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优美诗句 篇1
1、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白居易《把酒》
2、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白居易《把酒思闲事二首》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韩偓《答友人见寄酒》
5、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6、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7、清酒既载,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8、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杜荀鹤《与友人对酒吟》
9、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10、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11、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
12、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贯休《古离别》
13、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14、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白居易《醉后》
15、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
16、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杜苟鹤《白发吟》
17、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李贺《秦王饮酒》
18、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19、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戴叔伦《劝陆三饮酒》
20、古人不达酒不足,遗恨精灵传此曲。寄言世上诸少年,平生且尽杯中。——崔国辅《对酒吟》
21、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22、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3、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
24、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卢殷《长安亲故》
25、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26、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27、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白居易《尝酒听歌招客》
28、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白居易《对酒自勉》
29、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30、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郑谷《中年》
喝酒的优美诗句 篇2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3、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饮酒·其十四》
4、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杜甫《醉时歌》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曲》
6、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相亲,明日阴晴未定。——朱敦儒《西江月》
7、一酌千忧散,三杯万世空。——贾至《对酒曲》
8、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张说《醉中作》
9、饮酒任真性,挥笔肆狂言。——韦应物《答僴奴重阳二甥》
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11、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1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3、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遣》
14、对酒当歌寻思着,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晏几道《醉落魄》
15、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16、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李颀《送陈章甫》
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18、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19、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20、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青玉案》
