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形容,汉语词汇。古义指容貌神色;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以下是形容女人命苦的词语,希望大家喜欢!
形容女人命苦的词语
1、薄命佳人----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2、红颜薄命----红颜:美女的`容颜;薄命:命运不好。旧时指女子容貌美丽但遭遇不好(多指早死、寡居或丈夫不好)
3、玉减香消----喻美人的消瘦、萎靡。
4、玉惨花愁----形容女子忧愁貌。
5、摧兰折玉----摧:摧残,毁掉。毁坏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和伤害女子。
命苦的形容词
时乖运舛——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时乖运乖——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时乖运蹇——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命蹇时乖——指命运不济,遭遇坎坷。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时乖运拙——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生不逢辰——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生不逢时——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又作“生不遇时”。
命薄缘悭——指命运坏,缘分浅。
时运不济——时机和命运不佳。
坠茵落溷——随风而落,有的飘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粪坑里。比喻境遇好坏不同。
形容命苦的诗词
《古兴》
楚血未干衣,荆虹尚埋辉。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闲怨》
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有笋未出土,中已含泪痕。
《自遣》
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雠。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清桂无直枝,碧江思旧游。
《留弟郢不得送之江南》
刚有下水船,白日留不得。老人独自归,苦泪满眼黑。
《秋怀》选一
竹风相戛语,幽闺暗中闻。鬼神满衰听,恍惚难自分。商叶堕干雨,秋衣卧单云。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瘦攒如此枯,壮落随西曛。袅袅一线命,徒言系絪缊。
《峡哀》选一
三峡一线天,三峡万绳泉。上仄碎日月,下掣狂漪涟。破魄一两点,凝幽数百年。峡晕不停午,峡险多饥涎。树根锁枯棺,孤骨袅袅悬。树枝哭霜栖,哀韵杳杳鲜。逐客零落肠,到此汤火煎。性命如纺绩,道路随索缘。奠泪吊波灵,波灵将闪然。
《杏殇》选二
踏地恐土痛,损彼芳树根。此诚天不知,翦弃我子孙。垂枝有千落,芳命无一存。谁谓生人家,春色不入门。
此儿自见灾,花发多不谐。穷老收碎心,永夜抱破怀。声死更何言,意死不必喈。病叟无子孙,独立犹束柴。
《悼幼子》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
《春愁》
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故花辞新枝,新泪落故衣。日暮两寂寞,飘然亦同归。
《归信吟》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闻夜啼赠刘正元》
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诗经·氓》可算是中国文学史上有迹可查的第一首弃妇诗。诗中的“我”(即弃妇)自叙了从相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其情悲愤难平,态度哀怨决绝,“我”声泪俱下、后悔莫及的控诉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歧视和压迫,也异常生动地反映了在那个时代里女子在婚姻、家庭中处于被动低下、任人宰割的悲惨地位。
