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表层繁华,内里忧伤,只是这忧伤是隐藏在文字之下,需要层层剥开,才能看到。清人曹雪芹笔下的元宵节自然和诗人词人的不同,《红缕梦》里的元宵节是小说笔法的铺排,或浓墨,或轻彩。下面是有关元宵节的诗句,欢迎阅读!
有关元宵节的诗句
1、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元宵有感》
2、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鹧鸪天·庆元宵》
3、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诗曰》姜白石
4、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崔液
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唐寅
6、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京都元夕》元好问
7、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临江仙·都城元夕》毛滂
8、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9、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刘克庄
10、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灯》张祜
11、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元夕无月》丘逢甲
12、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台城路·上元》纳兰性德
13、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1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15、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踏莎行·元夕》毛滂
16、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符曾
17、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元夕》王守仁
18、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清平乐·上元月蚀》纳兰性德
19、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折桂令·元宵》佚名
20、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半醉半醒逛街市,偕妻携子游乐园。千树霓虹流光转,万家灯火照无眠。爆竹声声除旧祟,银花朵朵接财源。鱼龙狂舞阑珊处,儿童蹦跳笑声甜。《元宵夜》秦渝
21、玉润珠圆春韵浓,听吟犹睹远方容。汤团蜜饯甜心里,网下难逢网上逢。《元宵情》
22、雨点稀疏掩月明,无妨今夜尽欢情。阑珊意散烟花闪,豪放心收爆竹鸣。鼓击锣敲迎福景,龙腾狮舞伴春声。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雨夜元宵》
23、五光十色花千树,姹紫嫣红不夜天。艳艳灯笼高高挂,唯求福祉百万年。《元宵》
24、岁岁闹元宵,轰天锣鼓敲。烟花分外美,民俗实堪骄。琴瑟伴歌舞,佳人摆细腰。万疆安泰日,户户醉酕醄。《庆元宵》东方骏
25、声声锣鼓敲,处处庆元宵。春暖天方霁,融和雪正消。城城春意闹,路路客如潮。美酒留知己,佳宾不待邀。《庆元宵》东方骏
26、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元宵夜思儿》
27、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江南过尽无人识,留得梅花试眼青。《元宵无月》
28、冷雨元宵无月,古碑疏影双清。伍山高阁紫阳行,顾望钱塘胜景。《西江月·元宵》
29、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壬辰元宵夜咏》
30、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元宵夜》
有关元宵节的诗
元夜有感
【作者:杨宛】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
闲闺蓦地停杯忆,如许春光伴寂寥。
观灯
【作者:朱纯】
春色满侯家,金莲夜吐花。
香膏融绛液,细烬落金沙。
闪闪明珠箔,荧荧映碧纱。
烟凝微作晕,焰暖欲成霞。
绾结流苏重,缤纷宝带斜。
人看隘珠翠,月出让光华。
遍列雕阑护,高张绣幄遮。
休言非敕送,吟对亦堪夸
金陵元夕篇
【作者:郑之文】
朱楼隐轸薄层霄,渌水萦堤荡画桥。
十里香风吹紫陌,一年明月始今宵。
今宵无处无萧鼓,佳丽名都较得数。
美酒留连拚十千,少年欢笑唯三五。
三五年时二八游,个侬无赖逐风流。
香轮宝勒纷填巷,翠烛红灯拥上楼。
楼前九陌连三市,中有侯家通戚里。
千蝶春星舞袖翻,九枝夜閤歌钟起。
歌舞唯应此夕陈,鱼龙百戏竞争新。
银花绛树开千丈,佛火神灯照百轮。
花灯在处如人好,半醉筵前看鲍老。
何客灯前到肯迟,何人花下归能早。
花下灯前出画裾,衣香一路暗氤氲。
不知南陌人如月,且道东门女似云。
云移月堕欢难歇,虬水丁冬霜渐咽。
郎心尚逐紫骝嘶,妾意先憎乌柏舌。
归去烧灯总不眠,含情脉脉定相牵。
余宵冷焰留红烛,明日芳尘拾翠钿。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就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下面是描写元宵节诗句大全,欢迎参考阅读!
描写元宵节诗句1
1、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2、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3、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5、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
6、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厉鹗《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7、今年华市灯罗列。——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8、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9、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0、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1、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2、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13、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14、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5、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16、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17、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8、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19、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20、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1、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22、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23、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24、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25、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26、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描写元宵节诗句2
1、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2、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6、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8、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9、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
10、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12、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
13、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1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5、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
16、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17、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18、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
19、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20、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半醉半醒逛街市,偕妻携子游乐园。千树霓虹流光转,万家灯火照无眠。爆竹声声除旧祟,银花朵朵接财源。
21、玉润珠圆春韵浓,听吟犹睹远方容。
22、雨点稀疏掩月明,无妨今夜尽欢情。阑珊意散烟花闪,豪放心收爆竹鸣。鼓击锣敲迎福景,龙腾狮舞伴春声。
23、五光十色花千树,姹紫嫣红不夜天。
24、岁岁闹元宵,轰天锣鼓敲。烟花分外美,民俗实堪骄。琴瑟伴歌舞,佳人摆细腰。
25、声声锣鼓敲,处处庆元宵。春暖天方霁,融和雪正消。城城春意闹,路路客如潮。
26、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
27、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
28、冷雨元宵无月,古碑疏影双清。
29、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
30、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
31、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
32、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
33. xx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附: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节日。该节日经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发展过程。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夜,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元宵节美食——元宵
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习俗起源于道教“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发展而延长、扩展。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高潮。至清代,又增加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一年第一次月圆夜意思。上元节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动力是因它处在新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生活愿望。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是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宵
(清)李调元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元。
咏元宵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
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
不得金钱不肯回。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
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
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夕诗
(清)施闰章
燕台夜永鼓逢逢,
猎炬金樽烂漫红,
列第侯王灯市里,
九衢士女月明中。
玉萧唱遍江南曲,
火树能焚塞北风。
惟有清光无远近,
他乡故国此宵同。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
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
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
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
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
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
五更飞梦渡鲲洋。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星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
行歌尽落梅,
今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
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
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
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
钟发琉璃台。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
兰红艳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