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踏实的古诗句合计50条

时间: 2023-12-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示三子》原文及翻译赏析1

示三子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唒。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古诗简介

《示三子》由宋代诗人陈师道所创作。元祐二年(1087年)诗人将分别四年的妻儿们接回到身边,得以重新团聚,诗人于是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诗篇。开头两句追叙见面之前约心情,出语自然,毫不作态。中间四句从见面时的印象写到由于激动而引起的悲喜交集之情,既细腻,又曲折。这首诗纯是写情,凝练精到,表现了骨肉至情,全诗语浅情深,耐人回味,是他诗中上乘之作。

翻译/译文

你们走远了,我倒也不再惦念;及至归期接近,反而难、以忍耐。儿女们已站在眼前,你们的容貌我已认不出来。欢喜到了极点,不知说什么好。收泪一笑,包含着多少悲哀。明知这不是在梦中,可我的心仍在摇摆不踏实。

注释

①外家:外公家。

②去远:离去很远。神宗元丰七年(1084),陈师道因家贫而将妻子儿女送往在四川做官的岳丈处寄养。

③归近:归期临近。不可忍:难以忍耐,形容与子女见面的急切心情。

④略:全,都。省(xing):识,记得。

⑤哂(shěn):微笑。

⑥了知:确实知道。

⑦忽忽:恍惚不定貌。心未稳:心里不踏实。

创作背景

元丰七年(1084年),陈师道的岳父郭概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因为师道家贫,妻子与三个儿子及一个女儿只得随郭概西行,而陈师道因母亲年老不得同去,于是忍受了与妻子儿女离别的悲痛。将近四年以后,即1087年(元祐二年),陈师道因苏轼、孙觉等人之荐,充任徐州州学教授,才将妻儿接回到徐州。纪录这一场生离死别,他写下了不少情意诚笃、感人至深的佳作,如《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送内》、《别三子》、《寄外舅郭大夫》等,这首《示三子》即是作于妻儿们刚回来之时,也是非常杰出的一首。

赏析/鉴赏

这首诗描述的主要是诗人思亲、见亲的全程心灵感受,言语易懂,感人至深。

首二句说妻儿们去远了,相见无期,也就不那么惦记了;而当归期将近,会面有望,则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去远”句固然是记录了诗人的实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失望和悲伤,诗人决非真的忘情于妻儿,而是陷于一种极度的绝望之中。“归近”一句正说明了他对亲人不可抑捺的情愫。

“儿女”二句写初见面的情形。因离别四年,儿女面目已不可辨认。陈师道的《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中说:“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可见别时儿女尚幼,故至此有“眉目略不省”的说法,表明了离别时间的长久,并寓有亲生骨肉几成陌路的感喟。

“喜极”二句是见面之后复杂心情的表现。久别重逢,惊喜之余,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是相顾无言,泪洒千行,然后破涕为笑,庆幸终于见面。此十字中,将久别相逢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诗人抓住了悲喜苦乐的矛盾心理在一瞬间的变幻,将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了知”二句更深一层作结,说虽然明知不是在梦中相见,但犹恐眼前的会面只是梦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这种心理的描绘,写得入木三分。由此可以推知:在与亲人分离的四年中,诗人多少次梦见亲人,然而却是一场空欢喜,反增添了无限的愁思和悲苦,正因为失望太多,幻灭太多,所以当真的会面时,反而产生了怀疑,唯恐仍是梦中之事,深沉的思念之情便在此中曲折表现了出来。这两句源于杜甫《羌村》组诗中写回家初见亲人的惊喜和疑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意谓久别重逢,如相见于梦中,后来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中“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即用杜甫诗意;而陈师道此二句是翻用杜甫诗的句子,与晏几道《鹧鸪天》中所说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意境略同,可见陈师道取前人诗意能点化出新意。

