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神龟卷雪迎晖楼,槎客涟漪浩荡鸥。
十里半曦寻佛寺,三山中犊托鼋头。
摩崖海峡锦帆走,鹿顶春涛勒石留。
修月澄澜尤酒醉,藕花深处五湖舟。
(第二首)
苍苍鹿顶瞰鼋头,烟雨清溟一望收。
万浪卷来千顷雪,丛芦唱入数声鸥。
彤云随水漂天际,乱石惊涛砥激流。
春意满湖载不动,落帆闲泊七桅舟。
(第三首)
满渚湖光淡拂纱,春樱千树落朝霞。
飘飘云锦青枝挂,佼佼芳蹊笑语哗。
择木黄鹂歌觅伴,銜泥紫燕欲齐家。
东风无趣闲生事,摇落游人一颈花。
(第四首)
青蓝赤绿紫黄橙,谁与菖蒲争艳名?
白凤彩鸾舞锦苑,金童玉女站香茎。
灵花不带俗尘意,瑶草相携红粉情。
细察方知天地气,君前哪敢负平生。
(第五首)
微风拂过晚霞归,渚上鼋头殿影巍。
仰望流云移玉镜,遥观碎鉴落湖辉。
潮涌点点摇渔火,水漾粼粼动岛黑。
宿鸟惊飞三更鼓,衰翁策杖意方回。
(第六首)
驱车向北别苏州,夏日炎炎何处游。
美丽乡村挥手过,繁华闹市点头溜。
蠡园俊秀不熄火,基地古香未费油。
直扑波澜浩渺渚,太湖绝景在鼋头。
(第七首)
百年独守立鼋宫,玉座凭澜映水中。
远近淡云横野阔,东西边月与天同。
湖山影合塔尖耀,风雨声分光束融。
日伴无穷波上客,英明夜放立殊功。
(第八首)
鼋头细雨草菲菲,李白桃红待客归。
渚上流云难久驻,信中
心随雁影思乡赋,背靠龟身立世碑。
只手依稀痕迹在,犹将彩笔为君挥。
(第九首)
韶景为诗梦不禁,杜鹃啼处漫追寻。
踏春鼋渚飞花影,垂柳湖边醉客心。
一树桃红滋艳色,满帘烟翠扑幽襟。
亭中望眼思归燕,暗想西施缥缈临。
(第十首)
秋凋野老苦无情,磨历沧桑留世名。
秀挹恒春迎客守,静含太古应宾生。
愁来风景游人断,事去岚山道石清。
古木云烟凝垄上,桥边露草滴还惊。
(第十一首)
青年此地尽情游,濯足吟诗意气流。
湖色山光还似旧,亭台草木愈加稠。
烟波浩瀚三山渺,风雨猖狂一鸟悠。
留影难寻前日处,霜容皱乱浪中浮。
(第十二首)
万象参差绝胜地,千星荡漾五湖天。
高阁寄啸蓬山外,云梦来归洞庭边。
茶醉二泉如二月,神来三岛是三山。
濯缨桥下龙蛇笑,古寺钟鸣好问禅。
(第十三首)
陶朱阁上眺三山,翡翠浮雕镶玉盘。
渚似鼋头嬉阔水,宫如屈子问长天。
湖因浩渺方称太,帝借传说始做仙。
红尘多少虔诚客,一昧执迷为哪般?
【1】鼋头渚导游词
各位朋友:你们好!