李贺诗中的“酒”意象主要体现在哪里呢?诗人是如何来进行描绘的?
一、独酌未必解忧愁
李贺一生颇多磨难,在科举考试这一迈向人生顶点的关键时刻他却遭遇重挫,科场无门,他在长安只谋得一个九品奉礼郎的小官。长安三年奉礼郎的生活,没有使李贺在政治上如愿以偿,郁郁而不得志,《示弟》中的“今夕酒”饱含着长安落魄的郁闷,病归昌谷的辛酸。家人询问他在长安的情形,他支吾其辞:“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能幸存病体生还就算不错了,在这种年月,什么怪事没有呢?像掷“五木”游戏中的骰子一样,何必问是“牛”是“马”,成败得失?这里的美酒虽有三年还家的欣喜,但更多壮志未酬的苦楚。
《江楼曲》中他想借“新槽酒声”来排遣忧愁却“苦无力”。《赠陈商》中他对陈商感叹:“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人生是有穷困潦倒时候的,世事哪能尽如人意呢?日暮时分,我干脆独酌解忧,来他个一醉解千愁吧!可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光明在哪里,诗人根本看不到。美酒与忧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李贺生命的二重奏。
二、意在山水暂忘忧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诵读李贺诗作也能从中体味到这一点。无论是诗人独行还是携友同游,所作诗篇都流露了诗人欢娱喜悦之情。《河南府试十二月词・二月》中的初春二月风日渐暖,已经可作郊游,诗人与友人“饮酒采桑津”正是一派春意融融的踏青图。《昌谷诗》“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泉水当酒,残月如钩,宛然可见一幅清新淡雅的风景画。《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四》“乌重一枝入酒樽”以酒写竹,飞鸦入林,栖手竹枝,垂影映入酒杯,给人一种清幽淡泊之趣。《江南弄》有“鲈鱼千头酒百斛”,品着鲈鱼,喝着美酒,酒半醉卧,青山绿水映入眼帘。身处“带酒日晚歌田中”中的生活恍如神仙一般,野田射猎,饮酒高歌岂不让人感叹功名富贵有如浮云。美酒相伴,友朋相陪,醉于山水美景之中,尘世上的忧愁烦恼在此刻才能得到少许缓解。
三、解忧惟有杜康酒
当李贺与挚友相聚时,气氛就不再这么轻松,诗人的情绪也不再如此平静。《相劝酒》:“丈夫快意方为欢……会须钟饮北海,箕踞南山”,惟有快意,才是真正的幸福与欢乐。怎样才能快乐呢?只有开怀痛饮,纵身遨游,听歌看舞,掷金买笑,才是人生的得意之事,又何必逆料未来之事呢!“相劝酒,终无辍……”以下八句是劝人开怀畅饮的祝酒辞。举杯喝吧!不停地喝吧!但愿吾皇陛下长享盛名,子孙绵延,国运长久。紧接着诗人又用反振法,指出富贵如过眼云烟,了不足恃,以见人生当及时行乐之意。诗人举其来长安途中所见,作劝饮的惊警之语:我来长安时,看到途中车马骈骈,络绎不绝,可是当我经过梁冀旧宅和石崇故园时,想到他们昔日虽然富贵一时,但转眼之间,身死家灭,徒留园宅故迹于荒烟芜草之中,如此看来,富贵焉能长保?还是不停地饮酒行乐吧。
四、快意难忘志难酬
《浩歌》中的“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来凝身问谁”中的歌人对诗人殷勤劝酒。诚恳地劝说:你没有得到长生不老之术,也没有谁聘请你,重用你。面对良辰美景,还是喝酒作乐,一醉方休吧!这两句,表面写歌人,实则写诗人。通过歌人的劝说之辞,侧面映射出了诗人此次郊游时自始至终的苦闷情怀,也说明了大家对他的理解。众人知他一怀愁情难释,无法排遣,苦苦相劝也是枉然,只好捧来美酒,劝他及时行乐。通过这一侧面映射,更见诗人愁情之难解难消。“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不要在音乐声中悲歌浪饮了吧,世上的英雄本来就难遇其主。这既是劝人,也是劝己。是对歌人的回答,又是对朋友的劝解。这些话表面上似乎异乎寻常的超然、旷达,然而,诗人越是这样故作声势地来劝解大家,安慰自己,越是想极力掩盖那愤恨难耐的真情,胸中郁积的怒火就越难以平息。它愈燃愈烈,终于冲破诗人的心扉。诗人追怀古人,发出了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啊,平原君!我要买丝绣像来供奉你,取酒浇墓来祭奠你!”这与其说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礼贤下士者的深深敬慕,不如说是对现实政治昏庸、世事无道、才士被抑的猛烈抨击。在古今历史的比照中,诗人成功地抒发了自己身怀雄才而不得施展的苦闷,写得委婉、含蓄,意趣盎然。
《仁和里杂叙皇甫》“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暝朝酒”是李贺感叹引荐乏人。尽管皇甫比自己幸运,得到了个陆浑尉的小官,但却迟迟未能高升,致使自己得不到引荐和重用,彼此也只好解衣敞怀,昼夜痛饮,借以释忧了。韩愈、皇甫是最早赏识李贺才干的前辈,他们也很想推荐李贺为朝廷出力,无奈当时皇甫官职卑微,虽有引荐之心却无引荐之力,难怪诗人会发出引荐乏人的感慨,直接道出了他身处困厄的'重要原因。
《致酒行》中的酒是“零落栖迟一杯酒”。“栖迟”而冠以“零落”,诗一开头就突出他的穷困潦倒,因此只好借酒浇愁。《长歌续短歌》中的“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秦王不可见,叹息肠内热”,难遣的“内热”使得诗人悲歌不已,但只有歌尚不足以倾泻郁闷,还需要借助酒的力量,所谓“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此其一;“内热”使人口渴,“长歌”使人舌燥,也需借酒解渴,此其二;想求明主而不得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怎不使诗人的“内热”更热、悲歌更悲?借助于酒,或许可以排郁结于一时,但换来的却可能是更深的郁结,岂不闻“举杯销愁愁更愁”?
