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字识辨写。(共20分)
1.书法小擂台(读拼音,写词语)。(5分)
jiè jiàn jǔ sànɡ dào qiè yōu fānɡ yóu yù
ē nuó diàn wū bàn lǚ fēn fù bǔ rǔ
2.一锤定音(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解剖(pāo pōu) 梳理(shuō shū) 应和(hé hè) 尘埃(āi ái)
瓜蔓(màn wàn) 间隔(jiān jiàn) 皎洁(jiāo jiǎo) 瞅见(chǒu qiǔ)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分)
秉( ) 誊( ) 抉( ) 柜( )
乘( ) 眷( ) 决( ) 拒( )
4.同音荟萃。(4分)
bǎn 黑( ) 出( ) pàn ( )决 ( )徒
jué ( )择 ( )定 zào ( )音 急( )
5.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3分)
“负”用阴虚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__部,这个字在字典里的义项有:1背2承担3失败4享有5遭受6亏欠7依靠……请为下面各词中的“负”字选择恰当的释义。(填写序号)
身负重伤( ) 颇负盛名( ) 负荆请罪( ) 难分胜负( )
二、词语积学用。(共13分)
1.在括号内用上适当的成语。(2分)
(1)他这个人平日有点____________________,别人喜欢干的事他偏不喜欢。
(2)老师们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材在____________________忘我地工作着。
(3)这段曲子太美妙了,同学们一个个听得__________。
(4)老师的故事太有趣了,同学们一个个听得__________的。
2.按要求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3分)
近义词:报偿( ) 依附( ) 欺凌( )
反义词:分裂( ) 柔和( ) 急促( )
3.在括号里填写上恰当的词语,使意思表达更具体。(3分)
( )的好汉 ( )的游人 ( )的村庄
( )地读书 ( )地回答 ( )地流出
4.选词填空。(3分)
惧怕 害怕 恐怕
(1)像你这样常常光顾而从来不买的,( )少有。
(2)我很快乐,也很( )——这种窃读的滋味!
(3)我有点( )这次考试考不好。
强烈 猛烈 剧烈
(1)一阵( )的疼痛,使他差点昏了过去。
(2)我们向敌人的阵地发起了( )的进攻。
(3)我们对那些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表达出( )的不满。
5.从下面选择几个词语写几句话。(至少要用上4个)(2分)
如饥似渴 爱不释手 废寝忘食 全神贯注 别出心裁
专心致志 起早贪黑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千篇一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万花筒。(15分)
1.写出符合要求的名句格言。(2分)
(1)有关读书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事要持之以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诗句补写完整,并与作者连线。(6分)
明月有情应识我,__________。 王安石
__________,春生江上几人还? 刘著
江南几度梅花发,__________。 秦观
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卢纶
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__。 袁枚
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 张籍
3.句子加工厂。(5分)
(1)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美丽的村庄。(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飘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变换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仿写句子)
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恰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后来 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 刘胡兰小传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古丽雅的道路 只要手中一有书 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四、课文梳理间。(12分)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回忆填空。(6分)
(1)《长相思》是一首__________,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一句点明了作者身在行军途中,“__________”则写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2)“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__________。”这句话在本期学习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曾经被__________提到过。
(3)《松鼠》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著名的作品是《》。
(4)《小桥流水人家》课文题目出自元代散曲作家__________的《__________》。
(5)“滴水穿石”这个成语讲的是__________代一个叫__________的县令的故事。
2.按照课文原文,完成默写填空。(4分)
(1)人要做____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的人。
(2)信赖,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__________。
(4)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一处__________。
3.下面是课文中的插图,请写出它们分别所在的课文的题目。(2分)
《 》 《 》 《 》 《 》
五、理解与感悟。(20分)
(一)(7分)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 ]?”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 ]!”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 ]?”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 ]!”
