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手法的诗句
1.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伤心。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0.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1.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5.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1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雨雪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3、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4、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6、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7、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8、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9、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10、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11、梅须逊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4、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6、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1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18、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1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20、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21、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22、满山遍野的.雪,就像那仙女头上的白头巾,盖在了大地上。
23、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4、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
25、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26、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27、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28、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29、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30、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
31、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32、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
3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4、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35、借问飘飞雪:盈盈欲为谁?空留昨日情,不见旧时人。蕊寒香冷菊难觅,泪洒空枝梦不寻。踏雪有痕藏不住,疏影一抹亦报春。
含有比喻修辞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李贺的《马诗》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出自李白的《清平乐》(这个之所以给全文,是因为本喻体不在同一句里,而是一头一尾,
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1、《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溪渡”比作 “交情”、“水上风波”比 作“人生波折”,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3、柳梢青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西湖的美丽。
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词格”。在文学创作中,通过运用比喻,可以达到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使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得到增强。
而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巅峰之一的唐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把深厚的内涵和出神入化的文学技法表现出来,既引人入胜,有震撼人心。唐诗中或咏物,或说理,或抒情。其间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和文字的锤炼,使得诗歌在朗朗上口的同时,又增添了艺术价值。而比喻手法的运用,则是诗人创作所运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说比喻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和价值。
一、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表现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通过文字就可以感受到一个活灵活现的世界。
唐诗中有很多咏物咏史的诗歌,这些诗歌的主体是被吟咏的事物或人物。这些主体一般都是客观实体,基本不允许主观臆造。所以,如何能让读者仅仅通过文字便在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这一类诗歌体现其价值的关键。只有形成生动的形象,才能更好地开始随后的抒情和说理等情感表达。解决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人们在现实中能感知的、能在头脑中迅速形成印象的事物,把它们融入到诗歌创作中,这样便构成一系列的比喻。
而比喻的成立,要具备“实际上共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等三个要素”。在唐诗中,作者所吟咏的人或物常常离读者较远,而作者通过与之类似的,又能贴近读者的事物进行设喻,马上就让读者想到,作者描绘的这个形象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进而能更好地理解诗文。真正地达到“化平淡为生动”比如下面这首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是贺知章的《咏柳》,即描写春天返青的柳树在风中妖娆柔美的姿态、作者在前两句均采用了只出现喻体的借喻这一词格。将柳树的绿比作玉,将垂下的柳条比作丝带。形象地将刚刚返青不久的柳树展现在读者眼前。而且这两句描写的不是静止的柳树,运用比喻的手段就可以使柳树的形象活起来,即让读者在视觉上感知柳树的绿,又能让读者有触觉上感受到柳枝的轻柔。在最后一句用明喻的手段,既可以简单明了地将看不见的风以具体的形态让读者接受,又可以直接点出咏柳背后的内涵。作者所吟咏的不只是柳树,更使造就柳树形象的春风,是自然。即便是不处在春天里柳树旁的读者,也能在脑中形成那一组形象,更能顺着结尾的比喻,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类似的诗歌还有李贺的《马诗》(其四),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二、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要阐释的较深刻、抽象的道理变得更加浅显易懂,具体明确。
在唐诗中,还有一类说理的诗。即在诗中阐释人生的哲理。道理往往都是抽象的,如果以单纯的说教方式来告诉读者,则不免生涩,死板。这样就是诗歌的艺术性和价值打了折扣。同时,有些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想通过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要做到浅显易懂。在诗歌的艺术性和说理的明确性、有效性之间,就需要用修辞手法架起一道桥梁。而比喻这种常用的辞格,便在此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使得诗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例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意在说明新的事物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取代旧的事物,不必为时光流逝和人的老去感到悲哀,要豁达乐观。而这种道理比较深刻,要通过诗人精妙的笔法来实现浅显明了。而作者采用了借喻的手法,在诗中只出现了“沉舟旁的千帆”“病树前的万木”这两个喻体,将这一道理形象地阐释出来。读者在读到这两句话的时候,马上就能在脑中形成千帆过境,万木欣欣的场面,更容易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哲理。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浅显易懂的文字背后,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其他诗歌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说是朱斌的《登楼》),虞世南的《蝉》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比喻的运用来阐述人生哲理。
三、比喻的手法往往是和诗人情感相联系的,通过比喻可以看出作者的情绪,进而探究诗歌的感情基调。
通常来讲,比喻的手法加上不同的情感类型和情感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人们通过一首诗的`修辞方法的了解,就能很快地了解作者在作这首诗时的感情态度等心理活动,从而为整首诗奠定感情基调。这样就避免了单纯的抒情造成的矫揉造作。同时,也节约了抒发情感的语言,即用一个比喻句代替了一组抒情的句子,可以达到“化冗长为简洁”。比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最后两句借虽然无限美好灿烂的夕阳却已近黄昏来比喻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老去,表现出对韶华易逝的伤感,而对于不可超越的生命又有着无奈之情。这样,以自然物来比喻人和整个生命过程,从具体的形象过渡到情感的相知,使得读者对于整首诗的鉴赏更为容易,避免了艰深晦涩。同时简单的十个字阐述了深奥的人生道理,也是比喻手法运用所产生的效果。
比喻虽然是一种普通常见的修辞方式,但它所起到的作用是重要的。诗歌的语言本身就是高度锤炼的结果,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是精炼简短的文字更加丰满,表现力得到增强,人们通过对诗中比喻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中的形象,诗中的情感和哲理。比喻为诗歌的艺术魅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因为其价值,使得从事诗歌创作的文人以至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