我是无锡旅行社的导游xxx。今天,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无锡太湖之滨的鼋头渚风景区。
鼋在我国古代被称为神物,它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渚是半岛,鼋头渚就是一个伸入湖中,三面临水的半岛,因状如鼋头而得名。
鼋头渚风景区是我国5A级旅游景区,其始建于公元1918年,无锡地方商绅杨翰西买下此地开发,不断完善,解放后收为国有,现有游览面积130多公顷,其中以藕花深处、鼋渚春涛最为出名。鼋头渚依山傍湖,以太湖自然山水为主,人工修饰为辅,是观赏太湖风光最佳之地。
眼前的门楼上写“太湖佳绝处”五个大字,是因为当年大文豪郭沫若老先生在游玩鼋头渚后写下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过一旁的“问津”门,我们便来到了樱花堤,这里的樱花是当年杨翰西从日本引进种植的大野山樱。漫步长春桥,一边看着太湖,一边欣赏着两旁的樱花,那盛开的樱花就像天边飘来的朵朵彩云,粉红的花影,拱形的桥影和水中的倒影,那简直就是一幅画。
过了樱花堤,我们来到的就是鼋头渚中最幽静的景区--藕花深处。“藕花深处”主要有这里的方亭、前面的小岛、曲桥以及四周的荷塘等组成。藕花深处的名字听起来很有诗情画意吧,大家猜想这名字肯定是哪位文人墨客题的?其实不然,鼋头渚最早的园主杨翰西在1931年建成这组景之后,当时他请了很多亲朋好友为这亭子题名,其中有人提议叫“湖心亭”,太俗了,杨翰西没有采纳。就在这时,家中有位小工匠站了出来说:“老爷,我能不能题个名字?”杨翰西想小小的工匠能题什么好名字?但是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好意思回绝他,“那你就说吧。”“老爷,虽然我是个小工匠,但也读过几年书,我记得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这一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我看这里四周都是荷花,亭子也显得比较深远,是否能叫藕花深处?”藕花深处,太有诗情画意了,又很贴切,从此就这样定下来了。
离亭不远处的一个小岛叫“清芬屿”,岛上有宫殿式房屋,曾经是杨家祠堂,堂内有李苦禅写得“诵芬堂”匾额。“清芬”、“诵芬”都是歌颂荷花的芬芳,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让人自然而然联想起江南文人追求像荷花一样的高尚品质,想在自己营造的小天地里实现淡泊明志的人格理想,更体现了江南文人园林所特有的恬静、含蓄、淡雅的情趣。
堂前水中还立着一块太湖石,它像少女一般亭亭玉立。藕花深处、杨家祠堂、水中的太湖石以及前面的曲桥,这组景安排得疏密有致、景色浓淡相宜,既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又有古典园林的风格,这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曲桥相连、荷花满池,形成一个宁静的空间。让游客走进太湖之前陶醉于眼前的江南园林中,似乎让人们忘记了前面烟波浩淼的太湖,用这里的静态美衬托出太湖的动态美,用这里的小巧幽静衬托出太湖的雄伟壮观,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各位要饱览太湖的美丽风光,还是随我到鼋头上去看看吧!
这里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有“鼋渚春涛”四个大字,这是我国清末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途经此地时是写下的。鼋渚春涛是太湖波涛中最奇特的,据记载:吴越春秋时,越国向吴国进贡梅树的船,经过此地,船被汹涌的波涛打沉了,后来每到春天,太湖上泛起的波涛就好像朵朵梅花,美丽极了。
我们站在这里不仅能听到涛声,更能感受到太湖雄伟得气势。前面摩崖石壁上刻有“包孕吴越”四个字,就是明证,这四个字是清代无锡知县廖纶所写,它是形容太湖气魄宏大,孕育了吴国和越国,也就是现在的江浙两省。太湖确实很大,面积有240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物产丰富,盛产鱼虾,其中银鱼、白鱼、白虾更是名扬天下,太湖使吴越两国受益非浅,太湖像伟大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吴越儿女,也孕育了吴越文化,无锡人温文尔雅,无锡人待人热情,“无锡充满温情和水”的旅游口号,无不是吴越文化的一个写照。
