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人归来的诗句聚集80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盼望人归来的诗句聚集80句

春眠不觉晓,

但刚刚入眠

梦见我们的儿子——

锦春凯旋归来了。

而且父子同枕共眠在拥抱,

儿子的面容依旧,

黑红的脸庞那样的俊秀,

眉间的那颗——美人痣,

历历在目。

你亲切的对父亲倾诉:

“这以后,再也不走了。

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父子真情如海深,

今天能相拥同床而眠,

能听到儿子的这样真诚表述,

这是父亲此时此刻最大的幸福,

长期的无限思念,

多少牵挂容积心中,

激情涌动热泪滚滚,

期盼的一日终于来临,

我们的春儿凯旋归来了——

你多少年来一直忙碌事业,

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工作上忙碌废寝忘食,

一家人团聚少之又少,

今天你能回到家里不再走,

父母不知多么的高兴!

忙碌的你,

能回到父母的身边不在离去,

永远在一起——

是父母期盼已久的心意,

愿天伦之乐永远弥漫家庭中,

父子携手同行,

母子心连心笑容满面,

兄弟姐妹们再续同胞情意深,

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氛围——

常说同床异梦,

两个人不可能做一个梦。

谁说不能同做一个梦,

老伴清早起床激动的说:

夜间做了一个梦,

梦见春儿回到身边,

高兴的热泪盈眶,

儿时的春儿欢呼雀跃,

抱着母亲的腰,

委委屈屈的倾诉:

“人们都说我离去,

那是瞎说,

根本就没有的.事,

我现在回到你们的身边,

永远不会再走!”

夫妻做了一个共同的梦,

情景交融,

大体相同,

思念儿子的心情——

无法自控,

春儿——

你永远永远活在父母的心中,

继续父子母子的缘分。

人间天堂真情永存,

七情六欲,

悲欢离合,

容积一身,

三魂六魄,

心心相通。

天堂中的亲人,

人间的亲人,

两界亦有情感交流,

是梦非梦,

亦真亦幻无法知晓,

相信苍天能知道这一切!

愿天堂人间的亲人,

永远不分离,

分享天伦之乐,

谱写骨肉亲情交响曲,

生生世世演绎下去——

温柔的风儿轻轻飘过

我又回到这座

熟悉而陌生的城市

远方的你啊

你是否知道

此刻的我

又站在我俩相遇时的路口

如水的月光还是那么迷人

你那可爱的笑靥

又在我的眼前浮现

天涯边的你呀

你可知道

有一颗心

时时刻刻都在把你思念

深邃的夜空下

我多么希望你能够奇迹般的出现

无数个这样的夜晚

我都独自站在星光下

默默的把你思念

虽然你我相隔遥远

但我的思念有增不减

我的心真的好累

我不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会放不下你

每一次想起你

都会莫明的'流泪

我多么希望

你还是从前的你

你依旧是我心中的唯一

我好想把你忘记

我不想让思念的泪水

搅扰我的灵魂

可我真的无法把你忘记

我们曾一同走过风风雨雨

你早已住进了我的心里

你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

我站在你离去的路口

一次又一次的

把你呼唤

归来吧,远方的你

别再让我为你流泪

别再让我为你心碎

我在爱的路口徘徊

期待你从远方归来

永远不再分开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⑴。

春草明年绿⑵,王孙归不归⑶

【注释】

⑴掩:关闭。柴扉:柴门,用荆条或树枝编扎的简陋的门。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白话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赏析】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际的环境气氛,而偏写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举动。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使诗人感到一种寂寞与孤独,自然会追忆友人的音容笑貌,眼前浮现友人在山中时朝夕相处的欢乐,同时,也一定会想象友人出山后的行踪,而且更盼望友人早日归来重聚。一句话,诗人身虽在柴扉之内,心却在柴扉之外。但所有这些,诗人都没有直接说出来,让读者自己从“掩柴扉”这一动作细节中体会。诗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诗的前两句是陪衬,后两句才是表现的主体。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这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句意,但一点也不使人感到是用典,而觉得是从诗人内心深处自然流出的深情话语。这里用典不仅贴切,而且灵活,巧妙。《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是淹留山中,辞赋作者是要招其离开山中归家,而王维诗却反用其意,盼友人回到山中来;《楚辞·招隐士》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而王维诗是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楚辞·招隐士》用的是直接感叹句,王维改用疑问语气,所传达的感情便微妙、丰富多了。

“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归不归”三字,有担心、疑惑友人去而不归,又有盼望友人明春归来之意绪。在王维之前,南齐谢朓《酬王晋安》诗也用了《楚辞·招隐士》的句意,写出了“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的句子

第三句“春草明年绿”,有的本子作:“春草年年绿。”比较之下,“春草明年绿”更为美妙。它是全篇诗的警句。有了这一句,描绘出了诗人在柴扉中想象的这一片春草的绿色,使整首诗有了色彩,有了画意,有了象趣,而诗人盼望友人归来同赏明春山色的深情,便有了借以寓托的鲜明美丽物象。“绿”字是诗眼, “明”字也妙。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