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1.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2. 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以上是07年南京中考题,以下是07年白云中考题)
3. 按要求原诗句中的语句:
(1) 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2)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 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4. 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5. 这首诗的主旨是:
答案:
1.水何澹澹产,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1)观沧海
(2)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4.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5.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练习及答案一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 观
2、诗中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几个诗句是写想象的?
答案:现实之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想象之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诗中哪几个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中的“临”是“登上”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B.“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C.本诗结尾两句,与正文的`内容有直接关系,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D.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练习及答案二
1.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3分)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3分)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3.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1分) (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写错一处本题即不得分)(1分)
4.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意对即可)(2分)
(5)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① 观 。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②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③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3分)
(6)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1分),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1分);(2分)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点即可)。(1分)
曹操《龟虽寿》阅读答案及赏析资治通鉴 卷第六十四 曹操攻黎阳 阅读答案附翻译观沧海简述曹操“许田打围”的故事
观沧海
作者: 曹操
东临
水何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
【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竦 ,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译文】
东行登上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解说】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
【赏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