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表达临别之际诗句合计50条

时间: 2023-12-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篇一: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1、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篇二:杜牧诗二首

杜牧诗二首 《赠别》

教学目标:

1. 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诗的韵律和语言。

2. 领会诗中所蕴含的惜别感情。

3. 反复诵读并背诵。

一、导入

1、我想问一下大家,面对离别,大家是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哭、伤感、依依不舍,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复杂的。

2、一般你们会如何表达你们的离别之情呢?(学生自由回答)

彼此赠送东西、说些安慰的话、拥抱、K歌、聚餐、哭、发表说说

这是我们现代人对离别的表达,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之情的呢? 写诗。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总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离别而落泪,因伤怀而赋诗,那么杜牧笔下的《赠别》诗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来品读杜牧的《赠别》,一起去领略一下古代诗人笔下的离情别绪。

(板书:赠别 唐.杜牧)

二、介绍诗人

大家之前学过杜牧的诗吗?谁能背一首?

1、杜牧写过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山行》,大家还有印象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那有谁了解这位诗人?

杜牧是晚唐时期很有才华的一位诗人,与李商隐一起被后人誉称为“小李杜”。那有小李杜,就会有大李杜,大家知道“大李杜”是指哪两位吗?——李白和杜甫。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板书:大李杜:李白和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和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杜佑既是大官又是学者,著作甚丰。这一世家传统无疑对他的影响是极大的,使他常以天下为己任,特别喜欢引古论今地给当政者写信议论政治、军事、经济,可惜这一切也不过是他的书生意气,当权者并不采纳他的那些纸上谈兵式的乱谈。所以他的仕途也并不是太顺利,26岁中了进士以后的十年时间里,大多在幕府中沉沦下僚,直到四十岁才做了个州官。

因而他的心里常常又充斥着一种心灰意懒的情绪,无可奈何之余也只好以一咏一觞,歌儿舞女来打发生活了。杜牧在扬州的十年“幕府”生涯,不敢说花天酒地,夜夜笙歌总是有的。他那种“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放浪形骸,与“嗜酒好睡,其癖已痼”的懒散颓唐,和他先前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完整的杜牧。

三、写作背景

杜牧以《赠别》为题的诗共有两首,都是为送别一位妙龄歌女而作。

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此诗作于唐大和九年(853年),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赶赴长安去做监察御史。“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面对离别,一起喝个告别酒,说几句告别话,人之常情。所以这是杜牧离开扬州时为当地一位美丽的年轻歌女所写,为抒发两人离别时不舍和感伤而作。

四、分析诗歌

同学们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觉?

生:离别的愁苦、伤感、惜别、难舍难分。

1、题目“赠别”可看出这是一首什么诗?——临行时的离别诗

2、“多情却似总无情”。“多情”与“无情”这组词是什么关系?——是完全相反的 这里怎么说它们相似呢?你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

我们之前说了,面对离别,大家是什么感受呀?

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复杂的。

“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总无情”呢?

爱得太多,情感太深,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表达,只有无言以对,倒像彼此无情。而且一个“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3、那诗中表现出的离别是愁苦的,作者为什么想“笑”?却又为何“笑不成”?

离别愁苦,作者为什么想笑?

举着酒杯道别,强颜欢笑,是为了使所爱的人得到安慰。

那为什么又“笑不成“呢?

面对别离,想以笑打破离别宴席上的沉闷气氛,给对方以慰藉;但因为感伤离别,心情太感伤,想笑却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

所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

(板书:想笑——“多情”,“笑不成”——太多情)

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借物抒情。

蜡烛有心吗?——“蜡烛”本是有烛芯的,但“烛芯”是哪个“芯”?诗中用的是这个“心”,所以说“蜡烛有心”;

蜡烛燃烧有什么特点?——液体会顺着蜡烛流下来,像不像一个人在流眼泪?

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所以说是借物抒情。 作者赋予蜡烛以人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借写“蜡烛”来反衬人的感情。写蜡烛“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

诗中的蜡烛燃烧了多久?——一个晚上,面对离别,不舍,不忍心去睡觉。

“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5、“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如何读出伤感惜别的感情? 用舒缓、低沉的语气,其中“蜡烛有心”和“替人垂泪”稍重读。

6、 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一位妙龄歌女而作的,通过分析你认为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惜别之情?