现在我们顺着石阶来到了鼋头渚风景最精华的地方——鼋头。请各位向南远望,三万六千顷太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七十二峰隐约可见,九渚十八湾更是尽收眼底;远处湖面上渔帆点点,千帆竟发,近处货船,游艇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再请大家往正前方看,前面三座葱绿的小岛,在万顷波涛的推动下,若断若连,你看它多像一只乌龟正在慢慢游动,它就是太湖著名的风景区,太湖仙岛,现在我们再回头向北来瞧一瞧,这一带湖面虽然不是很开阔,但是在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掩映下,显得很秀丽,倒有几分杭州西湖的风光。所以,有人说太湖既有大海的雄伟壮观,又有湖泊的明媚秀丽,难怪大诗人郭沫若畅游太湖之后,曾留下“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
站在鼋头,极目远眺,太湖缥缥渺渺,朦朦胧胧,像巨幅泼墨山水,悬挂在天地云壁之间。太湖气象万千,静时,湖水如镜,波光粼粼;动时,波涛滚滚,惊涛拍岸。迎风而立,令人心旷神怡,看万顷太湖,烟波浩渺;想吴越春秋,惊心动魄。在这里既可领略江南的秀气,又能感觉吴王的霸气。想当年多少英雄人物在此沉浮,只有范蠡西施的故事至今流传。英雄美女泛舟太湖,隐逸其间,给太湖增添了一段柔情,几分神秘。明朝江南才子文徵明的《太湖诗》是对鼋头渚风景区自然山水和历史典故的最好总结:
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
中流仿佛闻鸡犬,何处堪追范蠡踪。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无锡。无锡充满温情和水,热情好客的无锡人欢迎您的到来。谢谢!
【2】鼋头渚导游词
“太湖佳绝处”牌坊—长春花漪—藕花深处—鼋头渚—“鼋渚春涛”刻石—摩崖石刻—澄澜堂
鼋头渚位于无锡西南郊的太湖之滨,距离市区约18公里。渚是指三面临水的小陆地,因为它状如鼋头而叫鼋头渚。它可以说是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向南望,太湖有着青岛海滨的气概;向北望太湖又有着杭州西湖的明媚风光。在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最为理想的游览胜地。难怪诗人郭沫若畅游太湖之后,作出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评价。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的无边风月,以及早中晚、晴阴雨景致各异的神奇变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时之景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和无数中外游人。
民国初年,无锡人杨翰西在此购得60亩山地,并于1918年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的开发,开始建构“横云山庄”;1924年他又拨地1亩多给量如和尚,由量如募款将后山的广福庵迁于此,更名为广福寺。1925年,杨翰西利用无锡商团会长的身份,在工商界集款建造了“陶朱阁”。抗日战争时期,改名为“横云公园”。
鼋头渚地区还有王心如在1927年建的“太湖别墅”;1928年陈仲言建的“若圃”;1931年郑明山建的“郑园”;以及何缉伍和蔡缄三的退庐。当时这些风景都因为蠡湖的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游人不多。1934年荣德生老先生60大寿,他利用寿礼在蠡湖上架起了一座长达375米的长桥,因南端架在宝界山上而取名“宝界桥”,从此沟通了蠡湖南北两岸的陆路交通,把梅园、蠡园和鼋头渚等景色连成一片,便于游人游览观光,同时长桥卧波,恰给蠡湖拦腰一束,平添几分秀色,桥下的60个桥孔又正好象征着荣德生老先生的60大寿,提醒人们过桥不忘修桥人。
解放后政府将这里原有的园林、别墅合并为“鼋头渚公园”。1982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面积从原来的480亩,扩大到1950亩,统称“具区胜境”。园内有十大景区(鼋渚春涛、万浪卷雪、芦湾消夏、湖山真意、鹿顶迎晖、充山隐秀、藕花深处、十里芳径、中犊晨雾、三山映碧),我们所要游览的是鼋渚春涛景区,它是整个园林的精华所在。