诗中的“我”从一开始表现出的是对生活强烈的热爱和憧憬。当“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氓”打着“抱布贸丝”的旗号来向“我”搭讪、套近乎时,“我”出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期盼,在他花言巧语的攻势下,涉世未深的“我”很快被其捕获,心甘情愿的成为了他爱情罗网中的猎物。“我”不但轻信了“氓”感情的真诚,而且大胆的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桎梏,毅然决然地与其私定了终生的爱情契约。在痴情的主导下,“我”不但体贴的“送子涉淇”,而且在“子无良媒”前提下,竟然还同意了仓促的“秋以为期”的婚期。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也许是出于对把握命运的自信,“我”抛开了女子应有的矜持和谨慎,也可能是出于对“氓”海誓山盟的偏听偏信,“我”忽略了传统媒妁制度对当事人品行道德考察的必要性,“我”抱着一颗至诚之心,迫不及待、义无反顾的飞向了一个自我营造的爱情小巢。
在最初的婚姻生活中,“我”也是能在某种程度上体验到幸福的。因为基于单纯、炽热恋爱生活的惯性,“我”依然深信他还具有当初“抱布贸丝”时的虔诚,而此时的我,不但依然拥有当初能深深吸引“氓”的“其叶沃若”的娇美容颜,而且能做到在“三岁食贫”“夙兴夜寐”的艰苦生活中安之若素、无怨无悔。但“我”并不知道这种一厢情愿所营造出来的痴心的幸福,基础并不牢固。因为随着无情的岁月的洗礼,“我”再娇美动人的容颜也有枯竭的一刻,“我”再坚强的臂膀也有不堪重负的一天。随着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天的到来,昔日那个温情脉脉的“氓”开始对人老珠黄的“我”冷淡、疏远,也正当“我”被“靡室劳矣”“靡有朝矣”的艰辛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昨日那个信誓旦旦的“氓”开始变得“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面对眼前这个朝三暮四、冷若冰霜的男人,“我”肯定也在扪心自问,这还是那个值得自己信赖并托付一生的爱人吗?难道自己付出这么多、牺牲那么大,竟然就换来冷漠和背叛吗?伴着这些疑问,“我”并不甘心于“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自怜自惜,“我”决心要向“氓”讨个说法。虽然文中没有描述这样一个“摊牌”的情景,但我们相信这样一个场景肯定是真实发生过的。可悲的是,“我”的不满和愤懑,不但没能赢得“氓”的回心转意,甚至未能争取到他些许的安慰或敷衍,“氓”所回应“我”的,竟然是“至于暴矣”的变本加厉!“至于暴矣”短短四个字,远不足以刻画出“氓”的穷凶极恶、残暴无情,但却可以很好地引导我们去想象受暴后的“我”的悲苦无助、伤痛欲绝。 至此,曾经天真的“我”终于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认清了“氓”冷酷凶残的本性。可以说,此时的“氓”,已不屑于再戴上温柔的假面来哪怕是敷衍一下我。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和一个黑得看不到头的未来,清晰而又令人绝望的展示在“我”面前。
可“我”无法反抗“氓”的绝情,就像“我”无法抵御命运的无情一样。因为在那样一个“夫为妻纲”的时代,丈夫就是“天”,就是不可违逆、不能质疑的.代名词。因为男女权力的极端不平等和家庭地位云泥之别的形成,早已由来已久,根本不是任何个人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得了的。在一个靠劳动力强弱决定生存资源大小的时代,决定了男人“撑起一片天”而女子只能“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经济格局;在一个男人可“出将入相”纵横天下以逞其威,而女子只能困守阁中做“淑女”的时代,注定了男人风光无限而女人只能做幕后英雄的政治格局;在一个男人可以读书识字走仕途经济之路,而女子总被强调“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注定了男子有想法有主见而女子只好“头发长见识短”的文化格局;在一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以繁盛家族香火,而女人只能大度包容以显其贤德的时代,决定了男子为所欲为而女子只好忍气吞声的伦理格局。