老师提示一下,有三个方面:①写内心感受———“多情却似总无情”;②写宴席上的表现———“唯觉尊前笑不成”;③借蜡烛“流泪”表现———“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五、拓展

拓展一:收集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

5、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

拓展二:收集表达离别之情的意象

(一)折柳赠别

“柳”在离别中有什么含义?——留

“柳树”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长长的、细细的柳条,微风吹,像在招手送别。

在别离词的意象群中,“柳”出现的频率最高,蕴蓄的离思最深,因而也最为引人注目。“柳”者,留也。这一字音上的联系,已足以使柳获得诗人的青睐,更何况它那长条依依的体形活脱就是一种款款惜别的天然姿势。

正是鉴于它在字音上和体形上的这些特征,柳不仅成为送别时约定俗成的赠物,更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主要意象:《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是出现最早的以杨柳表惜别之情的诗句,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为意象,离别的伤感仿佛更多了些春意与诗情。

(二)芳草惜别

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绵延不绝的连天碧草,不正应合了诗人心中无限的别思吗?

(播放背景音乐李叔同《送别》,情真意切,激发学生情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阳光下翠绿的野草一路蔓延连接着荒城。又要送走了那出门远行的友人,萋萋的芳草不也象极了我们此时依依不绝的别情?

(三)长亭饯别

古人长途远行,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都不发达,山河阻碍,跋涉艰难,且风餐露宿,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因此各地都有自己的送别之地。当时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饯行送别是古人怅惋兴悲、触动心灵之事。“长亭”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可见,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送别之地。

(四)饮酒劝别

饮酒送别是一种起源更早、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覆盖面的习俗。正因为这样,酒也就与别离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又一意象。

借酒抒离情的诗句中,传诵最广、影响最大的当推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两句看似脱口而出的劝酒之辞,却是作者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映现。作者“劝君更进一杯酒”,用意是极为深长的,其中既有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也有对友人处境与心态的深刻体察,同时还寓有前途珍重的恳切祝愿。在作者想来,友人多饮一杯美酒,就多带走自己的一份情谊——这酒,可是浸透著自己的相思、关切与祝愿的感情的琼浆啊!不仅如此,多饮一杯美酒,还可以使相聚的时间多延长一刻。这普普通通的一句劝酒之辞,意蕴是多么丰富、多么深厚!似乎可以说,酒之所以被后代作家一再袭用为别离诗词的意象之一,王维此句功莫大焉!

(五)挥泪泣别

在中国古典别离诗中流动着两种液体,一是酒水,一是泪水。酒的味道又辛又辣,泪的味道又咸又苦,可以说是五味俱全。这种纯感性的特色几乎构成了别离作品的全部。而酒与泪的飞洒,于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意义,它们也因此成了常写常新的题材。

在别离的场合,泪总是适时地挥洒而出,以致“挥泪而别”几乎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常用语。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牐

在以泪为意象的别离诗词中,有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

牐牰嗲槿此谱芪耷椋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牐

既然“蜡烛有心”,那就难免为“多情”所感,而主动加入“惜别”者的行列。于是,在作者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也就带有惜别的意味了。较之正面描写离人自己通宵垂泪,这样著笔自然更加纡曲有致。

显然,泪的介入,往往不仅使别离的氛围变得更加惨淡,也使别离曲的旋律变得更为哀婉。别离,之所以为“黯然销魂者”,不就是因为它能催人泪下吗?作为内心苦水的结晶,泪的挥洒,说明离人已伤心到极点。而古往今来,有多少这样的伤心人啊!

(六)以水喻别

水,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又一意象。水的纤柔,象征着离情的缠绵;水的悠长,象征着离思的绵邈。(此处插播歌曲李之仪《卜算子》,在悠扬乐曲中品味离情的缠绵)

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析读]词写得言短意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展现一个女子的思念与离恨,表达了她“定不负相思意”的决心,感情由低向高层层发展,起伏跌宕。上片重复长江而有变化,下片又紧扣江水写思念而不得的怨恨。语言明白如话,质朴自然,既体现了民歌的艺术特色,又极好 地传达出相思情深的意味,是一首充满民歌风味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

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抒写别情,但仍“不及”汪伦送我时的情谊。再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送别之情就如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连绵不断。

(七)借月咏别

借月咏别,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段几乎家喻户晓的名言以月之圆缺比喻人之离合,兼具诗情与哲理,曾激起古往今来多少离人的强烈共鸣!

