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主要是通过描写其在爱情生活中的表现来完成的,《诗经》爱情诗中的这些女性既有外在的美,更有品德的美和性情的美。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其中的爱情诗犹如原野中一股清新的风,令人心旷神怡,更如一株带露的春草,蓬勃鲜亮。这些爱情诗主题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对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刻画来完成的。《诗经》中的女子尽管性格各异,但在爱情的追求与表白上都一样主动、热烈、真挚、大胆,她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画廊里最有血有肉有质感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形象的美
在爱情活动中,人类习惯于把自己的情爱变成一个审美化的过程,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美的享受。人体的外形被作为最直接的审美对象,在《诗经》中比比皆是。最常见的是正面描写主人公的美,如《硕人》中对庄姜的描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有女同车》中对孟姜的刻画:“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更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 用“花”来比喻姑娘的美艳。其次是侧面描写女性的美,如《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写她的形态美,至于说长得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但从小伙子的表现看,她肯定是窈窕貌美,同时还贤淑端庄。如果女主人公没有这样的才貌,怎会令小伙子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呢?又怎会让他使出吹拉弹唱的浑身解数来取悦这个女子呢!《蒹葭》中的伊人,更具朦胧、飘逸的美,在秋水迷蒙的清早,水天一色,茫茫芦苇在秋风吹拂下轻轻摇曳,伊人的倩影仿佛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水中央,令男子“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女主人公的美可见一斑。
二、品德的美
在爱情活动中,外在美是第一位的,但第一位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贤德,再美好的容颜也是枉然。《诗经》爱情诗中女子品德的美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淑”。“淑,善也”(孔颖达),有才德、善良之意。《邶风•燕燕》有“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之句,意思是仲氏为人真可靠,她的心地多厚道,既温柔又和蔼,谨慎又周到。《东门之池》有“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彼美淑姬,可与晤语”“彼美淑姬,可与晤言”之句,表达了男子对美丽女子的赞美、怀念,他所怀念思慕的女子是具有美德的,她也应该是善解人意的,否则怎么可以做男子精神上的知音呢?再如《氓》中的女子,在氓向她求婚以后,她非常重视,分手时,把男子送了一程又一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多么含情脉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又是多么婉转。这里显示出女子的忠厚、善良的品格和对爱情的纯真向往。分别以后又盼望氓的到来,当“既见复关”,则“载笑载言”,并要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结婚以后,女子则天天早起晚睡,操持家务,并希望与丈夫白头偕老。同样显示该女子的纯真忠厚的品格。
二是对爱情的执著。结婚之前,她们勇敢地追求应属于自己的爱情。《柏舟》中的女子向母亲说“髡彼两髦,实维我仪”,那额前两边披着头发的人,无论从人品和感情上说,都是她理想的伴侣,因此“之死矢靡它”――宁死也决不嫁他人。《王风•大车》中“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女子斥责男子:不是我不思念你,怕的是你不敢和我私奔。“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日。”活着呀,不同室,死了呀,该合葬,你要说我是撒谎,天上的太阳明亮亮!山盟海誓还不够,还要对着太阳发誓,感情是何等真挚,反抗是何等的强烈!
