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卷。《附录》一卷。宋慕容彦逢(1067—1117)撰。慕容彦逢,字淑遇,宜兴 (今江苏宜兴)人。元祐三年 (1088)进士,调铜陵主簿。复中词科,迁淮南节度推官。崇宁元年 (1102),除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刑部尚书。卒谥文定。彦逢才藻富赡,绍圣初,设宏词科,他首中其选。后受知徽宗,列禁近官侍从十五年,时典册多出其手。其文章雅丽,制词典重温厚,尤为得体。著有文集二十卷、外制二十卷、内制十卷,奏议、讲解各五卷,皆不传。仅存 《摛文堂集》十五卷、《附录》一卷乃清四库撰官据 《永乐大典》所载,分类辑录而成。有诗二卷、杂文十三卷、谥议、墓志铭别为一卷附之。今有《四库全书》和《常州先哲遗书》第一集丛书本。
高自约长年在外,写诗作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他终身嗜酒,常以诗伴酒,颇有古文人的诗风。当年,他曾整理诗稿,用“国民党中央党部执行委员会用笺”、“海外部用笺”等稿纸誊正,打算结集出版,并题为《耻躬堂》。可惜,因为多种原因,未了夙愿。2003年,高自约先生的儿子高言经、高言常将收集到的诗稿400余首,结集《耻躬堂残稿》出版,并请黄苗子先生题签。
宋代诗文别集。8卷。高斯得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立朝謇谔尽言,惟以培养国脉搏击奸邪为志。本传载所论奏凡十余事,多当时切要,于宋末废弛欺蔽之象,痛切敷陈,皆凛然足以为戒”。如《君仁臣直论》一文,劝诫君主要倾听意见,善于闻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诗歌创作深得白居易讽喻诗的神髓,多有抒写悯时忧国心情的篇章。如《西湖竞渡》、《三丽人行》等,俱为真人真事,可称一代诗史。《孤愤吟》1首,指名道姓,直指奸佞:“桧侂当权十五年,始终只被一私缠。人心失尽天心怒,燎火炎炎故不然”。虽然语言较为粗率,但愤激之情,足以打动人心。此外,在《题爱梅亭》诗中,以梅花的高洁,喻自身的节概,含意深长:“生世梅花是故知,相逢不负岁寒期。自从一点梢头白,看到青阴弄实时。”
本书(一册一四四面八六、四○○字)不分卷,董应举撰。应举字崇相,福建闽县人;明万历戊戌(二十六年)进士,历官至工部侍郎兼户部。其在任官期间,并曾两度回里:一在万历四十年代前期,以告归;一在祟祯之初,落职闲住。前一时期,适在日人村山等安侵略台湾前后;后一时期,乃值郑芝龙受抚及其任剿「海寇」之时。先后在籍,御倭、剿寇均与其事。所著「崇相集」,先于万历四十年上有「严海禁疏」,其后并有筹倭、防寇各议以及与沈有容、黄承玄、韩仲雍、南居益、熊文灿诸当事论时事书,均为明代闽海与台湾有关之难得史料。本书计选文五五篇,就中以一严海禁疏」、「筹倭管见」、「黄中丞(承玄)勘功揭」、「中丞黄公(同前人)倭功始末」及「与熊抚台(文灿)书」等篇,特具史料仍值。书末,并搜选茅瑞征「皇明象胥录」「日本」、「琉球」、「和兰」、朱国祯一涌幢小品」「东涌侦倭」、「明神宗实录」「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凌云奏」、张燮「东西洋考」「逸事考」(一则)、昊伟业「绥寇纪略补遗」「漳泉海寇」、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彭湖屿」、 「琉球」、陈仁锡「皇明世法录」等。
诗文别集。八卷,其中诗、赋二卷。宋王安中撰。安中以四六骈文名于时,诗亦曾为宋徽宗叹赏。《宋史》本传记其“有《初寮集》七十六卷传于世”。《郡斋读书志》著录王履道《初寮集》十卷、《内制》十八卷、《外制》八卷,凡三十六卷。《郡斋读书志·附志》著录《初寮先生前集》四十卷、《后集》十卷,并云:“《读书志》止载《初寮集》十卷。希弁所藏乃周益文忠公必大序,《前集》中兴以前、《后集》中兴以后文也。《内外制》二十六卷,则李文敏公邴序。”《直斋书录解题》记《初寮集》四十卷,《后集》十卷,《内外制》二十四卷。《宋史·艺文志》记《王安中集》二十卷。四个记载中唯有赵希弁之《郡斋读书志·附志》所记与《宋史》本传同。这些不同卷次之王集皆佚,亦不见抄本流传。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采掇裒次,得诗文数百篇,厘为八卷,前二卷为诗赋,后六卷为古文杂著,前有周必大、周紫芝及李邴三序。考诸南宋间诗话杂著,知安中诗文遗佚尚多,此仅其十分之一。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代诗文别集。