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一个偶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在这石头王国诞生。一个千古不变的化身,就在这瞬间形成。喀斯特,你凝固成一座巨石。从冰雪覆盖的大海突耸而立,横亘在苍茫的西部。灵魂和肉体交错,独树着永恒的思想。
D2喀斯特景观是大自然给予环江的宝贵财富,它正像一块久在深闺人未识的美玉,等待着人们的探索和发掘。多年来,在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有着当今地球上同纬度类型独特、保存面积最大、原始性最强的喀斯特森林,以及层峦叠嶂的莽莽林海和奇特景观的绿色峰林,从崎岖的羊肠石道到远古文明的汉代古道,头顶是遮天蔽日的森林,脚下是纵横交错的岩石,石头缝里仅有一点土地山壤,却神奇生长着茂密的石山森林,让人叹为观止。
D2连绵不绝的山峰,或巍峨峥嵘,刀劈斧削,或婀娜俊秀,宛若久居深闺的姑娘,在浩瀚无际的大山里,亭亭而立,起伏的山峦仿佛波涛汹涌。山坳间,山民们依山而居,桃花盛开时,但见杨柳依依,流水人家,竹林苍翠,犬吠鸡啼声隐约着村庄的宁静,在山间坡脚一小片一小片的山间坝子里,生长着荞麦、洋芋和包谷,牛羊散落在山坡上,山峰在云雾间若隐若现……
D3景象陌生,人们又盲又哑,爬行着弱智者。一支蜡烛自燃在天空。我的双眼,时有目光流动。喀斯特,你是《山海经》里游动的灵物,《庄子》里飞翔的鹏鸟,或者龟背上的《易经》,《易经》里的世界和宇宙?你就是我心中的喀斯特呵!一场迷梦之后,现在终于醒来了。
D4喀斯特地形,鬼斧神工,可以不断扩展我们的想象力。清新的空气,绿色的视野,没有城市的喧嚣,置身此中,令人心旷神怡。此一路,美景不断,轻风习习。蛙声一片,别有一番清幽。
D5粗朴,自然,纯真,鲜活,连接天上与人间,连接心灵与世界。喀斯特呵,这就是你!整整寻找你三十九年,包括我的记忆。我穿行于博大无边的宇宙寻找你已有数千个春秋。我是弃儿,伸出你温暖的手吧!我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让我贴近你的心窝。感受到我心脏的跳动了吗?我已感受到你心脏的跳动了。颤栗的手,颤栗的声音,颤栗的气韵和脉搏。
D6在环江,除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还有更多待开发的.景点依托着喀斯特的奇特被逐渐掀开神秘面纱。深藏在苍莽森林中的黔桂古道、以“原始、磅礴、幽静”著称的古滨河漂流、奇特的文雅天坑、一里挂九瀑的牛角寨瀑布等景观群,构成了以环江喀斯特景观为核心的景点纵横网。
D7“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是一种地貌特征。[2]“中国南方喀斯特”拥有最显著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如尖塔状、锥状喀斯特)以及如天生桥、天坑之类的雄伟奇特的喀斯特景观,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样本之一。
D8晨光中,秀美的喀斯特群山泛起了洁净的绿色。远处,一群散淡的奶牛,在流淌着绿色的牧场上啃着青草……
D9石林,地处滇东高原腹地,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昆明市70余公里。石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著名大型综合旅游区。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景观,在世界地学界享有盛誉。