可以确信的是,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伦理秩序下,在那个男人说了算的家庭格局中,“我”针对“氓”的背叛和凶暴,没有任何有效地反制手段,而且就算是在公众舆论方面,“我”也没能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支持。这里面除了“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的束缚,“我”被休弃返家后遭遇的“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的冷嘲热讽也可看作是社会救济之路不通的明证。可见,在当时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伦理秩序下,女性不仅在家庭内部可能遭受男性不受限制的权力的种种侵犯,还有因家庭不幸沦落为社会笑柄的现实危机。因此,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令人丧气的可悲情景:当女性在被追求时,因为信息的不对等(足不出户的女子不能和见多识广的男子在信息的准确性、针对性、完整性上相提并论),很可能被男子的表面功夫所迷惑,而做出不甚准确的判断;而当进入婚姻生活时,女性因为种种资源和能力的劣势,又只能沦为男性的附庸,特别是当遭受男性的不公对待时,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子既没有正当的渠道可以申诉,又没有可资利用的合法权利能与男性的强势特权相抗衡,这时,如果不能选择保持逆来顺受、息事宁人的沉默,可能就会因反抗触怒男方而遭遇无情的休弃;就算是到了被抛弃的地步,女性的处境依然是尴尬的,因为社会舆论通常会不问是非曲直的偏向男性说话(舆论指向有时也只问尊卑贵贱,而常常罔顾公平正义),甚至是女性的亲友也会习惯性地从女子身上挑毛病,因为在传统时代女子被休不但对本人甚至之于家族都是一件可耻的事(尤其是对于私定终生的女子,这种舆论的非难可能更加沉重)。
据此,我们可以看到,《氓》中的“我”的遭遇绝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无数女性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在那样一个把女性从属化、边缘化、物品化的时代,女性既无法逃离男性编织的虚假情感的罗网,又无法对抗“夫权至上”的不公正的权力格局,甚至无法躲避以袒护男权为理论基础的道德评判。万幸的是,我们的女主人公在面对打击和不幸时没有气馁绝望,而是高昂着头颅喊出了“反足不思,亦已焉哉”的觉醒宣言,这种决绝的勇气令人钦佩,这种理性的气度让人叹服。也许,正是靠着这种勇气和气度,我们可敬的女性才能穿越数千年来沉重的伦理迷雾,而昂首迎来改天换地的新时代吧。
附原文:
氓(《诗经·国风·卫风·氓》)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第一种:生死相随
《摸鱼儿·雁丘辞》/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第二种:白头之约
《诗经 击鼓》节选 /佚名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第三种:情深缘浅
《赠去婢》/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四种:相思成疾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画堂春》 /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第五种:情深不寿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第六种:恨不相逢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佚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第七种:棒打鸳鸯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世情薄》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八、离愁别恨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卜算子·答施》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拓展延伸】
读古代爱情诗,感悟现代爱情
读莎翁著名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看我国的传说《梁祝》人们都会为其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所感动、流泪。但中西方诗歌中都不乏薄情寡意的“负心郎”和红杏出墙的“不贞妇”。我们还能像徐志摩一样将爱视为生命和一切,渴求那样狂热的爱恋吗?让我们一起通过诗歌,回顾历史,寻找答案:“爱能走多远!”