六、总结

全班有感情的读一遍

同学们刚才读得很有感情,面对旧日时光以及朋友的别离,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呢?是相互哭泣,还是相互勉励,笑着分别?

对了,我们不能总流连在伤痛之中。友情不但是相聚时的欢乐,更是离别后的相互勉励。我们不需要“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式的孤独与惆怅,不需要“斜阳落尽天山外,望断天涯路”式的.痴迷与等待,豁达一点,开朗一点,要知道只要心意相通,友谊常存,即使身在天涯,两心仍是“若比邻”。

古人分别了不知什么时候见面,但是,我们现在通讯那么发达,想念了,可以打电话、上网聊聊天;想见面了,又有四通八达的交通。所以,当我们再次面对离别时,让我们微笑吧,乐观的看待,彼此祝福,因为相聚就在不久的明天。

七、板书设计

赠别 唐.杜牧

大李杜:李白和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和杜牧

想笑——“多情”,“笑不成”——太多情

篇三: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18.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

19.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

20.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

21.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

2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

23.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

24.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 ——张先

25.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

26.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周邦彦

27.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

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亿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2、《竹枝》【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4、《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思江南》【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7、《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渡江汉》【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滞雨》【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0、《送吴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篇四:离别诗的诗句及意象

离别送别的诗句

1.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

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别离诗鉴赏之意象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近年来的考察也越来越灵活,同学们在做这类题时也会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我们就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去鉴赏古代的诗仙文豪给我们留下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古代诗坛上,别离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别离亲人、恋人、友人。而这时,别离无论作为人生遭际还是作为创作题材,都会显得更为重要,更为深刻,更为壮烈,更为精彩。古时没有火车飞机,没有隧道轻轨,没有手机电脑,在交通通讯落后、路途艰险的情况下,只能“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就反映的别离形式来看,有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诸多种类。而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则更多,可以数出来的有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等。我们用近代艺术大师也就是后来出家当了和尚,法号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著名的《送别》开篇,来讲解别离诗的意象问题。“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诗总结了古代经典离别诗所用的种种意象,“柳”、“长亭”、“芳草”、“夕阳”、“浊酒”等等意象概括了离别诗的“离愁别绪”。

一、 折柳赠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

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1、“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2、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绵绵的情意,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诗经〃小雅》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柳永在《雨霖铃》中写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王之涣有名气的《送别》是这样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芳草惜别

古典文学别离(来自:WWw.SmhaiDa.com :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叶叶声声是别离)意象之:芳草 还有一种植物,也是别离诗中常常出现的意象。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其中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诗歌: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最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好像在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古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芳草像纤柔的柳丝一样,缠缠绵绵,给人以依依不舍之情。

三、长亭饯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长亭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除“长亭”之外,还有南浦也是离别诗中常常出现的地名,“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和长亭一样已成为送别之地的一个专有名词了。

同学们试着想一下,能够想出哪些关于“长亭”的诗句呢?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四、 饮酒泣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酒

除折柳送别外,把酒壮行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送别形式。辛弃疾《满江红》:“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杯中物所指的就是酒。许是因为以酒送行更宜于被人接受,也更易于尽抒胸臆,因此就数量而言,以酒送别的诗在别离诗中也是最多的。而就表情达意而言,那种悲壮激烈之情,恰好与以柳送别的缠绵悱恻形成鲜明对照。“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种情况下,送者或被送者,谁也很难生出什么兴致来,真是“愁颜”难慰,别恨又添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

除了壮行之外,借酒还可以表达当事人的交情,并寄以某种企盼和祝愿。温庭筠《送人南游》所谓“唯以一杯酒,相思隔远天”。这就是“酒”这个意象所具有的奇特内涵。

五、日暮伤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夕阳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

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是古人喜欢在傍晚时分送别吗?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李白写了很多关于别离的诗,其中《送友人》便是很成功的一首:“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个落日便给我们描绘出一副夕阳西下,诗人与友人执手不忍分离的图画。

除了这些意象之外,还有很多意象也是古代经典别离诗常常使用的,比如,江水、孤帆、云朵等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在《别赋》中如是说。“别”愁、“别”思、“别”恋在众意象中被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在鉴赏古诗的时候要深刻理解意象的意义和功能,还要从意象中分析出诗人的感情和诗词的思想。