想不到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1.将下面几个表达语气的的词语,准确地用到文中的[ ]处。(2分)
呀 呢 吗 吧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文中的外祖父是一位旅居在__________的老华侨。(1分)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意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这里外公的流泪之外,课文中还有两次写到了外公的流泪:一次是__________,
一次是__________。文中外公的三次流泪,让人从中感受到一位旅居海外的老华侨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1分)
5.读这段文字,不由让人想起一些表现游子思乡情结的四字词语来。(至少四个)(2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5分)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1分)
2.指出下面各句分别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填序号)(2分)
1举例子 2列数字 3作比较 4打比方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 )
(2)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 ( )
(3)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 )
(4)鲸呼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
3.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开头提到大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羊吃草的启示(9分)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侯放羊的好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象世界上再也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的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张大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可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我们的学校,不正是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学习中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中要是像羊吃草那样分清嫩芽和“土香草”,要是像羊吃草那样永不倦怠,要是像羊吃草那样反复咀嚼,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从短文中摘录符合要求语句各一个。(2分)
(1)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第三段中的下列词语各用来比喻什么。(1分)
嫩芽:____________________ 土香草: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对羊吃草的观察中,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启示呢?请认真阅读短文,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填空。(3分)
作者对羊吃草的认真观察
作者从对羊吃草的观察与思考中得到的启示
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嫩芽……送进嘴里。
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象世界上再也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
张大的羊嘴巴……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
几只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4.有句话点明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请用“——”在文中将其标画出来。(1分)
六、习作展示台。(20分)
__________的快乐
提示:空线上可以填写“读书”“练字”“劳动”“帮助别人”……等一系列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在
中学语文古诗名句填空
1、古诗文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古诗文填空。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4)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5)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古诗文填空。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其蔑视权贵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而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古诗文填空。
(1)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孔子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的是,在学生思维有阻碍的时候加以开导,在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启发。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_____________,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5、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凭谁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主张通过宣传教化来实行王道的几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6、古诗文填空。
(1)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遥襟甫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
(5)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7、古诗文填空。
(1)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并序》)
(3)子曰:“_____________,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_____________,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4)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于嗟女兮,_____________!(《诗经·氓》)
(5)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8、古诗文填空。
(1)盘盘焉,囷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_________,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杜甫《阁夜》)
9、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_________,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2)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3)杜甫《登高》一诗中既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又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余褋兮澧浦。(屈原《湘夫人》)
10、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余于仆碑,________________,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_________,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罔薜荔兮为帷,_________。_________,疏石兰兮为芳。(屈原《湘夫人》)
11、古诗文填空。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_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2、古诗文填空。
(1)白日沦西河,____________。遥遥万里晖,______________。[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声声慢》“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描绘了冷清凄凉的景象;《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明媚中有几分落寞。
(4)朝避猛虎,____________,磨牙吮血,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13、古诗文填空。
(1)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搴汀洲兮杜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湘夫人》)
14、古诗文填空。
(1)子曰:“________?我欲仁,________!” (《论语·述而》)
(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__”,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___”。
(3)倩何人唤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田园将芜胡不归? ___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 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并序》)
(5)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杜甫《蜀相》)
15、古诗文填空。
(1)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苏轼《定风波》一词中表现作者不畏困难,不为外物所左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述而》)
参考答案
1、 (1)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2)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3)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4)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5)巫山巫峡气萧森 塞上风云接地阴
2、(1)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2)抱明月而长终(3)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4)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5)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3、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4)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5)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4、 (1)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2)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3)开琼筵以坐花 不有佳咏(4)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5)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5、 (1)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2)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3)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4)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5)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6、 (1)何枝可依 (2)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3)别有幽愁暗恨生 以手抚膺坐长叹 (4)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 (5)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逝者如斯夫
