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齐鲁民何辜,连年未逢稔。
2. 齐居有常禁,跬步不得语。
3. 齐室生武贤,兰陵乃颇牧。
4. 齐野非吴渚,支郎是子陵。
5. 齐鲁云何两大臣,初无名字挂朝绅。
6. 齐家先正己,标准自吾身。
7. 齐山山下泊扁舟,尚想三生杜牧游。
8. 齐霸燕强旧有基,当年管乐易为奇。
9. 齐卿善高奚,为治孰过之。
10. 齐朝庆裔祖敖曹,麟角无双凤九毛。
11. 齐女幈帏失旧容,侍中冠冕有芳踪。
12. 齐人陈迹此流传,班史苏诗岂必然。
13. 齐鲁多方士,荒唐竞自媒。
14. 齐鲁多平原,江浙田高下。
15. 齐王未知瑟,吴犬终怪雪。
16. 齐人谨盐筴,伯者之事尔。
17. 齐梁陈隋诗,真可以不作。
18. 齐侯北海楚南海,匹马扁舟我过之。
19. 齐祠难著野衣冠,旋赎金章始见闲。
20. 齐民本自乐衡门,水旱那知不自存。
21. 齐民让畔不争桑,和气横流岁自穰。
22. 齐地谷翔贵,排门无爨饙。
23. 齐安孤起宋兴前,光宅相仍一水边。
24. 齐山置酒菊花开,秋浦闻猿江上哀。
25. 齐云山与壁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
26. 齐国壮士侪要离,念母与姊生慈悲。
27. 齐相善求治,议论人人殊。
28. 齐楚诸生俨鞸绅,人人愿得出君门。
29. 齐梁旧事惯常陈,道运湮微且莫伸。
30. 齐王元在籍军中,万马朱幩揕掩袂,
31. 齐山压清溪,苍崖浸老碧。
32. 齐人石为瓠,自视比金璧。
33. 齐女幽忧后,幽时兴咏中。
34. 齐王非爱牛,厉人非爱子。
35. 齐宿连宵凤掖西,才交五鼓著朝衣。
36. 齐梁无骏骨,李杜得秋毫。
37. 齐眉沉醉绮罗丛,心事谁知付去鸿。
38. 齐郎好诗风调清,语中有骨自老成。
39. 齐王昔好竽,有客工鼓瑟。
40. 齐居皇皇,琼琚锵锵。
41. 齐人富国书犹在,煮海为盐属县官。
42. 齐女门北古塘斜,岸苇无穷杂蓼花。
43. 齐苑晨登紫阁,宋宫夜逐羊车。
44. 齐瑟未工,楚玉奚辨。
45. 齐讴且辍唱,吴趋亦停声。
46. 齐鲁纵横豺虎群,天王亲拜大将军。
47. 齐鲁巡游地,苍生见紫微。
48. 齐鲁何多盗,冬春未解围。
49. 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
50. 齐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田平碧中。
51.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52. 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
53. 齐安荒僻郡,平昔处放臣。
54. 齐安一郡雨不足,稻畦土坚不入谷。
55. 齐安剖竹要循良,分付吾家坦腹郎。
56. 齐楼梁殿黍离离,王气潜随斗柄移。
57. 齐酿如渑涨绿波,公诗句句可弦歌。
58. 齐鲁元勋古太师,寂寥千载恐无之。
59. 齐安无一事,台榭若天成。
60. 齐民聚百货,貿鬻贵及时。
61. 齐峰何处是,似亦出柯山。
62. 齐己诸人壳已蝉,不传诗印又多年。
63. 齐师成都来,春风掀竹笠。
64. 齐斋老子今安在,一去人间余廿载。
65. 齐云山特立,古刹悬危壁。
66. 齐为沽名特觐王,当时国势岂真强。
67. 齐纨新裂月轮全,蝉雀分明彩翠鲜。
68. 齐主萧道成,乃是萧何孙。
69. 齐诚揭虔,敬恭祀事。
70. 齐家断勿责他人,须信仪型只在身。
71.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题齐安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熏。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
【前言】
《题齐安驿》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小诗描绘了四幅各自独立的画面,展现了齐安驿春天的山川风物,显示了春天蓬勃生机及诗人对春天的赞赏,语美网境浑融,兴寄高远。
【注释】
⑴齐安:在湖北麻城西南。
⑵日净:日光明净。染:被色彩晕染。
⑶暄:暖和。薰:草木发出的香气。
⑷梅残:残存的梅花。
⑸一川云:一大片云。传:这里指长条的麦垅。
【翻译】
日光明净,照着远处的山峦,仿佛是谁用画笔作了晕染;春风暖洋洋地吹着,草木蒸腾,发出阵阵清香。路边的梅花,正把残存的几片雪白花朵摇落;一垅垅麦子,蓬勃地生长,好像是一片绿色的云不断上涨。
【鉴赏】
诗由四幅独立的画面来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山川风物图,含有浓厚的生活意趣。这种四合一式的绝句写作法,已见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到宋代方才被普遍运用。
第一句写晴山,日光明净,山色好像是画家用画笔晕染出来一样。日净,是写太阳,也是写天空。天上没有云,所以日光明净,蓝天便成为诗人特地给山配上的广阔背景。因为是春天,山上草木茂盛,在阳光的照耀下,又缭绕着薄薄的烟雾,便显得深浅浓淡不匀,仿佛是画笔涂抹而成。“山如染”三字,十分形象地概括了这一生机勃勃的状况。第二句写草木。给大地带来春色的,除了春日,便是春风。上句写春日的作用是通过视觉来表现,而春风因为是难以捉摸的,无形的,所以换用感觉来描绘。春风给人的感觉是暖洋洋的,于是草木受到暖风的吹拂,蒸腾出阵阵香气,扑向人们。这两句,写日丽风和的.醉人景况,显示了春天蓬勃生机及诗人对春天的赞赏。
后两句,各捕捉眼前景致,进行描绘。第三句述残梅,诗人对梅花冲雪冒霜的精神已多次赞扬,目前春已到来,梅花便早早凋谢,只剩下数瓣花片,在春风中似雪般飘落。这句是以梅衰衬托春色的秾丽。第四句写麦,是众口交誉的神来之笔。写麦子在春天长得快,本不足奇,奇在诗人以“一川云”三字来形容,以“涨”字作呼应。对这句诗的理解,大多数人认为是说麦子迅速上长,使得溪畔麦垅之上的白云也为之上浮;又有人说是麦子与天上的云一起倒映在涨潮的春水里。这些解释都没有真正领略到这句的意思,原因是解诗者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所以对“川”字黏得太死。“云”在这里不是实指,与上句“雪”字用法相同,诗首句已说“日净”,自然不会有上涨的“云”,这句是说,春天时,麦子拔节,一天之内,可长数寸,蓬勃之势,犹如一川绿云,腾腾上涨。