结婚以后她们对家庭、丈夫充满痴情。如闺怨诗《王风•君子于役》勾画了思妇的一片痴情,通过“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苟无饥渴”反映其对远征亲人的关心、忧虑及思念之情。接着以 “鸡憩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种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来烘托自己凄凉、孤单的心境。《周南•卷耳》中女主人公在一次采摘卷耳时突然想起远役的丈夫,竟再无心思采那卷耳菜。她设想其丈夫翻山越岭,眺望家乡,旅途劳瘁,饮酒遣愁;设想他的马病了,仆夫也病了。这种牵挂源于她对丈夫深切的思念和对丈夫深深的爱。《卫风•伯兮》中的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即使头痛也心甘:“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表现了思妇对丈夫深厚而忠贞的爱情。
三是爱情理想的纯洁。《诗经》时代人们依水而居,生产活动大都在河畔进行,男男女女在田野里、小溪畔劳作、游玩的时候,不经意间爱情之花就萌芽了。他们的爱情建立在劳动中,建立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随手掐的一根茅草,顺手捋的一把花椒,刚刚猎到的一头小野鹿都可成为浪漫爱情的载体和幸福的寄托。“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姑娘和小伙子约会,姑娘送给他一支白茅草,小伙子喜不自禁,夸赞这白茅草太美了,因为这是美人送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送给我木瓜,我送给你佩玉,是回报吗? 不,是为了我们的感情好呀! 真是情深意长。木瓜是果实的代名词,琼琚则是男子佩带的玉佩,彼此一交换,就订下了终身。在《诗经》中,男女爱情不是靠贵重的礼物来催生的,以女性为主体的爱情活动充满了真善美,是人们纯真本性的体现。她们的存在是对充满物欲、以金钱为婚姻先决条件的商品时代的讽刺,今天读起来,只能徒生对先民爱情生活的向往。
三、性情的美
一是真率的美。在《诗经》爱情诗中女性主动争取爱情的居多,这与她们真率的性格密切相关,正是这种性格呈现的美,使她们具有人性美的非常魅力。如《召南•野有死�》中的少女因对猎人有好感,她就趁机挑逗,少女说慢慢走轻轻走,不要惊动那黄狗。姑娘的憨昵之语尽显其性格之真率!《召南• 有梅》中的大龄女子向意中人坦率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你赶快抓紧时间吧,别错过了良辰吉日。感情热烈,充满期盼。《风雨》写情人相见的快乐,“既见君子,云胡不夷?”“既见君子,云胡不瘳?”“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见到情人有什么不如意,有什么病不好,有什么不喜欢? 何等坦诚真挚的爱!
二是大胆泼辣的美。在这些爱情诗中,女性形象最传神,尽显大胆泼辣的美。首先是女性语言比男性语言直率、大胆,如《郑风•褰裳》写一少女告诫她那自负的恋人:“你如果多情地想念我,就该提起衣裳涉水过溱(洧)河。你如果不想念我,难道就没有别人吗?”这个姑娘说话不绕弯子,直来直去,把自己的一颗炽热滚烫的心和盘托出。特别是最后一句:“狂童之狂也且!”――傻小子你真傻啊!更表现出她对恋人的亲昵和姑娘的率真。其次是女子无论在举止或态度上都很主动、大方,充满着个性张扬,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如《溱洧》诗中写春水渐涨,男女拿着兰草准备春游,女主动提出:“去看看吧! ”士曰:“已经看过了。”女再劝诱士曰:“再去看看吧,洧水的岸边实在宽广而又欢乐。”于是士应邀前往。《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男子左手拿笙簧,右手招我去游玩,两人笙簧悠悠,岂不快哉! 《东门之�》写子仲家的'姑娘在白榆、栎树下翩翩起舞。男子听到后,便“市也婆娑”,欣然而往,跳着跳着,男子夸女子“视尔如�”,女子听后大悦, “贻我握椒”。第三是尽管她们有的也成了被抛弃、被同情的对象,但她们往往能自己救自己。如《氓》中的女子知道丈夫变心以后,态度刚强果断,而无乞怜之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山盟海誓明明朗朗,没想到你反复无常。反复无常没料想,算了吧又怎么样!不行就拉倒,态度满不在乎。有的虽然也受压迫、阻挠,但她们不是逆来顺受,听凭命运的安排,而是奋起抗争。《柏舟》中那位少女不愿听从父母的安排,誓死要与心爱的人在一起,表示“之死矢靡它(慝)”。
四、她们美的价值所在
1.她们的爱情生活是女性爱情理想的寄托。
与古典文学中其他女子的爱情相比,《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虽然也有彷徨、痛苦、哀伤,虽然最终的结局大致相同,或幸福和睦,或终被抛弃,但她们追求爱情的过程却不一样。古典文学中最值得尊敬的也不过是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形象,如崔莺莺、杜丽娘。杜丽娘的价值也不过是“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 徐朔方语),而《诗经》中的女性在争取爱情的过程中,让青春之花开得绚烂多彩,她们在陇畔、溪旁、林间收获着蓬勃的爱情,她们的爱情如春天般灿烂。《诗经》中这种原生态的爱情之歌,里面没有被赋予更多的内涵,而只有爱情主体之间的两情相悦和生命本能的渴望,男女相恋轻松自然,既不偷偷摸摸,也不战战兢兢,自然而真实,充满了美感。