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诗句聚集76条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句聚集76条

一、《回乡偶书》全诗及注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偶书: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二、《回乡偶书》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三、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1、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2、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3、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14、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杜牧《赠别》

15、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2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2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2、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2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25、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李颀《送陈章甫》

26、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李颀《送陈章甫》

27、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28、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29、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30、明月不谙离恨苦。——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1、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李颀《送陈章甫》

32、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33、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34、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35、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青门引·春思》

36、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37、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38、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39、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40、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41、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42、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43、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44、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45、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送友人》

46、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47、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8、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49、等闲离别易销魂。——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50、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51、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52、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53、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54、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55、离歌且莫翻新阕。——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56、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57、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58、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钱起《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59、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60、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李白《送友人入蜀》

61、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62、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63、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64、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

65、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66、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67、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8、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69、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70、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71、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72、且复穹庐拜,曾向藁街逢。——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73、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74、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75、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76、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77、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78、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79、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80、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8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82、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8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84、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

8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6、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87、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88、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8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90、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9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9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93、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9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95、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9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9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98、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子规》

99、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0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家,每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一听到这个字眼,全身的血液都会在一瞬间澎湃、爆发,他们对家的感情只有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下面是关于形容回家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回乡偶书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ī):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6)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7)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注释

⑴汉江:即汉水。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⑵岭外:即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书:信。

⑶来人:译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