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贵为公子
本应享受着国民的爱戴
享受着家庭的温馨
享受着生活的荣华富贵
享受着自己的甜蜜爱情
可是,因为你是王子
上天赋予你的使命是复仇
你必须去面对
哪怕面对的是最亲近的亲人
哪怕面对的是最绝情的结果
哪怕面对的是最无奈的选择
哪怕面对的是最残酷的现实
你,很爱自己的母亲
可是,你还肩负着为父血仇的使命
你要用复仇的方式去保护母亲
你要用最残忍的手段
来惩罚母亲的背叛
你,很爱自己的情人
可是,你却把复仇看的比她重要
你要用仇恨的力量放开她
你要用最无情的'面孔
去漠视女友的存在
你,很爱自己的生活
可是,你不能违背自己的宿命
你要用最听话的样子抛弃它
遵从父亲的遗愿
坚定的去执行这个复仇的任务
你,很爱自己的亲人
可是,你却要把屠刀指向你的叔父
你要用最不忍心的结局来否定他
你要他受到凄惨的报应
去赎自己的罪过
聪明的你,想到了演戏
用剧情再现了父亲被害的过程
以此来观察叔父的反应
残酷的事实就摆在你的面前
你确定了,终究是真的不是假的
你犹豫了,到底是做呢还是不做
愚蠢的你,选择了决斗
用勇敢的斗争勇气去复仇
你没有喝的毒酒却要了你母亲的命
别人下的毒却害了你的对手
真相揭秘的时候也是你生命垂危的关头
你鼓足力气,终于刺死了凶手
凶手下的毒,害了他自己
也使得这个英雄轰然倒下
虚构的故事,简单的剧情
留给世人的是
真实的残酷,复杂的心情
当那个年少的王子初回家园时
他承受着相信和怀疑的纠结
当那个年少的王子弄清真相时
他承受着无奈和痛苦的抉择
当那个年少的王子得到母爱时
他承受着陶醉和温情的体味
当那个年少的王子痛失母亲时
他承受着伤心和追悔的折磨
当那个年少的王子手刃仇敌时
他承受着悲痛和绝望的回归
他也曾直面过自己的处境
他也曾拷问过自己的良心
他也曾追求过自己的爱情
他也曾伤害过自己的亲人
可,就因为他是王子
复仇是他必须去完成的任务
也,就因为它是王子
复仇成功才彰显了他的壮举
故事用残酷的事实警示着后人
仇恨的种子不能埋在亲人心里
否则,既过不好自己
也会因此而终究两败俱伤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它所表现出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尤其是其中的怨刺诗,更堪称代表。本文就试从其中的怨刺诗入手来分析其现实主义精神。
就《诗经》而言,都是作者从实际生活出发,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揭露社会问题,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说都是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体现。那么,具体表现在《诗经》的“怨刺诗”中,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怨刺诗”大多收在《雅》诗和《国风》中,都是些“变风”、“变雅”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的精神,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怨刺诗”又可分作两类,一类出自贵族阶级具有忧患意识的文人之手,多为公卿列士的讽喻劝戒之作。有的借古讽今,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大多作品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劳民》、《板》、《荡》等,这类作品主要收录在《二雅》中。另一类“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普通劳动者之手,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等。这些作品主要保存在《国风》中,都是作者选取真实的典型事例,从客观出发去向人们展示当时的社会。
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怨刺诗”的内容特点。先来看《二雅》中的怨刺诗作。贵族“怨刺诗”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周初年。这个时期执政者昏庸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尖锐复杂。一些有识之士出于阶级的本能,勇于直接向统治者指点国政的弊端。同时,也是在先秦时代,受原始民主风气的影响,开明的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提倡奖励进谏并自觉纳谏,这种传统也为他们提供了思想的依据。于是,他们饱含激情,写出了一些愤世忧时、讽谕规谏的诗篇。《小雅》中的《节南山》、《十月之交》、《雨无正》、《巧言》、《巷伯》等,《大雅》中的《民劳》、《板》、《荡》、《抑》、《桑柔》、《召旻》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政者昏庸腐朽、荒政误国的恶法恶行。