此诗通篇造语质朴浑厚,无矫饰造作之气,读来恻恻感人,其原因主要在于诗人感情的真挚,语语皆从肺腑中流出,所谓至情无文,即是艺术上一种极高的境界。此类浑朴的作品得力于陈师道向古乐府和杜甫诗的学习,然而他并不在字句上摹仿前人,而在格调立意上倩鉴前人,故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引陈师道的话说:“今人爱杜甫诗,一句之内,至窃取数字以仿像之,非善学者。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这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已有充分的表现。陈师道论诗标举“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后山诗话》),即是他形成这种创作风貌的理论基础。但此类作品在他的集子中也并不很多,故尤为珍贵。

陈师道论诗,提倡“宁拙无巧,宁朴无华。”(《后山诗话》)此诗就是朴拙无华而感人肺腑的好诗。说它朴拙,因为全诗没有典故,没有藻饰,章法平直,句法简洁,并不追求文外曲致。说它感人,是因为字里行间洋溢着至性至情,深挚敦厚,绝无造作虚饰。然而此诗虽不炼句而炼意:首联写久别重逢之情极为生动,尾联则活画出疑信参半之心态。用极简洁的诗句刻画出复杂深微的感情,所以耐人回味。

陈师道做诗追求古朴,讲究锤炼,自称“此生精力尽于诗”,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句,因此,他的诗往往枯涩生硬。这首诗纯是写情,凝练精到,表现了骨肉至情,是他诗中上乘之作。

《示三子》原文及翻译赏析2

示三子

朝代:宋代

作者:陈师道

原文: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唒。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你们走远了,我倒也不再惦念;及至归期接近,反而难、以忍耐。

儿女们已站在眼前,你们的容貌我已认不出来。

欢喜到了极点,不知说什么好。收泪一笑,包含着多少悲哀。

明知这不是在梦中,可我的心仍在摇摆不踏实。

注释

①外家:外公家。

②去远:离去很远。神宗元丰七年(1084),陈师道因家贫而将妻子儿女送往在四川做官的岳丈处寄养。

③归近:归期临近。不可忍:难以忍耐,形容与子女见面的急切心情。

④略:全,都。省(xing):识,记得。

⑤哂(shěn):微笑。

⑥了知:确实知道。

⑦忽忽:恍惚不定貌。心未稳:心里不踏实。

参考资料:

陶文鹏主编 .宋诗精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67-368 .

赏析:

作者:佚名

1084年(元丰七年),陈师道的岳父郭概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因为师道家贫,妻子与三个儿子及一个女儿只得随郭概西行,而陈师道因母亲年老不得同去,于是忍受了与妻子儿女离别的悲痛。将近四年以后,即1087年(元祐二年),陈师道因苏轼、孙觉等人之荐,充任徐州州学教授,才将妻儿接回到徐州。纪录这一场生离死别,他写下了不少情意诚笃、感人至深的'佳作,如《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送内》、《别三子》、《寄外舅郭大夫》等,这首《示三子》即是作于妻儿们刚回来之时,也是非常杰出的一首,这首诗描述的主要是诗人思亲、见亲的全程心灵感受,言语易懂,感人至深。

首二句说妻儿们去远了,相见无期,也就不那么惦记了;而当归期将近,会面有望,则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去远”句固然是记录了诗人的实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失望和悲伤,诗人决非真的忘情于妻儿,而是陷于一种极度的绝望之中。“归近”一句正说明了他对亲人不可抑捺的情愫。

“儿女”二句写初见面的情形。因离别四年,儿女面目已不可辨认。陈师道的《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中说:“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可见别时儿女尚幼,故至此有“眉目略不省”的说法,表明了离别时间的长久,并寓有亲生骨肉几成陌路的感喟。