柏拉图对话录里阿里斯托芬对爱情所作出的绝妙譬喻:人原先是一个整体,由于强行分劈,才有两性。两性的情爱,正是对生命内在本初结构恢复完整的焦渴(柏拉图,《酒宴篇》)。这譬喻的深刻处,就在于凸显出了两性关系的本质:爱情是生命对生命的肯定。歌德说:“人生之中有爱情,就恰如自然界有春天,大地上有鲜花。”爱情是永远不变的主题,在各国历代文学中都占重要地位。“夫妇,人伦之始也”,所以爱情是“人生代代无穷已”的命脉,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在两千年前的《诗经》中,爱情的多声部乐曲就已经开始鸣奏,从开篇的《关睢》里我们就能感受到强烈的人类之爱。
在中外文学的浩荡长河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优秀作品是永远也不会凋谢的、动心的波浪。从古至今,有人为爱痴,为爱狂,为爱泣,为爱痛,为爱生也为爱死。多少痴男怨女让我们同情,更是被铭刻在心底不能忘记。当今之世,观念日新而世风日下,物欲横流人欲泛滥,不论权势不计功利的爱情,真正海枯石烂的恋情,大约只能从诗经从汉魏乐府从梁祝之类的民间传说中去找寻了。在滚滚红尘之中,为俗物尘情所累所困的现代人,如果能捧读古代那些优美的爱情诗,像沙漠中的旅人捧起一泓清泉,像闹市的居人捧读一山翠色,他们蒙尘的疲累的心,也许会受到清纯的古典的洗礼,得到休憩和净化。让我们一起为爱感动。
一、爱的求索
中国文化对于爱情,向来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隐避情结,中国文人更愿意将爱情化在亲情中咏叹,这种含蓄像一枚坚果的壳,把最能表现性灵和柔情的部分包起。在层层礼教和儒家仪式的捆扎之下,什么样的锤能够敲开这层坚硬的外壳?儒家的家庭观念重视秩序,并持两性不平等的主张,甚或可以说:“夫为妻纲,夫唱妇随。”婚姻不自由,受家庭和社会舆论干涉。婚姻有时成为年轻人为家庭尽义务的一种形式。但无论如何阻挡不了人对真爱的求索,即使在千年前就已如此的炽热和率真大胆,只因为是在追求着生命性灵的完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诗经》留给后人的第一句爱情宣言。
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就是描写爱情的。第一首咏叹爱情的诗歌,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无疑是深远的。诗篇中固然在“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中表现着“君子”对“淑女”的情真意切,但这须从“君子好逑”之“好”的意义上来理解。诗是以第三者的视角来写的,它不是说的哪个“君子”的“寤寐”、“辗转”,而是借这种一般情态来倡扬“君子”对“淑女”的应有情分。“寤寐”云云,“辗转”云云,不可谓之不失态,不可谓之不“发乎情”,但只有在正当的婚姻关系前提下这才是值得称道的,才是“止乎礼”的。质言之,《关雎》所立意歌唱的是今之所谓“恩情”,而不是爱情,伦理的意义大于生命的意义,是对伦理意义上的夫妻恩情的强调。
在今天,或许仍有人追求刻骨铭心、生死相许的爱情;或许有更多的人仅凭习惯和道义维持着婚姻,他们朝夕相处,同床异梦,白头偕老。无论怎样,我们仍旧会渴望有情人终成眷属,成眷属便要常相守,在相守的过程中执著专一,不离不弃。外遇问题为中国社会所难容忍,《易恒卦》谓:“从一而终。”为人夫者也应在情感的托付上,对妻子忠贞不渝。外遇是对配偶精神上的不贞,情感上的背叛。在夫妻之间长期的相互冷漠与疏离下,声气不通、情性不感、貌和神离的夫妻,失血的空壳家庭日渐增加。我们一味追求个性的张扬,个体本位为中心的文化渗透无疑是有影响的。我们不论其好坏,只是觉得偏离了我中华家族本位的.文化传统。爱与不爱,相守与相离的愉悦和痛苦是一样的深刻和难以言表,几千年前的古诗中有着我们现代人的悲欢离合,爱的深刻和被弃的痛苦也是不变的,那发自内心的哭诉和悲愤是一样的。
二、爱的单纯与炽热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单纯女子的爱的至纯至真,爱人就是阴雨表。那份单纯、简单的满足让我们怀念和感动。现代的我们丧失了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塑造、打磨出了世故的灵魂。
我们一起重读一下这首古诗,体会别样的冲动和感触。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元管夫人致赵孟)
这首元曲围绕单一的“泥塑”意象,表达男女两心相依的思想。这种心心相印,彼此之间装着爱人的理想,在今天似乎受到无以伦比的超越。恋人间、夫妻间的忠诚受到挑战。对爱人对家人的有责任感的少数被我们大加赞扬,因为日见其消减。金钱的诱惑让一些人丧失、忘记彼此的许诺和忠诚,可以不畏人言,堂而皇之地做“情人”却冠之以“真爱”或情不自禁;可以告诉爱人“我爱你,但我真的无法和你在一起”或“我爱你胜过爱自己,但我怕你承受压力太大,所以我不能离婚”,“我想你但我不得不和她(他)在一起,我要生活”……太多的理由让人们不得不原谅爱人的背叛、欺骗或背弃,彼此感觉不到对方的痛楚,因为彼此的心不相连,未相通,彼此的心没有融合成一体,爱人彼此之间的忠诚和唯一被践踏。我们忘了徐志摩对他的“眉”说:
我是否能给你一些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能给你的东西,是否在我的爱你的爱里你得到了你一生最圆满、最无遗憾的满足?这问题是最重要不过的,因为恋爱之所以为恋爱就在她那绝对不可替代的一点;罗密欧爱朱丽叶,愿为她死,世上再没有第二个女子能打动他的心;朱丽叶爱罗密欧,愿为他死,世上再没有第二个男子能占有她的一点子的情,他们的恋爱之所以不朽,又高尚,又美,就在这里。他们俩死的时候彼此都是无遗憾的,因为死成全他们的爱到最圆满的程度,所以这“Die upon a kiss”是真钟情人理想的结局,再不要别的。“定情”the spiritual engagement,the great mutual giving up――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两个灵魂在上帝的眼前自愿的结合,人间再没有更美好的时刻――恋爱的神圣就在这绝对性,这完全性,这不变性。(徐志摩,193)
在徐志摩看来恋爱是生命的中心与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这是不容质疑的。一些青年不知是忘却了,还是不屑徐氏这样的感情奴隶和“玩物丧志”之人。我们或许会耻笑如此的“痴狂”或至少有人会不理解此等愚蠢举动:“为爱放弃生命”。爱人间如此的相容、相依,让我们怀疑其真实性,毕竟文学创作是高于生活的。当我们在现实中看到一些大学生为彼此的爱,忘记亲人的含辛茹苦,忘记其所肩负的社会和家庭责任,遗弃众多爱他们、关心他们的人,“决然”选择死亡。我们为其惋惜,惋惜年轻生命的白白葬送,我们不会被感动,不会称赞其崇高,甚至会鄙视这对“鸳鸯”的懦弱和肤浅。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痴情男女很少而且愈来愈少。更多的情况是我们忘了爱,忘了爱人,感觉不到心痛,甚至会过得更好、更愉快。只因彼此的心相隔太远,何谈融为一体,你的心就是我的心,你的痛就是我的痛。你的悲痛我无法理解更无法为你消解。或许在逐渐变得理智和聪慧,在此不敢妄作评论,只是出于困惑,将其呈现出来以供思考。
三、爱的背弃与伤痛
有爱就有爱的背弃,有背弃就少不了痴男怨女的痛苦和悲哀。
妾薄命
明袁宏道
落花去故条,尚有根可依。
妇人去夫心,含情欲告谁?
灯光不到明,宠极心还变。
只此双蛾眉,供得几回盼。
看多自成故,未必真衰老。
辟彼数开花,不若初生草。
织发为君衣,君看不如纸。
割腹为君餐,君咽不如水。
旧人百宛顺,不若新人骂。
死若可回君,待君以长夜。
现代译文:
落花离开原来生长的枝条,还有树根可以依靠。
妇女失去了丈夫的欢心,那难言的痛苦向谁诉告?
晚上点燃的灯光不到天明,宠爱至极还会变心。
只有这一双长长的蛾眉,能供得几次回头顾盼怜爱深深。
看得多了就旧而生厌,我的容颜未必真正已经衰老。
譬如那开了数次的花树,不如那刚刚长出来的鲜草。
用头发为你编织衣裳,你心目中还比上薄纸一张。
割下身上的肉为你准备饭食,你吞咽时还不如清水一汪。
原来的妻子百般婉曲顺从,还不如听取那新人咒骂一场。
如果一死可以使你转意回心,我等待你在死亡的地上。
“妾薄命”本为乐府旧题,多写弃妇之情。此诗也是如此,共分五层,四句一转,自悲自叹,如怨如诉。“待君以长夜”是旧时代弃妇没有出路的出路之一,真是可怜亦可悲。即使现代,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女性仍在上演如此的悲剧,她们企求丈夫的“回心转意”;等待爱人的怜悯和施舍;她们能接受形同虚设的婚姻和屈辱……这里看到的是弱女子的哀叹,是被弃后的自卑,“进退无颜仪”的复杂心理。由于女性的地位下降和从一而终观念的影响,弃妇的命运便日益悲惨了。素洁美好温淳的女性面对被弃的命运,已经不苛求男子对爱情忠贞,只求能够不被赶出家庭。我们为其感到心痛却无奈。或许爱使人丧失了自尊和独立感,因为我们生活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男女为了爱而放弃生命:“我的生命不能没有你,没有你,我的生命没有意义。我能容忍你爱别人但你要在我身边,你只能是我的……”这样的故事仍然在发生。为爱痴迷不悟,为爱忍辱偷生,为爱彻夜难眠,为爱肝肠寸断,生不如死,为爱不惜以死要挟……多少人为爱快乐,更为爱哭泣,爱不能少,但当爱逝去时,该如何释怀,如何面对自我的生活?这让我们叹,让我们忧。时至今日,具有感情和经济独立性的女性能洒脱地说声“拜拜”而各奔前程吗?可能会有人说:“满大街都是男人……绝不会再在一棵树上吊死。”但大部分人是不能如此洒脱的。爱让人生美好,爱让人幸福,爱让人有智慧,所以当爱不再时要放手还彼此以自由也是一种爱。我们总说西方人对爱特别潇洒,其实作为人,其情感是一样的,爱的执着更是不变的,承受的伤害同样沉重,只不过由于其历史和经济条件造就了女性的不同地位。在我国这首诗――《妾薄命》中女主角只是一味埋怨命运,对爱人无厌恶和埋怨谩骂的语言,对其爱人仍流露渴望和幻想。