而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则显得矫揉造作,要么是《牡丹亭》所写的梦的相爱,要么是《倩女离魂》里魂的追随,更多的是风流士子留恋风尘女子,或把人类对自由美好的爱情的向往借人与花妖狐媚的相恋表现出来。即使正常的男女之恋此时也变得复杂而虚伪,失却了它应有的生命力和激情,如《红楼梦》中司棋与表兄的幽会、《西厢记》中莺莺与张生的偷欢,与《诗经》中纯洁、天真的爱情相比,显得矫情造作而苍白!特别是《诗经》之后的很多文学作品里面的女性失却了自我和尊严,没有意志,没有思想。正如舒芜曾谈到的,古典文学中的女性要么是被侮辱、被损害、值得同情的对象,如刘兰芝、杜十娘;要么是供侮辱、供蹂躏的对象,如宫体诗、艳体诗的主角;要么是以受侮辱、受蹂躏为乐为荣的卑贱污浊的形象,如《金瓶梅》里的女性。即使伟大作品《红楼梦》中那些美丽、聪明、有见识的女性,也没有享受到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的幸福,无法品尝爱情醇美的浆液。林黛玉虽有强烈的爱情向往,但她面对的只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另外,青春守寡的史湘云、李纨,远嫁的探春,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而死的迎春,悲观绝望、青春出家的惜春,跳井而死的金钏,撞壁而死的司棋等等,她们无一能逃脱悲剧的命运。《红楼梦》里女性的青春之花开得毫无生机,宝黛钗的爱情虽然让人为之动容,但他们的爱情之花也只能在大观园的高墙内开放。
2.她们的形象是对男尊女卑社会的有力挑战。
《诗经》中的女子是那样热情,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在爱情活动中经常处于主动的地位,她们追求婚姻的自由平等。如《褰裳》中的女子就大胆地戏谑她的恋人,感情真率,人格自尊;《静女》中的女子与男子约会时故意躲躲藏藏,让男子急得发慌,最后女子赠他一棵草,男的当块宝。《柏舟》中的女子和李白的《长干行》中的“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少妇更有着天壤之别。
3.她们的存在丰富了中国人的感情生活。
她们的形象使人们在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桎梏中感受到一点人性的真谛,沐浴几缕爱情的光辉,“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郑风•东门之�》),女主人公如此率真大胆地向恋人表露心迹;“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王风•采葛》《郑风•子衿》),女子如此坦率、勇敢地宣泄自己的生命欲望;《邶风•柏舟》中的女子更以己之单,反抗群小,是那么坚强而勇敢。她们追求爱情是那样的热烈、执著、纯真、大胆。《诗经》之后很少看到爱情理想如此大胆而健康的女性形象。
总之,《诗经》爱情诗中这些美丽的女性,如一支支火红的带刺的野玫瑰,她们吟唱着多彩的爱情之歌,张扬着富有魅力的个性,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向我们款款走来,她们丰富了我们的人文情怀,使我们惊奇地发现两千年前居然有这么一群女性那么大胆地追求真爱,尽享爱情的甘甜!
《浪淘沙》诗词1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作品赏析
此词为明道元年(1032)春,欧公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词中伤时惜别,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
首二句语本于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洛城东”揭出地点。洛阳公私园囿甚多,宋人李格非著有《洛阳名园记》专记之。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垂杨”同“东风”合言,可想见其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候、好处所。末两句说,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地方,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当时”即下片的“去年”。“芳丛”说明此游主要是赏花。
下片头两句深深地感叹:“聚散苦匆匆”,是说本来就很难聚会,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能不给人带来无穷的怅恨。“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说,在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这种怅恨,从古到今,以至今后,永远都没有穷尽,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南朝梁江淹《别赋》)好友相逢,不能长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难受的。这感叹,就是对友人深情厚谊的表现。下面三句是从眼前所见之景来抒写别情,也可以说是对上面的感叹的具体说明。“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说“花胜去年红”,足见去年作者曾同友人来观赏过此花,此与上片“当时”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此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聚会这么不易,花又开得这么美好,本来应该多多观赏,然而友人就要离去,怎能不使人痛惜?这句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正是“以乐景写哀”。末两句意为: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时,不知同谁再来共赏此花啊!再进一步说,明年自己也可能已离开此地,更不知是谁来赏此花了。
