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集,作者太宰治,包括《奔跑吧,梅勒斯!》、《富岳百景》、《故乡》、《满愿》、《女生徒》,其中被由神话故事改编的《奔跑吧,梅勒斯》、《富岳百景》、《女生徒》均是太宰治的名篇。《奔跑吧,梅勒斯》该小说讲述了梅勒斯用自己的诚信感动了暴君,让其停止杀人的故事,其文笔简洁紧凑。该小说在1956年选入日本中学二年级国语教科书,后与《人间失格》一道被搬上荧幕。主人公梅勒斯为了给妹妹筹备婚礼而前往都城,却听说王因不信任人而杀人的事,单纯正直的梅勒斯为了铲除王而夜入王城,不久被缚。随后他请求缓刑三天以回家举办其妹妹的婚礼,条件是以挚友赛利奴第乌斯为人质。喜宴持续到第二天夜里。第三天拂晓,他冒雨踏上归途,遭遇并战胜种种困难和磨炼,勉强赶上了约定的时间。可是他以自己在途中遭遇困难之际怀疑过自己的挚友为耻,所以让对方殴打自己,最终实现了与挚友的和解。
中篇小说。作者〔日本〕太宰治。发表于1947年。作品是二次大战后的畅销小说,曾在一部分读者中产生共鸣,并由此产生代表没落阶层的流行语“斜阳族”。作者在小说中写了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书信等,刻画了这个家庭的母亲、姐姐、弟弟以及与这个家庭关系密切的一位小说家的形象。母亲是“日本最后一名贵妇人”,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于旧日的怀念。她的死暗示着“高贵美的死亡”。弟弟自战场归来后,生活颓唐,难以与战后社会融合,最后追随其母而去。姐姐是个身染污浊要 “道德革命”的女性。而颓废放荡的小说家则是作者旧日的影子。作者在这四个人物身上,表现了自己的憧憬、绝望、矛盾的心理状态。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曲旧贵族的挽歌,也是战后混乱社会的投影。
《维庸之妻》是太宰治的短篇小说集,书中的同名之作是太宰的名篇。《维庸之妻》,暗喻“放荡男人的妻子”。一个女人在自己丈夫酗酒,欠债,与女人私奔的情况下,一直维系着家庭,出门做女佣为丈夫还清债务。《维庸之妻》发表于1947年,虽然此前对这部作品的解读往往基于太宰治本身的矛盾与错乱以及无赖派的虚无压抑,读者依然能够看出它一改太宰治一贯的颓废与仄世风格,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崇敬与尊重。文中的大谷妻子,本是一个不问世事,一心相夫教子的平凡主妇。由于丈夫大谷欠下酒馆的酒钱,妻子不得不离开家到酒馆打工还债。在酒馆,包括大谷在内的客人们不再以大谷妻子称呼她,而是替她取了一个崭新的名字:小佐,这个新名字的确立暗示了她脱离大谷已成长为一名独立的新女性。
太宰治“人生三部曲” (《小丑之花》《小说灯笼》《津轻》)《人间失格》前传,带你重新认识太宰治。读了这本书,才能读懂《人间失格》。太宰治二十一岁时,在银座咖啡馆认识一有夫之妇,同居三天后,他俩吞下安眠药,在鎌仓投水自杀。结果太宰治获救,年仅十八岁的女方死亡。太宰治因而被控“帮助自杀罪”,后虽被判不予起诉,但他基于相约殉情却让女人独自死亡的罪恶意识,创作了《小丑之花》。《小丑之花》主角大庭叶藏与《人间失格》主角同名,描写的是叶藏殉情失败后进疗养院的事,但不同于《人间失格》中叶藏的自卑、怯懦、颓废,《小丑之花》里的的叶藏,年轻、冲动又骄傲。太宰治在这篇作品里,剖析了他日后的巅峰之作《人间失格》里看似消极颓废,实际上却在绝境中求活的主角大庭叶藏的心路历程,还透露了许多关于写作的秘密。这本书不仅展现出了太宰治不为人知的侧面剪影,更为日后的《人间失格》留下了诸多余韵。另收录有太宰治记录镰仓自缢未遂经历的《狂言之神》;与《小丑之花》《狂言之神》同属“虛構的徬徨”三部曲的《虚构之春》;第一届芥川奖入围作品《逆行》;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的主要著作之一。书的副标题是“人类文化哲学导引”。1944年出版。这是作者写的最后一部书,也是阐述作者庞大思想体系的一本指南书,还是作者一百二十余种著述中译成外文文种最多、影响较大的一本书。《人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研究,必须从对人类文化的研究着手,因此,一种人的哲学,也就必然地应该是一种文化哲学。而人类特有的文化无非是种种人为的“符号”,因此,人就是符号,就是文化,作为活动的主体他就是“符号活动”、“符号功能”,作为这种活动的实现就是“文化”、“文化世界”;同样,文化无非是人的外化、对象化,无非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和具体化。所以,关键的关键、核心的核心,则是符号。文化作为人的符号活动的“产品”成为人的所有物,而人本身作为他自身符号活动的“结果”则成为文化的主人。在《人论》的这种理论框架中,艺术就是形式的创造,是种特殊形式的创造,即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的创造。艺术就是运用符号来表现人类各种不同的经验。这种表现不是一种印象的再现,而是一种形式的创造,因为艺术中的形式不仅在于反映客观事物的各种形式,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去组织和构成人类的经验。艺术的符号形式的特征就在于它的那种构成力量。艺术中的真正主题是我们在形式中所感觉到的那种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因此,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形式。卡西尔的《人论》并没有提出系统的美学理论,完整的符号论美学理论体系是苏姗·朗格在他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
