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诗句和作者集合60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冬天的诗句和作者集合60句

描写冬天的诗句及作者

1、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____崔道融《梅花》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 / 梅》

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____白居易《问刘十九》

4、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____柳宗元《江雪》

6、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7、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

8、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1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____《沁园春·雪》

1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13、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4、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____关汉卿《大德歌·冬》

1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____杜甫《绝句》

1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1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9、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____曹组《蓦山溪·梅》

20、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1、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____黄景仁《别老母》

2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____陈毅《青松》

24、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____祖咏《终南望余雪》

25、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26、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____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27、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____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

2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____李白《北风行》

2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____王维《观猎》

30、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____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31、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____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32、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____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33、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34、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____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35、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____苏轼《西江月·梅花》

36、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____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37、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____白居易《夜雪》

38、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____洪升《雪望》

39、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____谢灵运《岁暮》

4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____齐己《早梅》

41、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____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42、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____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43、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____道源《早梅》

44、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____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5、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____李白《夜坐吟》

46、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____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7、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____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48、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____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49、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____李商隐《对雪二首》

50、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____黄升《酹江月·夜凉》

51、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____郑燮《山中雪后》

5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____杜甫《阁夜》

53、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____杜甫《野望》

54、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____崔道融《梅花》

55、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____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56、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____李白《王昭君二首》

57、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____陆游《落梅》

58、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____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59、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____杜甫《小至》

60、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____李益《从军北征》

61、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____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62、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____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4、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____白居易《早冬》

65、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____白朴《天净沙·冬》

66、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____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67、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____白居易《早冬》

68、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____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69、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____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70、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____刘基《北风行》

71、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____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回文,倒读《巫山一段云》)》

72、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____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73、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____张淑芳《满路花·冬》

74、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____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75、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____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76、冬宜密雪,有碎玉声。____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77、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____张炎《解连环·孤雁》

78、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9、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____白居易《夜雪》

80、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____白居易《早冬》

81、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____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82、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____白居易《卖炭翁》

83、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____李商隐《幽居冬暮》

84、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____洪升《雪望》

85、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____马戴《出塞词》

86、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____薛昂夫《蟾宫曲·雪》

87、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88、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____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89、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____陈羽《从军行》

9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____杜甫《对雪》

9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____高骈《对雪》

93、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____李颀《古从军行》

94、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____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95、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____李纲《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96、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____辛弃疾《念奴娇·梅》

97、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____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98、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____何逊《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99、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____孔平仲《寄内·试说途中景》

关于冬的诗句附作者

1、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山中雪后》

2、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3、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4、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5、角声吹彻小梅花。——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6、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7、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8、怨谁知?梦谁知?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

9、共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10、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11、贵贱犹如此,况乃曲池平。——沈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

12、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13、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李世民《望雪》

14、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张孜《雪诗》

15、闲阶莎径碧,远梦犹堪惜。——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16、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

17、一枝弄碧传幽信,半额涂黄拾晚荣。——孔榘《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

18、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孟浩然《南归阻雪》

19、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20、等闲老去年华促。——孙道绚《滴滴金·梅》

21、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卜算子·咏梅》

22、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23、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杜甫《岁晏行》

24、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25、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26、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张炎《疏影·梅影》

27、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28、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29、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3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1、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32、遥怜花可可,梦依依。——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33、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辛弃疾《念奴娇·梅》

34、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渡汉江》

35、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36、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陆龟蒙《冬柳》

37、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关汉卿《大德歌·冬》

38、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39、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40、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41、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大须《暮雪》

42、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43、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吴文英《解语花·梅花》

44、披氅重来,不分明出,可怜烟水。——邓廷桢《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45、念如今、此意谁同。——汪莘《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

46、孤山路杳,越树阴新。——吴文英《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

47、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48、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49、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陆游《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50、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51、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张淑芳《满路花·冬》

52、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吴文英《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53、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醉时想得纵风流,罗帐香帷鸳寝。——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54、屡卜佳期,无凭却恨金钱。——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55、昨晚西窗风料峭,又把黄梅瘦了。——吴绮《惜分飞·寒夜》

拓展:关于冬天的经典古诗《江雪》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柳宗元的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组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组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柳宗元的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组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组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绘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手法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柳宗元的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冬夕

作者:张籍

寒蛩独罢织,湘雁犹能鸣。

月色当窗入,乡心半夜生。

不成高枕梦,复作绕阶行。

回首嗟淹泊,城头北斗横。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説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説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作者:翁洮

寂寂栖心向杳冥,苦吟寒律句偏清。

云凝止水鱼龙蛰,雪点遥峰草木荣。

迥夜炉翻埃烬色,天河冰辗辘轳声。

归飞未得东风力,魂断三山九万程。

翁洮

翁洮,字子平,号青山,晚唐睦州寿昌人,约生活于唐文宗至唐昭宗朝,准确生卒年代待考。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登柳玭榜进士第,官授礼部主客司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退居不仕。朝廷徵之,洮作《枯木诗》以答诏。帝嘉慕不已,复遣使赐以曲江鱼。宋理宗追谥善庆公。洮工诗,今存于《全唐诗》者,仅十三首。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作者: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赏析  王维這首《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就是一首抒写雪中思友的诗,表达出对友人深切的关怀。胡居士:名不详。只知他家境清寒,信奉佛教,住处距王维不远。王维有《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与胡居士皆病寄此兼示学人》等诗,从诗中可知胡居士贤而贫困,王维曾经周济过他。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结尾处的对雪怀人之情,就是在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地触发出来。

中二联是写雪景的名句。一般人好用鹅毛柳絮、碎琼乱玉等来写雪景。王维写雪,笔墨空灵,感觉细腻而有层次。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风听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這就使人如临其境。接下去的一联,“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王维吸取了前人写雪的艺术经验,同样运用不粘滞于物象而纯从感觉印象着以淡墨的表现方法,绘出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

這首诗的主题和艺术构思,对中唐山水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等名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説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冬夕书事

作者:田锡

堪嗤栖屑客长安,风雪加添近腊寒。

冻笔呵来书字淡,孤灯挑尽向窗残。

十年苦思诗千首,一夕回肠事万端。

家住天涯归未得,岭梅江蓼自辛酸。

田锡

田锡(940~1004),字表圣,田锡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嘉州洪雅(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黄巢之乱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曾祖父、祖父均为当时洪雅之名士,太平兴国三年(975)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深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 生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六年,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