“喜极”二句是见面之后复杂心情的表现。久别重逢,惊喜之余,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是相顾无言,泪洒千行,然后破涕为笑,庆幸终于见面。此十字中,将久别相逢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诗人抓住了悲喜苦乐的矛盾心理在一瞬间的变幻,将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了知”二句更深一层作结,说虽然明知不是在梦中相见,但犹恐眼前的会面只是梦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这种心理的描绘,写得入木三分。由此可以推知:在与亲人分离的四年中,诗人多少次梦见亲人,然而却是一场空欢喜,反增添了无限的愁思和悲苦,正因为失望太多,幻灭太多,所以当真的会面时,反而产生了怀疑,唯恐仍是梦中之事,深沉的思念之情便在此中曲折表现了出来。这两句源于杜甫《羌村》组诗中写回家初见亲人的惊喜和疑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意谓久别重逢,如相见于梦中,后来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中“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即用杜甫诗意;而陈师道此二句是翻用杜甫诗的句子,与晏几道《鹧鸪天》中所说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意境略同,可见陈师道取前人诗意能点化出新意。

此诗通篇造语质朴浑厚,无矫饰造作之气,读来恻恻感人,其原因主要在于诗人感情的真挚,语语皆从肺腑中流出,所谓至情无文,即是艺术上一种极高的境界。此类浑朴的作品得力于陈师道向古乐府和杜甫诗的学习,然而他并不在字句上摹仿前人,而在格调立意上倩鉴前人,故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引陈师道的话说:“今人爱杜甫诗,一句之内,至窃取数字以仿像之,非善学者。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这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已有充分的表现。陈师道论诗标举“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后山诗话》),即是他形成这种创作风貌的理论基础。但此类作品在他的集子中也并不很多,故尤为珍贵。

诗歌:遇见

遇见你的那天

也并不是很特别

太阳没有从西边出来

云彩也没有格外美丽

只是阳光照射的角度很奇怪

仿佛所有的光彩

都成了你一个人的背景

给你映出一段

不一样的剪影

我们隔着远远的距离

我不是故意要看你

只是人生的那一种微妙

谁也无法参透

就这样遇见你

黑色西装利落的短发

高大的身材沧桑的面孔

你并不是我的style

却在那一瞬间击中我的眼球

我从不负隅顽抗

因为我服从内心的呼唤

我知道我该矜持一点

上前搭讪这样的事情本来是男士的特权

可是我等不了啊

每天频繁地出现在你的面前

你却只当我是路人

舍不得分给我一丝目光的流连

我该怎么办

我知道我不好看

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本钱

便只好厚着脸皮找你搭讪

起码你还能记得我

不管印象是好还是坏

至少我在你的生命里

停留了那么一瞬间

你看我笑得开怀

私下里对话练习了无数遍

可是你不给我机会

一句话就击碎了我好不容易积聚起来的勇气

游戏里我们称之为秒杀

遇见_凉尘

我只是一截小小的阳光

铺开雪白的纸页

叫你书写

我蹙眉凝视

你仓促而就的

『爱情』

我看到一纸苍白

墨迹成刺目的污黑

不好开口

它,没我写得好看

我不会在这个时间遇见你

你修改了时间表

把我们的一段

把有我的未来

逼回过去

我偏偏在这个时间遇见你

遇见了明媚

遇见了秋天

遇见了一切的一

遇见了轮回的回

青春期,遇见“公元前”父母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薄冰期。尤其是女孩儿,心思更加细腻,情绪更加敏感,就像走在快要解冻的脆弱冰面上,随时都有可能“咔嚓”裂开一个洞,跌进去,被坏情绪浸得满身冰凉。

在这种起伏不定的善变情绪中,发生冲突最多的,自然就是每天与自己在一个家门同进同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父母。

第一次与父母发生摩擦之后,这种不快可能会越来越多,像电光火石一样,在心中“呼呼”地燃起小火苗。其实,你并不是不爱自己的父母了,但也确实是对他们感到不满。随着不断地成长和学习,你每一天都在认识新事物,不断发现新鲜、有趣的东西。而父母几乎没有一件事是与自己没有分歧的,对于你想做的事,父母往往赞同的少,反对的却很多。

