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精选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野望》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8、《即事》
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9、《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10、《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2、《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3、《寒食》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14、《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李白的诗精选
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1、《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2、《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从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相关阅读】李白和杜甫友情
他们在杜甫父亲杜闲家里相识,两人不仅有诗歌往来,而且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李白与杜甫相会是在李白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时。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人可谓一见如故。李白当时已经是诗名远扬大诗人了,而杜甫还默默无闻。
性格孤傲李白和杜甫应是很投缘。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杜甫诗中充满了对李白崇敬,而且对李诗风格评价甚恰。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大杜甫11岁,他们常以诗相赠.他们友谊纯净如水!《杜甫诗集》可以见到10来首,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但李白写给杜甫,找遍了《李白集》也只见到三首即《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就此也可以想见两个伟人曾经关系。
李白与杜甫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了,但他们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多情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名字再也没有在他诗中出现。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不平衡,但天下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美好承担。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天宝十五载,李白参加了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行动,被唐中央王朝所疾视。此时李白是孤独而落魄,但是,却有一个人,对李白认识和崇敬并没有随着朝中舆论而改变。他写诗为李白抱不平、为其剖白辩护。他说“处士祢衡后,诸生原宪贫。稻梁求未足,薏苡谤何频!”意思是李白之下庐山从永王,乃是为生活所迫要讨碗饭吃,并非有什么野心;“苏武元还汉,黄公岂事秦?”,说是如苏武欲归汉,夏黄公不事秦始皇一样,李白追随永王也并非是其心甘情愿,乃至于愤怒地喊出了“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在众人对李白避之不及情况下,此人却句句为李白开脱,真可谓用心良苦啊。而这位与李白患难见真情诗人,就是杜甫!
杜甫对李白信任,笔者认为,是他对李白崇敬之情根深蒂固体现。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种"偶像情结".而如若要追溯这份情感,那要从李杜相识时说起了。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杜甫和李白初识于洛阳。当时,李白四十四岁,因不为权贵所容而被唐明皇赐金放还②,而小他十一岁杜甫则在十年前考进士不第后,就一直游历四方,正好这个时候游到了东都洛阳。这或许就是所谓“宿命”相遇吧。
闻一多先生认为李杜相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一刻,或许只有老子与孔子相遇能与之相比,并把这次相遇比作“太阳和月亮相碰”。那么李白和杜甫二人,谁是“太阳”?谁是“月亮”呢?从创作风格来看,李白是太阳,热情奔放;杜甫是月亮,内敛深沉。从当时影响力来看,李白依旧是“太阳”,诗名远播,光芒四射。李白此时虽已丢掉了御用诗人宝座,却仍然是钦定桂冠诗人 ,“天下无人不识君”。
杜甫仍然是“月亮”,诗名未就,光华初露。殊不知,这时“月亮”,他日却放射出和太阳一样耀眼光芒。不过从两人当时地位可推想出,李白声名与才气使得杜甫对他仰慕如长江流水,奔涌而出。杜甫能与这位著名大诗人相遇相交,其受宠若惊心情可想而知,所以也格外珍惜这一段友情,为他日后写下二十多首与李白有关诗歌埋下伏笔。
《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洛阳陌》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静夜思》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李白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赠汪伦(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别东林寺僧》李白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贺宾客归越》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李白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北风》杜甫
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
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吾慕汉初老,时清犹茹芝。
《客从》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白马》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李监宅》杜甫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重题郑氏东亭(在新安界)》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赠李白》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得云字)》杜甫
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
《晚行口号》杜甫
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
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
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有哪些
李白和杜甫第一次见面是在745年的初夏,当时李白刚刚离开长安,名满天下,而杜甫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文艺青年,困顿于洛阳。杜甫对李白的景仰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而李白对杜甫的赏识只能用夏天的一场雨来形容,来得迅猛,去得也突然。
临别之时,他们相约在商丘再次同游。秋天,两人如约同至,还偶遇了另一位诗人高适。三人或入酒垆,或登吹台,或游梁园,饮酒赋诗,纵论天下,好不痛快。
第二年春天,李白在山东任城安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分开的日子里,杜甫对李白念念不忘,接连写下多少诗怀念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终于有一天,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思念,专程赶到任城看望李白。
这一年的.秋天,李白偶遇在饭颗山种田的杜甫,目睹老友的窘迫情状,生性开朗的李白忍不住写了一首诗调侃他: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宋人说,“杜诗思苦而语奇,李诗思疾而语豪”。李白这首貌似打油诗,后人多有微词。人生似乎总是充满了误会,真性情很多人不懂。既然不懂,就不必懂了……故友相逢:
“一别多日,你又瘦了,又没好好吃饭么?”
“唉,苦吟伤神,就这样了。”
读到此,忽然想起李白《长干行》里的句子来了:“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就是这样,孩子般的心思。
相见之后,兴致勃勃的李白又邀请杜甫到山东游玩,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聚。分手时,连李白都莫名的有些伤感,写下了给杜甫的第二首诗: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忆相逢时,泗水河中秋波荡漾,徂徕山上光影明媚,现在都看不见。“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两句写得太好,灵动,惬意,圆满。秋波落碧水,水光明山色,爱摄影的人会知道我描述的景象。那是最美的时刻,令人怡然自足,顿生夫复何求之意。此情此景,秦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差可比拟,但毕竟太精巧,太琐碎了。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杜如此一唱一和,情感尽在酒中了。
第二年的秋天,大病初愈的李白独自一人游于沙丘,想起去年和杜甫的相聚,他第一次涌起了对杜甫的思念之情,写下了给杜甫的第三首诗,也是最后一首: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杜甫、高适,往日同游之时,“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现在只觉得“鲁酒太薄,齐歌太艳”,人不对,就好像什么都不对了。
从此以后,杜甫再未出现在李白的诗歌里,而李白却一直活在杜甫的心中,时刻关注着李白的行踪,写下了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