诗全首用对,工巧别致,每句又都用实词开头,对第二字及第五字精心锤炼,使画面流动优美。四句诗,均即目所见,各以最为简练的语言组织很丰富的景物,构成一个整体,意境浑融,兴寄高远。
舒卷自如的句式。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即有整齐匀称之美,又有错综变化之美,具有独特的风味。《蜀道难》语势奇崛不拘常格,与蜀道之“奇险”妙合无痕。
变化多端的韵脚。此篇押韵,富于变化,“寒”韵爽脆遒劲,“麻”韵宽宏响亮。此与四川的雄奇壮美之景、运笔的变幻恍惚之势十分协合。
谐和得体的声调。诗句下三句连用三平声,是古体诗重要特点,《蜀道难》将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写蜀道之险,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下五字五仄声连用,语气紧迫,读之令人透不过气来;写规劝游子,“问君西游何时还”,下五字五平声连用,“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下六字六平声连用,语气舒缓,情意绵长,读之又仿佛令人触摸到诗人对“君”的忧虑关切之心。——诗人当然不是完全有意识如此安排,是天才诗人情感的自然涌动,才形成了这种韵律之美。
千古奇诗《蜀道难》,奇景奇情耐思量。《蜀道难》是一首“奇之又奇”的乐府诗,是李白歌咏祖国壮丽河山的代表作品。诗中,诗人以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蜀地山川的雄奇险峻。其情感之奔腾起伏,笔法之变化多端,想像之奇幻莫测,语言之参差错落,韵律之锵锵高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拓展阅读:蜀道难评析
《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有别于其他的送别诗,此诗巧妙地运用别情,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隐忧。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借劝阻友人不要西游,写尽蜀道之高。
“噫吁嚱”三个感叹词连用,“危”“高”,同义重出,“噫吁嚱,危呼高哉!”一声惊叹,震撼人心。开篇之语,凭空起势,包含着充沛的感情力量,使人在这一声并没有多少具体描绘的.惊呼中,感觉到蜀道的高峻。诗中蜀自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太白山有鸟道,却无人路可行,概括叙述了蜀国长期与内地隔绝的状况,也寓高山阻隔之意于其中。接着引用五丁开山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之时,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说明了蜀道在历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险阻。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都得绕行!而且天梯石栈的下面是急湍险流。健飞的黄鹤无法通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之类也同样为如何通过而发愁,在此基础上,诗人又通过摹写攀登者的神情和动作,如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等,来进一步烘托山路纤曲,蜀道因其高而艰险难行。
“问君西游何时还?”未登程先问归期,借惜别之情,写透蜀道之险。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运用夸张手法,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卷;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万壑雷鸣的音响,组合起来的动感画面,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险要令人惊心动魄,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诗人觉得仍不到位,“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一句“质问”,一种虚幻的笔法,从侧面强化了蜀道的惊奇雄险。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地非久留之地。告诫友人之语写出诗人的政治远见及内心的深深忧虑。
“蜀中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蜀”,可见剑阁是蜀中军事要塞。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由自然而及人间,诗人写剑阁之险意在引出蜀地的战祸之烈。巧妙地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战乱的发生。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太平景象背后潜伏的军阀割据局面的深深忧虑,表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远见卓识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全的深刻的关注,为诗篇增添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在诗中,诗人还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形式,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使人产生“一叹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推陈出新形式、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让我们领略了“诗仙”李白的才情,《蜀道难》不愧为一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