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
此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近人俞陛云称它“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浪淘沙》诗词2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最新的小学生古诗词鉴赏《浪淘沙》: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解说]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浪淘沙》诗词3
浪淘沙①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简析】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浪淘沙》诗词4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五更时分一阵凄风从帘外吹进来,把我从梦中惊醒过来。要想重新登上画楼却不知道该与谁一道?记得当年无聊的用玉钗拨弄香火,如今宝篆香已经燃烧殆尽。
回首看向窗外的紫金山峰,水汽腾腾烟雾缭绕,看不到山的本来面目。看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人却在半醒半醉之间。罗襦襟前还留着国破夫亡的'的泪水,抚去这些把它们交付给远飞的大雁。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又称作《浪淘沙令》,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②画楼:华丽的楼阁。
③拨火:因为篆香燃过后成香灰,必须拨除香灰避免断了火路。
④宝篆[zhuàn]:即篆香,一种香屑萦回象篆文一样的香。黄庭坚《画堂春》:“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⑤紫金峰:即钟山,在今南京中山门外。
⑥雨润烟浓:是指水蒸汽腾腾,雾气浓郁。
⑦罗襟:意指罗襦的前襟。
⑧弹:挥洒。征鸿:即大雁。
作者:佚名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发端两句,看似平淡,实最沉痛。“吹梦无踪,”有两种含义:一是说正在做着好梦。梦中相见,互诉衷肠,两情缝蜷,分外亲昵。孰料五更时分一阵凄风突然袭来,把好梦吹散,致使梦中情事,似有似无,‘若隐若现,依稀恍惚,了无踪影。一是说在漫漫长夜中,二更、三更、四更都悄悄地过去了,直到五更天将亮时,凄风透过帘幕吹进室内,一股寒气直扑过来,人被搅扰惊醒,整整一夜,压根儿没有进入梦境。
醒来之后,只觉形单影隽,枕冷袭寒,空荡荡一无所有。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正如小晏所说:“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阮郎归》)所以如此,乃缘“帘外五更风”在作怪。“五更风”最会捉弄人,秦少游就曾被它捉弄过。《如梦令》云:“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小别轻分,秦七尚感了无意绪,那死生异路,幽明永隔,除梦里有时相见,别无他法,然而“和梦也,新来不做。”则词人凄苦之情,又该怎样。这两句,实是一种不胜惋惜而又无限憎恨极其沉痛的呼唤。此中情意,在下面几句中,表达得更为深刻。
词人醒后,抬眼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画楼”打入脑际的,便是“重上”。因为在封建时代,妆楼与闺阁,是贵妇人主要活动场所。诸如登楼远眺,凭栏共语,饮酒赋诗,挑灯研读,都是在这个狭小的天地里。而这些闺帷韵事,唱随之乐,如今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一提及“画楼”,不期然而然的会发出“与谁同”的感慨。“与谁同”这一问,既说明词人正处于载独无依的境况中,同时还倾吐了重上时必是孤单单地无人相伴。个中滋味,与另词《御街行》“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所表达的情怀相一致。同样问得深沉,悲切,任何人读了,也会为之一掬同情之泪。
“记得玉钗斜拨火”二句,很明显是从“画楼”而忆及的闺中韵事之一。人的常情,越是在孤寂与痛苦之中,人们越是会常常忆起过去印象最深、极饶情趣的琐事,希望从饱含幸福与辛酸的回忆中,得到一点安慰。如前所述,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在金兵入侵前,朝夕相处,研究学问,日以继夜,乐此不疲。“玉钗斜拨火”这节的描写,正是对那时美好生活的追忆。“斜拨火”这一动作看闺帷中温卑的意趣,把人物形象活画了出来,使读者仿佛看到词人正手执玉钗,轻轻地拨弄着篆香上的灰烬。连她那兴致勃勃、心情欢快的神情和心灵手巧、娴熟利落的举止,都能体察得出。对当事人来说,这印象实在太深了,时刻不忘,恍如昨事。“记得”二字就表达了这种情意。而人们也能想象到:他们夫妇俩当年点着篆香,相对而坐,望着升起的烟柱,嗅着散发的芳香,冥思遐想,意会神谋,安定闲适,怡然自得的欢乐情景。“瑞脑香消魂梦断,”那一切的一切都象燃着的“宝篆”一样烟消香散,如同被吹散的梦一样,无影无踪,莫可追寻了。“宝篆成空,”份量极重,决不是小别轻分时“香冷金貌”、“瑞脑香消”所能比拟,简直可以说“万事皆空。”
