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何弘扬家庭美德吗?弘扬家庭美德的
公德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自豪,因为我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我更感到庆幸,因为我国有让人叹为观止的传统美德。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从教科书里、电影、电视里,父母老师讲述中了解了许多中华传统美德。中国有一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就是说:“一个人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如果这个人不孝敬父母,那么就很难想像他是怎样热爱祖国和人民了。”中国还有一句古话:“老
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尊敬其他的老人,爱护幼小。
从古到今,涌现了许多有关于“孝”的感人故事。像子路,子路在孔子弟子中以政事著称,但是,家里十分贫穷,常年靠吃野菜度日。有一次,父母想吃一点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饭也没有,怎么办呢?子路忽然想到,到亲戚家背一袋米就可以了。于是子路跋山涉水的到亲戚家为父母背了一袋米。回到家后,子路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忘记了疲倦。邻居们知道后,都夸子路是一个既孝顺又勇敢的好孩子。
就如汉文帝(刘恒),有一次,母亲生病卧床不起,一病就是三年。然而,他在侍奉母亲时并不怠慢。每次都亲自为母亲熬药,熬好了还要先尝一尝才放心拿给母亲吃每天晚上都守在母亲身旁,直到母亲入睡,自己才睡一会,他的“孝”闻名天下,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就连尚未懂事的小孩子,也懂得关心、热爱和总尊敬父母。每天一句温馨的话语,给予父母的的是愉快与欣慰。作为六年级的学生的我,对“孝”字却感受很深。“孝”对于我来说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敬长辈。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孝”呢?每天我们将自己的学习整理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母亲节给母亲送上祝福与贺卡、父亲节也给父亲送上祝福与贺卡、给父母写信谈心……
中华美德涉及方方面面,从古往今,中华美德代代相传,中华美德在建设小康的今天更加光芒四射。每天晚上都守在母亲身旁,直到母亲入睡,自己才睡一会,他的“孝”闻名天下,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了工作的年轻人,即使忙得不可开交,也会抽空回家看看父母。
公德话题作文:弘扬家庭美德
孝老爱亲,人人皆可为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美德非常悠长。里面有许多几千年以来的好品质,其中也不乏孝老爱亲这个好品质;。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让我给大家讲一个孝老爱亲的小故事吧。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子路心里装着父母,所以,他才千里迢迢去亲戚家借米,让父母吃上白米饭。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从这里我们看到在以前孝敬父母多么重要。
有人说:“孝老爱亲有什么大不了,等我长大了慢慢赡养母亲”。这是不对的。这样的话,等父母去世后你会追悔莫及:应该在他们有生之年好好伺候他们。我们要尊重父母,不能与父母顶嘴,可以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他们的负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中华美德,博大精深,除了孝老爱亲还有许多美德等待我们去学习,去
公德话题作文:弘扬家庭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历史悠久,传统美德有中秋之夜,既是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中国的传统美德赞美。
传统美德是美好的,有尊敬师长的,中国古代经典,《礼记·礼运》描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有,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写表达了古人对社会和谐的憧憬,对人的良好生活的期待,在生活中,我们尊老爱幼,在车上看见老人上车要主动让座,这是对老年人的最起码的尊重,看见长辈最起码要对他们一声称呼,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当今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现实,不同国家的文化要以平等的态度、开放的胸襟去尊重、学习其他民族的传统:对待不同性质的文化要弘扬先进文化和传统美德。
中秋之夜是对家人的思念,每年中秋都是团圆的节日,也有许多人在节日连夜赶车排很长的时间才买到票,为的就是能和家人团圆,说到团圆。我不禁想起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邪恶诗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别人都说月亮代表我的思念,其实在外面要回来跟家人团圆。这就是传统美德。
尊老爱幼是每个人必须尊重,特别是青少年要对老年人的尊,在路上,看见老人着扶着,在老人推车时,要主动帮着推,时时要帮别人,别人也会帮着你的。在学校里也要尊重老师和同学,在老师面前不能顶嘴,要服从老师的意志,不能随意的,要在学校有纪律,在同学面前要同学之间互相尊重。
建设和谐文化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对社会的传统美德,对家庭的传统美德,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公德话题作文:弘扬家庭美德
中华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无时无刻不为着我们身在这个美丽的国度里自豪,我们为历史自豪、为根源自豪,总之,我们自豪于——我们国家有着丰厚的传统美德。
我国的传统美德很多,在每一个地方,我们都会想起各种美德: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会想到自立自强、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及勤劳节俭等优良传统;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会不由得想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及友爱兄弟姐妹等;而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会联想到热爱集体、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等。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美德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来形容。
看看我们写的汉字,品品我们作的作文;怀怀历史的悠久,观观世界的潮流;无论是成就,还是进步,对社会贡献最大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的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呢?
