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苏州河的诗句汇集80条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赞美苏州河的诗句汇集80条

满园花木,庭台楼阁;粉墙青瓦,数竿翠竹。窗牖画卷,琳琅满目;奇石峥嵘,假山错落。一湾清池戏锦鲤,垂柳绕岸新荷绿。廊桥蜿蜒通幽处,风动疏帘景又活。暗水流花径,疏篱香泛菊;园林精奇秀;瑶池姑苏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留园》[原](古体)

满园花木,庭台楼阁;粉墙青瓦,数竿翠竹。

窗牖画卷,琳琅满目;奇石峥嵘,假山错落。

一湾清池戏锦鲤,垂柳绕岸新荷绿。

廊桥蜿蜒通幽处,风动疏帘景又活。

暗水流花径,疏篱香泛菊;园林精奇秀;瑶池姑苏廓。

《游留园冠云峰》[原](七律)

遗石峥嵘湖畔立,点蒼山水画犹神;凉台燠馆池涵碧,亭榭馨楼桂沁馨;

临水花轩笼缺月,歇山明瑟抱寒云;曲桥接引蓬莱去,濠濮知心见故人。

《游留园西楼》[原](七律)

寂寞西楼曲水徊,清风池绕牡丹台;青楼窗口愁云去,仙馆堂前喜雨来;

耆硕林泉庄重处,揖峰痴石笑颜开;待云庵外真不二,明月香花踏宿苔。

《苏州拙政园》[原](古体)

名园拙政,江南吴中明星;

天然野趣,万种风情嵘峥。

春来山茶如火,夹岸桃花,望若红霞;

仲夏芙蕖似画,四面荷风,香远益清。

秋芙蓉锦帐重叠,冬老梅独傲霜冰。

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处秋雨一家声。

月光穿竹翠玲珑,万竿倚玉数黄莺。

晃漾渺弥烟波里,疏朗典雅妙趣生;

庭院错落藏中露,林木绝胜四季馨。

五百年,沧桑变;

屡易主,几废兴;

莫道古人惜山水,

而今斯园更爱人。

《游虎丘》[原](七律)

吴王古墓今何在,白虎雄蹲剑穴巅;海涌流辉桥畔石,山光塔影洞中烟;

宋基明顶观音殿,汉井唐干陸羽泉;前美后幽卅六景,牡丹花会更芳妍。

《游桃花坞言怀》[原](七律)

忙里偷闲五十年,诗中寻乐画中眠;不须身后留名字,只怕人间少月圆;

才尽自惭称作者,人多难觅是红颜;三春逝去百花杳,莫损心头一寸天。

《寒山寺》[原](七律)

潇瑟吴江枫叶浓,寒山古寺掩葱茏。霜天僧拜桥边塔,暮晚乌啼河畔松。

一本正经无俗念,成钢百炼有遗踪。扁舟东下普陀去,千里犹闻夜半钟。

《过枫桥》[原](七绝)

霜风秋雨湿枫桥,廿载思心伴寂寥;桥下无船诗意杳,烟波浩渺听江潮。

《吴越歌》[原](古体)

姑苏有王气,吴越争霸嚣;夫差勇且暴,勾践诈而骄。

吴强图霸业,财伤民亦劳;称霸靠子胥,子胥头不保。

卧薪又尝胆,复国志不挠;复国有能臣,能臣命难饶。

称霸与复国,血流成河尸骨白;

大夫和相国,功成君王容不得。

兔死狗即烹,鸟尽良弓藏;可叹仕途险,自古习为常。。

《姑苏才子》[原](古体)

姑苏有才子,家住桃花坞;琴棋与书画,艺绝天下殊。

不为仕途累,不与世俗同;豪爽千杯少,风流韵事多。

多情觅遗迹,空留剑池踪;虽然人不见,佳话却无穷。

一轮秋月渐渐地落向西边,阵阵秋风送来了几声乌鸦的凄鸣,

那满天的霜雾使人窒息,江边的.枫树呵,渔家的灯火,伴着

那漂泊异乡的人儿,更添了几番愁绪,叫我怎能入眠?

还有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呵,嗡嗡地在船边回荡,在耳际轰呜!

翻来复去,乡愁难遣,何日才是归期?