过片“回首紫金峰”句,上承“画楼重上”而来。“回首”一句,自是载独无依,东西漂泊。欢乐也好,悲伤也好,都在词人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每一思及,总想从这里找回什么,以慰愁怀,然而眼前所见,却是“雨润烟浓”水气云腾,烟雾弥俊,笼翠峰峦,挡住视野,看不到中原大好河山和可爱的故乡,那亲人“千里孤坟”上已拱的墓木就更不用说了。’于是悲从中来,愁思起伏,恰如紫金峰前大江汹涌,滚滚东流,不可遏止。“一江春浪醉醒中,”所蕴蓄的愁思,.不仅有己身孤苦伶仃之痛,更多的是国家危难局势飘摇之悲。这险恶的现实和不幸的遭遇,好似一场醒犹未醒的恶梦,噬啮着诗人破碎的心灵。顿使她陷于如醉如痴、迷离恍惚的状态中
。此七字蕴义最富,极为含蓄,是全词的警句。陈廷焯说:“情词凄绝,多少血泪,”
“回首紫金峰,”故乡邀远,往事如烟,词人不禁清然泪下。“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这句措辞有力,悲中带愤。“留得”一词,与上文“记得”“回首”一气贯通,使全词结构更加显得缜密。“前日泪”是指国破、夫亡、家散等不幸所积累抛下的痛苦之泪。故乡远隔,亲人永别,千言万语,向谁诉说,她只得把满腔悲痛与愤慨所凝成的血泪,从湿透了的罗襟上拧了下来,对着征鸿用力弹去。“弹与征鸿”,化用鸿雁传书事,可与朱希真“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同样设想新奇。但就悼亡而言,则以借用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赠兄秀才入军》)句意,较为贴切。意思是说望着天际的归鸿,“倚楼无语理瑶琴,”通过琴声诉说凄苦情怀,寄托哀思,柳永所谓“无侈恨一,相思意,尽分付征鸿”(《雪梅香》)、贺铸“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乡目送归鸿”(《六州歌头》),所有词均如此都是这样。
《浪淘沙》诗词5
《浪淘沙·好恨这风儿》
宋代: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篷底睡,感谢风儿!
《浪淘沙·好恨这风儿》译文
好恨这风啊,催促我们分离!既然你能把船儿吹得像张了翅膀一样飞去,那你又为什么不把我的眉结吹散?你这可恨的风啊!
若不是偌大一个船儿,自己这一腔相思怎能装得下、载得起?船儿若真念我烦恼孤寂,何不把那个人儿也一起带来与我共眠在一个船篷下呢?我会感谢你这风!
《浪淘沙·好恨这风儿》注释
叵耐:本指“不可耐”之义,这里含有“可恨”之意。
孤恓(xī):寂寞凄凉;悲伤。
《浪淘沙·好恨这风儿》赏析
这是一首俚俗之作,通篇借“风”与“船”这两件事物铺开。
上片主要写“风”,顺而及“船”。劈头两句就是“无理而有情”的大白话:“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其实,催他与恋人分别的并不真是风,然而他却怪罪于风,这不过是他“怨归去得疾”(《西厢记》崔莺莺长亭送别张生时的唱辞中语)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正如睡不着却怪枕头歪那样,这种“正理歪说”的风趣话中其实包含着难以言传的离别之痛。以下三句便紧接“风儿”而来,越加显得波峭有趣:“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它所埋怨的仍是这个“该死”的“风儿”,不过语意更有所发展。意谓:既然你能把船儿吹得像张了翅膀一样飞去,那你又为什么不把我的眉结吹散(侧面交代作者的愁颜不展、双眉打结),真是“可恨可恶”(“叵耐”本指“不可耐”之义,这里含有“可恨”之意)透顶!眉心打结,本是词人自己的心境使然。俗语云:“心病还须心药医”。词人不言自己无法解脱离别的苦恼,却恨起风马牛不相及的“风儿”来,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怪语”和“奇想”,亦极言其“怨天尤人”的烦恼之深矣。人的感情,每到那种极深的境界时,往往便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变态。石孝友的这些词句,便故意地利用这种“变态心理”来表现自己被深浓的离愁所折磨扭曲了的心境,确实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下片则索性从船儿写起。“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这是第一层意思。意谓:若不是偌大一个船儿,自己这一腔相思怎能装得下、载得起?“相思”本无“重量”可言,这里便用形象化的方法把它夸张为巨石一般的东西。说只有船儿才能把它载起,则“相思”之“重”、之“巨”不言自明。在“感谢”船儿帮他载起相思之情之后,作者又“得寸进尺”地向它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篷底睡”。意谓:“救人须救彻”,你既然帮我载负了相思之情,那就索性把好事做到底吧!——因此,你若真念我孤寂烦恼得慌,何不把那个人儿(她)也一起带来与我共眠在一个船篷下呢?但这件事儿光靠“船儿”还不行,那就又要转而乞求“风神”——请它刮起一阵怪风,把她从远处的岸边飞载到这儿来吧。如是,则不胜“感谢”矣,故曰:“感谢风儿”!