伟大的喜剧往往包孕着悲剧的精神内核,而这内核就是一个喜剧作家最正直的良心。一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有什么能妨碍我含笑谈真理呢?” 十七世纪法国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是布尔加科夫最喜欢的喜剧作家之一,布尔加科夫不仅改编过莫里哀的多部戏剧作品,还为他创作了传记体小 说,用生动而富幽默的笔触记录他如戏一样“含笑谈真理”的一生。两位深谙喜剧之最高精神的大师之间,虽然生活的年代相隔三百余年,相互之间却存在着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契合。他们操着讽刺、幽默、荒诞的喜剧语言,撕下了各自时代社会和体制最丑陋的外衣。
德国海森堡著。海森堡早年随A.J.W.索末菲(Sommerfeld)学习理论物理学,1923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分别在M.玻恩(Born)和N.玻尔(Bohr)的指导下工作过,是继玻尔之后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获得193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理论物理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奋斗了终身。作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创建和发展了矩阵力学,提出了刻划微观世界的著名的测不准原理,而且晚年还致力于基本粒子统一场论的研究工作。本书是他以1955至1956年冬季在圣安德鲁兹大学的吉福特讲座上的讲稿为基础,经整理于1959年出版,是他结合当代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哲学问题所作的探讨。全书凡11章,从考察量子理论建立的历史着手,较系统地阐述了哥本哈根学派的基本哲学观点,内容涉及当代物理学理论及其哲学意义、哲学史、语言学、逻辑以及物理学的社会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深刻地反映了既是物理学家也是哲学家的“这一个”是作者最为系统的一本哲学著作。
《天使,望故乡》是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有浓烈的自传色彩,讲述主人公尤金·甘特及其一家基本上以作者及其家人为原型。小说从尤金父母的身世、他的出生一直写到他大学毕业。尤金的家庭生活充满了不幸与混乱。成长于这样的家庭,尤金内心充满了孤独、痛苦和对独立生活的憧憬。最后,尤金选择了离开家庭,继续去哈佛深造,渴望去体验一种新的人生。这部小说是一部琐碎的大部头心灵日记,犹如“一条由音节构成的密西西比河,处处流淌和翻滚着沃尔夫式的短语,美丽动人,清澈见底,并且也像密西西比河一样,常常滞流污浊。”
《回顾:公元2000—1887年》是美国爱德华·贝拉米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88年。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小说体裁,叙述一个生于1857年的名叫韦斯特的美国人,他于1887年在波土顿地下室里入睡,成为长眠的僵尸。到公元2000年被一个医生救活,百年一觉发现人间沧桑大变,社会主义已在全球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欧洲的一些大国以及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南美洲的一部分地区都已实现了社会主义,美国居于社会主义的前列。主人公韦斯特到处参观游览,心中常把2000年的社会主义社会与1887年的资本主义社会两相比较,惊叹世界变化之大。该书写法新奇,叙述巧妙。 该书从空想社会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反对革命,主张通过和平改良方式完成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详细描绘了作者自己心目中的未来理想社会。这篇作品在19世纪90年代曾风行一时,人们成立了贝拉米俱乐部和国家主义政党,极力倡导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秩序,贝拉米也因此成为美国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民族主义运动的领袖。
《应许的祈祷》是卡波蒂创作生涯中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根据自己的日记和亲友来信写就的一篇真人真事的报道。在这部如临终遗言式的小说中,他以前所未有的坦率,塑造了一大批社会名流,如女作家科莱、温莎公爵夫人、偶像明星蒙哥马利·克莱夫特等为原型的上层人物,并以犀利的笔触,刻画了那个时代上层社会和社会底层各色人等的群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