《诗经》里也有弃妇的感叹,但那不是后现代意义上的弃妇。“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与,其后也悔”(《召南江有汜》)。纵然情人背弃了她们,他也会为忽视她的价值而后悔,终究会回来的,这是何等的自信。而在《褰裳》这首活泼的诗篇里我们读到的是:“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这种大胆的邀请让我们欣赏和羡慕,那种洒脱更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涤荡。在这里“思我”之“思”表现出爱情的决定意义,如果“我”是“子”思的对象,则“我”可以将一切困难俱抛脑后,“我”对“子”可以不再是“思”的独立存在,而无所保留地归属于“子”;如果相反,则“子”对“我”就不再有任何的意义。“思”是“我”与“子”一切关系的实质和基础。在这诙谐而又决绝的诗篇中,“岂无他人”一句是值得注意的,它突出爱情至上,爱作为强大的生命力是自发的,因此需要男女在社会关系上的绝对自主。
上面的诗歌都表现“弃妇”的埋怨,以及其不同的态度和反应,今天依旧在一幕一幕地上演,内容相差无几,促使人们感叹我国道德伦理的早熟和文化的理性。但那已是历史,在今天,女性有了独立的思想和经济基础,她们在变化,追求物质和情感完美,不再被传统的婚姻观和女性的所谓“三从四德”美德所限制和约束。在现代,我们会听到对“见异思迁,朝秦暮楚,见钱眼开”或傍大款的女性的埋怨,这就打破了几乎全是“闺怨”诗的传统。女人不再埋怨更不需要埋怨,因为我们在成长。
“软弱”不再是女人的代名词,她们不是缠绕在男人身上的藤,而是独立生长的高树,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独特内容。她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把失败看作最后的结果,也不把爱的遗失当作整个世界的陷落。无论是艳阳或阴雨下,她们在微笑着。
四、一样的真谛,不一样的诠释
对爱人的渴望和追求在任何民族都是永远不变的主题甚或生存意义。在我国没有谁比徐志摩在爱情至上和爱情神圣上走得更远。徐志摩相信,即便到了世界的末日,上帝的最后审判之时,“在一切标准推翻的那一天,在一切价值重估的那时间”,唯有爱的真理颠扑不灭,“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就有爱;我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恋爱是生命的中心和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这是不容疑义的”(李欧梵,199)。徐志摩把爱视作一项人生准则来追求。他的诗总与爱、死亡联系在一起,死成了爱的最高形式。这与他受西方教育和文化熏陶有很大关系。西方的传统宗教使人们相信,人生并不终止于死亡,即使在死亡以后,也还有另一个美好的世界等着他们。如果在人世爱情难以实现,那么可以到天国去实现夙愿;如果在人世爱情被迫中断,那么可以到天国去重续前缘。死亡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去实现梦想,借此也读出徐志摩对爱的痴狂。在今天我们的爱被世俗化得几乎感不到心跳和兴奋的感觉时,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此惊心动魄的爱。爱是一切,为爱而死,已经不再被我们现代青年视为崇高和伟大,相反我们会耻笑其为懦夫。爱不能走得太远,逾越伦理道德的爱注定是痛。我们不断追求爱,但生活不只有情爱,有太多的关爱、慈爱及责任需要去承担。我们不能走得太远,更不能怀疑纯洁、真挚的爱。
理想的爱情往往遭遇不期而至的阻力,因为残缺而变得更加完美。与自己爱的人一起爱每一个阳光灿烂日子,并肩度过风雨灰暗的每一天,过平淡的一生,也是一种完美,一种幸福。
1.形容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2.写美好爱情的古诗词
3.赞美美好爱情的古诗词
4.表白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5.表达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6.最美爱情古诗词
7.古诗词名句
8.有关励志的古诗词
9.月亮爱情古诗词
10.安慰励志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