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

明朝诗人高启在《枫桥诗》

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霜风秋雨湿枫桥,廿载思心伴寂寥;桥下无船诗意杳,烟波浩渺听江潮。

江南才子唐寅

《言怀》诗曰:“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忙里偷闲五十年,诗中寻乐画中眠;不须身后留名字,只怕人间少月圆;才尽自惭称作者,人多难觅是红颜;三春逝去百花杳,莫损心头一寸天。”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

“吴王古墓今何在,白虎雄蹲剑穴巅;海涌流辉桥畔石,山光塔影洞中烟;宋基明顶观音殿,汉井唐干陸羽泉;前美后幽卅六景,牡丹花会更芳妍。”

“吴语呢喃悦耳听,温文尔雅笑盈盈;细语轻言相对语,不是相敬是相争。”

赞美上海外滩的诗一

冰冷的霓虹灯闪烁

你我的心忧伤如歌

即使昼夜欢娱不歇

心死了万物怎么复苏

虚幻的灯光人们欢呼

人为设计却似浮云

午夜为何总在拥挤中

暴露人性的本真

当红尘繁华触顶

诗人啊别再醉生梦死

飞鸟早已成了化石

回望上海外滩的情长

终是薄雾假寐的眼前人

怎奈何北风南吹

赞美上海外滩的诗二

明珠映海影婆娑,玉女荧屏扬淡蛾。

笑看日刀归剑鞘,更须巨擘扼巫魔。

赞美上海外滩的诗三

万国高楼闪霓虹,浦江璀璨耀长空。

今生不再言虚度,灯火阑珊影胴胧。

拓展:上海外滩简介

上海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位于浦西,东临黄浦江。

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

上海外滩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上海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上海特征的上海景观。1995年被评选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早晨,上海外滩是人们的健身的场所;白天,它是繁华热闹的`游览胜地;晚上,则是情侣的恋爱天地。每当华灯初上之时,外滩各栋建筑物上灯光辉煌,一座座犹如水晶宫似的,令海内外游客赞叹不已。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海仅是江南沿海的一个中等县城,航运事业很不发达,人们没必要、也没能力在沿江修筑堤岸,所以除东门黄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滩地。退潮时,江水聚滞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滩地。涨潮时,江水又没过河滩。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于江宽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就须拉纤行走。几百年来,纤夫的足迹就在黄浦江滩踩出一条曲折多弯的小道,人们称之“纤道”,这纤道就是外滩最早的路了。 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习惯把虹口港上的汉阳路桥叫作“里虹桥”,把长治路桥叫作“中虹桥”,把大名路桥叫作“外虹桥”,就是根据桥所在河流的位置来取名的。

同样,今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叫作“外白渡桥”,依次向里的桥也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如以县城为依据时,距城近的地方称为“里”,距城远的地方称为“外”,今南市区的“里咸瓜街”和“外咸瓜街”,“里仓桥”和“外仓桥”等就是以此得名的。

进入上海县城附近的黄浦江在陆家嘴出口处形成一个急弯,于是上海人就以陆家嘴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就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

外滩位于上海的黄浦江畔。 它代表着上海的风景并且是一个上海的必须参观旅游目的地。 在19世纪后期,外滩的许多外资银行在被誉为上海的“财政街”或“东方华尔街”的外滩建立了。 因此,外滩成为了鼓励财政投资的场所。 由于外滩所富有的历史价值,在外滩拥有一小块土地不仅仅是财富的标志,更是荣誉的标志。

初遇苏州,是在古龙小说里。那碧波荡漾,画舫畅游,总是勾起自己的向往:画船之上,吴侬乡音的女子,身着青衫红衣,抚琴轻唱的忧伤,仿佛淡妆素容,纤手细握玉萧,低声诉说离情。仿佛月上栏杆,枫叶荻花,卓卓目光的羞涩,抱着琵琶,不愿轻易视君的低眸与温柔。

如果那时化身香帅,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会是怎样的自豪与惬意。别去江湖的争斗,别去仕途的坎坷,独自前往,沉身于此,安然恬静的过活。

我说,这可以是梦,如果不去顾及其他。我说,这也可以是现实,当车已在去苏州的路上。

我不知道,三月是否是樱花最美的季节,我只是看见车窗外那片片的花海,开在路径,开在画桥深处。洁净的白,不似孤傲的梅,俏凝霜雪,也不是银妆素裹,处处留有自然的雕琢。它只是开在枝头,让我们驻足,欣赏,赞美。细看之下,那舒展的花瓣,细嫩的花蕊,竟让我找到与桃花的相似--洁然不染纤尘。

