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诗句总汇66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忽如一夜春风来诗句总汇66句

春风像一个心灵手巧的.少女,用她那灵巧的双手染绿了柳枝,染红了桃杏枝头,染黄了簇簇的迎春花。

春风诗句大全(一)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舟》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3、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袁枚《春风》

4、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蒋锡震《梅花》

5、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恽格《晓起》

6、紫恨红愁千万种,春风吹入此中来.——沈固《折花仕女》

7、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除夜宿太原寒甚》

8、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徐贲《雨后慰池上芙蓉》

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0、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1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

12、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

13、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杨万里《腊前月季》

14、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5、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白居易《春秋》

16、总向高楼吹舞袖,秋风还不及春风.——王建《未央风》

17、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

18、春风知别苦,不谴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19、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宋 王禹称

20、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21、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方岳《春思》

22、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李商隐《春风》

23、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24、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温庭筠《嘲春风》

2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诗句大全(二)

1、紫恨红愁千万种,春风吹入此中来。——沈固《折花仕女》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3、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4、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白居易《春秋》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6、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

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8、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春兴》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舟》

10、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11、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宋·黄庶《探春》

12、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3、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14、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新城道中二首》之一

15、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宋 王禹称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春思》

18、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除夜宿太原寒甚》

19、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半山春晚即事》

20、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21、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咏春风》

22、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南溪早春》

23、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恽格《晓起》

24、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25、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2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8、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宋·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29、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连州吟》

30、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3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孟浩然《咏柳》

32、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蒋锡震《梅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瑞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被人传颂的名句。

岑参,是盛唐时期负有盛名的诗人,犹以“边塞诗”著称。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这从诗题中可以看出——全诗在内容上分为两个层次:描写边塞雪景,抒发送友情怀。

读这句诗,使人置身冰天雪地,眼前却好像出现了一幅春风送暖,千树万树梨花怒放的壮观景象。它以梨花喻雪,以春暖显奇寒,在写西北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可谓是“千古传诵的咏雪句”,把咏雪与送别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衬托了惜别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简介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练习题及答案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4.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5.说说画根线的诗句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参考答案: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3)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2.(l)前十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写雪;(2)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3.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4.(1)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2)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饯别奇寒图.(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惜别惆怅图.(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5.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手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引导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可谓人人皆知,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塑造出来的意境却别有一番美感,岑参用春花比喻冬雪,一片银白的世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关于这两句诗,还应该怎么理解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 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瑞 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以雪生 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被人传颂的名句。

岑参,是盛唐时期负有盛名的诗人,犹以“边塞诗”著称。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这从诗题中可以看出——全诗在内容上分为两个层次:描写边塞雪景,抒发送友情怀。

读这句诗,使人置身冰天雪地,眼前却好像出现了一幅春风送暖,千树万树梨花怒放的壮观景象。它以梨花喻雪,以春暖显奇寒,在写西北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可谓是“千古传诵的咏雪句”,把咏雪与送别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衬托了惜别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阅读训练及答案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 么?

4.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5.说说画根线的诗句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参考答案: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3)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2.(l)前十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写雪;(2)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3.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4.(1)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2)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饯别奇寒图.(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惜别惆怅图.(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5.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手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鉴赏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此诗就处处都体现出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 《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 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 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 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 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 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 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 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 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 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 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 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虽暂停, 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 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 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 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 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 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 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 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诗人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 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结束处留下了很大的思索空间: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诗人在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 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这里有悠悠不尽之情,形成了一个艺术空白,其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 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 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 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 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