这个阶段,女孩儿最怕的就是被父母打扰。宁可上网聊天、打电话,也不愿意理睬父母,因为说了也白说。女孩儿认为,父母简直就是“公元前”的人,让他们真正理解自己的想法,简直是天方夜谭,搞不好自己还会白白受一顿数落。你觉得自己必须走一条不同于父母的路,但却还不知道这条路在何处。

我在青春期的时候,为了对抗父母的窥视可真是绞尽脑汁——我坚决地认为他们在窥视我。那时,我最喜欢的事是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

其实我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无非就是戴着耳机听听音乐、翻翻小说、写写日记什么的。但只要父母一进屋,在我身后走来走去,我就如坐针毡。我怀疑他们故意进进出出,装作找东西,其实就是来窥视我。有时候,我恨不得能在头上顶一棵隐形草。

有一次,我坐在桌前看书时无意间一回头,妈妈正透过门上的玻璃窗看着我。不知道她当时是有意还是无意,我却如临大敌。我发挥所有的智慧来对付这块玻璃,在桌上放了一面镜子,让它对着玻璃窗,谁的脸在玻璃上一露,立刻被我尽收眼底。但心里并不踏实,因为我做不到每时每刻盯着镜子。终于有一天,我找了个借口,在玻璃上贴了一张画。

除了反窥视,我还觉得自己越来越忍受不了父母的指责。那些话听到耳朵里,厌倦得简直想去死。

当时自己不知道,情绪起伏的一个原因,是体内荷尔蒙的作用。而无辜的父母,只不过是做了荷尔蒙的替罪羊。等到你慢慢过了青春期,就会发现,其实父母也不是那么落伍,那么愚蠢,那么不可理喻,那么面目可憎。

等到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可能会离开父母,远走他乡。独身行路的时候,你才终于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家才是永远的依靠,只有父母才是不变的守候。

到那一天时,你会想:当年,与“公元前”父母狭路相逢的时候,如果自己能稍微侧侧身该有多好啊!

偶然遇见

偶然的遇见,带来必然的爱,然后,才有这个温暖的世界。

阅读是一种遇见。我偶然读了那本重要的书,自此跟以往的自己不再相同,阅读和时光一同塑造了我。

仰望是一种遇见。我仿佛第一次发现天空那么蔚蓝,一只纯洁的白鸟悠然滑过蓝色的“冰面”,我等待着第二只白鸟出现。但是直到我转身回家,还是没能如愿,我忽然意识到刚才那只白鸟比第二只白鸟更重要,我与它的遇见恐怕在此生仅此一回,我对第二只白鸟的渴望也是它带来的,我会因此怆然失落吗?不,我恰恰因为这种唯一的遇见而淡然喜悦,静心珍惜,在低头的时候更懂得如何怀抱那些偶然又深情的遇见,如风与花香的遇见。

相亲相爱是一种遇见。一个父亲对他的孩子说:我也是偶然成为你父亲。这种偶然遇见莫不是一种机缘?成为你的父亲,什么都要为你牺牲难道是必然的吗?孩子,你可以这样想:这个男人差一点做不了我的父亲。正是偶然得惊心动魄,差一点擦肩而过,永世不得遇见,所以那个男人才会珍重了又珍重,死心塌地做定了父亲。“像石头铺在地上,垫起孩子愿望的脚尖”—他的牺牲是与生俱来的,是心甘情愿的,但请不要过早地让这块石头衰老和破碎,因为偶然遇见的父亲也是要必然跟你平等的。偶然的遇见带来必然的爱,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奇迹和人生了。