众所周知,常见的文人词在描写离情别绪时,特别喜欢用“灞桥烟柳”、“长亭芳草”、“绣阁轻抛”、“浪萍难驻”之类的华丽词藻。即如石孝友自己,也写过“立马垂杨官渡,一寸柔肠万缕。回首碧云迷洞府,杜鹃啼日暮”(《谒金门》)之类的“雅词”。然而此首《浪淘沙》却一反文人词常见的面貌,出之以通俗、风趣、幽默、诙谐的风格,却又并不妨碍它抒情之“真”、之“深”,故而可称是首别具“谐趣”和“俗味”的佳作。在读惯了那些浓艳得发腻的离别词后,读一读这首颇有民歌风味的通俗词,真有点像吃惯了鱼腥虾蟹之后尝到山果野蔌那样,很富有些新鲜的感觉。
全词通过先是怨风、责风,次是谢船、赞船,再是央船、求风,最后又谢风、颂风,曲折而生动地展示了词人在离别途中的复杂心境:先言乍别时“愁一箭风快”(周邦彦《兰陵王》)的痛楚,次言离途中“黛蛾长敛(这里则换了男性的双眉而已),任是春风吹不展”的愁闷,最后则突发奇想地写他希冀与恋人风雨同舟的渴望。这三层心思,前二层是前人早就写过的,但石孝友又加以写法上的变化,而第三层则可谓是他的“创造”。这种大胆而奇特的幻想,恐怕与他接受民间词的影响有关。比如敦煌词中就有很多奇特的想象,如“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又如“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浪淘沙·好恨这风儿》作者介绍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 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浪淘沙》诗词6
月上小帘钩,欲诉还休。瑶台幻影引追求。锦瑟年华容易去,好景空留。
清泪溢双眸,乱绪难收。银河渺渺怎回头?滴漏声声惊好梦,缕缕新愁。
七夕(二)
雨后落花残,珠泪轻弹。银河不见月行船。长恨此生欢乐短,冷露心寒。
独自莫凭栏,爱恨纠缠。声声孤雁怨青山。细雨落花人自看,忧曲谁传?
闺思(一)
枯蔓绕疏窗,瘦影纤长。一盅冷酒送残阳。怜影孤灯相对望,白发如霜。
夜夜梦萧郎,饮尽凄凉。年年离恨断人肠。帘卷西风昏又暗,泪雨成行。
闺思(二)
明月一帘幽,梦里谁求?寒宫冷苑锁清秋。徒瘦娇颜珠泪洒,寂寞空楼。
离恨几时休?词赋风流。长亭相送意悠悠。明月楼台依旧在,白发簪头。
《浪淘沙》诗词7
浪淘沙
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栖,载取人人蓬底睡,感谢风儿!