D10荔波喀斯特原始森林、水上森林和“漏斗”森林,合称“荔波三绝”。它们虽然生长在不同的空间,有的在山上,有的在水中,有的在“天坑”里,但都存活在贫瘠、脆弱的喀斯特环境中,都是石头上长出的森林。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奇迹。
D11我的喀斯特,你既像一位白发老人,又像是一个幼嫩的婴儿。古朴和稚拙,无时不在向我启示。我感受到你颤栗的思想,就要在这片鬼方之地放飞;就要点燃苍茫的西部屋脊,就要让地球的重心重新转移,让海水改变流向。下沉者上升,上升者沉没。
D12地处中亚热带的茂兰,喀斯特地貌十分典型,形态多种多样,锥峰洼地,层层叠叠,呈现出罕见的喀斯特峰丛景观。地面枯枝落叶垫积填充,蓄存的地表水与地下暗河、泉水并存,加上年平均的降水量达1700多毫米,水源十分丰富,从而为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D13石林,地处滇东高原腹地,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昆明市70余公里。石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著名大型综合旅游区。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景观,在世界地学界享有盛誉。
D14荔波喀斯特原始森林、水上森林和“漏斗”森林,合称“荔波三绝”。它们虽然生长在不同的空间,有的在山上,有的在水中,有的在“天坑”里,但都存活在贫瘠、脆弱的喀斯特环境中,都是石头上长出的森林。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奇迹。
D15洼地森林,为森林广泛覆盖的喀斯特锥峰洼地,常有农田房舍分布其间。田园镶嵌在绿色峰丛之间,喀斯特大泉及地下河水自洼地边缓缓流出,清澈透明,构成山清水秀的田园森林风光。布依族人民古朴的木板房、吊脚楼、小桥、流水,为洼地森林增添了诗情画意。
D16保护区山峦叠翠,溪流纵横,丹崖林立,银瀑四悬,自然景观奇特优美。秀峰、幽谷、峭壁、窄嵴、岩槽、巨石、清溪、碧潭、流泉、飞瀑、彩虹、沟雾、巨藤、古木、奇花、异草、珍禽、怪兽…不仅千姿百态应有尽有,而且鬼斧神工,丽质天成。岩槽阔而神奇,森林茂而原始,生物多而珍稀,集大自然之奇、险、雄、秀、幽、奥于一体,粗犷、原始、奇特、天然。由于构成自然景观的基本要素组类丰富,搭配精巧,组合出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天然彩墨山水,令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
D17“水在石上淌,树在石上长”,这是荔波县又一大奇观———水上森林,其树木“年纪”多在百岁以上,根系祼露水中,紧抱巨石,任水冲击仍郁郁葱葱。小七孔的水上森林,是不可多得的好去处。那里,森林长在碧水中,碧水在林中流淌,水中荡舟,丛林对抱成荫,一堆堆茂密的双扇蕨争相涌出。更有屹立水中的参天大树,傲然挺立,直指苍穹,根部紧紧抱住岩石,居然不被洪水冲走。在小七孔鸳鸯湖700多米长的“水上林荫道”放舟,水中低垂的树枝不时碰着船头,四周湖水绿如蓝,幽静极了。
D18从石林出来,有去往了石林县的月湖,月湖如月的外形让人称奇。月湖水给人呈现一种特殊的蓝色,湖周围也有一些较矮的石林,千姿百态。月湖之后又去了芝云洞,乘船进入山洞,看着头顶色彩绚丽,外形独特的钟乳石,给人极大的震撼。乘船不久就来到一个大厅,大厅内石笋、石柱十分美丽。大厅的两边还有多个各有特色的小洞,洞的奇巧让人叫绝。
D19喀斯特!掀开你的黑色面纱,睁开你的红色双眸,启动你的呼吸和心脏的跳动吧。我是夜郎王之后呵,上帝让我寻找你。找到你就找到夜间的光芒,就能照亮这鬼方之地,就能让我们看清、摇醒,并救助所有沉睡的思想者和苦难的智慧者!