偶然的遇见太多,而必然的遇见太少—人世间,有什么东西是必然为你的呢?连微小的青草都不是必然为你的。我常常想,是我偶然遇见了一处青草,而不是青草在笃定地等待我的到来。在天地间,坐在青草的身边,我就不再害怕孤独。我喜爱和感激这片青青草地,而不会践踏和破坏它们—可能我没有机会再来,也有可能我会再一次遇见它们。我无法俯瞰一片偶然遇到的青草,更不能因为觉得青草不合己意而随意挥霍它们,我只是偶然闯进芳草萋萋的生命世界,一段珍贵的历史是从青草们开始的,而不是从我的到来开始的。

正因为无数偶然遇见的存在,我才感到自己值得活一次。幸亏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从一开始便知道结果,这样的人生该是多么寡然无味。一个人对我说:“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爱上了你。”这句话值得信任,又确实深情,因为它反映了真实,又道出了偶然遇见的千金难买。

遇见只是偶然,但足够生存。一个孤独的作家说:“我常常在想,对于我来说,最好的生活方式也许是一个人待在宽大而又幽闭的地下室里最靠尽头的一间小室,只身伴着孤灯和写作用的`纸笔。”再孤独的人也会对世界有请求和期待,因此他会永远在偶然中与世界遇见,哪怕是一间小室、孤灯与纸笔。即便没有这些,他也会跟自己遇见,跟自己的心灵遇见,这便是生存的初始和最终的希望。

一滴墨水的蓝遇见一根火柴的光

世界就这样不再寂寞——

当一滴墨水的蓝遇见一根火柴的光

也许比墨水更淡是一滴露珠

也许比火柴更弱是一尾萤火

小小的世界也会长大

一滴墨水变成无边无际的大海

蓝色的大海上明亮的太阳

莫不是曾经的那根火柴?

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你只是让我把心贴近天文望远镜

啊,那蓝色大海包裹的地球

像一滴晶蓝的墨水

而那小小的太阳像燃烧的火柴头

发出殷红的光

世界真的就这么小

一滴墨水的蓝遇见一根火柴的光……

想把我唱给你听,趁现在年少如花

第一首歌《遇见》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

微雨,空气清甜,放学回家要经过一个古旧的小巷,安可可背着书包钻进一家音像店里。她戴着耳机试听,有点儿陶醉,禁不住随着旋律轻轻扭动起来。有人从她面前经过,她退后一步,一错身,书包把背后一面架子的CD哗啦啦扫落下来,她有点儿吓住了,蹲下来手忙脚乱地收拾。

刚才经过的男生回过头来,开始整理架子。他穿着白衬衣,牛仔裤,他的短发精神抖擞,他的眼神干净澄澈,傍晚的一缕阳光温柔地映在他的脸上,美好得像一个不真实的梦境。

男生微微一笑,眨眨眼睛,小声地对安可可说,还愣着不帮忙吗?

他还说,看你脸都红了,我说过这点儿小事没关系的。他还说,奇怪了,在学校怎么没见过你?想听什么,我推荐给你。他叫骆天鸣,是这家音像店老板的儿子,和安可可一样都是川北高中的一年级学生。

第二首歌《他夏了夏天》清淡与浓烈、好与坏都尝过

暑假溽热而漫长,安可可生日那天,表姐答应要带她到欢乐谷玩的,可是安可可站在欢乐谷的门口,却看见骆天鸣同样等在那里。目光穿过人群,他们看见彼此,短短的对视之后,都云淡风轻地笑起来。

骆天鸣走过来,他手里拿着两张票,他说,你也被放鸽子了啊,真惨,那正好我们一起。

他们一起坐了过山车、海盗船,去了冒险屋、漂流岛。安可可想问,你在等的人总不会是我吧,那到底是谁失了你的约呢?可终究没有问出口。表姐打电话过来埋怨找不着她的时候,安可可正坐在准备启动的疯狂大摆锤上,她撒了小谎说今天有事来不了了,无奈旁边传来骆天鸣又兴奋又惊恐的叫声,瞬间泄露了秘密。

他们分开的时候,安可可说,我今天很开心。骆天鸣说,我也是,生日快乐,嘿嘿,上次你的学生证掉在店里了,你的生日和我只相差一周,下次记得去拿。安可可笑了,十六岁的生日,是一个奖励,还是奇迹?

