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月下的诗句选录76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李白的月下的诗句选录76句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挂席西江上待月有怀》)

“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宗之》)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树.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初月》)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雨后望月》)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送杨山人归嵩山》)

“闲窥石镜清我心,绿萝开处悬明月.”(《庐山谣》)

“摇荡女萝枝,半挂青天月.”(《忆秋浦桃花旧游》)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秋浦歌》其五)

“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送殷淑》其三)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越女词》其四)

“镜潮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同上其五)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莲女,一道夜歌归.”(《秋浦歌》其十三)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其十四)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魏万还王屋》)

“日落山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东鲁门泛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其一)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下终南山》)

“对酒不觉眠,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谢朓楼饯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晔及贾至游洞庭》其二)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若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青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祷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望月有怀》)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其三)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苏台怀古》)

 

描写月亮的成语

花好月圆 闭月羞花 风花雪月 冰壶秋月 明月高照 明月如钩

明月皎皎 浩月当空 浩月千里 月大如盘 中秋明月

皎洁月亮 一轮浩月 月亮皎洁 新月当空 一弯新月 一钩残月 月挂星汉

月色朦胧 月色迷人 月光万缕 淡淡月光 晓风残月 月色迷蒙 月光如洗

月隐星疏 月光班驳 清辉遍地 圆月当空 明月高悬 明月如镜 一轮圆月

一轮满月 新月如眉 新月如钩 一弯月亮 月儿弯弯 月出东山 月升中天

月色皎皎 月色明朗 月色融融 月色溶溶 月色如水 月光皎洁 月光柔和

月光如水 月光似霜 月光迷蒙 分外皎洁 月光似水 雪亮雪亮 月明星稀

淡月疏星 月冷星稀 半轮月亮 月色柔和 郎月高照 月上柳梢 月色恬淡

月下独酌,作品 出处李太白全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时。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

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阶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高潮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

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尹东晖) [2]

李白太伟大了,伟大得让人忽视了他的孤独,《月下独酌》写于李白卿相梦幻破灭之时,让我们从这儿走进他的诗歌,走近他孤寂而高傲的心灵吧,其实他是一个“伟大的孤独者”。

一、李白因心灵自由而伟大,但这种自由其实也是有限的。

李白要自由,但又想走仕途“济世”;外显旷达,其实内心孤寂。

李白(701——762),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开元十三年(725),出蜀漫游,游历江陵、岳阳、长沙、零陵、庐山、金陵、维扬、姑苏、又回头至江夏(武昌),复至安陆,居于小寿山,被前朝宰相许

“及时行乐”的想法,是常人喝酒时都容易产生的。《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此诗记的就是“自乐”,自我排遣孤寂,“行乐须及春”,孤傲的李白总能表现出他的不屑。可在后来李白那儿,“及时行乐”越来越成为他的处世的态度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些豪言壮语虽然更多情况下是对友人说的,但我们已经可以比较明确地感觉到这几乎就是他的性格了,所以我们说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也因此而伟大而可爱而值得传诵千古。我们喜欢李白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心灵自由。

二、李白诗歌因妙手天成而精彩,他运用了最适合表达自己心灵自由的艺术形式。[3]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本诗描写了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

另外,“永结无情游,相期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旁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

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正是中国诗歌中的“兴”之起源。它从《诗经》开始就一直赋予大自然以拟人的动作、思想与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风”等等。李白此诗正应了这“兴”之写法,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

斯蒂芬·欧文曾说:“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而让人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

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我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

今天,无论男女老少,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

咏月抒情是古今文学的显赫主题之一。咏月意识是构成中国文人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层面,咏月意识的核心是生命现象与月亮自然运行的双向同构感应在人心中引起的深刻的顿悟,具体表现为人对自身生命的忧恐、悲叹、把握和思考。我们读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就有这样的体会。

诗的开头两句着一“独”字,点出了诗人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怎么办呢?只好举杯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李白、明月,加上“对影”自然“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此时诗人的心情还是好的。诗人认为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不如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趁醒时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只能作“无情游”。“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

这首诗的题目叫“月下独酌”,表面上看起来,诗人是在自得其乐,实际是诗人却是有着无限的凄凉。这说明古代文人惟恐生命之将尽,而导致的对生命的悲叹,也导致了对生命的把握和执着。从这一意义上说,诗人对生命的探索是积极进取的。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7《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20、《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2、《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赏析

唐•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注】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好像是地上泛起了的一层霜。

【说明】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篇。

【赏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朴实无华,信手拈来,语意简单明了,却又言之不尽。“疑是地上霜”这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把床前的月光比作地上之霜。“霜”字用得极妙,霜作为大自然常见的一种自然景象,有两种特征:一种是形态上即色白,另一种就是性质上的寒冷。诗人用霜来比喻月光,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异乡的孤寂凄凉之感。其实把月光比作霜并非李白的独创,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也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构思巧妙。李白吸取前人精华,登高望远,算是运用得最为出色的一个。“疑是地上霜”的“疑”字,则将诗人从奇特的想象之中拉回现实,同时向读者交代诗人是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清霜。

这两句主要月描写光,自古描写月光的诗不可胜数,李白的这首《静夜思》突破前人窠臼,将古诗中月光的意象深入广大人们的心中,具有无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