D20“水在石上淌,树在石上长”,这是荔波县又一大奇观———水上森林,其树木“年纪”多在百岁以上,根系祼露水中,紧抱巨石,任水冲击仍郁郁葱葱。小七孔的水上森林,是不可多得的好去处。那里,森林长在碧水中,碧水在林中流淌,水中荡舟,丛林对抱成荫,一堆堆茂密的双扇蕨争相涌出。更有屹立水中的参天大树,傲然挺立,直指苍穹,根部紧紧抱住岩石,居然不被洪水冲走。在小七孔鸳鸯湖700多米长的“水上林荫道”放舟,水中低垂的树枝不时碰着船头,四周湖水绿如蓝,幽静极了。
D21到达石林后,才知道这个石林更加美妙,有石林、有湖、有幽谷、也有瀑布。这里的石林之前所见石林在颜色上存在很大差别,这里存现一种灰黑色,显现出另一番喀斯特景观。
最近,我们单位组织职工去云南休假旅游,使忙碌了一年的大家通过云南之行,身心得到了休养,眼界得到了开阔,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怀,云南之行令人难忘。
我们一行40余人从北京到达昆明后,观石林看大理逛丽江,游世外仙境香格里拉,拍急流险滩金沙江畔,登玉龙雪峰赏白水河,渡洱海身临蝴蝶泉边,在云南境内行程两千余公里。一路走来,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皆山碧绿,皆水虽不是碧清,但绝大多数的河流没有被污染过,流经这里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和无数山泉、溪流滋养着这片红土高原,使得她成为中国美丽的南疆;这里不但山美水美,而且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夏不酷暑、冬不严寒;这里的植物繁茂种类繁多,有10000多种植物品种,是世界上少有的植物宝库。云南这片位于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云贵高原之上的美丽富饶的土地,是我们祖国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云南的石林,这一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奇异景观,令无数世人心驰神往。大石林的千奇百态,让人浮想联翩;小石林的婀娜多姿,使人留恋往返。石林,大自然造化的天然“石艺博物馆”是我们行程的第一站,让我们领略大自然的拔山倒海的鬼斧神工的魔力。
大理的崇圣寺三塔历史悠久,建于唐开元年间,是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建造,距今已有大约1300年,是云南的重要佛教圣地,她驰名中外。大理的大理石享誉中外,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大理石石柱就是取材于大理的大理石。苍山之下,洱海之边的大理古城古朴、宁静,历史可以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她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中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金花、阿朋向往的好地方,是我国少数民族白族人民聚居的地方,也是今天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
丽江古城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具有地域少数民族特色的古城之一,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同时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城始建于宋末明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她历久弥香,名扬四海,吸引着无数游客到此一游。当你踏着厚厚的石板路面,路旁水道里清澈见底的山泉水涓涓流过,四周全部是木制结构的少数民族古朴风格建筑,商店里卖的也尽是少数民族的服装、饰物、礼品和土特产品等商品,你仿佛置身于另外的一个世界。当你久居了繁华的大都市,看尽了浮沉听尽了喧嚣,忽然来到这舒适然的古城,你会感到一种陌生与想往……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伟人的诗句长存,金沙江上虎跳峡汹涌澎湃的激流长流。虎跳峡的惊险令人胆寒。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她在青藏高原南端,横断山脉的腹地,是滇、川、藏三地的交汇之处。香格里拉是世人梦中追求的仙境,是现实中的世外桃源,是梦想与现实融合的天堂。这里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神秘的地方,当地的人们把自己的家乡视为心中的日月、人间的天堂。香格里拉的山美水秀,植物丰茂,天蓝云白别样美丽,这里大自然勾画出的诗情画意不是能用语言和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不亲临其境是体会不到香格里拉的那种特有的,带有仙境般神秘与美妙。