第三首歌《浮夸》有人来问我我就会讲,但是无人来

安可可满心期待着下一次的偶遇,夏天很快过去,安可可无数次经过骆天鸣的班级门口,但是遇见的次数却寥寥无几,更别提说话。

再见到他,是在期中考试后,他身边走着一个长发长裙的女孩,擦肩而过的时候,骆天鸣甚至没有注意到安可可的存在。她听见他们在讨论题目,数学最后一道选择题是选B还是D。她还听见骆天鸣说,怎么每次都是你对,你就不能错一次吗?女孩说,不能。她的背影就像一只骄傲的天鹅。

安可可又补办了一张学生证,她看着自己的照片,短发,瘦,衬得眼睛很大,还算清秀的一张脸,很乖的一副样子。她再也没去过音像店,她希望那个旧的学生证,能一直留在骆天鸣的身边。

夜里做习题累了的时候,安可可总会趴在桌子上望着星空,偶尔看见一颗流星,会抓紧时间许一个愿望,希望骆天鸣能够梦想成真,无论他的梦想是什么。

而自己欲说还休的心事,重要吗?不重要吧。

第四首歌《尾戒》才明白想念只是我的单方面

大寒,呵出的白气凝成了霜,骆天鸣请安可可去森林公园吃烧烤,呼啦啦一大群人,骑着自行车,一路笑着闹着。

长裙女孩也去了,她叫卢婉。

安可可在炭火里埋上个红薯焖着,骆天鸣端着烧烤架子怕沾上升起的炭灰,还不忘对离得远远的卢婉说,饿了吧,鸡翅很快就好了,安可可,你能不能快一点儿。卢婉笑着对安可可说,可可,你慢点儿,别烫着了,别理骆天鸣。

安可可看见骆天鸣小指上有一枚小小的尾戒,黑色的,安可可闹着摘下来借戴一戴,套在大拇指上正合适。正得意,却看见卢婉小指上也有小小的一枚,黑色的,即使暗淡,也闪着光。卢婉看安可可感兴趣,就说,我先买的,骆天鸣就会跟我学。

黑色的尾戒象征着独立孤独,忘记过去。骆天鸣知道这代表的意思吗?他真傻,有些事,并不是保持一致就可以。如果他懂得,那这一厢情愿,一条道走到黑的脾气,和自己可真像。

最后一群人挤在一起拍照,照片定格的瞬间,安可可有了一个决定。

第五首歌《独家记忆》我喜欢你,是我独家的记忆

骆天鸣他们仍旧有集体活动,每次喊她,安可可都有一堆事情要忙,渐渐就不去了。后来真正疏远了,生分了,即使再遇见,也无话可说。

但忘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往事会毫无征兆地跳出来,准确击中心底最柔软的部分,然后缓慢的疼,无止境地蔓延。

六月再一次轰轰烈烈地到来,又马不停蹄地远走,惆怅落幕,青春散场。

音像店旁边的一家网吧,安可可看见骆天鸣正全神贯注地打游戏,她悄悄走到他对面坐下,点开QQ,找到骆天鸣,传给他一个离线压缩包——里面有五首歌,压缩包的名字是,想把我唱给你听,趁现在年少如花。

她走出网吧的时候,眼角落下一滴泪。骆天鸣,再见。骆天鸣,请你记得我。

作品原文

示三子

时三子已归自外家①

去远即相忘②,归近不可忍③。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④。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⑤。

