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关花的诗句精练70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诗经有关花的诗句精练70句

描写蔷薇的诗句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两句写花瓣轻盈.无风自舞。

南朝梁·柳恽《咏蔷薇》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唐·李白《忆东山二首(其一)》:“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 明月落谁家。”

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唐·杜牧《留赠》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泪:指未干的雨点。两句写一夜春雨之后花草的柔媚姿态。

描写桃花的诗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夭:茂盛的样子。灼灼:鲜明的样子。

诗经·周南·桃夭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芳华鲜美:一作芳草鲜美。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唐·宋之问《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容:打扮。

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然:燃。

唐·王维《辋川别业》

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唐·王维《田园乐》:“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桃蹊李径年虽古,栀子红椒艳复殊

栀子:栀实,可作黄色染料。

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唐·贾至《春思二首》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唐·韩愈《题百叶桃花》

桃花乱落如红雨

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杜若:香草名。

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宋·欧阳修《舞春风》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鸭头:形容春江江水如鸭头的浓绿色。

宋·苏轼《送别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宋·苏轼《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斗:比赛。

《国风》中许多花草意象,承担着诗人表情达意的手段和工具之角色。下面一起来看看!

我们总将花草与女子、爱情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如以桃之夭夭喻如花美眷,以草木凋零喻美人迟暮,以杨柳依依感叹流年似水,韶光不再。《诗经》三百零五篇,文字素朴,意境悠远,以一言蔽之则为思无邪:因无邪之思,故情感的表达能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乐而不淫;也因思之无邪,故构思手法的运用能由心而生,随思而变,自由天然不着痕迹。先民“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主要凭借感觉的敏锐和经验的积淀”,以最单纯的艺术形态和最直接的联想方式创造出了独具魅力而为后世模范的花草、虫鱼等典型意象,其中尤以花草意象所占比重较大且多散见于《国风》,一百零五篇中涉及到花草、子实的诗篇共71篇,占多于二分之一的篇目。据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所述“《诗经》中属于植物的字辞共160类”,这些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丽事物,不仅提供给我们生活食粮和寄托,也同时给予了我们对美、爱情、生活的认知和表达,周锡复在《诗经选》中讲:“《诗经》中数量最大、最为人称道的,恐怕还是爱情诗”,许多爱情诗都通过花草这一信物媒介传递着普通下层民众生活情态中对爱情理念的表达。

在古代文明中,男女爱情之信物经历了从花草、子实到玉佩、首饰以及随身之物和书信之类的变迁,这一发展深深烙印着时代标记;诗经时代,是文化的发生期,也是思想的发生期,《国风》一百零五篇多以花草寄情,下文就从爱慕相思的情生――互赠信物的情赠――步入婚姻的情缘――分崩离析的情变,这一过程来分析初民的爱情观。

一、花草有心,相思难诉

色彩缤纷的花草盛放在《国风》篇页中,这与原始初民农耕生活生产的原生模型――采集活动有密切关联,“当时植物作为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支柱,采集的活动关乎他们的生计,植物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对植物的重视也成了必然。古代的采集活动一般由女性承担”,因而劳动过程中或是妇女把心中所思所想托诗而表,或是以女性的劳动画面为对象,花草寄寓了青年男女的长相思。

如《诗经》开篇之作《周南关雎》提到的“荇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荇菜虽不是作为诗歌首节起兴兴象,但却以普通邻家女孩的日常劳作景象续接首节、重章复沓,索物以取情,体现了初民思维的延续性:想那河中小岛上雎鸠鸟儿相互唱和,好不快乐,而“我”站的与采摘水草的美丽姑娘如此近却没得到姑娘青睐,“此窈窕之淑女,则当寤寐不忘以求之矣。盖此人此德,世不常有,求之不得。则无以配君子而成其内治之美,故其忧思之深,不能自已,至于如此也。”姑娘采摘水草的画面久久萦绕,只希望能与美丽的女子琴瑟相和,娶得美人在侧。此篇又以喻忠贞之关雎起兴,先人有以此篇喻后妃之德说,然,“圣人取之,以贯三百篇首”“可以风天下而厚人伦也”,此篇为谁作无甚重要,惟从《关雎》中感受到的:那青春少年大有瞥伊人一面,此生不负的深厚情感,其作为社会正能量的文化传播,给了我们深深感动。

关雎样的相思是喜愁,如一诉女子相思的《邶风匏有苦叶》,心生爱慕的《邶风简兮》,以荷花伴蒲草而开寄寓女子希望与男子结同心的《泽陂》,还有如大胆直白表露心迹的《召南坑忻贰贰坑忻罚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此诗前人认为是讽劝在位者勿有“遗珠之憾”而作,如果我们暂时抛却诗人或许存有的时代之思的深层意蕴,《坑忻贰反笥小盎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希冀爱人的急切之感,似乎那诗中女子的情感随梅子的成熟掉落而愈加强烈,此诗看后令人不禁莞尔一笑,大龄剩女的问题真是千古同音,在诗经的时代,竟有女子唱出了心中最深处的情思。