当我们这些久居低海拔平原地区的人们,来到了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并攀登到海拔4680米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目前人们所能达到的高度(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最高点海拨5596米,由于地质等原因至今没有人能登上最高点),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惊喜与好奇。当我站在海拨4680米主峰的时侯,看着云雾缭绕中的山下和远处的群山时,忽然间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会当临绝顶,一揽众山小。雄伟壮丽的玉龙雪山,高耸入云的扇子陡主峰,巍然屹立在美丽的丽江的大地上,使秀美的丽江亦显巍峨。
八天的'云南之行,走马观花,我们只看到了美丽云南的点滴,还有更多的绚丽风光有待今后有机会再来饱览、感受。云南的景色让我们看不够,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更是让我们难以忘怀。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之一,有25个少数民族,4500万人口聚居在3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们世世代代耕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和睦相处,千百年来传承着融合与善良……
来云南前就听说云南的少数民族多,而且他们相安无事友好相处,来到后才体会到这里的祥和,有如一个大家庭,亲切、淳朴、自然。
在昆明市这个云南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会城市,有汉、傣、苗、白、纳西、哈尼、土家、彝、藏、回、瑶族等。我们无论是在所住的宾馆内、街道上、商店里、餐厅中所看到的身穿各式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从和他们的接触当中及他们之间的言谈话语和眼神中,感到他们除了服饰的不同外,更多的是包容和相通和一样。
在石林、在大理、在丽江、在香格里拉这种感受越来越深。我在大理古城的商店里买了一件白族服装,当交完钱后我问店主是那个民族的人,她告诉是纳西族人,这是她开的服装店,我又问她你为什么不卖自己民族的服装呢?她说白族、纳西族等服装都卖,而且这里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商店也和她的店一样,并没有把民族当做交流的障碍,而是觉得大家都一样,很和睦。
当我在丽江古城的商店买小礼品时也是如此,这里许多的商店同时卖的有白族的、纳西族的、藏族的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饰物和礼品,而卖东西的店主有白族、纳西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也有汉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多的是通融和融汇。在丽江的金沙江上的虎跳峡旁的一个小商摊上,有一个5、6岁的藏族小女孩儿在替家里的大人卖着五颜六色的藏族样式、纳西族样式等的小礼品,她旁边的摊位就是其他少数民族的大人们,也卖相同的东西,游客们在他们的摊位之间来回挑来挑去,没有听见他们谁说别人卖的东西是假的或不好,小女孩儿的生意和其他摊位一样红火,这也再说明了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老百姓之间是相安无事的,是和谐。
一路上,我一直在想云南有这么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在一起能相处、生活的相安无事、而且的十分和睦,是什么原因呢?
当我参观完大理的崇圣寺三塔,从大门迈出,背苍山、面洱海,心中顿悟:大同是人类的向往,和平是人民的渴望,内心的平衡是人们的追求……
另外,一路上看到的草甸、草场上的马儿、牛儿、羊儿和猪、狗、鸡、鸭等同在一起吃草、觅食,互不干扰、各有所求、和平共处;还有,在云南我看到除了藏獒外,几乎所有的狗都自由的放养,没有人用狗链牵着它们,它们遇见人后总是含胸低首、必恭必敬,当地人告诉我说这都是家犬,非常听话从不伤人。由此我想到在北京,家犬都是让人用链子牵着走,遇见人后总忘不了汪汪两声,以示“自尊自强”或曰狗仗人势。的确,我看到的云南的狗都很温顺,在人的教化下也变得礼貌待人了。
云南的所见总是显得那样的和谐,人与人和谐、动物与动物和谐、自然和谐、生灵与自然和谐。云南的各民族人民之间和睦相处,他们用善良铸成着和谐、美好的社会。云南是一个景色万千、美景如诗如画的好地方,我们这次只是看见了美丽云南的一小部分,以后我一定还要去一览云南更多的奇山异水,奇花异草,感受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民风,领会七彩云南的内涵与真谛。
我在云南学了许多少数民族用语,但印象最深的是藏语: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的意思)!在此我祝全国各族兄弟姐妹们扎西德勒!祝全球华人扎西德勒!祝世界各国人民扎西德勒!
