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表露,诗是社会重大事件的记录。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千年邻邦。在几千年来的交往中,每有重大事件,总会留下精美的诗篇。
为众熟知的“徐福东渡”的故事,给日本带去了文字、农耕和医药技术,促成了日本一代“弥生文化”的诞生。直至今天,日本仍奉徐福为“农神”和“医神”。唐代诗人熊皦有《祖龙词》诗一首曰:“沧海不回应怅望,始知徐福解风流。”到了明代,朱元璋在诏见居住中国8年之久的日本僧人绝海中津时询问熊野古祠与徐福遗迹,绝海中津赋诗《应制三山》作答:“熊野峰前徐福祠,满山药草雨余肥。”朱元璋和曰:“当年徐福求仙药,直到如今更不归。”
公元57年,日本为向汉朝示好,讨取封号,遣使洛阳,被汉光武帝授“汉倭奴国王”金印东归,“汉倭奴国王”金印现存日本福冈市博物馆。此后倭奴国与汉、魏、隋等朝代一直保持友好往来,唐时大量派“遣唐使”,使中日友好关系达到高峰。2005年,西安发现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志文有“国号日本”和“开元廿二年(公元734年)”大唐所赐的记载,“日本”一名始得流行。这些说明,日本与中国自古密不可分,唐诗中反映日本遣唐使的诗词俯拾皆是。如刘长卿的 “怜君异域朝周远,积水连天何处通。遥指来从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东。”阿倍仲麻吕是在唐王朝做官的`日本僧人,中国名叫晁衡,曾任安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等职。与诗人李白、王维等既是诗友,又是至交。天宝十二年,随同日本遣唐使团回国办事,行前,王维写诗相赠,其中有“归帆但信风”一句,衷心祝愿他一帆风顺。可就在这次回国途中,船队遭遇风暴,不幸遇难。李白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悲痛欲绝,写下《哭晁卿衡》的名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悟。”抒发了对遇难至交万分哀婉和无限哀思。
青年戚继光,面对倭寇的剽掠和烧杀,行军途中愤然有《马上作》一首:“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他这样写,也真正这样度过了一生,成为明代著名的抗倭将领、民族英雄。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被迫清政府签订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后,以“我写我心”著名的诗人黄遵宪,因痛失台湾写诗曰:“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台湾爱国人士丘逢甲,为摆脱日本统治,联络爱国志士愤而起义。失败后,避归大陆,他诗中的名句“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表达了对清廷无能的悲愤和对革命失败的痛切。
抗日战争中,“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声如潮,怒吼连天,“大刀向敌人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小米加步枪”的艰苦条件,浴血奋战八年,终于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XX日报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曾发表组诗《勿忘国耻》等6首,赞颂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世界各国都以不同形式予以纪念。让我们的诗人们拿起手中笔,以诗词的形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教育后辈珍视和平,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万众一心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四月的咸阳,
褪去初春的乍暖还寒,
连风都是轻轻的、柔柔的,
满溢着花香味儿……
四月的街头巷尾、山腰田间
处处百花齐放,花团锦簇,
花落芬芳满地,
花开香溢家园,
让人身心俱醉。
美丽的咸阳湖,
绿柳如烟,陌上花艳,
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
杏花尽,桃花开,
梨花樱花斗艳来,
海棠羞怯怯,
牡丹从容容:
白的纯净,粉的娇艳,
绿的诱人,黑的妩媚……
李孝光的一句
“富贵风流拔等伦,
百花低首拜芳尘,”
真可谓是千古绝唱!
