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
增之宁解溢,减著且无伤。
取舍皆为过,焚漂总不妨。
见闻知觉法,无一可猜量。
性地颂。宋代。张伯端。 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增之宁解溢,减著且无伤。取舍皆为过,焚漂总不妨。见闻知觉法,无一可猜量。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
张伯端。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菩提桥。宋代。释心月。 石头一路平如掌,步步风波险处行。渡马渡驴都莫问,等闲夺得祖师名。
龙池寺蒲石。元代。何中。 底有贪奇意,吾行亦偶然。寻泉经绝壑,看石到幽禅。鸟语前林日,鸡声曲巷烟。偶逢樵客歇,共坐偃松边。
潭州诗二首。宋代。谭申。 湘南湘北水悠悠,佳处中间冠十州。楚客离骚收不尽,唐人题跋尚分流。我来江上重寻日,景入诗中为点头。
鹊桥仙 梦石榴婢。清代。顾太清。 一年死别,千年幽恨,尚忆垂髫初会。眼前难忘小腰身,侍儿里、此儿为最。悠悠往事,不堪回首,空堕伤心清泪。夜深时有梦魂来,梦觉后、话多难记。
临江仙。宋代。朱敦儒。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匆匆西沈。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