其实,到了漓江,我已没有任何想象可言。一是古往今来描写漓江的诗词几乎把对漓江的想象写尽了;二是受这些既成想象的影响,后来者基本上对此已经失去了自己特有的想象。待我乘船经过自桂林至阳朔这一段83公里漓江的黄金水道后,我先前满怀信心、信誓旦旦对漓江山水要进行一番创造性摹写的想法,已经变得灰飞烟灭或是化成了泡影。没办法,谁让我是个后来者呢。
但是,后来者也有后来者的好处。后来者可以对先行者的做法做出比较和验证,甚至能够挑剔或批判。这是必然的,这也是后来者在不自觉中完成的一项思想活动。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大诗人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这首五律中的颔联,历来被当作赞美漓江山水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为世人所称颂。现在,当地旅游部门把这色彩艳丽的诗句印在旅游纪念品上,以此作为对桂林的有力宣传,或是以此来提升风景名胜的文化内涵。无疑,韩愈的诗句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真要对韩愈的想象细究,我以为完全可以对这两句诗提出质疑。一个“青”字一个“碧”字,虽然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秀绿,可是韩愈的整个想象却显得脂粉气十足而且过于小气。“青罗带”不过是绿色的质地稀疏的丝织品而已;“碧玉簪”不过是古代插在女人秀发上的一种小饰品。在这里,宽阔深厚清澄的漓江被比喻成为一条曲折盘绕的绿色衣带,一座座青翠秀美的山峰被微小为女人簪子上的绿色玉石。想象倒是想象了,可是这样的想象却减少了漓江山水本身的意蕴,使漓江山水的自然之美大打折扣。这也“应验”了后来有人说过的一句话: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现在,依我看来,韩愈关于漓江山水的想象绝不是最佳的想象!
在一些摹写桂林山水的古典诗词中,有些看似毫无想象的诗句倒是写出了其特点。宋代诗人刘克庄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同样堪称为名句,这是诗人用飞翔的想象俯瞰描写的结果。当然,诗人不会一眼看到“千峰”,完全是想象化的虚指。诗句不用修辞化的想象,而想象自在其中。清代的著名诗人、学者袁枚所作的七绝《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将青山绿水的漓江风光和水中倒影生动地描绘出来,全无修辞性想象,但清新流畅,非常美妙。
到了现代诗人贺敬之这里,他这样讴歌了桂林的山水:“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桂林山水歌》)诗人极尽想象之能事,以虚写实,很得桂林山水的神韵,提升了其空幻之境。
不论如何比较和验证、挑剔或批判,到了桂林,只要进入黄金水道,大部分游人都只能沿着先人的想象来欣赏这山水奇境。一路上,导游向我们指点着九马画山、鲤鱼挂壁、神笔峰、乌龟爬山、青蛙跳江等众多的景致和形态万千、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山峰。可是,在这晴朗的天气,我却没有进入山托水、水浮山的“船在青山顶上行”的神奇境界。
还是临行之时,我一腔热忱满怀期望,想投入纤尘不染的漓江山水之中,想用我曾想象中的青山绿水,沐浴一下我这世间疲乏的生命和难以超拔的尘心,但是结果却多少有些令我失望。此时正值五月,漓江之水却没有丝毫的澄碧之境。导游告诉我,几天前这里刚刚下过一场大雨。大量的雨水顺山流淌汇聚到漓江,原本澄澈的江水一下子变得浑浊而泥沙滚滚。清洁的画面,绿色氤氲的山峰,一叶行驶的`小舟下,空阔若无的江水,就这样发生了变化。
由于这眼前的江水,我原先设定的整个桂林山水的空濛想象一下子受阻。关于两岸的喀斯特地貌,尽管先人的想象已经应有尽有,可我还是用科幻世界、影视中的宇宙星球来感觉它的神秘而幽静。但是,关于江水,由于此时没有了“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深切动人之处,我就更加可以不遵循先人的想象,另辟蹊径,而探寻与自己生命相通的感觉。
回来后的一段时间,因找不到对漓江的特定想象,心有不甘!浑浊的江水不时地在我的思绪中翻滚,以至我无法对它割舍甚至驱之不去。一条江水可以臻于化境,但也有浊浪滔滔之时。它让我遇上了,它让我赶上了,它和我中年的岁月如此合拍,我要与它几乎融为一体。是的,生命可以是一条河流,尤其是这样的河流,不时出现清澄,不时汇入世俗的力量一泻而下。现在,如果让我想象当时的漓江的话,我宁愿说,这是我狂野的生命,这是我一段泥沙俱下的岁月,浑浊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