附:《长亭送别》读后感

崔莺莺并不叛逆

华德阳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里的一支奇葩,有人说在这一折戏里突出刻画了崔莺莺的叛逆性格,描写了她对功名利禄视如粪土和对爱情的大胆执著的追求。其实,崔莺莺并不叛逆,她的言行只是一个自然人的本能反应,还谈不上反抗封建礼教。

有人说,崔莺莺的唱词里有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等表明了她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显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如果以此类推,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难道也是写了一个轻视功名利禄的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显然牵强附会。

那么,此时此刻崔莺莺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首先,崔莺莺之所以不让张生赴京赶考,不是轻视功名利禄,也不是叛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热恋中的女子都会这样做。相思折磨人啊!什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什么“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一朝拥有”!什么“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每个热恋中的男女都会视功名如粪土的,都会有叛逆精神的。现在的一些中学生早恋,在我们成人看来是浪费青春,耽误前程;但热恋中的学生们毅然、决然地投入,宁愿不考大学,也要卿卿我我。难道他们也如崔莺莺般伟大?也是在反抗“封建礼教”?

其次,崔莺莺不舍得张生去取功名,是因为“夜长梦多”。崔莺莺有深深的忧虑,明确地说就是怕张生“停妻再娶妻”。一旦张生金榜题名,他将成为高门望族的择婿对象,这个巨大的阴影折磨着崔莺莺。并且,恋爱中的人儿宜小别忌久别,张生这一走,回来的可能性就小了,因为外界的诱惑太大了,休怪他走累了“偏那绿杨堪系马”。也很难说张生不是陈世美,说不定又多了一个张世美,因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不是没有历史根据的。

所以,崔莺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热恋中的女子,在送别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只是离愁别恨,只是对爱情潜在的危机的一种无奈和担忧,而不是“革命女青年”般的叛逆,也不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斗士”,只是一个真实人性的本能反应罢了。

1、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杜牧《赠别》

越是离别之际,越是不敢回忆往昔,生怕动了情,就再也没有办法决然离去。想要表现得更从容一些,可是面对这最后的宴席,再也无法装下去。

心中真的无情吗?可是为什么,连最简单的笑,都那么难做到!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以后再也不能牵你的手,与你细话情长。以后再也不能耳鬓厮磨,无惧岁月蹉跎。

此一别后,良辰再无佳人相伴,美景只能独自欣赏。风月无边,前路漫漫,于我来说,往后再多快乐,凝于笔尖,都不过是满纸落寞。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人生苦短,车马很慢,一别便是经年。多希望天下有不散的筵席,你我可以继续把酒言欢,不用怕今日过后,不知何时再见。

然而你注定要走,我亦无法挽留。只望你干了这杯酒,在走向未知的路时,能够少一些孤独和烦忧。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你乘着那孤单的小舟,就那样消失在茫茫天地间,消失在我眼前。我多希望视线可以再延长一点,还能再多看你一眼。

可是天大地大,我又如何能追随你到天涯。你走后,我的世界里,便只剩滔滔江水在奔流,流向那遥远的、有你的天尽头!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程又一程,白雪皑皑,送你离开。不想就此别去,总想再多聚一会,再多一会。然而离别却总似离弦之箭,不得不发,越是不舍放手,越是离开得越快越久。

路径极尽曲折,却还是留不住。白茫茫天地间,只剩下你离去的脚印,和一个还不舍得走开的.我。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雨微寒,绵绵密密地铺满离人心间,似一张网,网住所有不愿撒手的渴望。然而,如此克制的我,却更像是那远处的一座山,孤零零地伫立在天地间。

我不能做什么,可是我真的舍不得。

7、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静静地陪你走到路口,送别的路已走到尽头。你挥别我,和过往的一切,踏上未知的路途。

春日的芳草生机勃勃,一路蔓延在你脚边,像是我心中的思念,一直追随你,直长到天涯海角。

你走得越远,思念便越是无穷无尽。

8、人间离别尽堪哭,何况不知何日归。——赵嘏《江上与兄别》

如今,我们相隔天涯,也像是毗邻而居,却还是有人,一转身,就再也不见。

古时候,相距咫尺,却也似隔着千山万水。一别后,便是两地孤苦,生死未卜。有生之年再相逢,便是上天恩赐,几世积福。

离别时刻,难过无须忍着,转身后,可能再也无法回头。

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背井离乡,一去便是数载,如今音容尽改,鬓染霜白。有幸归来,却越是靠近故乡,越是不敢回忆和想象。不知道所爱之人是否安好,不知道是否有人能认出现在的我。

不敢询问迎面走来的人,生怕一开口,便只剩满怀失落。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11、还记得那是一个明媚的春天,杨柳枝初染嫩色,随风飘起,像离人不肯收回的手臂。那时,我尚年少,却要离乡。

12、如今我已年迈,踏雪归来,步伐越来越重。分别的日子已经太久,不知家人可好,也不知历经风霜的我,还能不能重拾快乐!