《雨无正》是侍官所作,讽刺幽王昏愦,倒行逆施,群臣皆不尽职,但求保身。如第二、第四章写正值天灾人祸之际,三司、诸侯并不尽力国事,群臣百官亦皆畏罪不肯进谏,而自己勤于国事,却受到谗毁。因此,诗人十分愤慨,深切悲叹,只有通过言诗来抒发自己悲郁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那个时代给有志之士带来的创伤及当朝者的昏庸。
《小雅》里的一些士大夫的“怨刺”之作,揭露是深刻的,抨击是强烈的,表现了下层官吏对“劳逸不均”的不满,对“讹言”的无比痛恨,甚至激情地抒发了他们“感时伤怀,忧心哀民”的情感。如在《小雅·巷伯》中,诗人再也不用任何含蓄,而是一泻无余地迸发出胸中的激愤:“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应该说,诗人对现实生活中丑恶现象的鞭挞是深刻的。
统观这些诗,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或直刺时政的弊端;或直接抒发诗人不幸的遭遇;或表现诗人对“谮人”的憎恶等等,均饱含着诗人强烈的爱憎情感,迸发着批判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类作品大都以哀怨起,以哀怨终,表现出一种陷于苦痛之中不能自拔的无奈,深刻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心状况。通过这些怨刺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当时的政治争斗,这种写实手法的运用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政治上的真实画面。这些作品,虽然是以维护本阶级利益出发的,但他们对昏君佞臣的.斥责,对社会问题的揭露,仍有重大意义。
接着我们来看民间怨刺诗,它们多收在《国风》中。“国风”是《诗经》的精华,“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
《国风》中的民间怨刺诗多出自劳动人民和下层人士之手,其笔锋直指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和社会中的丑恶现象。《齐风·南山》、《敝笱》对齐襄公与文姜的讽刺,《陈风·株林》对陈灵公君臣与夏姬的讽刺,或隐约曲折,或直爽激动,或冷嘲热讽,或嬉笑怒骂,皆鞭辟入里,直击灵魂。这些民间讽刺诗可谓各具特色,却又无不针对现实,揭露现实丑恶以诗表达自己心中的郁愤。
此外,还有一些“怨刺诗”是劳动人民从自身的劳动、生活出发而发出的歌唱。如《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是一首伐木者之歌,描写了一群奴隶制作车轮时的劳动情景,讽刺、揭露了奴隶主不劳而获、残酷剥削奴隶的罪行,反映了奴隶的觉醒与反抗,反映了劳动者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通过这些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作者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刻画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塑造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并通过这些,生动自然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这些都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特征,不论是《国风》中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还是《二雅》诗中的针砭现实,抨击时政之言,都是对当时政治的反映、社会的反映。它们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对后世研究历史提供很大帮助。而这种写实手法的运用,也推动了后世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是把文学看成流连光景、消遗闲情的东西。《诗经》的这种写实手法的运用,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在文学史上永远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好想挽着你的手,陪着我一起看日出日落。
好想靠着你的肩,陪我走过漫漫人生路。
好想看着你的脸,伴着我度过花开花落。
好想听着你的歌,伴我做过美美白日梦。
怀念你手中的温暖,融化我冰冷的心。
怀念你肩上的安全感,安定我惊慌的心。
怀念你脸上的笑容,打开我尘封的心。
怀念你歌声的鼓励,安慰我受伤的.心。
好恨自己,无法拉你的手,给你力量。
好恨自己,无法止你的泪,让你快乐。
好恨自己,无法舒你的眉,给你幸福。
好恨自己,无法停你的步,让你留下。
看你蹙起的眉,撅起的嘴,我无能为力。
听你埋怨的话,失望的哭,我只能呆呆的站着,看着你。
我送你送到最后一站,那最后的笑容定格在我心里。我所欠的永远都无法还清,你用眼泪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