赏析:这首词和上首《卜算子》一样,又是用白描。从词意看,此刻女主人公已船行江上。满帆风急,船行迅速,不由生出“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这话从人之常情和事物的常理来说,虽缺乏依据,但从此境、此情、此人的内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她想一想,就会觉得“无理”却有情,深层次表现她的“恨”,故“无理而妙”(贺裳语)。接着她又生奇思异想:“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眉因愁而皱,所谓“愁到眉峰碧聚”(毛滂),“柳眼传情,花心蹙恨”(曾协)。船重眉轻,吹得船儿去如飞,却吹不展一双愁眉!从置身事外的人看,本是很自然的事,却引起她的疑云和埋怨,又是“无理而妙”,“无理而有情。”她多么想惩罚风儿一下呀,可是“叵耐风儿”!谁也奈何它不得,真是可恨又可恶!“叵耐”亦作“叵奈”。不可奈;可恨。唐无名氏《鹊踏枝》词:“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这里愈发奇想,愈多怪思,愈对风儿发出怨怒,愈表现出女主人那种强烈真挚的相思之情。
上片写了风,下片径从船儿写起。“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此用问句,但问中有肯定:若不是这偌大的一只船儿,自己这一腔相思如何装得下载得起?“愁之为物,惟惚惟恍”(曹植),本无重量可言,她却似乎能感受到。因此她对船儿似有了好感,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它身上:“船儿若念我孤栖,载取人从篷底睡。”“人人”,词中对所昵之惯称,此指所思念者。欧阳修《蝶恋花》词:“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晏几道《生查子》词:“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希望船儿怜自己孤独寂寞,把相念的人儿载放在蓬底下睡,这种美丽的幻想,与欧阳修《渔家傲》颇相仿佛:“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更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结以“多谢风儿”!她的愿望能实现么?还是“船儿吹得去如飞”,把她越载越远呢?她这一声“多谢”却仍表示出她那赤诚的心和对爱情的强烈追求!正是“有有余不尽意”(张炎《词源》)。
拘于过去出现在诗词中的行者多为男人,或说此词由首至尾是男人在“演唱”,女人似无此大胆。不过从两人的关系,如果是风尘知己,也很难说就无坐船的份儿。石孝友的词,无论构思架框,语言、写法,都敢于“创造”。此词从讲话的口吻说,主角更像女人。全首通俗浅白,却又内蕴深沉含蓄,与那些表面风趣、幽默而流入滑稽者流不同。它源于民歌,却无“男子而作闺音”(田同之语)的痕迹。通常写离情那种“伤如之何”的情调,淡然远去,我们好像听到只有悠扬的“风儿”、“船儿”声,在晴空万里的江上,飘荡,飘荡……
《浪淘沙》诗词8
浪淘沙漫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
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鉴赏:
这首词,衍之为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浪淘沙》诗词9
原文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译文
1、虞美人草:《梦溪笔谈》:“高邮桑景舒性知音,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
2、不肯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3、玉帐:军帐之美称。
4、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指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5、唱着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6、儿女句: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7、湘娥句:舜帝死后,二湘妃泣泪落翠竹,在竹上留下斑迹,人谓之斑竹。张泌《临江仙》:“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8、舜盖二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终风》,《诗经·邶风》的一首。先秦时代邶地华夏族民歌。全诗四章,每章四句。这是一位妇女写她被丈夫玩弄嘲笑后遭遗弃的诗。《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终风》:当爱情遭遇调情
《诗经·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
那是暮春时节,宝玉和黛玉在落花中读《西厢》,天气很好,风景很美,白纸黑字间的文辞令人齿颊
原是用来形容张生和崔莺莺的,宝玉差不多就是公然示爱了,不成想,一向惦念他紧张他的林妹妹却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明显是怒了,说宝玉欺负她,声称要告诉舅舅去。
