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遁山人归蜀》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梅尧臣。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前言】
《送何遁山人归蜀》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临别赠诗,诗中想象有人归家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轻松愉悦,诗中诗人设想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注释】
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翻译】
春风吹来了,染绿了树林,孩子们看着客人走出柴门,远方山谷传来杜鹃的鸣叫,触痛了山南蜀客似箭归心。想象回到家里,刚好春社,燕子飞回来了,下马来换洗好衣服,天天独自来到水边,知道自己已经摆脱了世俗杂务,可以轻松愉快的生活了。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为“何遁山人”,“山人”一般指隐士或与世无争的高人。根据题目中的“归蜀”一词可知,何遁山人是要回在蜀地的`家。
首联“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乃诗人想象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首句“春风入树绿”是写景,描写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的情形。此句写景,作用有二:一,为全诗奠定明朗、欣悦的感情基调;二,引出下面一句“童稚望柴扉”。“童稚望柴扉”是说何遁山人的孩子站在自家的柴扉之外向父亲归来的方向望去。这个孩子之所以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正是因为春风重归蜀地的景象让他想起在外未归的父亲。
颔联“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紧承首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此联,诗人不写孩子望到父亲归来时的反应,只说孩子看到父亲回来了,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极大地想象空间。孩子看到父亲时的欢喜雀跃自不待说,除此之外,他还会做些什么?是赶紧回家将喜讯告诉母亲以及其他家人?还是直接兴冲冲地跑过去迎接父亲?还是先告诉家人,然后和家人一起去迎接父亲?这是诗人故意留下的空白,需读者通过想象去填充。要指出的是,首联和颔联虽然只写了何遁山人的孩子,但透过孩子,我们能看到的是一家人对山人归来的急切盼望和看到山人归来的极度喜悦。
颈联“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想象何遁山人初到家乡的情形。社燕者,春燕也。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何遁山人刚刚返乡,燕子也刚刚归来,两者相见真如老友相逢,其场面当何等亲切、喜悦!“征衣”,旅人之衣。山人到家,下得马来,立即脱下征衣,洗掉征尘,其对漂泊生活当是何等厌恶,到家之后的心情当是何等轻松、愉快!此联一“逢”一“洗”,写尽了山人回乡后的喜悦。
尾联“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想象何遁山人的隐居生活:终日在水边钓鱼,完全摆脱了世俗的琐事杂务,恬淡闲适。此联想象何遁山人的隐居生活,一方面表达了对朋友的良好祝愿,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除想象手法的使用,作为送别诗,这首诗与其它送别诗还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全诗丝毫没有送人时的惆怅感伤,甚至没有对朋友的留恋,有的是为朋友归乡而高兴,有的是对其以后生活的良好祝愿,有的是对朋友归乡的羡慕。
【篇一:《预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於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疲倦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与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呵,你终於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篇二:《笑》】
作者/林徽音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篇三:《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篇四:《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消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篇五:《等你,在雨中》】
作者/余光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
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你走来
【篇六:《错误》】
作者/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下午,已经上了初一的小女儿非要妈妈骑车送她上学。我坚决反对,坚持要求她和我步行。
一路上,小女儿很不高兴,一边走,一边流着泪。我一直走在前面,落下她二十多米,一句话也不和她说,目的就是要她加快速度,因为快要迟到了。这也正是她要妈妈骑车送的理由。可我这个当爸爸这样要求她,好象有点不近人情。我心里的话,孩子呀,到时候了,父母该放手了,应该独自飞了。
我突然想起我十二岁上的一件事。
那年阳春三月,我家的房檐下一对漂亮的'燕子衔泥筑巢,我们一家人很高兴,因为都说燕子入住谁家就能带来福气。
勤劳的燕子没多久就筑好了新巢,过了几天就添了宝宝。
每天放学,我都会看着燕子爸爸、妈妈飞出去又飞回来,围着小燕子忙活。尤其是打食飞回来的时候,小燕子们可激动了,叽叽叫个不停,我还能看到它们张得很大的嘴巴。
那燕子飞来飞去神秘,敏捷欢快的身影,红脖黑亮的羽毛,让我好生向往。我真想有一种功能,象神仙一样,想让它们听我的指令,落到我的手上,让我好好欣赏一番。可那只是幻想,现实是我叫多少遍,那燕子只会越叫越远。于是,我萌生了个想法,弄只小燕子好好欣赏一下,满足一下愿望。
我找来了梯子,靠在柱子上,慢慢爬近燕窝。
小燕子见到我,都紧张起来,叽叽喳喳缩成一团。我小心翼翼地捉了只小燕子,慢慢地爬下了梯子。
我仔细观看着这只站在我手上的小燕子,真的很漂亮,胖虎虎的,个头和大燕子已经差不多了。我用手轻轻抚摸小燕子的羽毛,安慰它,想让它把我当朋友,不要害怕。
“扑棱”这只小燕子突然从我的手上飞了起来,没多远,就掉在地上。我生怕会摔坏了它,赶紧去捡。没等捡到,“扑棱棱”它又一次飞了起来,这次更远了,又落到地上。我又去追捡。没想到,“扑棱棱棱”它再一次飞起来,落到了树枝上。这次我已经够它不着,它也不飞了。
燕子爸爸妈妈飞回来了。小燕子们又叽叽喳喳起来。燕子爸妈发现了这只独自出巢的小燕子,围着它飞来飞去,急切地叫着,那只小燕子静静在枝头上一动不动。
我内心很愧疚,是我伤害了小燕子,它是不是害怕回到恐怖的窝?它是不是正在为自己去向何方思想?我真的想告诉它,我没有伤害它的意思,可它能理解我吗?
那只小燕子真的很坚强,从那儿以后,没有再飞回窝里,成为了第一只能飞翔的小燕子了。后来,我看到它和父母一起,引领着兄弟姐妹学习飞翔。
或许是因为我,让它第一个离开温暖的窝,第一个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成为了生命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