胡行简撰。《樗隐集》原本久已不见传世,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收入元明之间的文集相当完备,但也未列入本集。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胡行简诗文若干篇,重辑为《樗隐集》6卷,并将其编入别集类。明人王祎曾为胡行简撰《樗隐记》,据此可知“樗隐”是胡行简居室之名,胡行简曾自言:“樗隐者,吾之托以自志也。樗,不材木也,无所可用,是以能终其天年也。”以上便是《樗隐集》题名的含意。卷1为五七言古诗、五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卷2—3为记,卷4为记、序,卷5为序、说,卷6为铭、题跋、碑、传、墓志铭、行状。胡行简的诗传世不多,缺乏特色;他的文章以记最多,行文简约,文理周密。
六卷。明周是修(1354—1402)撰。周是修,名德,以字行。江西泰和人。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训导,擢周府奉祀正。逾年,从王北征至黑山,还迁纪善。建文元年(1399),改衡王纪善。因王未之藩,他也留在京师,参与翰林纂修,好荐士和陈说国家大计。朱棣兵陷京城,他留书别友,入应天府学,自缢于尊经阁。著有《纲常懿范》、《进思集》。是集为其孙应鳌所编。凡诗三卷,赋及杂文共三卷。大抵风骨棱棱,溢于楮墨,望而知为忠臣义士之文。其矩度波澜,亦具合古法,不在当时作者下。然世不甚称,殆因为以气节相掩。史称周是修由霍邱训导,迁周王府纪善。王多不法,周是修动绳以礼。今观集中,《修己十箴》与《保国直言》二篇,盖即是时之所作。末附解缙所作志铭及杨士奇所作传。但志铭与传均有一定出入。盖解缙所作志于永乐九年(1411),党禁方严,故讳其事,而杨士奇作于宣德四年(1429),时公论稍明,故著其实。今观其集,诗文亦肖有其为人,忠直耿介。诗作左调逸情,寄托遥深。文则忠言耿耿,颇动人心。虽不以诗文名,亦自有价值。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宋代诗文别集。一名《温国文正公文集》。80卷。司马光著。司马光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此书是作者生平所著诗文的汇集。卷1为古赋,卷2至卷15为各体诗歌,卷16为制诰,卷17为表,卷18至卷57为章奏,卷58至卷63为书启,卷64、65为论,卷66、67为各体杂文,卷68至卷70为序,卷71、72为记传,卷73为题跋,卷74为迂书,卷79、80为碑铭、墓志、行状、祭文。附录收作者的本传,墓志、神道碑与年谱。司马光散文质朴简洁,少用骈偶,有西汉散文古朴自然的风格,自称“颇慕古文”而“不能刻意致力”(《答陈充秘校书》)集中有《迂书》1卷,是晚年以迂叟自号而写下的语录格言。如“迂叟曰:天之所不能为而人能之者,人也;人之所不能为而天能之者,天也。稼穑,人也;丰歉,天也”,明快简洁,富有哲理。有明刊本,康熙中蒋氏刊本(名《司马温公集》82卷),乾隆六年陈宏谋校刊本,《万有文库》第二集据陈本排印本,《四库全书》本(无附录),《四部丛刊》初编影宋本。
文别集。内篇三卷,外篇一卷,补遗一卷,别录一卷。清汪中(1744—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苏扬州人。少孤贫好学,三十四岁为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绝意仕进。毕沅总督两湖,聘为幕宾。著有《广陵通典》、《周官征文》、《左氏春秋释疑》等。汪中学识渊博,尤精儒墨。中年以后,辑录三代学制,以及文字训诂、制度名物等,以成此书。内容广泛,以研究历代学校教育为主。第一次刊行时,以属稿未成,又附有作者所撰文章之精者。嘉庆三年 (1798),阮元为之作序,重新刊行,分为二卷。嘉庆二十年(1815),其子喜孙编刻宋小字本,分内篇三卷,外篇一卷,卷首由王念孙作序,为第三次刻本。嘉庆二十三年(1818),严杰就阮元刻本重新删订为二卷,经义类中少明堂通释上中下三篇,又少杂文之无关经义者十数篇,而多出释服冕之用、荀卿子通论、大学平议、瞽瞍说、嫔于虞、讲学释义、释夫子、释厉字义、释郢、答人问郊特牲等十 一篇,第四次刊行,为学海堂经解本。道光三年 (1823),其子喜孙就其小字本,增入补遗、别录,为六卷,编入汪氏遗书,为第五次刻本。今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皇清经解》 等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