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年少时,运河堤公路两边栽种着许多柳树、榆树、槐树。每到春风送暖的四月,柳树着一身葱绿,揺晃着千百条柔软的垂枝迎送着南来北往的车船;榆树在暖日的熏烘下,把一树的榆钱迫不及待地播撒,它要让种子跟上春雨的步伐;槐树,在四月底的最后时光,靠着柳树,依着榆树,把洁白的花,一下子开得满枝满树,千万朵嫩白的笑脸,在阳光下灿烂夺目,在浩荡的春风中摇曳并散发着芬芳。当下,已经到了五月初,运河堤公路栽种着的槐树在历经30年的风雨后还在吗?那在和暖的春风中像鞭炮似噼哩叭啦地绽放的槐花还香如初见吗?
带着惦记和牵挂,我慢步于运河堤公路,寻找昔日的槐花。如今的运河堤,早已经从公路运输的功能中抽身而退,借着古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机遇,“高大上”地变身为运河观光带。五月的运河堤上,两侧一片葱茏,柳树和桃树间次而长,如果时间此时退回到早春二月,逶迤的运河堤上,桃红柳绿、相映比美,应是另一番情趣。沿着河堤前行,映入眼帘的除了柳树和桃树,再就是间杂其中少许的香樟和冬青树。如今还能见到久别的槐树,再见满树散发着香甜花味的槐花盛景吗?
“你是在寻找槐树吗?运河堤的树种已经换了好几茬了,槐树要是还能生长至今的,你只能去南门盂城驿那段去找了,或许那边还有。”一位行路的老者善意地指点我,我带着不确定性的心理继续前行。过了琵琶闸,前面就是盂城驿了,正当我思虑着能否寻见的时候,敏感的味蕾却被迎面飘来的丝丝缕缕的清香所诱惑。那丝丝的清香应该就是来至前方不远处。那甜美的清香,牵引着我的脚步前行,引导着我的双眼去寻觅。花香越发地浓郁,我感觉它正靠近着我,悄悄钻入鼻孔后便徐徐沉下去,这种纯净的甜甜花香,令你忍不住的想要多深呼吸几下,好让它香甜到心肺去。那该是怎样的一缕缕清香呢,甜兮兮的,这是一种既温馨又久违的熟悉的味道,就像邂逅了一个多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内心里禁不住涌起一阵阵的喜悦,这正是槐花的味道。在我视线的东边,3棵紧挨着的槐树出现在我的眼前,它那羽状葱绿的叶片串串滴翠,那些白色的花儿一串串、一簇簇,高高的挂在枝头,开放的有些肆意。成群的蜜蜂围着绽放的'花朵,上下翻飞,争先恐后,痴迷于这和风摇曳的花雾中。那种清香,让人心醉,让人心花怒放。“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这优美的诗句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
串串槐花,淡淡余香。它曾经让我们的童年结满串串欢笑,让我们留有时光都消磨不了的甜蜜回忆。少年的我和曾经的我们,每逢五月槐花飘香的时候,一到放学,年少的我们会争先恐后、不约而同地站在槐树下,仰头望着满树的槐花,想象着甜如蜜糖的槐花,会情不自禁地咽口水,经验教会我们巧妙地避开枝上的尖刺,去采摘根根缀满槐花的枝条,你掐一朵,我扯一串,很快手里就有了一大捧花朵儿,望着手中的白花,惊讶于它独特的美,槐花像是一个个倒挂的小酒盅,又像是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小仙鹤,轻轻地折去花瓣,露出细长有点弯曲的花蕊,上面泛着许许淡黄的花粉,样儿不胜娇柔。塞到嘴里,既香又甜,那甜兮兮的滋味久留唇角。尝鲜过槐花的香甜,我们还会调皮地将开着洁白花朵的鲜嫩的槐树枝编成花环戴在脖子上,然后很是得意洋洋的在街巷里跑着戏嬉。而大人们此时也会在闲暇时去采摘那串串的花儿,回家用开水淖一下,加入面粉,做槐花饼子,或是放入米中熬成清香的槐花粥,或是和鸡蛋打在一起做成香喷喷的槐花煎蛋。我最喜欢的是奶奶做的蒸槐花。和上面热气腾腾地蒸出来,已是满屋生香,待拌上盐,浇入酱油、麻油,尝一口更是软嫩爽口,唇齿生津,真是打一巴掌也不丢口的“天下第一美味”。还记得,家中老人说过孩子开春吃了槐花做的食品,清热去火,到了夏天皮肤都不生疖子。
寻找到槐花,美丽了我的双眼,满足了我的回忆。站在槐花树下,阳光透过叶的缝隙点点洒在脸上,一串串的槐花儿绚烂地挂满树梢,如风铃,在季节的时空摇响我童年的时光,那远去的足音仿佛还夹带着浓郁的花香……
(第一首)
拨地凌云慨以慷,千年傲立阅沧桑。
蓬蓬翠叶美如玉,勃勃劲枝坚比钢。
为善信徒祈禄福,成全情侣作红娘。
青春尚在谁言老,料定心空蓄太阳。
(第二首)
又闻五月槐花香,老树新枝披淡妆,
难忘春天曾饱腹,记得夏日可乘凉,
少儿玩伴枝间笑,初恋情人叶下藏,
幽梦如昨转瞬逝,乡愁一缕叹沧桑。
(第三首)
铁铸铜浇固未摧,忠臣只待钥匙来。
一双金柱埋青眼,半朵冰颜挂黑腮。
把户严防梁上客,通关好见镜中梅。
人生几许连环套,守定心扉莫乱开!