还有《周南汉广》《召南甘棠》《郑风东门之》之类以花草寄寓了无尽的离情哀愁,如“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念行役而知妇情之笃,《周南卷耳》想君时君在天边,女子望尽归路不见君的愁思现于眼前;《卫风伯兮》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得忘忧草一解相思无心梳妆的思征夫女子等,思念的情感被诗人刻画地如此形象,如临眼前,让人想要听这些女子诉说心中之情。

二、离草悠悠,聊赠欢情

除了以花草寄托相思,《国风》中有许多满溢着自由天性、大胆而可爱的男女都以大自然给予我们最好的赏赐――鲜花这种最朴素的方式最极致的美来约定爱情。

其中《郑风溱洧》中的“芍药”就是一例,“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花开五月(农历三月)正妖娆,正如恰值青春芳华的男女对美好爱情的想往;其喜温耐寒的品性,象征着热恋开始时的热情和热情褪去华裳后的忠贞持久。《诗经集传》言“赠之以勺药”为郑国男女游会之俗,《本草纲目》记载其又名“离草、将离”,故将别赠之。在物质文明尚待发展的诗经时期,短暂的溱水洧畔相会,以鲜花定情,与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对情感的猜疑、不确定,需要无节制的金钱、车房、钻戒来加固相比,《溱洧》中的爱情是再浪漫美好不过了。抛去“淫奔者自叙”[5]73的帽子,或是独标孔子删诗却存之以刺世之目的,在未进入封建专制统治的时代,礼教未成为束缚人性、麻痹思想的绳索之先秦,男女情感的表达大胆而热烈,约定真挚美好,以小一株离草表白心迹,一幅“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图景不禁跃然眼前。

此类诗歌还有如《邶风静女》的白茅之赠,《卫风木瓜》的木石之赠等,其中最能见出先民淳朴之情的《召南野有死》中小伙儿以自己的孔武之力猎得小鹿,并以柔软洁白的白茅小心包好,送给心爱的女子,一片赤诚真心干净而明艳,可以想见女子见到青年亲手猎获并赠予的礼物时或是芳心暗许了。 两情相悦总希望永结好合,然而在《国风》中也有展现如《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那样表现女子对心仪之人的难舍之情,令听闻者不禁憾而潸然的荡气回肠,如《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勿逾”“岂敢爱”“人言可畏”直白表达了相恋两人因父母、兄长等家庭的关系以及社会舆论等等外界因素造成的恋情悲剧,千百年来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莎翁笔下的罗、朱凄恋,曹雪芹笔下的宝黛爱情,也是以花作比,诗中女子经历了纠结的心理过程,莫伤花草,莫来找我,莫要让“我”受人指责。“《将仲子》讽世以礼自持也”,正是礼教钳制人性,束缚婚姻自由,女性的生存困境明白表露。相较于现代社会男女更加自由的恋爱婚姻环境,更能反衬当时思想环境下女性所处家庭、社会地位的不公,正因如此,《诗经》中那些敢于大胆追求幸福的女子就显得更加可爱,更加值得钦佩。

三、春花秋实,宜室宜家

趁年华还未老去,相思莫相负,结婚是对爱情最好的肯定。《国风》中有一些贺新娘、贺新郎的篇章,以春华秋实为媒介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片段,体现了先秦时期普通民众的婚姻观念。

最著名的当属《周南桃夭》中的桃花及其果实,诗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孔疏讲: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华之盛;,实之盛也;蓁,叶之盛也。以妖冶的桃花言新婚妇艳若桃花、面容姣好;以叶茂实盛言夫妻相宜、子嗣绵延、家人和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喜气洋洋的新生家庭图景。“先民把婚姻看作是爱情的桃花源,爱情不仅是桃花盛开时的绚烂和浪漫,更有桃花凋谢后的茂盛和果实。春华秋实,一个多么朴素的自然现象,在先民的眼里竟然是这样如火如荼、浪漫至极”[6]40,这一方面展现的是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对婚姻的美好和功能价值最原始的表达;另一方面《诗经》的时代是原始农耕文明与以血缘为依据的宗法制下的礼文化相互碰撞与更迭的时期,原始的婚姻观念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对妇女的道德规范,并通过儒家的“礼教”思想润色改造,这也促成了从一个女人到一个家庭再到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数千年来的传统婚姻观念以及对妇德的要求。这样的作品还有如《周南葛覃》“是刈是C”是对女性勤俭持家之德的说明;《周南湍尽芬愿鹚攀附湍咀T阜蚱尴嘁老嗔担古人将解为喻后妃,也无不可,只有关系融洽,相濡以沫,才是婚姻的真谛和国泰民安的保障;《周南]q》对采车前子的歌唱以及《唐风椒聊》同样折射出先民对于妇女孕育子嗣的看重。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诗经》中那些直接以花喻美人的`诗句中,花的意象有一定的概括性与指向性,除《桃夭》外,如《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舜华”的“舜华”,《本草纲目》载,实为木槿,音舜,朝开暮落花,犹如蜉蝣,朝生暮死,绚烂之极而消散,是形容女子倾城之貌的惯用“花意象”。按古人解,此诗喻文姜,文姜就如舜华,美极一时却为了爱情粉骨碎身,将自己推向历史的评判台前,倾城不再,因而又被引申成喻年华易老,流光易逝。爱情如花草,来亦美好、去亦匆匆,所以婚姻的维系更多要依靠子嗣的传承、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诗经》中春花秋实给我们上了一堂婚姻教育课。