曾见人说,这是一个贵族小姐的矜持,是黛玉作为社会人的一面,勇敢如她,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面对心中的爱情的,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启动了自我保护程序。我对这个说法很认同,但隐隐觉得又有未尽之意,宝玉把这情话说得太顺嘴了,换成我是黛玉,没准也会不高兴。
宝玉这脱口而出的情话,其实不是示爱,是调情,表面上看,调情跟示爱长得很像,实质上却正好相反,非但不是一条道上跑的马,反而是背道而驰,在调情的道路上越深入,就离爱情越远。
《诗经?终风》说的就是一个严肃面对爱情的女子,却不幸碰上一个调情爱好者的苦闷。“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这个男子对这女子态度挺好啊,一见她就笑,还能说会讲,善于开玩笑,看上去倒是个挺潇洒的人,可是,面对他的言笑晏晏,她心中的忧伤,却无法言说。
爱情,是一件应该严肃的事,就算原本性情开朗,一旦遭遇爱情,也由不得地变得庄重起来。因为你看重,所以你紧张,因为你紧张,你就没法那么挥洒自如,爱情把你从自由王国逼进了必然王国,你望着条条迷途,心中充满惶惑。除此之外,庄重也是对于爱情的尊重,你觉得,爱情是一个值得你卸下面具,洗尽妆容,以最为诚恳与干净的心灵,与之赤诚相对的东西。
而《终风》里的这位男士,谈笑风生,戏谑轻薄,他的话语也许很幽默,他说的段子也许很有创意,她望着他,默默地倾听,面色苍白,有悲伤的潮水扑过来,一下一下地,冲刷着心中那昏暗的荒滩。
她从他飞扬的神采上,看出了自己的命运,她想要的是爱情,他肯拿出来的,只是调情。爱情与调情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全身心的付出,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后者是有机巧的,以利己为原则的,以次充好鱼目混珠总想赚取你点什么,或者是心灵,或者是身体,或者是别的什么……
《倾城之恋》的范柳原和白流苏,都是调情的高手,他想赚取她的心,她想赚一个冤大头收留自己漂泊无着的下半生。他们开始交手了,范柳原对她说“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说她穿着绿雨衣像只药瓶——再凑近一点:医我的药。他的情话张口就来,有时很猛,有时很聪明,白流苏不踏实起来了,从他驾轻就熟的姿态上,看得出,他是个调情的老手,单靠调情,不足以使他为她托底。
如果说爱情是一种救赎,把平凡变伟大,把瞬间变永恒,调情则是把你独一无二的自我,打入芸芸众生中去,你跟她们没什么差别,他对你跟对她们,也没什么区别。
白流苏是用另外一种方法调情,装做对他情意绵绵,为了让情话显得更抒情,她出口之前,还要轻一轻喉咙,调出柔润的音色。但他也看出她不过是调情,两个精刮厉害人的交易因此陷入僵局,都想赚个钵满盆满,都不想掏出自己的老本,这种调过来又调过去的局面,变成了一场无休无止的拉锯战,最后,是一场战争,在几乎毁掉一个城市的同时,成就了他们的爱情。
在那生死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范柳原对白流苏说,没想到我们真的恋爱起来了。白流苏嗔道:你早就说过你爱我。范柳原说,那时我们光顾着“谈”恋爱,哪有功夫恋爱啊。“谈”恋爱是调情,恋爱才是爱情,爱情被确定之后,范柳原也不再跟白流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别的女人听。
同样,宝玉跟黛玉说什么“多愁多病的身”“倾城倾国的貌”时,正是他最为
等到宝玉确定一生只要一份眼泪,只要黛玉的眼泪时,他变呆了,变傻了,他甚至看不清眼前是袭人而不是黛玉,就那么不管不顾地倾诉起来,他那些意乱情迷的话,才是爱情。
忘了是谁的MSN签名,说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消灭了调情。可不是,当你真正爱上了对方,把眼前的这个人,看成你的地久天长,天下无双,你会发现,你心中,并没有太多的话可以对她说。出于对她的尊重,你不愿意有一丝的夸张,也不愿意有一丝的亵渎,世间最经典的情话,相对于你的爱,都显得浮漂,贴不上,当此际,也许要套用那句未必十分合适的名言:当我沉默时,我觉得充实,而我将开口,我感到空虚。爱情不但让人变得严肃,还让人变得寡言,虽然有点闷,可是,我要说,我一直都向往着,那种很闷很闷的爱情。
《终风》里的女子,没有黛玉和白流苏幸运,那个男子最后也没有把调情转换成爱情: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来莫往,悠悠我思。有时,他会带着悠游的笑容光临她的住处,在她还没有来得及忘记他之前,给她一个surprise,这一点小甜头能够推
她对于这一切心知肚明,然而无能为力,当爱情遭遇调情,总是属于爱情的那一方受伤。耿耿不寐的长夜,依稀薄明的早晨,又或者,充斥在劳作缝隙里的寂寞时光中,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没完没了地想念他。据说,一个人要是老被惦记着,就会打喷嚏,这个传说尽管荒诞不经,却是她唯一能做用在他身上的力量,假如她这没完没了的思念,真的能使他喷嚏连连,那么,他如风一般飘浮的身影,仍然与她联系在一起,这微不足道的作用力,看了让人心酸。
关于两人的结果,诗中没有下文,但我想除非命运横插一杠子,那浪子的心,不见得会被这执着然而无力的女子收服,他们很有可能,最终擦肩而过。不过,这一定不是最终的结果,浪子飞扬的心,抗不过命运的扯拽,嘴角边那玩世的笑容,没准就会变成自嘲,若有一天,在岁月的千山万水之外,归意萌生的他,想起那曾为他,爱意如花绽放的女子,会不会有一点懊悔?他是会像孙悟空那样说: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而我没有珍惜……?还是像《红玫瑰与白玫瑰》里,那位同样用调情对付过爱情的佟振保,面对着尽管憔悴却真爱无悔的王娇蕊,嫉妒懊恼地落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