既然人类社会的文化能够一代代地积累和传播、继承和发扬,教师的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教师,人类的文化就难以延续和发展,整个社会就难以进步。
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了把我们青少年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辛勤工作、诲人不倦、默默耕耘,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包括我国传统美德,也都源于教师,所以,尊敬老师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一点。近代,我们的中央军委主席爷爷在97年访问美国费城时,一下飞机就来到市中心的一栋普通公寓大楼,探望他在大学时代的老师,现年95岁的顾老师。江爷爷走进客厅,顾老看见了,要自己站起来。江爷爷连忙迎过去,说:“不要站起来,不要站起来。”他握着顾老的手,以学生的身份首先问候老师的健康。顾老说:“很高兴见到你。”江爷爷说:“我早就该来看您了。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次有机会来看望老师,心情很不平静。”原定20分钟的会见,延长了40分钟,师生两人的交谈意忧未尽。由此事例,我们要学习江爷爷的敬师美德和情怀,我们要尊敬老师。
我们该怎样尊敬老师呢?首先,我们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教学是一种艰辛细致的脑力劳动,老师对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的劳动应当受到我们的尊重。我们尊重老师的劳动,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等。
其次,我们要听从老师的教诲。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该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严格履行老师提出的要求。
我们对老师还要有礼貌。不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热情地打招呼、问好;与老师谈话,要注意听;总之,为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传承孝道,我在行动作文【篇一】
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文化。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脍炙人口的
当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你会欣慰多了。
孙朋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因为她的一片孝心,感动了千千万万个山东人。她刚嫁给丈夫时,丈夫就经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渐年迈,从此,家庭中一切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每当干完农活就赶紧回家,她知道,年迈的婆婆肯定会很担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年迈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风雨无阻地撑起一个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脸上充满了美丽的笑容。这笑容,这孝心,有谁能不感动呢?
孝老爱亲,也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美与爱。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尽量为父母做什么:比如帮他们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让他们操心……这是我们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
孝老爱亲,用实际行动去传承,传承一份份美与爱,传承这一种伟大的传统民族文化,唤起每一个人的孝心!
传承孝道,我在行动作文【篇二】
诵读经典,是中华民族对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锻造人格,塑造品德。近期,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敬老、孝老活动,即,要
一是创设诵读氛围,增强吸引力。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广经典上墙,以经典名言为主题的宣传字画赫然醒目,利用阅报栏、黑板报登载古典内容,在教室走廊、宿舍、餐厅、橱窗张贴通诵易懂的'古诗句及名言警句,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是分类施教,把握阶段性。我们要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只求背诵,可作一般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要求背诵《论语》,引导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用先贤训诫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是坚持每日一读,学玩一体,寓教于乐。如,北关示范小学自编的《习惯伴我成长》,注重国学经典教育与师生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倡导学生每周做一件对自己、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任元汉小学自编的《孝道》一书,成为我县各学校校本教材,学校被县政府命名为孝文化教育基地,该校就是通过晨读让学生熟记理解,使学生内化为遵守校规校纪,诚心做事,诚实为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自觉行动。他们还把古典诗词编成易学易唱的儿童歌谣、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习和践行经典。
四是加强家校合作,提高诵读质量。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宣讲走进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取得家长支持,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让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使古诗文的诵读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让孩子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传承孝道,我在行动作文【篇三】
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文化。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们要孝老敬亲,从小就要对父母、亲人百般孝顺和爱护,我们几乎就是背着这些名言名句长大的。幼时,我们一定想:长大后一定要对父母和亲人好,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的行为动作令人发指。我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令人心酸的,又令人发指的新闻:一位母亲亲手把儿子抚养大,她的儿子长大了,竟然觉得母亲很碍事,便将母亲扫地出门。无论刮风下雨,老母亲只能一人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看完后,我愤怒了:怎么可以这样?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有,简直冲破了做人的底线。这名男子的做法简直有辱我们这个一直以来以孝闻名于世界的中华民族!