探身向前,沿岸绕行,那伸出来的树枝仿佛相连,一弯一弯的遮拦,我眺望的目光。如果花瓣,簌簌的飘落,是否会让你想起日本漫画里那唯美又伤感的画面,男孩与女孩最后分别的拥抱。只是花开盛时,又岂会轻易飘落。

路到尽头,渡河而去,近处的木船,布帆紧收,古朴的打造,仿佛还闪烁着熤熠的光泽,让人感到古时征战的雄壮,可是这样的小憩,却不会让游人登攀。

终于,我们的轮渡起航了,看见渡头慢慢的从视野里消失,连同那湖岸蔓延的樱花景。凭栏远眺,忽然就想起那些个口号:扬帆,嗨嗨哟,排桨,嗨嗨哟。不是粗鲁的叫嚷,而是豪迈的呼喊,是如临战事的紧张和勇敢。

此刻,湖水汤汤,雾气茫茫,远处湖心停泊的战舰,船帆招展,可惜没有阳光,去照射,哪怕是一丝的波光粼粼,去反衬古朴的美,和伤痕累累。

即岸,却不会迅速跳下船来,因为绕岛一圈也极为耗时。若是溶于山水,最适不过拍照,与湖光,与山色相合,纪念这少有的良辰美景。

站在岸边,看着不断流动的湖水,忽然就想起了赤壁赋里的词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是怎样美丽的畅叹,诗人抚桨,诵唱,寂静于色的感怀。

怀带着欣喜去感悟,就仿佛春暖花开,即便此刻细雨骤降,小风料峭,也可以洒脱地去接受,宠辱不惊。站在船上,去想象那些青舟,竹筏,摇橹,撑竿,击水的声响,以及月下伊人含情的双眸,都显现在美好的故事里,情节生动。

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在太湖之上,不去触及其它,不是单纯的'追寻白落梅的足迹,是否也会有这样一场红尘里的邂逅。不去孤守青灯,不伴香烛,不敲木鱼,不诵经文,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寻找擦肩而过的,前世的缘。捻花问佛,渡与不渡,是否都会到达彼岸,那莲开,那菩提,那参不透问不明的禅,是否都长伴于我?

我想我是太眷恋红尘,书里的香客,施主,都不曾打动自己,佛理万变,抱残守缺,又当如何?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所云,是否想让我珍惜时间去结一场姻缘?

如果梦回前朝,化身乞丐,蓬头垢面,破衣烂珊,而不是身着袈裟,手摇破扇,是否会有人把自己看做禅师。

还是跌落太湖,去轻听,数千年前,西施对范蠡说了什么。那是怎样的深爱,让如此才俊,舍弃荣华,又是怎样的厌倦世俗,才让这样的伊人归隐田园?还道是君子博爱,放船千里凌波去,却念伊蒿旧隐。

车在路上行驶,暮色渐浓,窗外即景,看不清却,高屋楼房,闪烁弥虹,都不能触及心中最平实的眷恋。行至渡口,便见到苏州河,曾经紧连京杭运河的前身,让它多了历史的积淀,那一江向东的豪迈,穿达各县的广博,让当下的我不禁慨然而叹。只是坐上游船,却又多了几分惋惜。为何不是画舫,为何没有雕廊画壁,机器的轰鸣声和船后排桨的流水声,增添了太多的喧哗。船在湖面穿行,通透的灯光让两岸的建筑看得分明。古朴与现代的对比,让我想到古时苏州的繁华,在夜晚,也如同卞京,如同钱塘,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远眺之外,空旷的画幅,让我幻想古时的人们是否也渡船于此,去听一场夜戏,那会是岳父传,会是杨家将,会是三国争斗,无论什么,都会显得多姿多彩。在这样的夜色,月光皎洁,星辰明亮,舞袖笑唱。。。

想起社戏,月下平桥,一群孩童,划白篷的航船,远去赵庄,去看一场水上的幕剧,会是怎样的欣喜与开心。

而我已回不到年少无邪,天真烂漫。。。

逝去的,如梦。仿佛昨夜,仿佛今宵,仿佛明朝,无论身处何处,我都要以灿烂的微笑去迎接不断变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