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英国物理学家、力学家、数学家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2—1727)著。中译本由郑太朴据英国剑桥1725年第3版译出,商务印书馆1931年初版,1962年重印。牛顿出身于英国林肯郡格兰汉镇附近沃尔斯索普的农民家庭。1661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669年任剑桥大学教授。1688年当选国会议员。17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光和色的新理论》(1672)、《光学》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主要著作,也是科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重要文献。1687年初版。全书3编。第1、2编论物体的运动,第3编论宇宙系统。所谓自然哲学,就是物理学。牛顿在书中总结了17世纪科学家在力学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基本定律:惯性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并用数学原则对万有引力定律作了详尽的论证阐释,建立了一个统一概括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天体的运动规律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代表了当时时代的科学高度,直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才对牛顿建立的古典力学作出了革命性的突破。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文阅读
第二版 编者的序言
第II部分 论求向心力
第III部分 论物体在偏心的圆锥截线上的运动
第IV部分 论由给定的焦点,求椭圆形、抛物线形和双曲线形轨道
第V部分 论当焦点未被给定时求轨道
第VI部分 论在给定的轨道上求运动
伊萨克·牛顿爵士,83岁
第二版 编者的序言
第三版 作者的序言
定义
公理或运动的定律
第I部分 论用于此后证明的最初比和最终比方法
第II部分 论求向心力
第III部分 论物体在偏心的圆锥截线上的运动
第IV部分 论由给定的焦点,求椭圆形、抛物线形和双曲线形轨道
第V部分 论当焦点未被给定时求轨道
第VI部分 论在给定的轨道上求运动
第VII部分 论物体的直线上升和下降
第VIII部分 论求轨道,物体在任意种类的向心力推动下在其上运行
第IX部分 论物体在运动着的轨道上的运动及拱点的运动
第X部分 论物体在给定表面上的运动及摆的往复运动
第XI部分 论以向心力互相趋向的物体的运动
第XII部分 论球形物体的吸引力
第XIII部分 论非球形物体的吸引力
第XIV部分 论极小物体的运动,它受到趋向任何大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向心力的推动
第I部分 论所受的阻碍按照速度之比的物体的运动
第II部分 论所受的阻碍按照速度的二次比的物体的运动
第III部分 论所受的阻碍部分地按照速度之比且部分地按照速度的二次比的物体的运动
第IV部分 论物体在阻力介质中的圆形运动
第V部分 论流体的密度和压缩及流体静力学流体的定义
第VI部分 论摆体的运动和阻力
第VII部分 论流体的运动及抛射体所遇到的阻力
第VIII部分 论通过流体传播的运动
第IX部分 论流体的圆形运动
研究哲学的规则
主题索引
人名对照表
地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