当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你会欣慰多了。
孙朋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因为她的一片孝心,感动了千千万万个山东人。她刚嫁给丈夫时,丈夫就经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渐年迈,从此,家庭中一切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每当干完农活就赶紧回家,她知道,年迈的婆婆肯定会很担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年迈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风雨无阻地撑起一个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脸上充满了美丽的笑容。这笑容,这孝心,有谁能不感动呢?
孝老爱亲,也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美与爱。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尽量为父母做什么:比如帮他们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让他们操心……这是我们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
孝老爱亲,用实际行动去传承,传承一份份美与爱,传承这一种伟大的传统民族文化,唤起每一个人的孝心!
传承孝道作文【一】
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以来都是以孝为先。弟子规上也说过:“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褥。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社会主义在发展,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该在发展,尊老爱幼不是我们的口头禅,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传承孝道作文【二】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神州大地处处盛开的美景;古往今来,孝顺父母的故事、佳话、美谈萦绕于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百善孝为先,真正懂得“孝”的人才是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在父母的呵护下,我一点点“发芽”,一点点成长;我不是一出生就是天才,所谓的天赋也不是与生俱来,父母诱导我开卷有益,指引让我饱读诗书,培养我对音乐的兴趣,让我学习钢琴,陶冶情操、开阔视野;父母更是身体力行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
孝需要去领悟,去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实践。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大年夜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说笑、聊新年的打算、回忆起一些往事、趣事,一家人是那么的和谐,其乐融融。这时爸爸给奶奶端上一盆热洗脚水说:“妈妈我给您泡脚,您辛苦了!”,妈妈也凑过来给奶奶按摩,这就是孝道吧!
孝顺父母不要等,不要抱着“等长大了,赚钱养活父母,现在什么都不做”的想法。孝顺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父母没日没夜、废寝忘食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时,递上拖鞋、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饭后为爸爸妈妈送上一杯水;回家了跟爸爸妈妈问好;离开家里告诉爸爸妈妈去哪里等等。孝敬父母不需要等长大,爸爸妈妈在慢慢地老去。
孟郊的诗句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恩情是难以报答的,我们只有从小做起,自我独立,分担家务,传承中华文化孝道之风。我要多学习一些孝文化,做一个孝顺的.好少年。
弘扬孝道,传承美德,孝顺是一盏明灯,将照亮我的路。
传承孝道作文【三】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脍炙人口的
当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你会欣慰多了。
孙朋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因为她的一片孝心,感动了千千万万个山东人。她刚嫁给丈夫时,丈夫就经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渐年迈,从此,家庭中一切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每当干完农活就赶紧回家,她知道,年迈的婆婆肯定会很担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年迈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风雨无阻地撑起一个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转,在接受采访时,她的脸上充满了美丽的笑容。这笑容,这孝心,有谁能不感动呢?
孝老爱亲,也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美与爱。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尽量为父母做什么:比如帮他们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让他们操心……这是我们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
孝老爱亲,用实际行动去传承,传承一份份美与爱,传承这一种伟大的传统民族文化,唤起每一个人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