7、 (1)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2)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3)德之不修 不善不能改(4)无食桑葚 无与士耽(5)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8、 (1)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2)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月何年初照人(3)海客谈瀛洲 云霞明灭或可睹(4)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5)天涯霜雪霁寒宵 三峡星河影动摇
9、 (1)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2)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4)故不积跬步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捐余袂兮江中
10、 (1)银瓶乍破水浆迸 曲终收拨当心画(2)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岩峦(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何可胜道也哉(4)虽趣舍万殊 暂行于己(5)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
11、 (1)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2)越陌度阡 契阔谈
拔擢 宠命优渥(5)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12、 (1)素月出东岭 荡荡空中景(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3)梧桐更兼细雨 烟光凝而暮山紫(4)夕避长蛇 杀人如麻(5)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13、(1)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2)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3)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4)穷岛屿之萦回 即冈峦之体势(5)将以遗兮运者 时不可兮骤得
14、 (1)仁远乎哉 斯仁至矣(2)焚百家之言 多于南亩之农夫(3)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4)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5)隔叶黄鹂空好音
15、 (1)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2)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3)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4)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5)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第一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 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 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
3. 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
4. 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5. 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C.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6.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 B.南京 C.扬州 D.镇江
7. 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
A.白石道人 B.青莲居士 C.易安居士 D.淮海居士
8. 韩愈散文《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中的“道”,正确的解释是。
A.道理 B.正道 C.风尚 D.世俗
9. 苏轼《石钟山记》句子“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有__文言现象。
A.名词作状语 B.宾语前置 C.意动 D.使动
10.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子“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浮图”一词意思。
A. 僧人 B.塔 C.寺庙 D.禅师封号
三、解释题(每题2分,共6分)
11. 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选自陆游《书愤》)
12. “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请指出其原始意义。
13. 语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中的“《书》”是指哪一部书?(选自《伶官传序》)
四.综合题(共4分)
14. 阅读下边文言文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上文“庄宗”指的是王朝的帝王李存,他因重用伶人而荒废朝政以至身死国灭。(1分)
2)上文加点字“原”的正确解释是。(1分)
3)作者用“虽曰……,岂非……”的表述方式,强调的是的中心论点。(2分)
第二部分
一.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每题2分,共8分)
15. 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三曹”,他们分别指的是__、__和曹植。
16.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__、__并称为“三苏”。
17. 北宋文学家__、__和晁补之、张耒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18. 《二十四史》中大多是后人修撰前朝历史,但其中《__》和《__》则是例外。
二.解释下列各成语中加点词语(每题1分,共10分)
19. 蹉跎岁月( ) 20.大巧若拙( ) 21.洞若观火( )
22.反唇相稽( ) 23.飞扬跋扈( ) 24.匪夷所思( )
25.负隅顽抗( ) 26.功亏一篑( ) 27.孤芳自赏( )
28. 既往不咎( )
三.下面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每一组均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错项(每题2分,共6分)
29. A.“熙宁”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年号;“乾隆”则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
B. “贯”是穿连的意思,古人把一千个铜钿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贯”。
C. 《山海经》、《淮南子》和《搜神记》等都是记载了大量中国神话的古代著作。
D. “四六文”又称骈俪文,因其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而得名。它大约产生于魏晋后,流行至清末。
30.A.先秦寓言有的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有的是历史传说,有的则是作者为论理而创造的故事。
B. 中国历史上,“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其老师叫“太傅”或“少傅”,俗称“师傅”。
C. 古时候人们夜间以击鼓敲更报时。“三更”指的是1:00-3:00。
D. 《史记》130篇中,《本纪》有12篇,它们反映的是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31.A.《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一部著作的不同名称叫法,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B. 古代在中央政府之下一般设有三级行政机构,其依次是州、郡、县。
C. 明末复社的主要领导人有张溥等。该社因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曰者务为有用”而得名。
D. “察举”、“九品中正”和“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三种铨选制度。
四.请将下列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每题1分,共6分)
32.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___。 (《汉乐府·上邪》)
3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34. 风乍起,___。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南唐冯延巳《谒金门》)
35. 沙上并禽池上暝,___。(宋张先《天仙子》)
36. ____,老夫和泪写胭脂。(清赵翼《赠当筵索诗者》)
37. 漫云女子不英雄,____。(近代秋瑾《曰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第42-45题(7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42. 两首诗作者感受的都是“___”,前者是指____,后者是指____。(2分)
43. 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完全是不同的,前者是____;后者是____。(2分)
44. 解读两首诗的最关键的一个字,前者应当是“____”;后者应当是“____”。(1分)
45. 下面各项涉及的文化常识和诗句解释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予以指出(2分)
A.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B. 诗句“后不见来者”的“来者”是指像战国时燕昭王那样礼遇人才, 招贤强国的明君。
C. 王维的诗画都很有名,后人称赞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 诗句“返景入深林”是说诗人禁不住美景的诱惑,又回到树林深处细细品味静谧优美的山林景色。
第三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54. 中国古代“三纲”伦理主要包括君臣、父子和( )。
A.天地B.兄弟C.姐妹D.夫妻
55. “难兄难弟”的本来意义是指( )。
A.才能俱佳,难分高下B.患难兄弟C.共患难的朋友D.彼此处境都不妙
56. 郭沫若赞誉文言小说( )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搜神记》 B.《唐人传奇》 C.《聊斋志异》 D.《封神演义》
57. 曹操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当”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
A.应当 B.面对 C.通“挡” D.吟诵
58. 庄子《秋水》篇首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中的“河”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
A.洞庭湖 B.湖泽湖 C.苏州河 D.黄河
59. 王昌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古国故址在今( )境内。
A.陕西 B.内蒙古 C.新疆 D.甘肃
60. 古时候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李商隐 C.苏轼 D.陶渊明
61. 古时候缠绵吟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人是( )。
A.李煜 B.秦观 C.李清照 D.柳永
62. 古时候一边雄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边感喟壮志难酬的诗人是( )。
A.辛弃疾 B.陈亮 C.陆游 D.岳飞
63. 被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是(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
二.解释题(每题2分,共8分)在下面文言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加点字写出相应的文言现象(共8分)
64. 孟尝君怪怪之,曰:“此谁也?”( )
65. 国人莫敢言,道道路路以目。( )
66. 蹇叔曰:“劳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67. 浩浩乎如冯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三.综合题(共18分)
(一)阅读下面唐代诗歌,回答第68-71题(9分)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其一》)
68. 上面诗歌中“千门”是“____”的代称;“长安”就是现今的陕西__;妃子则是指唐代__。(3分)
69. 诗歌第三句的正确解释是:____(2分)。
70. 下列选项中最能揭示这首诗主题的词语是( )(2分)
A.次第开 B.一骑红尘 C.妃子笑 D.无人知
71. 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联系晚唐时唐敬宗大兴土木、沉湎声色的现实,冀望统治者能改弦更张。有人评论说“红尘”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实写道路上尘土飞扬,一层是暗喻,联系所给提示并加以想像,可以理解那暗喻的意义是:____。(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