【鼋头渚牌楼】 鼋头渚牌楼建于1973年,是过去鼋头渚公园的大门,现在是“鼋渚春涛”序列空间的序幕。门楼背后刻有“山辉川媚”4个大字,点出了这里风景的特色。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棵柏树,它是1978年从梅园水厂移来的,树高7米,树冠进径6米,重达10吨。顺着大道向前,是300米的杜鹃坡,清明时节树丛、林下、溪边的杜鹃花开遍山野,映的满山都是红色。另外杜鹃花和梅花也是我们无锡的市花,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是香樟树,它是无锡的市树。
鼋头渚导游词篇1
各位来宾,我们看一看这里的地形条件,就会明白,原来的横云山庄是建在山脚水边的,用地难免比较局促,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园主于1936年,利用湖边的芦苇荡,拦水围堤,堤上架“长春桥”;又在桥头两侧的长堤上,种植了日本樱花的著名品种“染井吉野”,一般被叫作“大山樱”。这就为鼋头渚增添了一道弥补山水缺憾的亮丽的水上风景线。 长春桥,是按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进行仿建的。它的桥拱比较高,与倒影合成线条优美的浑圆形;而且高耸的桥型,使樱花长堤显得舒展自如。同时,还在鼋头渚与对岸的大箕山、小箕山之间,增加了因势赋形、起伏有致的风景层次。特别是每年三月底,四月初樱花烂熳的季节,红白相间就像轻云一般的花朵,沾着清晨的露珠或者春天的毛毛雨,显得格外的晶莹娇艳。到了落英缤纷的时候,又是一番“红雨随心翻作浪”的壮丽景色,使桥下面那座龙脊凤檐的“绛雪轩”,分外典雅美丽。这时,您如果在桥上行走,仿佛就是图画中的'行人;而俯身探水,人桥倒影,更进入了“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那诗的境界了。
鼋头渚导游词篇2
各位来宾:你们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太湖,共渡美好时光,我感到很高兴。(导游作
1916年,地方绅士杨翰西,用做稻谷生意赚来的2000块大洋,向朱某人购买了这里包括鼋头渚在内的60亩山地,从1918年开始构筑别墅园林“横云山庄”。杨翰西是清末举人,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在造园时有意识地发挥真山真水的环境优势,因势布局,巧妙点缀,融情入景,恰到好处,所谓“三分人意,七分天然”,这别墅园林造得很是不俗。但杨的民族气节不好,抗战时,曾担任汪伪政权的水利委员长。抗战胜利后,横云山庄被当局接收,改为“横云花园”。建国后,又把这里与附近的太湖别墅、陈园、郑园等联成一片,组成“鼋头渚公园”。到了八、九十年代,公园进一步扩充,形成了游览面积达130公顷的鼋头渚风景区,包括充山隐秀、鹿顶迎晖、湖山真意、江南兰苑、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鼋渚春涛、太湖仙岛等八大景点。如果把这各具千秋的“鼋渚八景”统统游一遍,大约需要整整一天时间。今天我们的游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因此重点游览精品中的极品“鼋渚春涛”,该景点的基础就是刚才所说的“横云山庄”。
鼋头渚导游词篇3
各位来宾,我们看一看这里的地形条件,就会明白,原来的横云山庄是建在山脚水边的,用地难免比较局促,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园主于1936年,利用湖边的芦苇荡,拦水围堤,堤上架“长春桥”;又在桥头两侧的长堤上,种植了日本樱花的著名品种“染井吉野”,一般被叫作“大山樱”。这就为鼋头渚增添了一道弥补山水缺憾的亮丽的水上风景线。 长春桥,是按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进行仿建的。它的桥拱比较高,与倒影合成线条优美的浑圆形;而且高耸的桥型,使樱花长堤显得舒展自如。同时,还在鼋头渚与对岸的大箕山、小箕山之间,增加了因势赋形、起伏有致的风景层次。特别是每年三月底,四月初樱花烂熳的季节,红白相间就像轻云一般的花朵,沾着清晨的露珠或者春天的毛毛雨,显得格外的晶莹娇艳。到了落英缤纷的时候,又是一番“红雨随心翻作浪”的壮丽景色,使桥下面那座龙脊凤檐的“绛雪轩”,分外典雅美丽。这时,您如果在桥上行走,仿佛就是图画中的行人;而俯身探水,人桥倒影,更进入了“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那诗的境界了。