然而,爱情婚姻并不总是美好的,《围城》有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当生活中的磕磕绊绊黯淡了初恋时的光泽,磨平了对婚姻的愿景时,不免也铸造出了伤人的利刃”,如《王风中谷有》以益母草自比的惨遭遗弃的悲情女子;《邶风谷风》《卫风氓》中被遗弃的女子对负心汉的控诉,观之令人想起《有所思》中“嫌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那烈性女子对不幸的反抗,就表现了几千年男性主宰社会下被弃女性作为爱情中的弱势群体之不幸遭遇与对不幸的控诉。

《国风》中以花草喻被抛弃女子身世的诗篇完整诠释了一段美好爱情的开始到结束,可谓:那年山盟海誓仍萦耳,如今风景依旧人已变。女子固然色衰而爱驰,但男性的始乱终弃,从来都伤人不浅。婚姻是爱,是忠诚,是信任,如《郑风出其东门》中那一心念着家妇的丈夫,就体现了初民对婚姻爱情的正确态度。然,当信任的平衡被打破后的猜疑与忧心,如《秦风晨风》中“未见君子”,“怕忘我实多”的妇人形象,今人看来大概仍有一大批女子会深有感触。当《唐风葛生》唱出了一首烟飞草长,思人不再的凄婉离歌时,这何尝不是我们人生的写照,我们总在爱人离去后才幡然,可惜当初应该更加认真、努力的对待人生。

小结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国风》中花草的意象并没有固定,从以花草表倾慕、诉相思、定盟誓到祝姻缘,甚至是以花草喻分崩离析的情变,一种植物在表达不同的内容时有不同的指向意义,这也许也正是诗可以兴、观、群、怨,意随情思而动,情随情思而流转自如,无迹可求之法门。因而意蕴深厚能够给古往今来研究它的人带来无限乐趣,《诗经》里的情感内涵,千古可同感,因而无数伤春悲秋的多情人如此深爱。

不懂爱恨风月的花草带领我们,领略《诗经》展开的一幅上古初民的生产生活画卷,体味那即使横越千年依然动人心魄的情之语,给了我们《诗经》时代对爱情婚姻最初的审观:没有物质主义的评判标准,只有纯真大胆的内心剖白、乐观向上而自由的爱情追求。初民以赤诚之心对待爱情和家庭,忠贞与责任是他们的度量衡。我们从中能够窥探到那个时代的普通民众对情感、婚姻及其价值的理解,这也为我们增添了一份对真与美的追求以及对自我爱情困境和社会现状的反思。

1、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2、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3、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4、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5、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吴涛《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

6、幽姿不入少年场。——陆游《朝中措·梅》

7、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崔道融《梅花》

8、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谢枋得《武夷山中》

9、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10、芙蓉金菊斗馨香。——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1、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12、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13、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14、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15、草薰风暖摇征辔。——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16、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17、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赵令础镀腥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18、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李白《古风·其十九》

19、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20、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21、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2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23、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24、去时梅萼初凝粉。——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25、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2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7、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28、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29、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30、桃溪不作从容住。——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31、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32、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33、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34、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齐己《早梅》

35、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

36、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37、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38、高情已逐晓云空。——苏轼《西江月·梅花》

39、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40、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41、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42、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43、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44、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45、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46、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欧阳修《秋怀》

47、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李方膺《题画梅》

48、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曹雪芹《咏菊》

49、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50、天涯也有江南信。——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51、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52、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53、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54、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何逊《咏早梅》

55、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56、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其十九》

57、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王之涣《宴词》

58、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秦观《点绛唇·桃源》

59、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60、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61、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62、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63、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64、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65、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

66、弄梅骑竹嬉游日。——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67、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

68、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69、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70、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赵昌寒菊》

71、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72、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73、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74、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75、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咏菊》

76、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77、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78、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79、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80、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懈恋花》

81、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82、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山中雪后》

83、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84、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张道洽《岭梅》

85、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何逊《咏早梅》

86、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87、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88、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89、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90、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李清照《临江仙·梅》

91、手捻香笺忆小莲。——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92、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93、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攽《雨后池上》

94、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

95、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9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97、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9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99、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10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