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咏蟹》
2、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3、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赋得弱柳鸣秋蝉》
4、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六月三日夜闻蝉》
5、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新蝉》
6、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 《垂丝钓》
7、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
8、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9、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 《听早蝉歌》
10、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11、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闻蝉感怀》
12、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13、娇声娇语。恰似深闺女。三叠琴心音一缕。趓在绿阴深处。 《清平乐(咏蝉)》
14、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 《闻新蝉寄桂雍》
15、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闻蝉》
16、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17、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咏蝉》
18、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早蝉》
19、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间早鸣秋树。薄翦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齐天乐(蝉)》
20、细声频断续,审听亦难分。仿佛应移处,从容却不闻。《听新蝉寄张昼》
21、齐女屏帏失旧容,侍中冠冕有芳踪。翅翻晚鬓寻香露,声引秋丝逐远风。旅馆听时髭欲白,戍楼闻处叶多红。《新蝉》
22、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
23、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闻蝉》()
24、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能阅几时新碧树,不知何日寂金闺。若逢海月明千里,莫忘何郎寄一题。《晚山蝉》
25、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26、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 《早蝉》
27、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 《闻蝉》
28、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29、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30、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风蝉》
31、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32、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早蝉》
描写儿童的经典古诗句1
1、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3、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陈师道《示三子》
4、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李白《公无渡河》
5、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6、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
7、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李郢《南池》
8、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
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0、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11、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李涉《牧童词》
12、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13、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颜仁郁《农家》
14、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李涉《牧童词》
15、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6、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诗》
17、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18、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19、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20、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21、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2、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里闾。——萧衍《东飞伯劳歌》
2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24、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25、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26、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27、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28、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29、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30、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31、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32、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33、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3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5、儿童也爱晴明好,纸剪风鸢各一群。——朱茂曙《秦淮河春游即事》
36、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37、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38、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吴伟业《沁园春·观潮》
39、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40、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41、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42、"痴儿呆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吴潜《鹊桥仙·扁舟昨泊》
43、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严羽《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4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4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46、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47、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丘为《泛耶溪》
48、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崔道融《牧竖》
49、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洪咨夔《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
50、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居易《池上》
5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52、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施肩吾《幼女词》
53、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许虬《折扬柳歌》
54、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杜甫《赠卫八处士》
55、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陶渊明《酬刘柴桑》
5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57、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58、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59、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60、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韦庄《与小女》
61、十岁载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绝句》
62、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
63、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白居易《观游鱼》
64、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孔尚任《放风筝》
65、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郑谷《淮上渔者》
66、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7、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刘禹锡《踏歌词》
68、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李商隐《忆匡一师》
69、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描写儿童的经典古诗句2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3、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5、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7、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8、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9、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10、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yuān :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参考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作者简介】
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吧。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古诗词作者背景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长期隐居钱塘西湖,《游园不值》广为传诵。
【注释】
不值:没有遇到主人。
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小扣:轻敲。
柴扉: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古诗词今译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古诗词名句赏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
到底还是六月的西湖最美,风光与其他时候大不相同。莲叶接天一望无际的碧绿,荷 花映日呈现出异样娇红。
作者简介:
杨万里,南宋江西吉水人。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等齐名。一生作诗二万多首,流传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的诗构思新巧,风格清新活泼 ,平易自然。语言通俗晓畅,自成一家。 晓出 : 早晨走出。
注释:
净慈寺 : 西湖边上得一个著名佛寺。
林子方 : 作者的朋友。
毕竟 : 到底。
西湖 : 在浙江省杭州市区西。
四时 : 四季。
别样 : 特别,异常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注词释义】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遮:遮蔽,遮盖。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古诗今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赏析】
①望湖楼--在杭州塘门外西湖边。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