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专著。三卷。明曹昭撰。成书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据明舒敏《格古要论序》称其为“吴下簪缨旧族,博雅好古”。此书共分十三论。上卷有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四论;中卷有古琴、古砚、珍奇、金铁四论;下卷有古窑器、古漆器、锦绮、异木、异石五论。每论又各分为若干子目,如古琴论下又分断纹琴、伪断纹、唐宋琴、古琴色、古琴样等子目;古窑器论下又分柴窑、汝窑、官窑、黄董窑、哥哥窑、象窑、高丽窑、大食窑、古定窑、古磁窑、古建窑等子目。此书专述古今名玩器具之真伪优劣,是明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物鉴定学专著。编写方法为记事兼论述,从文物概述、作伪方法到真伪鉴别均有论述,还介绍了鉴别赏析的源流本末及典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该书的“真赝优劣之解,皆能剖析纤微,又谙悉典故,一切源流本末,无不厘然。”使人读后对各种古物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和增长鉴赏的水平。是较好的一部文物鉴赏书籍,为后人所重视。明景泰七年(1456年)至天顺三年(1459年)间,经吉水人王佐增补校订,变更章次,易名为《新增格古要论》,共十三卷,仍为十三论。对墨迹和古碑法帖等部分增补最多。新增本比原著内容丰富,流传为广。
明代笔记。16卷。徐伯龄撰。徐伯龄字延之,嵊县(今属浙江)人。主要生活在明天顺年间。该笔记传本较少见,今存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总目》介绍该笔记尚较允当:“是书杂采旧文,亦兼出己说。凡二百六十一条,大抵文评、诗话居十之九,论杂事者不及十分之一。其体例略似孟棨《本事诗》,其多录全篇又略似刘壎《隐居通议》。其中猬琐之谈,或近于小说。而遗文旧事,他书所不载者亦赖以传。其论周德清《中原音韵》一条,尤为明确。《千顷堂书目》作二十卷,此本仅十六卷,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不能知其完阙。其中多阙字阙句,又所录诗文往往但存其标题,而其文皆作空行,盖缮录者图省工力,因而漏落。”该笔记关于明初诗词的记述较有价值,如卷8“秋虫三谏”条关于徐贲诗作的介绍、卷11“菊庄诗”、“清溪博雅”、“鹤窗蕴藉”等条关于刘泰、陆昂、马洪诗词的介绍,以及卷4“吕城怀古”条说明自己如何作《香台集》注的记述,均为他书没有或很少涉及的话题,这给研究明初诗词演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明人周祈撰。成书于万历十一年(1583)前。凡十二卷,天部、地部各二卷,人部、物部各四卷。条目浩博。主要阐述得名之由。如卷三“朝阳夕阳”条:“《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盖山东迎日,故曰朝,山西送日,故曰夕,非旦暮之谓也。张华有‘凤鸣朝阳’之说,始指为晓日,而谓夕阳为落日者,自昔诗人益纷纷矣。”卷五“稗官”条:“《汉艺文志》:‘小说出于稗官’。细米曰稗,王者欲知闾巷风俗细碎之语,故立稗官。”《四库提要》谓此书“订谬析疑,可取之处为多”。但时有讹误,如论星月而不知推步之术,论河源则多据《山海经》等传闻。引文亦往往不著出处。万历十二年刻,后多次重刻。《四库全书》入子部杂家类。清以后有《湖北先正遗书》本,较为易得。
笔记。明冯时可撰。二卷。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又号天池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人。隆庆进士。官至湖广布政使参政,有治绩。以著述为海内所重。有《左氏释》、《上池杂识》、《天池集》等。是编上卷多为学术论文,下卷多记物产而闲涉杂事。《四库全书》谓隆庆之间,士大夫好为高论,故语录说部往往滉漾自恣,不轨于正。时可独持论笃实,言多中理。其盛赞屈原、庄子、司马子长及相如之赋,李杜之诗,韩苏之序记“驰骋纵逸,天宇不能限其思,雄矣哉!”可谓知人赏才者。而云“宋儒之于文也,嗜易而乐浅,于论人也,喜核而务深,于奏事也,粗翘拂篴,贵直而少讽,所以去古愈远而不能经天下。”亦能一语中的。论养生:“心苟无事则息自调,念苟无欲则中自守。”皆有所得。书后有汤显祖跋语,评价甚高。谓其有“殊绝秀卓,伟厉之资,无所不学,而学必深”等五大优点,故其文“极古今之变化,见天地之大全。”盖此集以汤氏跋文,附不朽云。有《宝颜堂秘笈》本,《四库全书》本。
笔记,一卷。约成于清同治七年(1868),为记载太平天国后扬州青楼歌妓生活之笔记。书中记扬州歌姬舞妓之事,重在品评技艺,不在渔色,并追述了扬州秦楼楚馆的繁华及其变迁情况。举凡名家妓馆地点名称,名妓姓名及装束、品性及声名轶闻等,皆有记述。其中少数轶闻稍有故事性。如记陆素香被嫖客藏匿,伪造婚券,借官压制等,反映妓女的屈辱地位。但多数记载平实乏味,小说性远不及史料价值。本书未见著录。《中国丛书综录》列于小说家类。
画论。明代董其昌。 四卷。约1620年。该书辑录《容台集》所未载的论书画文字。卷一为论用笔、评法书、跋自书及评古帖;卷二为画诀、画源,题自画和评旧画; 卷三为评诗、评文、纪事、纪游; 卷四为杂言、随笔、禅说等。该书和作者的《画旨》、《画眼》二书, 所收内容, 范围不一,且各种刊本都有不同,其中并有十六则和他同时代、同乡人莫是龙的《画说》一书内容完全相同。有谓该书为清初杨无补所辑录,并非董亲手编成。但董氏积毕生之力研究书画,创见颇多,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卷。清何琇撰。何琇字君琢,号厉庵,宛平 (今北京市) 人。雍正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全书多为考证之文,共一百二十条,论经义方面内容占大多数,其次是论小学方面内容,另外还涉及字学、韵学等。其中,论六书,颇与旧说异同。如秃字当从禾的会意。如射字从身从寸为籀文,象手持弓形之意,其说都有独创。书中收辑《学问大旨》一书,皆尊从阎若据、顾炎武、朱彝尊、毛奇龄诸家思想。收入《守山阁丛书》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金山钱氏据墨海金壶刊版重编增刊本。清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鸿文书局据清钱氏本影印。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古斋据清钱氏本影印。《四书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