了知不是梦⑥,忽忽心未稳⑦。

作品注释

①外家:外公家。

②去远:离去很远。神宗元丰七年(1084),陈师道因家贫而将妻子儿女送往在四川做官的岳丈处寄养。

③归近:归期临近。不可忍:难以忍耐,形容与子女见面的急切心情。

④略:全,都。省(xing):识,记得。

⑤哂(shěn):微笑。

⑥了知:确实知道。

⑦忽忽:恍惚不定貌。心未稳:心里不踏实。

作品译文

你们走远了,我倒也不再惦念;及至归期接近,反而难、以忍耐。儿女们已站在眼前,你们的容貌我已认不出来。欢喜到了极点,不知说什么好。收泪一笑,包含着多少悲哀。明知这不是在梦中,可我的心仍在摇摆不踏实。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主要是诗人思亲、见亲的全程心灵感受,言语易懂,感人至深。

首二句说妻儿们去远了,相见无期,也就不那么惦记了;而当归期将近,会面有望,则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去远”句固然是记录了诗人的实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失望和悲伤,诗人决非真的忘情于妻儿,而是陷于一种极度的.绝望之中。“归近”一句正说明了他对亲人不可抑捺的情愫。

“儿女”二句写初见面的情形。因离别四年,儿女面目已不可辨认。陈师道的《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中说:“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可见别时儿女尚幼,故至此有“眉目略不省”的说法,表明了离别时间的长久,并寓有亲生骨肉几成陌路的感喟。

“喜极”二句是见面之后复杂心情的表现。久别重逢,惊喜之余,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是相顾无言,泪洒千行,然后破涕为笑,庆幸终于见面。此十字中,将久别相逢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诗人抓住了悲喜苦乐的矛盾心理在一瞬间的变幻,将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了知”二句更深一层作结,说虽然明知不是在梦中相见,但犹恐眼前的会面只是梦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这种心理的描绘,写得入木三分。由此可以推知:在与亲人分离的四年中,诗人多少次梦见亲人,然而却是一场空欢喜,反增添了无限的愁思和悲苦,正因为失望太多,幻灭太多,所以当真的会面时,反而产生了怀疑,唯恐仍是梦中之事,深沉的思念之情便在此中曲折表现了出来。这两句源于杜甫《羌村》组诗中写回家初见亲人的惊喜和疑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意谓久别重逢,如相见于梦中,后来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中“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即用杜甫诗意;而陈师道此二句是翻用杜甫诗的句子,与晏几道《鹧鸪天》中所说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意境略同,可见陈师道取前人诗意能点化出新意。

此诗通篇造语质朴浑厚,无矫饰造作之气,读来恻恻感人,其原因主要在于诗人感情的真挚,语语皆从肺腑中流出,所谓至情无文,即是艺术上一种极高的境界。此类浑朴的作品得力于陈师道向古乐府和杜甫诗的学习,然而他并不在字句上摹仿前人,而在格调立意上倩鉴前人,故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引陈师道的话说:“今人爱杜甫诗,一句之内,至窃取数字以仿像之,非善学者。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这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已有充分的表现。陈师道论诗标举“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后山诗话》),即是他形成这种创作风貌的理论基础。但此类作品在他的集子中也并不很多,故尤为珍贵。

陈师道论诗,提倡“宁拙无巧,宁朴无华。”(《后山诗话》)此诗就是朴拙无华而感人肺腑的好诗。说它朴拙,因为全诗没有典故,没有藻饰,章法平直,句法简洁,并不追求文外曲致。说它感人,是因为字里行间洋溢着至性至情,深挚敦厚,绝无造作虚饰。然而此诗虽不炼句而炼意:首联写久别重逢之情极为生动,尾联则活画出疑信参半之心态。用极简洁的诗句刻画出复杂深微的感情,所以耐人回味。

陈师道做诗追求古朴,讲究锤炼,自称“此生精力尽于诗”,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句,因此,他的诗往往枯涩生硬。这首诗纯是写情,凝练精到,表现了骨肉至情,是他诗中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