篇4:鼋头渚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游览了重头清后,我们将从北岸的渡船码头乘船前往鼋头渚景区内的一组湖中小岛——"太湖仙岛"去参观。
【三山概况—"太湖仙岛"牌坊—"五帝巡天图"浮雕—"洞天福地"景区—会仙桥】 我们从船上眺望三山,只见岛上松竹苍翠,枫香染红,距我们约2.6公里处的湖中小岛,如神龟静优水面,绰约多姿。
太湖仙岛的原名叫"太湖三山",三山是著帽山、乌龟山及笔架山的俗称,由东鸭、西鸭、大矶、小矶4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长约 2.5公里。岛内景色迷人,素有"三山映碧"之称。1993年,凭借天然山水,巧设人文建筑,建成了一处太湖旅游的新景观,有道是:太湖佳绝在鼋头,三山仙岛胜天堂。
游客们:我们走过长长的游船码头,首先看到的是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太湖仙岛牌坊。这座三重飞檐翘角的牌坊,红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正中有"太湖仙岛"4字。门楼前的台阶上雕刻着一条盘龙,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牌坊后是"玉帝巡天图"汉白玉浮雕。玉帝端坐在龙椅之上,文武群臣簇拥左右,仙鹤道游云间,游人置身其中真好像仙境浮现人间。
现在我们右转沿山路向上,便可到"洞天福地"景区。这里有花果山、水帘洞、演武场,还可以观赏歌舞,如有雅兴还可观看猴戏,逗逗猴子。
向东走是"会仙桥",它连接着西鸭山和大矶山,是通往三山岛的主景区。此桥原名"五洞环桥",是座仿古建筑,桥上建有四面开敞的亭子,雕梁画栋,仿佛引导人们由此进入仙境。
【南天门—摘星亭—天街—大觉湾—灵霄宫—太乙丹炉】
过了会仙桥,来到的是"南天门",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天境"。沿着台阶一级级"登天",仿佛我们离世外天国越来越近了。"南天门"是座汉白玉建筑,顶端刻有篆书"天门"二字,左右有副
进入"仙境",首先看到是飞檐翘角的"摘星亭"。登上此亭,仿佛浩瀚星际触手可及。亭前水池前是仿青铜器"太湖宝鼎",香烟综绕,飘飘似仙。
沿左边台阶向上,过彩绘门楼是"天街"的人口。进入门内便是"天国"热闹的街市。请看右边墙上有一个钱型的图案,中间一个方孔,两边写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童史无欺"。再看前面是二层楼的"天香楼",右转台阶上为"天韵台",后测是"天都仙府",入内左边房中有财神端坐其中,手中元宝闪闪发光,期盼大家人人发财。右边房内有"药王"孙思邈在恭迎佳宾,保佑各位,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各位游客:在天街最开阔的地方,是一羽仙茶楼",游客可在此品茗赏景,透过薄雾眺望对面的"鼋头渚"。
穿过"兀衢"门洞,沿山坡向下,过摩云亭便到了大觉湾,我们在此可"一览人间石窟景",这些石窟雕刻群,再现了中国古代石窟建筑艺术的精华之作。这里有长达49米的卧佛;那面湖端坐,高达6米,若有所思的老者就是我国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塑像。 沿着"仙人洞"石阶向上,可到达"仙岛"最高处——"灵霄官"。一侧为"王母府",只见那王母正在瑶池中尽情享乐。对面的灵霄宫宏伟挺拔,里面的玉皇大帝站像,高18米,为国内玉皇塑像之最。只见五帝双手合十,昭示天下,展示帝王之气。沿梯而上,两边墙上画有各路神仙飞天图案。二楼后室内,是复制的"永乐宫壁画"以及神道真人彩绘壁画。这些壁画,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冠"。
灵霄宫后山上是三层圆形天坛,摆设镇山之宝——太乙丹炉。沿林间小路下山,可以到达后山的"月老词",里面有"鸿喜堂"。
游客们,太湖仙岛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最后出南天门,乘船返回鼋头渚。再去下一个景点游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