(第四首)
珍珠藏碧翠,矍铄挽春娇
阆苑蔷薇醉,柴扉柳絮飘
情根留故土,香素散云霄
泪送儿郎远,迎风任雨凋
(第五首)
苑放千花丽,心偏一树珍。
枝蟠随意古,叶碧自然春。
凡界留奇种,瑶池有老身。
疑忙玉成事,未见芳换新。
(第六首)
珍珠藏碧翠,矍铄挽春娇。
阆苑蔷薇醉,柴扉柳絮飘。
情根留故土,香素散云霄。
泪送儿郎远,迎风任雨凋。
(第七首)
院槐苗落始清间,岁刻年轮渗苦甜。
夏绽黄花香万里,冬凝雾凌耀千川。
陪家度过腥风雨,伴主熬出酷暑寒。
人去蓬空孤叶茂,风摇疏影寄福安。
(第八首)
树老貌狰狞, 林疏雀鸟争。
樵夫斧忍手, 风雨不留情。
去岁枝桠病, 今秋架桁撑。
伤心因触景, 回首痛倾城。
清晨漫步,弥河公园林间小路上,悠然间被空气中弥漫的一种香气所吸引。这些久违了的花香,虽然淡淡,却是沁人心肺,荡人心弦,令人陶醉。
五月,已是晚春时节。当那些柳棉刚刚飘过,寂寞的槐花又给这个暮春送上了最后一件礼物。槐花如雪香满园,阵阵幽香让人甜,悠悠空气里,弥满了槐花的清香。
槐花的香有着其独特魅力,散出的香气几百米之外便可以闻到。抬头,玉玲珑般的花朵点缀于翠绿的枝叶间,闪闪烁烁中掩映出一幅幅动人的故道风景。漫天槐花舞翩翩,玉锦团团累枝条。这小小的白白的花儿,吃在嘴里甜甜的香香的,丝丝爽爽。摘一穗轻握手中,掌心里便满是微微的柔凉滑腻。人在城中,心系故土,思绪一下儿就被槐花牵引到遥远的童年。故乡里,小时候与伙伴们去槐花林采摘槐花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一种依恋和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儿时,记忆里的快乐时光莫过于跟随母亲和姐姐一起揽槐花了。我和姐姐轮番提着小竹篮,当母亲将槐花从树上揽下来时,我和姐姐便争抢着捋槐花。不大一会儿,竹篮里就装满白亮亮的槐花,分外炫目,宛若一箩洁白无暇的珍珠。槐花的香气扑入鼻中,随手捋下一朵品入口中,甘冽津甜,唇齿生香。
槐花经母亲的烹蒸煎炒,就变成了香喷喷的饭菜。通常,母亲是把槐花洗净沥干,揉上面糊焖在锅中蒸十几分钟,再拌以小磨香油调制的蒜汁,既能当菜又能当饭,槐花的香气掺杂着蒜汁的香气,很是令人胃口大开。蒸槐花一般是早晚两餐才吃的,中午的槐花吃法就相对精致一些。母亲先把油放在锅中加热,将食盐葱花和姜片放在油中煎炸,然后细细将粉面拌在槐花上,倒入锅中煎炒至微黄,铲出后再向锅内添水煮面,面方煮好,再把炒好的槐花均匀洒入锅内。这就是我们最爱吃的槐花面了。面条柔软润滑,槐花筋道厚实,面汤喷香可口,回味绵长。
岁月悠悠,光阴就像一列没有倒档的火车,载运着人们无声向前。母亲已病故多年,一切都成为不能稀释的回忆,又是一年春来到,槐花香飘如故,母亲音容宛在。看着槐花,就想起母亲披着晨曦采摘槐花时的那帧剪影,想起母亲灶台上煎炒槐花忙碌着的那幅身影。家乡的'槐花在脑海中次第开放,心中弥漫着的却是对母亲淡淡的哀思。
一粥一饭应思源,一枚一瓣总关情。古今咏槐的诗句中,最喜爱这样一首: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是啊,游子脚步无论走的再远,故乡的槐花也会永远在心中如期开放,一路浮香满天涯。
槐花的美,美了这个季节,槐花的香,香了这方净土。来年的今日,又该是与槐花相逢的日子,又该轻握槐花的柔滑,体会槐花的清纯,回味槐花的甘美。等待着,守望着,又是一年槐花香,槐花乡里道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