一见同天伦?共指飞光易沉沦,莫若痛饮还我真。
况有内子贤文君,终日叫呼不怒嗔。酒酣往往出前珍,瓦瓯竹羞青芹。
左列文史右红裙,樽前不觉徂清晨。念我行当西道秦,舟来别非所欣。
欲托毫素通殷勤,郢匠旁瞩难挥斤。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流萍暂相亲。
行行饮酒且勿云,丈夫万里犹比邻。
全诗出现了“痛饮”、“酒酣”、“饮酒”三个饮酒的豪迈动作和状态,酣畅淋漓,全无脂粉气。诗人并不因光阴易逝而慨叹,反以“痛饮”的方式来追求真我。“酒酣”一词也写出大丈夫饮酒的尽致。而最后一句“行行饮酒切勿云,丈夫万里犹比邻。”更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元丰二年(1079年),31岁的秦观“如越省亲,岁暮返里”。秦观以此种方式慷慨辞别贾收,站在另一个高度,认为“丈夫万里犹比邻”,将天地之大,化为咫尺,看着友人为自己送别,心中纵然伤感,别无他言,但也因此而显出慷慨豪迈之气,更显真挚。这种男子饮酒辞别之势,体现出秦观“女郎诗”以外的豪俊之风。
三、“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清丽闲适之酒
秦观少时,经历了熙宁九年(1076年)与孙莘老、参寥游历阳汤泉,以及元丰二年(1079年)与苏轼乘船南下的两此漫游。这两次漫游,秦观作诗一百三十多篇,其中不乏饮酒之诗。
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其诗亦然。无论是秦观的诗,还是秦观的词,都可以展现出其“清丽”的一面。另一方面,秦观在游山乐水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闲适之境便自然的表达出来。闲适是一种来自于心底达观的人生境界。面对人生悲喜苦乐,秦观将其付诸于酒中,付诸于山水之中,或对酒当歌,或沉醉于四季更迭与各地风景的变换。所以在交游时,秦观也不免以酒作诗,将闲适之境与饮酒相契合,支撑起秦观内心的闲雅与适意。在元丰二年(1079年),秦观在人生的第二次漫游中作下了《游鉴湖》:
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座杯盘莹,花气侵人笑语香。
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葡萄力缓单衣怯,始信湖中五月凉。
虽然该诗的“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句被魏庆之、瞿佑等人评价为艳丽之句,但丝毫不能掩盖住秦观在其中所表达的清丽闲适之意。在鉴湖之上,珠帘中外望,走入到大片大片的芰荷中,水光花香交相呼应,船如行在画中,人景合一,令人沉醉其中,饮酒作诗更添一番风味。这种闲适,是发自内心的,是诗人高雅的审美情趣的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无论是入世前,还是入世后,秦观都会创造机会让自己饮上一杯清丽闲适之酒。被贬之后的'他一路游历。在途中,他也依旧纵情于山水之中,在《醉眠亭》中他提到:
醉来丰瘁同,眠去身世失。二乐擅一亭,夫子信超逸。
杯行徂老春,肱枕颓升日。壮志未及伸,幽愿良自毕。
该诗是少游于熙宁九年(1076年)赴湖州访李公择时所作,开篇一个“醉”字,与“眠”相对,共同提出人生的“二乐”即此。此“二乐”是“超逸”的。在秦观看来,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但愿长醉不复醒”。
在少游心中,酒带给了他无尽的快乐与安慰,随酒而诗,或纵情于醉亭,享受“二乐”;或嬉戏于鉴湖,在“翡翠侧身窥渌酒”听闻“人笑语香”;或徜徉于秋日之中,“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少游开怀畅饮,心境清新宛然,借此表现出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青年的壮志豪情,中年之后对政治的关心,都体现在游山历水、觥筹交错之中。美酒相伴,让少游纵情山水更显畅快,意兴阑珊。秦观的青年时期,饱读诗书的他希望能为朝廷尽一己之力,充满了“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的俊爽豪迈之气,而“壮志未及伸”则表达出自己壮志未酬,继续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彰显少年秦观“强志盛气,发而为词”的鲜明个性。
诚然,我们在分析秦观诗歌全貌的时候,也不能否认秦观在其诗歌创作中确实写过不少哀怨伤婉的诗句。以其诗歌中的酒意象为例,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素与苏轼有交游的秦观扁舟渡江打听消息,途中作《上感怀》:“七年三过白苹洲,长与诸豪载酒游。旧事欲寻无处问,雨荷风蓼不胜秋。”少游于熙宁四年、熙宁七年至九年、元丰二年三次路过此地,与苏轼、孙觉、李公择、陈舜俞、岑参、关彦长、徐安中等诸豪胜游,而今却往事不在,诗人感慨万分,心中无限悲凉。这种悲凉,是诗人感慨周遭变故时而道出的。“旧事欲寻无处问,雨荷风蓼不胜秋。”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反倒是有一种“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意境。在漂泊的岁月中,少游如苏轼等文人一样,借酒消愁,以此来化解烦恼。醉酒只是他寻求解脱的一种方式,在醉酒的背后,更深的是对命运的感慨与思索。
本文旨在考证秦观诗歌中豪放、慷慨、闲适的风格,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秦观诗风是多样化、立体化的。我们不能否认秦观写下诸多凄厉哀婉之作,也不能否认其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一个作家的创作,是与其生活的社会背景,去掉与内心的起伏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是呈多元化趋势的。
中国意象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比兴是“情感内容的载体――意象,……与这种情感内容完全密合无间,……达到了天衣无缝、无迹可求的艺术化境,使诗成为一个自足的生命体。”所以,诗人在寄托哀伤之时,酒这个意象则必然变成苦闷之酒,但当诗人暂忘烦恼,感叹于山水,观察民生劳作,意欲报效朝廷时,酒这个意象则与诗人当时内心的变化一样,变成了欣喜,甚至豪放之酒。作诗亦然。这就提醒我们,在研究个体作家时,应注意其风格的多样性。否则可能会丧失其全貌。我们不能以秦观诗歌其中的一种风格――“女郎诗”,来作为其整体诗的风貌,应从整体入手,看其全貌,不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