13、天地茫茫,前路漫漫,风雪无边,往事已散!

1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1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18、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19、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20、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2、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柳枝词》

23、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2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5、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2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7、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28、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9、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30、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31、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3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3、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3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34、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3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36、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7、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38、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39、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40、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1、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

42、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43、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44、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45、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46、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47、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48、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49、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50、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崔涂《春夕》

5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2、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53、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

5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55、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56、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57、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

58、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59、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

60、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离绪千种,期待着一次重逢。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它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或《阳关曲》(《阳关三叠》),在唐、盛时代广泛流传。安西指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境内。渭城在长安附近。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为自中原赴西北必由之路。当时行人到西北去,都要经渭城,出阳关(或玉门关)。此诗所写,即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在唐代,西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各民族之间也经常有政治上的交涉,军事上的冲突,因此,往来道途的人很多,而在当时,两地的生活水平、风俗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亲友到这种辽远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人们自然会更多更深地表示自己的殷勤惜别之情,如这首诗所写的。

从诗中可以看出,元二并非离家作客,而是已经游宦长安,这一次,又奉使到更远的西安去。王维也是在游宦之中,并非居家,这一次,乃是客中送客。元二从长安出发,王维送到渭城,置酒饯别,诗即从渭城风物写起。

前两句布景。地是渭城,时是早上,细雨濛濛,沾湿了微细的城土。天气不好,增加了旅途的困难,当然也就增加了别离的怅惋。客舍写明客中送客,并显示远送渭城,暂留复别的情况。古人送别,都要折柳为赠,所以柳色青青,见之不免触目惊心。朝雨画出凄清之景,新柳勾起离别之情,只写景物,而别情已有丰富的暗示。

后两句抒情。使命在身,分手在即,虽然远送,势难再留,这时,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只能劝元二再饮一杯,再待一会而已。用一“更”字,则此前之殷勤劝酒,此刻之留恋不舍,此后之关切怀念,都体现了出来。所以这一个字的容量是很大的。为什么如此地殷勤、留恋、关切呢?因为元二一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象自己这样的知心朋友了,何况他还越走越远,要到安西呢?从此以后举目无亲,还是在故人面前多饮一杯吧。只这廖廖十四个字,就将好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抒写无余。言简意赅,语浅情深,正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传诵。

4、《别董大》二首(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適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適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適“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4、《西厢记·长亭送别》(二)

【元】王实甫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这折戏充分表现了一对恋人被迫分离时内心的痛苦和怨恨。在凄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内心独白中表现了两种不同思想的对立,戏剧冲突在一种独特的形式中巧妙地得到发展。

莺莺的唱词,体现了她大胆反抗而又温顺柔弱的性格特征,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和命运。作为一个相国小姐,她的反抗和怨恨表现得含蓄深沉,她不仅不能有越礼的行为,同时在情人离别时因有母亲在身边也不能畅抒情怀,这就显示出她性格中温顺柔弱的另一面。她的痛苦中,不仅有离愁别恨,而且包含着怕将来被遗弃的隐忧。

《长亭送别》充分表现出《西厢记》作为一部抒情诗剧的艺术特色。开头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和意境,运用具有特征性的景物写情,情景交融,构成凄清哀婉的诗的艺术境界。下面《滚绣球》一曲,则以主观的情感去驱遣客观的景物,既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言亦雅亦俗,既华美典丽又通俗生动。夸张、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是极夸张的句子,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怨恨,真实动人。《三煞》中从笑和哭、喜和悲、暖和寒构成的鲜明对比里,强烈地表现出人物孤寂难耐的离愁别恨。而整折戏里,从头到尾处处点染的西风黄叶、衰柳长堤等种种凄清的物象,使整个环境和背景弥漫着一种悲凉的气氛,与人物的感情心境融化为一体,增强了戏剧语言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5、《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从上片的描写,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象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那不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色将晚,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天将晚,雨已停,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快上船吧,要开船了!”两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恋之际,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

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