四月的咸阳湖水,澄清透亮,
水鸟在水上盘旋歌唱,
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摆尾嬉戏,
人间最美四月天,
让你我相约——
浪漫的.咸阳湖边,
共赴一场花之盛宴。
花开咸阳,万紫千红,
让人怦然心动,
它缠绵于诗人的笔尖,
凝结于画家的笔端,
流淌于歌者的唇间,
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春风一吹万物生,
绵长情意于心中。
四月的咸阳,
从清新婉约的风韵中走来,
聘聘婷婷、清清浅浅、翩然而至,
让你我的爱恋欲罢不能。
(第一首)
奋蹄骊骏跃苍穹,故事新情入眼中。
一笑褒妃留旧骂,千金石父立新功。
泉清难洗白绫恨,殿冷犹遗笑靥红。
锦鲤可知兴废苦?依然咬尾戏荷东。
(第二首)
秦山秦水锁秦关,秦人秦地叹秦川。
山河历历景依旧,天地茫茫人非前。
物是人非望云天,雾满云天忆长安。
京都不名恨欲绝,浮云蔽日影寂然。
汉江飞度汉时雁,秋雨夕照秋日山。
黯然悄立喟然叹,万里魂飞黄粱间。
长安道上日已晚,浮屠塔下月方寒。
一钟黯渡乾坤间,千载浮华皆不见!
(第三首)
冲天五指绕云霾,确是沉香利斧开。
揽月无须登绝顶,摘星莫若上棋台。
昌黎涕泪谁人笑,李耳扶犁何物栽?
世事纭纭浑作梦,不闻侠客舞刀来。
(第四首)
忆昔全盛,言莫能容。
雄州如雾列,车马似水成,
志士皆西往,才俊不朝东。
凤鸣岐山,喻商祚之不续 ;
龙啸咸阳,示天下之一统。
汉武驱车,龙城骤入兵甲;
将军跃马,大漠忽起干戈。
战士邀功,借披创成勇武;
男儿报国,誓裹尸为精忠!
是故横披六合,德仪五服。
其东则青豫兖徐,蜱珠暨鱼;
其南则荆扬交广,槿茅豫章;
其西则巴蜀陇凉,其北则并冀朔方,
有丝锦之绮绣,亦流沙之浩荡。
天汉挥兵,入蛮夷之地;
勇士披甲,战戎狄之所,
非如此安可成千载之霸业,息百代之干戈?
及至大唐,文武显彰;
四海咸宁,九州升平。
文人喜诗酒,武士好刀枪,
霓裳羽衣舞,杨妃与明皇!
志士居官,以鸿鹄为自诩;
骚客属酒,乐鲲鹏成己言!
太白斗酒,谪仙是名;
工部忧民,诗史以成。
兼乐天歌《长恨》,王勃序《滕王》。
逸兴湍飞,豪情永存!
(第五首)
曰为关中.秦地之租;
谓称秦川.地杰人灵,
青牛过殾函之谷.物华天宝;
斩蛇入武咸之都.
西岳险绝;
昌黎之畏首.华人之徵也.
骊山俊秀,贵妃之沐浴;
温泉之祖也.楼观清幽;
老冉苦修;
道教之兴也.玄装涅槃;
佛方盛也.秦岭橫亘;
诗仙之嗟叹.
而地分南北.絲路漫遥;
大贾云集;而联络东西.
周依祖地;西戎服而商湯灭.
秦据雄关;扫六合而为一统.
汉奄其域;征匈奴而蕩阴山;
汉族起焉.唐继前威;
兴絲路而结夷友;唐人之谓也.
又历十三王朝,尽皆一时之豪雄.
宝鸡报晓,磻溪垂钓,
马嵬消韵,卫青早逝,
昭陵六骏,兵俑八奇,
雁塔晨钟,函谷雄峙.
武关蒼翠/潇关北望.
散关傲立.南靠秦岭.
谓水中流.关中形胜.
沃野千里.
李太白之绝唱,杜工部之忧民,
王维之历遊,骆宾之雄檄,
岑参之畏途,韩愈之文起.......
不一而足,历时千三百余岁.
遍览中国,谁可与之共?!
及至近代,倭寇蹂躏.
山河垒卵,民族倒悬.
張杨遂有西安之变,
促国共之联袂.免兄弟扵阋墙.
挽神州扵危难,显巨人於延安.
起烽火扵陕北.举共和於今天........
谁當与之争锋?!
當今之时,改革开放,
社会奋進,国人争跃,
发展空前.居关中之西安,
立东西之桥头.处甘,
渝之三角,位欧亚之陸桥,
横経贸之颠,可小觑乎?!
二难常在;四美并存.
豈可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