《开愁歌》中“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呼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初踏社会的李贺,此刻愁的不仅是理想彻底破灭,无路可走,而且饭碗又成了问题。在这秋寒逼人的日子里,为了借酒浇愁,不得不当掉这一身破衣,倘若不足偿酒便欠上一笔。这里一方面可以看到他几乎已面临山穷水尽的生活绝境,另一方面也暗示我们,即使如此,也要买醉,可见他的愁已经到了无法再忍受的极顶了。因此,我们说李贺的愁要比李白的愁来得深广,具有更丰富的社会内涵。
天才诗人李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用手中的笔、诗中的“酒”来消解心中那难以消解的怨和愁。
作为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李白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李白诗歌中“剑”的意象分析
(一)“剑”是李白功业梦想的寄托
纵观李白的生平,他没有走一般读书人的仕途之路――科举取士,而是想要走一条终南捷径,但即便如此,它的一生也是颇不如意的。表面上过着翰林学士的潇洒,但自己的抱负却始终不能实现,等到赐金还山后,更加郁郁不得志。而剑在古代是身份的象征,是国之神器,上层贵族莫不佩剑。《入朝曲》:“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赠郭将军》:“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冠剑朝凤阙,楼船侍龙池。”《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因而剑代表着一种上层人的生活。同时,剑是凶器,是杀敌报国的利器,是建功立业的兵器。在李白的诗歌中,“剑”的意象出现了很多次。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可见,李白是多么地钟情于剑了。李白生活的唐代,正处于国威远扬、万方臣服的盛世。“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一直贯穿于李白的一生,也深深地浸透于他诗歌的剑意象之中。
(二)“剑”是李白自由个性的外放
李白自小爱剑,少年出川的时候,更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加之唐朝有佩剑的习惯,因此诗人常常是剑不离身,剑成了他的知音和伙伴。年轻时的他“锦带横龙泉”(《留别广陵诸公》),年老时“边尘染衣剑,白日凋华发”。剑陪伴了诗人一生,也表现了诗人一生自由放荡的性格。李白的剑里寄予着他对自由的渴望,诗人专门描写宝剑的诗歌只有一首《古风》:“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从铸剑过程来看,“剑由高温销融的铁水中铸造而成,就像一条灵活的蛇从水中游弋而出”,轻盈而充满动感,这无疑与我们酷爱自由的诗人会发生某种心灵上的契合。而且,剑术的神秘莫测、变幻无穷更容易引起天真而富于幻想的诗人的极大兴趣。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在与心爱的宝剑猝然“相遇”时,心凝形释,物我两忘,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剑,惟存对人生自由的开拓与逍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把铁剑,却是多么的自由与潇洒啊!
(三)“剑”是李白友谊的见证
古往今来,剑都是友人离别相赠的礼物,“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孟浩然《送朱大人入秦》)在李白的诗歌中,通过宝剑写离别的也有很多。不论对方是村夫俗子(如汪伦、纪叟),还是达官显贵(如贺知章、崔侍御),他都倾心以诚。他渴望平等、纯洁而真诚的友谊,十分倾慕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的侠士风度。对于朋友,他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危厄”。《陈情赠友人》:“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鲍生荐夷吾,一举置齐相。斯人无良朋,岂有青云望。临财不苟取,推分固辞让。后世称其贤,英风邈难尚。论交但若此,友道孰云丧。”朋友分别时,他赠剑以寄相思。《赠易秀才》:“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游敬亭寄崔侍御》:“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送侯十一》:“空馀湛卢剑,赠尔托交亲。”好友蒋华去世了,他“独挂延陵剑,千秋在古坟”(《宣城哭蒋征君华》)。斯人已殁,友谊长存。“剑”是李白友谊的见证。
二、李白诗歌中“酒”的意象分析
(一)“酒”是李白放荡不羁性格的寄托
李白喜欢喝酒,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有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他是多么爱喝酒。同样的,李白常以酒入诗,在诗歌中常常运用“酒”的意象。“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这是古风中写长安城中整日优游卒岁的“游侠”,他们白日里醉酒纵马,李白对这些“游侠”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富有青春活力,一方面行径却是纨绔子弟式的,“酒”代表了这群人的生活态度,斜阳里醉汉跨白马驰骋虽然吓坏了路人,不过远观这种场面却是有一种“壮美”的感觉。“斗酒强然诺,寸心终自疑。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酒是豪侠的象征,而怀中有宝却无人识得,只有感叹“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尔□为徒劳。”酒中最见豪气的要数这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酒仙”的酒,在诗中依然透露着酒仙的性格。
(二)“酒”是李白消愁的媒介
李白的愁,是与酒分不开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愁消不完,但不可没有酒。《将进酒》是李白饮酒抒情的名篇,这首诗直抒胸臆,诗人将积聚心中已久的愤慨一泄而出,势不可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与挚友饮酒聊天,一吐心中的不快。他自恃有经国治世之才,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既然改变不了这种现实倒不如接受,用畅饮来忘却忧愁。其实喝酒恐怕不是诗人的本意,只因为酒能消愁,他是诗人自我放纵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无奈之举。他自我慰藉着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在看似潇洒豁达的外表下是一颗饱受摧残的伤感的心,从诗中不难看出他的真实想法:“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慨叹时光的易逝,人生的苦短,盛年难再而自己还一事无成,这实在是大丈夫的悲哀,以乐景写哀情则更显其哀,诗中描写饮酒的场面愈是热闹就愈显得悲凉。
李白诗歌中的剑与酒,其实就是李白整个人生的写照,寄托着诗人的理想,体现着诗人的性格,隐藏着诗人的忧愁,书写者诗人坎坷而又放荡不羁的一生。